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应用二维应变成像技术评价冠心病患者的颈动脉血管弹性.方法:选取拟诊冠心病人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住院患者206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其分为单支病变组63例、多支病变组113例及非冠心病组30例.分别应用M型超声技术及二维应变成像技术对受试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记录测量结果,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处理.结果:①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组收缩期峰值整体圆周应变(Circumferential strain,CS)及收缩早期整体CS小于单支病变组和非冠心病组(P<0.01),收缩晚期整体圆周应变率(Circumferential strain rate,CSr)及僵硬度系数β2大于单支病变组和非冠心病组(P<0.01),单支病变组收缩期峰值整体CS及收缩早期整体CSr小于非冠心病组(P<0.01),收缩晚期整体CSr及β2大于非冠心病组(P<0.01);②收缩期峰值整体CS、收缩早期整体CSr、收缩晚期整体CSr、β2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86.9%、82.7%、80.3%、91.4%,对冠心病均有较高的诊断价值(P<0.001);③经判别分析所得判别函数:Y=0.817β2+0.500IMT-0.185斑块(1或者0),对冠心病的诊断敏感性为78.4%,特异性为93.3%,总判别准确率为80.6%.结论:冠心病患者颈动脉弹性改变早于形态学改变且与冠脉严重程度相关,颈动脉弹性指标CS及CSr有可能成为评价冠心病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应用超声二维应变成像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颈动脉整体圆周应变(CS)、应变率(CSr)和硬度参数(β),探讨其评价颈动脉弹性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选择30例患者(SLE组)和32名正常人(对照组),在颈总动脉二维短轴图像测量收缩期峰值CS和CSr,分别根据M型超声和二维应变成像计算动脉硬度参数(β1和β2),并对两者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 SLE组颈动脉CS和CSr均小于对照组, β1和β2则明显增大 (P<0.05),且β2和β1显著相关(r=0.61,P<0. 01). 结论 超声二维应变成像是早期评价SLE患者颈动脉弹性减低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 应用超声二维应变成像检测高血压病患者颈总动脉整体圆周应变(CS)、应变率(CSr)和硬度参数(β),探讨其评价颈总动脉弹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33例高血压病患者(高血压病组)和32例正常人(对照组),在颈总动脉二维短轴图像测量收缩期峰值CS和CSr.分别根据M型超声和二维应变成像计算动脉硬度参数(β1和β2),并将两者与脉压(PP)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高血压病组颈总动脉CS和CSr均小于对照组,β1和β2 则明显增大 (P<0.05) .β1和β2均与PP显著相关(r=0.49和r=0.64,P<0.001).结论 超声二维应变成像可作为评价高血压病患者颈总动脉弹性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超声二维应变技术评价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壁弹性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 应用超声二维应变技术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颈动脉管壁短轴方向的圆周应变及圆周应变率的分布特点,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颈动脉弹性的变化.方法 病例组 47 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根据所采集切面斑块的有无分为斑块组和无斑块组;对照组44例正常人.以超声斑点追踪二维应变技术测量各组颈总动脉管壁短轴方向整体及各节段的收缩期峰值圆周应变、峰值圆周应变率.结果 病例组中,有斑块组、无斑块组收缩期峰值整体网周应变、收缩期峰值整体圆周应变率及3~5点、5~7点的收缩期峰值圆周应变、收缩期峰值圆周应变率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有斑块组收缩期峰值整体圆周应变、收缩期峰值整体圆周应变率及3~5点、5~7点、7~9点收缩期峰值圆周应变、峰值圆周应变率较无斑块组明显降低(P<0.05).收缩期峰值整体圆周应变率与僵硬度参数(β,r=-0.26,P<0.05)、压力应变弹性模量(Ep,r=-0.24,P<0.05)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超声斑点追踪二维应变技术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颈动脉管壁弹性的评价提供了新的方法,使早期血管壁病变的评价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颈动脉局部压力波形反射波点对冠心病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评估价值。方法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158例,冠状动脉未见异常者50例为非冠心病组,有冠状动脉病变患者108例为冠心病组,其中单支血管病变45例(单支病变组),多支血管病变63例(多支病变组),根据颈动脉射频血管压力波波形分析(quality arterial stiffness technique-pulse wave analysis,QAS-PWA)提取反射波幅值(H)、反射波斜率(R)及反射波增强指数(augmentation index,AIX)。分析各参数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单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H[(114.415±12.486)、(114.920±13.291)mm Hg]和R(0.513±0.104、0.561±0.111)均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106.000±14.000)mm Hg,(0.449±0.1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多支病变组R高于单支病变组(P<0.05);各组AIX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R对冠心病发生的影响力最大(回归系数β=7.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R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呈明显正相关(r=0.532,P=0.000)。结论颈动脉压力波形图中反射波点幅值H与冠心病的发生可能有相关性,反射波点斜率R与冠心病及病变程度呈正相关,波形图反射波点位置随冠心病发生及病变程度加重逐渐前移,对冠心病及病变程度预估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应用超声斑点追踪成像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左室短轴应变及左室扭转特征,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60例.根据左室射血分数(LVEF)分为心功能正常组(A组,LVEF≥50%)40例,心功能衰竭组(B组,LVEF<50%)20例;正常对照组35例.获取胸骨旁左室短轴二尖瓣水平、乳头肌水平、心尖水平二维图像,测定左室收缩期各水平径向和圆周局部及整体峰值应变,二尖瓣水平、心尖水平收缩期旋转角度及左室整体扭转角度.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A组左室径向收缩期各室壁节段峰值应变、各水平平均峰值应变及左室整体应变减低不明显(P>0.05),左室圆周部分室壁节段峰值应变、各水平平均峰值应变及左室整体应变减低(P<0.05~0.01),心尖水平各室壁节段、各平面平均旋转角度、左室整体扭转角度增大(P<0.05~0.001).在糖尿病B组,左室各径向应变和圆周应变参数、左室局部及整体旋转角度、左室整体扭转角度较糖尿病A组和对照组明显减小(P<0.5~0.001).结论 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能够早期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左室收缩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7.
斑点追踪技术评价成年白血病患者化疗前左心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成年白血病患者化疗前左心整体及局部收缩功能的价值。方法 选择28例临床诊断的白血病患者及21名正常人,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测量左心室长轴各节段收缩期纵向峰值应变(SL)、总体纵向峰值应变(GSL)、应变率(GSrL)、舒张早期及晚期总体纵向峰值应变率,短轴切面各节段收缩期圆周峰值应变(SC)及总体圆周峰值应变(GSC)、应变率(GSrC),舒张早期及晚期总体圆周峰值应变率。结果 白血病组各个节段的收缩期SL、SC及每个长轴、短轴切面的GSL、GSC、GSrL、GSrC、舒张早、晚期总体纵向及圆周峰值应变率均低于对照组。心尖段各组测值减低最为明显。结论 白血病患者化疗前左心室整体及局部收缩功能减低。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发现白血病患者用药前左心功能的减低,较常规二维测量值更加敏感。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三维超声斑点追踪成像(3DE-STI)评价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左室收缩功能。方法常规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未发现室壁运动异常的冠心病者40例,健康志愿者27例作为对照组。测量左室整体纵向应变、径向应变、圆周应变、面积应变及其他常规参数,比较各组间测量参数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及单支病变有侧支循环组比较,在单支病变无侧支循环组的整体纵向应变值降低(P0.05)。多支病变组的整体纵向、径向、圆周及面积应变值均降低(P0.05)。结论 3DE-STI能显示常规二维超声心动图未发现室壁运动异常患者的心室应变值降低,它将有助于判断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二维应变成像检测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构型正常患者心肌应变,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左心室构型正常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70例和健康志愿者30例(健康对照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左心室舒张充盈正常者(左心室舒张充盈正常组)35例,松弛性减低者(左心室松弛性减低组)35例.采集心尖四腔心切面、二腔心切面、左心室长轴切面及胸骨旁乳头肌水平左心室短轴切面的二维灰阶动态图像.应用二维应变成像测量左心室纵向、圆周、径向应变率.结果健康对照组、左心室舒张充盈正常组、左心室松弛性减低组收缩期纵向峰值应变率分别为(-1.4±0.2)s-1、(-1.4±0.2)s-1、(-1.2±0.2) s-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38,P=0.00),且左心室松弛性减低组与健康对照组、左心室舒张充盈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5.68、5.92,P均<0.01).健康对照组、左心室舒张充盈正常组、左心室松弛性减低组舒张早期纵向峰值应变率分别为(2.9±0.4)s-1、(2.6±0.3)s-1、(2.3±0.4)s-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51,P=0.00),且左心室舒张充盈正常组、左心室松弛性减低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4.63、9.27,P均<0.01),左心室舒张充盈正常组与左心室松弛性减低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4.82, P<0.01).健康对照组、左心室舒张充盈正常组、左心室松弛性减低组心房收缩期纵向峰值应变率分别为(1.2±0.2)s-1、(1.2±0.2)s-1、(1.4±0.2) s-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38,P=0.00),且左心室松弛性减低组与健康对照组、左心室舒张充盈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5.68、5.92,P均<0.01).健康对照组、左心室舒张充盈正常组、左心室松弛性减低组收缩期圆周峰值应变率分别为(-1.4±0.4)s-1、(-1.5±0.3)s-1、(-1.8±0.4) s-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66,P=0.00),且左心室松弛性减低组与健康对照组、左心室舒张充盈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6.18、4.82,P均<0.01).健康对照组、左心室舒张充盈正常组、左心室松弛性减低组舒张早期圆周峰值应变率分别为(2.0±0.4)s-1、(2.0±0.5)s-1、(1.8±0.5)s-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04,P=0.14).健康对照组、左心室舒张充盈正常组、左心室松弛性减低组心房收缩期圆周峰值应变率分别为(1.1±0.3)s-1、(1.0±0.3)s-1、(1.4±0.4)s-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14,P=0.00),且左心室松弛性减低组与健康对照组、左心室舒张充盈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5.04、6.99,P均<0.01).健康对照组、左心室舒张充盈正常组、左心室松弛性减低组收缩期径向峰值应变率分别为(2.6±0.6)s-1、(2.6±0.7)s-1、(2.4±0.7) s-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01,P=0.37).健康对照组、左心室舒张充盈正常组、左心室松弛性减低组舒张早期径向峰值应变率分别为(-2.7±0.7)s-1、(-2.7±0.9)s-1、(-2.2±0.7)s-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72,P=0.01),且左心室松弛性减低组与健康对照组、左心室舒张充盈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3.66、3.81,P均<0.05).健康对照组、左心室舒张充盈正常组、左心室松弛性减低组心房收缩期径向峰值应变率分别为(-1.3±0.9)s-1、(-1.4±0.5)s-1、(-1.8± 0.8)s-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96,P=0.02),且左心室松弛性减低组与健康对照组、左心室舒张充盈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3.69、3.07,P均<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纵向舒张与收缩功能受损早于左心室构型改变.收缩期圆周方向及心房收缩期心肌应变增加代偿性保证左心室泵功能及充盈量处于正常水平.二维应变成像可定量检测左心室心肌应变,准确评价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心肌功能的早期改变.  相似文献   

10.
颈动脉粥样硬化对冠心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预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继先  袁良俊  刘继军  张焕鑫 《临床荟萃》2006,21(23):1708-1710
目的应用颈动脉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预测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价值。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将359例患者分成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再根据冠状动脉病变把冠心病组患者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颈动脉超声检测颈动脉病变并采用硬化斑块指数表示。结果冠心病组的斑块检出率、斑块指数(PI)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分别为75.76%vs 26.83%;2.26±1.24 vs 0.96±0.98(P<0.01)。且随着斑块检出率、斑块指数升高,冠状动脉病变范围和程度加重。颈动脉超声对冠心病诊断符合率为77.9%。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有明显的预测价值,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是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重要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速度向量成像(VVI)技术评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颈总动脉管壁形变特征。方法选择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组)和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各30例。采集并存储颈总动脉长轴及短轴二维动态灰阶图像。应用VVI技术分析2组受检者颈总动脉管壁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LS)、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率(LSR)及周向收缩期峰值应变(CS)、周向收缩期峰值应变率(CSR)。将颈总动脉长轴后壁3个感兴趣点LSR的平均值定为平均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率(mLSR);将颈总动脉短轴管壁6个节段CSR的平均值定为平均周向收缩期峰值应变率(mCSR)。分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组患者的mLSR、mCSR与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相关性。结果健康对照组受检者颈总动脉短轴管壁各节段(分别为:前壁、前外侧壁、后外侧壁、后壁、前内侧壁、后内侧壁,下同)CS分别为(8.77±1.58)%、(8.76±1.46)%、(8.80±1.40)%、(8.43±1.41)%、(8.56±1.39)%、(8.54±1.38)%;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组患者颈总动脉短轴相应管壁节段CS分别为(4.68±1.02)%、(5.23±1.13)%、(4.79±0.99)%、(5.14±1.01)%、(5.08±1.00)%、(4.99±1.03)%,2组受检者颈总动脉短轴管壁相应节段C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68、5.23、7.54、6.53、6.38、8.54,P均<0.01)。健康对照组受检者颈总动脉短轴管壁各节段CSR分别为(0.55±0.11)s-1、(0.54±0.11)s-1、(0.53±0.10)s-1、(0.46±0.08)s-1、(0.49±0.09)s-1、(0.51±0.13)s-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组患者颈总动脉短相应管壁节段CSR分别为(0.33±0.14)s-1、(0.32±0.11)s-1、(0.31±0.10)s-1、(0.29±0.09)s-1、(0.29±0.07)s-1、(0.30±0.08)s-1,2组受检者颈总动脉短轴管壁相应节段CSR比较,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t=8.03、8.26、8.31、9.23、10.11、7.58,P均<0.01)。健康对照组受检者颈总动脉后壁3个感兴趣点(近心点、中点、远心点,下同)LSR分别为(0.48±0.11)s-1、(0.51±0.09)s-1、(0.53±0.13)s-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组患者颈总动脉后壁相应各点LSR分别为(0.24±0.07)s-1、(0.21±0.09)s-1、(0.23±0.10)s-1,2组受检者颈总动脉后壁相应各点LS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12、13.69、15.33,P均<0.01);健康对照组受检者颈总动脉后壁各感兴趣点LS分别为(4.82±1.19)%、(4.68±1.54)%、(4.76±1.33)%,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组患者颈总动脉后壁相应各感兴趣点LS分别为(4.36±1.79)%、(4.23±1.43)%、(4.48±1.55)%,2组受检者颈总动脉后壁相应各感兴趣点L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43、2.25、3.11,P均>0.0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组患者mCSR及mLSR与颈总动脉IMT均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64和-0.853(P<0.0001)。结论 VVI技术可以评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颈总动脉管壁形变特征。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颈总动脉管壁形变能力减弱,其减弱的程度与颈总动脉IMT相关。  相似文献   

12.
速度向量成像技术早期无创性评价动脉硬化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冠心病组和正常对照组颈动脉运动速度、应变及应变率的变化。方法对86例冠心病患者颈动脉无斑块部位和5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双侧颈动脉高频超声检查,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应用速度向量成像(VVI)技术跟踪颈动脉的运动速度、应变、应变率,测量各项指标及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结果冠心病组颈动脉内膜一中层厚度、弹性系数和僵硬度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冠心病组内皮依赖性舒张反应肱动脉内径变化数值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冠心病组颈动脉无斑块部位长轴的收缩期径向最大运动速度、最大应变率分别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冠心病组颈动脉无斑块部位短轴的径向运动速度、旋转率、周向应变及应变率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冠心病组颈动脉径向运动速度与弹性系数呈负相关(r=-0.464,P=0.002)。讨论VVI技术可检测血管壁的弹性变化,颈动脉运动的机械不一致性和不同部位的力学指标差别,有可能作为动脉硬化早期检测和定量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应用血管回声跟踪(ET)技术评价不同程度冠心病患者颈动脉弹性功能参数的改变.方法 应用ET技术检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50例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和50例非冠心病者(非冠心病组)颈动脉,检测僵硬度参数(β)、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p)、顺应性(AC)、增大指数(AI)及单点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血管弹性功能指标,以及血管壁内-中膜厚度(IMT).冠心病组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又分为单支、二支和三支病变组.分析上述检测参数与冠心病患者血管病变的关系.结果 冠心病组β、Ep、AI、PWVβ及IMT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P〈0.05),AC则明显低于非冠心病组(P〈0.05),并且冠心病病变程度越重,差异越明显.结论 冠心病患者颈动脉弹性明显减低,应用ET技术检测颈动脉弹性功能有助于评估冠心病患者血管的改变,可作为监测冠状动脉疾病发生和发展的一项有临床意义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对老年女性冠心病的预测价值。方法 年龄≥60岁拟诊冠心病女性患者100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67例和非冠心病组33例,冠心病组再分为单支病变组33例,2支病变组26例和多支病变组8例,比较各组血浆Hcy水平、颈动脉IMT及Crouse积分差异;计算IMT预测老年女性冠心病的特异性,敏感性及阳性预测值。结果 冠心病组血浆Hcy((17.24±7.86)μmol/L)、颈动脉IMT((0.96±0.32)mm)、颈动脉Crouse积分(12.59±1.83)均高于非冠心病组((12.92±3.30)μmol/L、(0.75±0.07)mm、4.90±4.50)(P〈0.05);冠心病各亚组血浆Hcy水平、颈动脉IMT及Crouse积分为多支病变组〉2支病变组〉单支病变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IMT=0.96mm为诊断界点,IMT预测冠心病的特异性、敏感性、阳性预测值分别为78.8%(26/33)、70.1%(47/67)、87.0%(47/54)。结论 血浆Hcy水平及颈动脉IMT与老年女性冠心病发生及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相关;血浆Hcy水平联合颈动脉IMT可预测老年女性是否发生冠心病及其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5.
脉压、脉压指数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脉压(PP)、脉压指数(PPI)与冠状动脉(冠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并比较两者用以评价冠脉狭窄程度的相对优越性。方法547例行冠脉造影患者的冠心病(CHD)病变的严重程度分别用冠脉病变的血管支数、冠脉狭窄程度和冠脉病变评分表示。测定外周肱动脉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并计算PP及PPI。结果冠脉病变程度随增龄而逐渐加重,冠脉狭窄积分3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单支病变组〉冠脉正常组为89.1±38.6vs57.1±32.2vs26.0±22.1vs3.7±2.7(H=239.963,P〈0.01);PP和PPI冠脉病变组〉冠脉正常组;3支病变组〉1支病变组,PP为(53±11)mmHg vs(48±11)mmHg,PPI为0.413±0.06vs0.375±0.06(均P〈0.01);直线相关分析结果表明PP、PPI均与CHD的发生呈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547,0.632;均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PI与CHD冠脉狭窄程度的关系最为密切,(坎值为1.012,95%可信区间为(1.261,1.447)。结论脉压及脉压指数是较为简便的反映大动脉弹性的参数,与冠脉狭窄程度密切相关,且脉压指数在一定程度上较脉压有更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二维应变成像技术检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长轴收缩功能的变化,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8月至2011年8月我院门诊和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1例,分为非室间隔心肌肥厚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组(非室间隔肥厚组)30例和室间隔心肌肥厚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组(室间隔肥厚组)31例;选取年龄和性别匹配的健康志愿者30例为健康对照组。分别采集心尖四腔心切面、心尖两腔心切面和心尖左心室长轴切面的二维动态图像,应用二维应变成像技术获取左心室18个心肌节段收缩期峰值应变的牛眼图、左心室3个心尖切面的峰值收缩总应变及左心室整体心肌应变。结果健康对照组、非室间隔肥厚组、室间隔肥厚组受检者心尖左心室长轴切面总应变分别为(-19.8±2.0)%、(-20.5±1.9)%、(-14.8±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3.84,P0.01);室间隔肥厚组与健康对照组、非室间隔肥厚组比较,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q=13.79、15.72,P均0.01)。3组受检者心尖四腔心切面总应变分别为(-19.4±1.9)%、(-16.3±1.8)%、(-15.1±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2.82,P0.01);非室间隔肥厚组、室间隔肥厚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有意义(q=9.07、12.71,P均0.01);非室间隔肥厚组与室间隔肥厚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q=26.16,P0.01)。3组受检者心尖两腔心切面总应变分别为(-22.0±1.7)%、(-21.8±1.6)%、(-15.1±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0.62,P0.01);室间隔肥厚组与健康对照组、非室间隔肥厚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26.82、3.55,P均0.05)。3组受检者左心室整体心肌应变分别为(-20.5±1.8)%、(-18.9±1.7)%、(-15.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4.68,P0.01);非室间隔肥厚组、室间隔肥厚组与健康对照组,非室间隔肥厚组与室间隔肥厚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5.15、17.86、12.66,P均0.01)。结论二维应变成像技术能够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长轴收缩功能出现明显改变前显示部分心肌节段收缩功能的降低,从而为早期发现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肌病变提供了无创性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尿酸水平、颈动脉斑块与冠心病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06年1月2009年12月拟诊为冠心病的住院患者280例,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冠状动脉狭窄程度〉50%的194例为冠心病组,冠状动脉无狭窄或狭窄程度〈50%的86例为对照组;冠心病组又分为单支、双支、多支病变亚组。分别测定冠心病组与对照组颈总动脉与颈动脉分叉处内膜中层厚度(IMT)、等级评分、Crouse积分、血尿酸浓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冠心病组颈总动脉与颈动脉分叉处IMT、等级评分、Crouse积分、血尿酸浓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冠心病组,随病变分支的增多,颈动脉超声检查指标与血尿酸随之升高(P〈0.05或0.01)。结论颈动脉IMT、等级评分、Crouse积分、血尿酸浓度与冠心病相关,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主诉为"胸闷、胸痛"患者临床特点及焦虑情绪,以评价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在鉴别诊断此类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入选因主诉为"胸闷、胸痛"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共229例。其中男124例,年龄(63.2±7.5)岁,女105例,年龄(65.9±10.3)岁。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将以上患者分为冠心病组(130例)和非冠心病组(99例),比较两组基本临床资料(年龄、性别、是否典型心绞痛症状、吸烟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高脂血症病史)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结果冠心病组年龄、男性比例、典型心绞痛症状、吸烟史、糖尿病史、高脂血症病史比例均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P〈0.05)。无冠心病组HAMA评分明显高于冠心病组(P〈0.01)。男性患者中HAMA≥14分36例(29.0%),女性患者中HAMA≥14分68例(64.8%),女性患者中焦虑障碍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P〈0.01)。如以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14分作为冠心病诊断标准之一,按性别分组后,女性组中灵敏度为42.5%,特异度为82.3%;男性组中灵敏度为78.0%,特异度为32.3%。结论除已知冠心病危险因素及判断标准外,对主诉为"胸闷、胸痛"患者进行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可及时发现病人焦虑症状,帮助鉴别诊断冠心病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