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31例胰腺癌(15例合并肝脏转移瘤、21例合并淋巴结转移)、25例正常对照组行磁共振常规扫描和DWI(b值取0、600 s/mm2),分析比较胰腺癌病灶、剩余胰腺实质区与对照组胰腺DWI信号特点,并测定各组表观扩散系数(ADC)。定量分析比较各组间ADC值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31例胰腺癌中,27例呈高信号,15例合并肝脏转移瘤及21例合并淋巴结转移均呈高信号,胰腺癌组、剩余胰腺实质区、对照组ADC值分别为(1.57±0.26)×10-3 mm2/s、(1.93±0.49)×10-3 mm2/s、(1.77±0.19)×10-3 mm2/s,胰腺癌组ADC值低于剩余胰腺实质区(t=3.61,P<0.001)、低于对照组(t=3.21,P<0.01),剩余胰腺实质区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t=1.54,P>0.05)。结论:DWI可清晰显示胰腺癌病灶及肝脏转移、淋巴结转移灶,对胰腺癌诊断及分期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筛选和鉴别肝脏良恶性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70例肝脏占位性病灶(肝癌30例,肝转移瘤20例,肝血管瘤20例)行DWI检查,并测量表观弥散系数(ADC)值来进行判断肝脏占位病变的良恶性.结果 DWI在显示恶性病灶,特别是显示多发小病灶转移瘤,要比CT增强扫描更有优势.肝细胞癌和转移瘤的ADC值均低于血管瘤的ADC值,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WI及ADC值的应用大大提高了MR对肝脏恶性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3.
全身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骨转移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磁共振全身弥散成像对骨转移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32例恶性肿瘤患者行全身磁共振弥散成像检查。使用反转恢复平面回波弥散序列分5段进行全身扫描。结果反转恢复平面回波弥散序列成功进行了全身磁共振弥散成像。重建出的最大密度投影像图像均一,清晰。32例恶性肿瘤患者中19例患者检出了多发骨转移灶;7例患者为单发转移灶;2例淋巴瘤表现为骨髓信号增高;1例为多发骨髓瘤;3例假阴性。结论全身磁共振弥散成像对骨转移性病变是一种有效的检出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3.0T磁共振自由呼吸背景抑制弥散加权成像在胰腺肿块性病变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采用3.0T磁共振对58例胰腺肿块患者(胰腺癌患者30例、肿块型胰腺炎患者9例、实性假乳头状瘤患者9例及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10例)以及15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行常规T1WI、频率饱和脂肪抑制T2WI、MRCP、DWI及三维LAVA平扫,并对所有患者进行增强扫描,自由呼吸背景抑制DWI基于SE-EPI序列及b值分别为0s/mm2和600s/mm2。比较不同组织的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其诊断效能。结果:组织的ADC值由高到低依次为正常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胰腺癌、肿块型胰腺炎和实性假乳头状瘤。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不同组织的ADC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2.573,P<0.001);LSD两两检验显示,肿块型胰腺炎、胰腺癌及正常胰腺的ADC值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以ADC≥0.00133mm2/s为标准,从肿块型胰腺炎中鉴别诊断胰腺癌,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6.7%和88.9%,阳性预测值96.3%,阴性预测值66.7%;以ADC≤0.00125mm2/s为标准,从神经内分泌肿瘤中鉴别实性假乳头状瘤,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7.8%和100%,阳性预测值100%,阴性预测值83.3%。结论:行3.0T磁共振,自由呼吸背景抑制DWI序列的ADC值能够较好地反映正常胰腺及胰腺肿块的组织病理生理特征,有助于胰腺肿块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观察138例不同脑血管疾病(包括不同时期脑梗死、急性脑出血、海绵状血管瘤)的DWI图像特点,并与同一病变在不同扫描序列图像进行比较,分析弥散成像的信号特征。结果:DWI对超急性脑梗死、急性脑梗死、海绵状血管瘤高度敏感(达100%),对急性脑出血也很敏感。结论:DWI能诊断常规MR序列不能显示的超急性和急性脑梗死,鉴别急性脑梗死与出血。显示常规序列不能显示小的海绵状血管瘤。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MR弥散加权成像(DWI)及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在鉴别肝脏良恶性病变中的价值.方法 对经病理或穿刺活检证实的49例肝脏病变患者行腹部平扫MRI、DWI和增强MRI检查,并在工作站测量感兴趣区的ADC值,对肝癌、转移癌、血管瘤和肝囊肿的ADC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肝癌、转移癌、血管瘤和肝囊肿的ADC值分别为1.22±0.28、1.61±0.30、2.22±0.26和3.04±0.34,健康志愿者肝脏的ADC值为3.12±0.40.恶性组(肝癌、转移癌)的ADC值明显低于健康志愿组,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组(血管瘤、肝囊肿)的ADC值低于健康志愿组,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组的ADC值明显低于良性组,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ADC=1.80为阈值来鉴别良、恶性肿瘤,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结论 DWI及ADC值的应用大大提高了MRI对肝脏良、恶性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急性脑梗死中临床诊断价值和区分多发梗死灶中急性和非急性方面的能力。方法:对56例脑梗死发病时间不同的病例行常规MR及DWI程序检查,对同一层面所有的磁共振成像进行比较,重点分析信号强度及病灶大小,数据做统计分析。结果:DWI对超急性及急性脑梗死可显示T2加权像不能显示的病灶,并随时间延长显影范围逐渐增大,表现弥散系数(ADC值)明显下降。急性后期DWI显示病灶不如T2加权像,ADC值接近或高于正常。结论:脑梗死的DWI信号和ADC值变化具有特征性的时间演变规律,DWI能非常可靠地显示超急性和急性脑梗死,具有区分急性和非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EPI弥散加权成像在诊断颅内表皮样囊肿中的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评价应用EPI技术行弥散加权成像在诊断颅内表皮样囊肿中的作用。方法:C地15例经术后病理证实为颅内表皮样囊肿和1例术后后证为 实为蛛网膜囊肿的病人行常规MRI和弥散加权成像。结果:所有表皮样囊肿在弥散加权成像上均表现为高信号,蛛网膜囊肿在弥散加权成像上成低信号。结论:EPI弥散加权成像对诊断表皮样囊肿有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不同b值肝囊肿弥散加权像(DWI)的信号特点,并测量ADC值,为DWI对其他肝脏疾病的研究提供方向.方法 50例肝囊肿112个病灶进行磁共振DWI,分析b值为300、500、1000 s/mm2肝囊肿的DWI信号表现,并测量ADC值,分析b值为300、500 s/mm2时ADC值的分布情况.结果 肝囊肿在3种b值(300、500、1000 s/mm2)的DWI表现为低信号分别占79.5%、83.0%、92.0%,等信号分别占13.4%、11.6%、7.1%,高信号分别占7.1%、5.4%、0.9%;平均ADC值分别为(4.10±0.11)×10-3、(4.09±0.14)×10-3、(3.85±0.12)×10-3 mm2/s;b值=300、500 s/mm2时;ADC值=4.10×10-3 mm2/s分别为91例(占81.3%)、61例(占54.5%).结论 肝囊肿在DWI主要表现为低信号,且ADC值较稳定,选b=300、500 s/mm2时,ADC值接近一固定值4.10×10-3 mm2/s,结合DWI及ADC值可确诊肝囊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MRI)弥散加权成像(DWI)量化指标对肾脏肿瘤性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行肾脏MRI检查并经病理确诊的肾脏实质肿瘤89例。其中,肾细胞癌60例,包括39例肾透明细胞癌、8例乳头状肾细胞癌、9例肾嫌色细胞癌、4例多房囊性肾细胞癌;良性病变29例,包括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25例,嗜酸细胞瘤4例。所有患者采用GE Signa HD 3.0T MR进行横断面DWI成像并行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测量。结果:肾透明细胞癌、乳头状肾细胞癌、肾嫌色细胞癌、多房囊性肾细胞癌ADC平均值分别为(1.681 5±0.176 9)×10~(-3)、(1.165 0±0.217 0)×10~(-3)、(1.121 0±0.231 6)×10~(-3)、(2.030 0±0.235 1)×10~(-3) mm~2/s,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肾嗜酸细胞瘤ADC平均值分别为(1.155 2±0.132 0)×10~(-3)、(1.580 0±0.212 3)×10~(-3) mm~2/s。肾透明细胞癌ADC值与乳头状肾细胞癌、肾嫌色细胞癌、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而与多房囊性肾细胞癌、肾嗜酸细胞瘤ADC值差异无统计意义。结论:3.0T MR-DWI成像ADC值对肾脏肿瘤性病变具有鉴别诊断价值,有利于指导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扩散加权成像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胰腺癌患者12例,正常对照组12例,进行DWI扫描.比较DWI与T1WI、T2WI序列中胰腺癌相对于癌周的信号强度比(SIR).结果 DWI及T1WI图像中胰腺癌相对于癌周的SIR均明显高于T2WI(P<0.05),而DWI与T1WI相比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WI可以较清楚地显示胰腺癌病灶,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胰腺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12.
高红凤 《临床医学》2022,(10):65-67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对不同临床分期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50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慢性期17例,稳定期19例,亚急性期83例,急性期27例,超早期4例。150例患者均行MRI常规检查及DWI检查,分析信号强度和病灶大小变化。结果 与常规MRI检查比较,DWI对急性期、超早期病灶检出率较高,对慢性期病灶检出率较低(P <0.05)。DWI对于超早期病灶检出率显著优于T2加权成像(T2WI)。急性期、亚急性期DWI上病灶大小显著高于T2WI,慢性期T2WI上病灶大小显著高于DWI(P <0.05)。稳定期DWI、T2WI上病灶大小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WI对超早期、急性期脑梗死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常规MRI,常规MRI对慢性期脑梗死阳性检出率优于DWI,从影像学角度对脑梗死进行临床分期,可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及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对于急性胰腺炎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对2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23例健康志愿者进行常规MR和DWI扫描,采用单次激发自旋回波-回波平面成像(SE-EPI)序列,b值为0、500和0、800s/mm2,所有急性胰腺炎患者均于发病后48h内完成检查。测量胰腺ADC值,比较不同b值下,急性胰腺炎组、志愿者组的ADC值差异。结果:①健康志愿者胰腺DWI呈中等信号,急性胰腺炎患者中17例呈弥漫均匀性高信号,5例呈不均匀高信号,3例呈中等信号。②急性胰腺炎组、志愿者组在b值为0、500s/mm2时,二组的ADC值分别为(1.52±0.287)×10-3、(1.84±0.233)×10-3mm2/s;b值为0、800s/mm2时,二组的ADC值分别为(1.23±0.128)×10-3、(1.64±0.273)×10-3mm2/s。二组的ADC值差异在b值为0、500及0、800s/mm2时,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WI可以显示急性胰腺炎的病灶及范围,结合ADC值测量,对于急性胰腺炎早期诊断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背景抑制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将60例病人的89个肝脏局灶病变作为研究对象,包括28处肝转移瘤,32处原发性肝癌,8个血管瘤,17个肝囊肿,胆源性肝脓肿2处以及局灶性结节增生1处,胆管腺癌1处。行背景抑制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后,计测并比较肝内各种病变的ADC值;对部分病人行全身多部位大范围扫描,查找远隔病变。结果:①肝内良性病变ADC值明显高于恶性病变(P<0.05),以1.6×10-3mm2/s作为良恶性病变ADC值的界限,敏感度和特异度均>90%。②原发性肝癌、转移瘤、血管瘤及肝囊肿的ADC值呈递增趋势。③血管瘤、转移瘤及原发性肝癌与肝脏的比值依次递增(P<0.05)。④对部分病人行大范围扫描后可以查找出原发灶或远隔器官病变。结论:背景抑制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肝脏占位病变的诊断方面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周坦峰  熊敏超 《临床误诊误治》2011,24(12):82-83,121
目的评价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技术在诊断急性脑梗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MRI检查资料,其中超急性期10例,急性期12例,亚急性期8例。均行常规TSE T1加权像(WI)、TSET2WI、FLAIR T2WI及SE-EPI DWI扫描,其中6例行3D时间飞行磁共振血管造影术(TOF MRA)。结果 30例DWI均清晰显示相应神经体征分布区的梗死灶,DWI对病灶的显示范围、对比度均明显优于TSE T1WI、TSE T2WI、FLAIR T2WI序列。6例行TOF MRA检查,其中2例大脑中动脉M2段完全闭塞,2例大脑前动脉主干闭塞,1例大脑后动脉闭塞,1例大脑中动脉远侧分支减少。结论 DWI在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结合常规TSE T1WI、TSE T2WI、FLAIR T2WI的信号变化,对判断患者脑缺血的时间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磁共振(MR)弥散加权成像(DWI)在胃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临床病理确诊的胃癌患者38例作为观察组;另随机选取健康人群2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前行常规磁共振成像(MRI)扫描及DWI扫描(弥散敏感因子b值取800)。利用计算机软件直接测量肿瘤组织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及信号强度值,取其平均值。同样的方法获得对照组胃壁的ADC值及信号强度值。采用常规MRI扫描及DWI扫描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研究分析。结果病变部位胃壁明显不规则增厚,常规MR胃癌检出敏感性为92%(35/38);DWI成像胃癌原发病灶检出的敏感性为100%(38/38)。DWI上病灶部位信号强度值明显高于对照组,胃癌病灶平均信号强度值为(335.36±172.20),正常组胃壁平均信号强度值为(148.10±39.34);在b值为800时,胃癌患者病灶平均 ADC值是(0.93±0.07)215;10-3mm2/s,正常胃壁平均 ADC值是(1.78±0.08)215;10-3mm2/s,肿瘤组织ADC值明显小于正常胃壁组织;胃癌与正常胃壁的平均信号强度值及ADC值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及其ADC值在胃癌的正确诊断中具有较明显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在临床中,准确评价淋巴结的情况对肿瘤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的判断具有重要的意义。影像学判断良、恶性淋巴结常以淋巴结的大小、形态、有无中心坏死以及有无包膜外侵袭等来作为参考标准,但这些指标的敏感性和可靠性均较低,转移性淋巴结直径可以很小,而且并不是所有直径较大的淋巴结都是恶性。近年来,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鉴别良、恶性病变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对弥散加权成像在淋巴结的应用及研究现状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颅脑非缺血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手术病例/临床证实的颅脑非缺血性病变42例,包括颅脑肿瘤25例、感染性病变8例、血肿5例、多发性硬化4例,均作了常规MRIT2WI、T1WI、增强扫描及DWI,分析其DWI信号表现。结果25例颅脑肿瘤、8例感染性病变、5例血肿、4例多发性硬化病例,病变在DWI上呈高或稍高信号。结论结合常规MRIT2WI、T1WI及增强扫描图像,DWI在颅脑非缺性病变的定性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对肝脏常见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作用。方法:选取肝脏常见肿瘤88例,其中原发性肝癌28例,肝转移瘤15例,肝血管瘤33例,肝囊肿12例。行轴位扩散加权扫描,并拟合出ADC图,在ADC图上测出ADC值并进行统计分析。然后行动态增强全肝扫描,观察实性病变在动脉期、门脉期以及延迟期不同时相的强化程度。结果:肝囊肿和血管瘤ADC值均明显高于原发性肝癌、转移瘤(P<0.01),根据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肝脏恶性肿瘤病灶的表现将其分为富血供病灶和乏血供病灶。结论:ADC值的应用大大提高了MRI对肝脏常见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DWI及ADC值对脑膜瘤分型及分级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脑膜瘤的109例患者,于Functool图像后处理工作站上测量肿瘤实质区、瘤周水肿区及对侧正常脑白质ADC值,计算相对ADC值(rADC)。比较不同病理亚型及分级脑膜瘤的DWI信号特征及ADC值的差异。结果 不同病理亚型脑膜瘤DWI信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86,P=0.12),不同病理分级脑膜瘤DWI信号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χ2=4.95,P=0.29)。良恶性脑膜瘤肿瘤实质rADC(rAD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7,P=0.01),而二者肿瘤实质ADC值(ADCt)、瘤周水肿ADC值(ADCe)及瘤周水肿rADC值(rADCe)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血管瘤型脑膜瘤ADCt及rADCt值高于其他各病理亚型(P均<0.05);间变型脑膜瘤ADCt及rADCt低于纤维型及脑膜皮细胞型(P均<0.05)。结论 rADCt可用以鉴别脑膜瘤良恶性;ADCt及rADCt值对鉴别诊断脑膜瘤病理亚型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