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调强放疗与常规放疗应用于早期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的剂量学变化,分析调强放疗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6年4月至2017年3月接受保乳术治疗的76例早期乳腺癌患者,根据病情评估及患者意愿分为调强放疗组36例及常规放疗组40例。两组计划靶区剂量50 Gy/25次,瘤床推量10 Gy/5次。比较两组计划靶区剂量、危险器官剂量、肌钙蛋白、心功能等指标。结果放疗后,调强放疗组V100%、V105%、V110%、均匀性指数低于常规放疗组,适应性指数高于常规放疗组;患侧肺平均剂量与V20%、对侧肺Dmea、心脏Dmea与V40%及肌钙蛋白含量低于常规放疗组,左心房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射血分数、短轴缩短率高于常规放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调强放疗能够调节靶区照射剂量的均匀性与适应性,减少心肺正常组织照射体积与照射剂量,抑制心脏功能受损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乳腺癌保乳术后全乳腺放疗时,常规切线野、四野调强与五野调强技术对保护正常组织和改善靶区剂量均匀度的作用。方法随机选择5例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为每位患者设计常规切线野、四野调强与五野调强三种照射技术的治疗计划,处方剂量为50 Gy/2 Gy/25 F。所有计划达到50 Gy剂量覆盖95%靶区体积要求。分别比较上述三种放疗技术的剂量分布、剂量体积直方图(DVH)、靶区剂量均匀度以及正常组织如肺、心脏所受剂量。结果 PTV靶区内平均剂量及高于处方剂量105%(52.5 Gy)、110%(55 Gy)的受照体积比较,常规切线野与两种调强技术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调强技术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左肺V20、V40及平均剂量中,常规切线照射组均高于四野、五野调强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调强技术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左肺接受10 Gy的受照体积,五野调强组V10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常规切线野与四野调强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心脏V30、V40、平均剂量方面,四野及五野调强可明显减少心脏照射剂量及体积,与常规切线野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两种调强技术在靶区剂量分布均匀度方面要明显强于常规切线野技术,且可减少肺及心脏的受照剂量及体积;五野调强与四野调强相比,在各方面没有显著优势,且增加了患侧肺受低剂量(10 Gy)照射的体积。因而,四野调强技术在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中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治疗计划的分析,说明CT影像在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根治性放疗中的重要作用和临床价值。方法:对46例以CT影像为基础的早期乳腺术后放疗计划做回顾性分析。结果:46例采用CT影像设计的治疗计划剂量分布符合治疗原则,养活了肺组织所受照射量,心脏受到保护,乳腺受照射剂量均匀。结论:CT影像用于放疗计划的设计是实现精确的乳腺癌放射治疗不可缺少的基础和保障,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乳腺(或胸壁)和锁骨上淋巴引流区整体化调强放疗和分段放疗的剂量学特点。方法根据116例乳腺癌术后患者锁骨上淋巴引流区放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整体调强组(58例)和分段放疗组(58例),观察2组患者皮肤损伤及患侧肩关节活动情况。随机选取10例患者(改良根治术5例,保乳术5例),分别制定锁骨上淋巴引流区调强计划和X线、电子线混合照射计划,对2组计划靶区的适形度、均匀性以及肱骨头受照剂量进行比较。结果 116患者均健康存活,整体调强组有3例患者出现与放疗有关的肩关节症状,分段放疗组未发现与放疗有关的肩关节症状。调强放疗靶区的适形度、均匀性和肱骨头受照剂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乳腺癌术后锁骨上淋巴引流区调强放疗靶区的适形度、均匀性好于X线、电子线混合照射,肱骨头受照剂量高于X线、电子线混合照射。调强放疗有可能引起肩关节放射性损伤从而影响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保留乳房治疗作为早期乳腺癌重要的治疗选择手段已经获得了广泛的共识。近年来,随着乳腺癌患者对治疗后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放疗技术进展更多地着眼于改善乳房长期的美观效果、降低心肺等重要器官的放射损伤。临床上在开展的三维适形和调强放疗技术,具有靶区剂量更均匀、心肺损伤更少等剂量学优点,正在逐步取代传统的简单的二维治疗.在选择性患者中以“部分乳腺照射”来代替全乳放疗,也是近年来挑战传统放疗模式的重要趋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回顾性总结73例乳腺癌保乳术后的皮肤反应和护理对策。方法:根据放疗的进程、射线剂量的累加,照射野皮肤反应也逐渐加重,针对患者性格特征、心理状态做好心理疏导,同时在各时期有针对性采取相应的皮肤护理措施。结果:本组73例有4例无反应,69例发生不同程度皮肤反应。结论: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出现皮肤反应是不可避免的,采取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减轻照射野皮肤反应,减少并发症,是患者顺利完成放疗计划,提高生存质量的保证。  相似文献   

7.
乳腺癌的放疗适用于(1)无具体病灶的预防性放疗,如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的根治性放疗;乳腺癌根治术后(或改良根治术后)的辅助放疗。(2)针对具体肿瘤病灶的治疗性放疗,如局部晚期乳腺癌的诱导放疗;复发和转移病灶的解救放疗,姑息放疗等。1保留乳房治疗的放疗指征术后根治性放疗应尽早开始,一般采用6野照射,即乳腺局部两个切线野,同侧包括腋顶区的锁骨上野、内乳野以及为补充剂量加用的腋后野和乳腺切口野。保留乳房治疗区域淋巴结是否常现给予放疗尚有争议。目前多数认为,当肿瘤位于乳房外象限且腋淋巴结阴性者,仅行乳腺放疗;…  相似文献   

8.
乳腺癌保乳术后的放疗技术和适应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IIIa期乳腺癌患者保留乳房术后放疗的疗效,评估术后不同照射剂量和照射野范围的疗效,分析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方法:对照分析139例保乳术后放疗的乳腺癌患者和88例改良根治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保乳术后全乳切线照射46~50Gy(平均剂量49.4Gy),瘤床追加电子束照射10Gy。原位癌均未照射锁骨上野,浸润癌除10例外皆照射锁骨上野(104例)。患侧锁骨上剂量:X线30Gy+电子束20Gy。改良根治术88例患者中,有20例行常规患侧锁骨上野及内乳野照射,另有16例行患侧胸壁及锁骨上野照射,其中有10例行腋下预防照射,剂量50Gy。分析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并评估II-Ia期乳腺癌术后放疗疗效及不同照射剂量和照射野的疗效。结果:IIIa期保乳患者总生存时间与改良根治无明显差异(P〉0.05);全乳照射46Gy与50Gy的疗效、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切线野肺受照射〈2.5cm,放射性肺炎发生率与受照射2.5~3cm有显著差异(P〈0.05);是否照射内乳野对生存时间、局部复发率无明显影响,但照射内乳野可明显增加心肺不良反应的发生率(P〈0.05);瘤床放置银夹照射与未放置银夹照射的患者均未发生瘤床复发;分析显示,腋窝淋巴结状态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1)。结论:在积极加强化疗及内分泌治疗的基础上,IIIa期患者如有保乳要求,也可试作保乳治疗,但应严格掌握保乳的适应证;切线野照射时,在应受照射区域不漏照的基础上,肺受照射最好小于2~2.5cm;保乳一般不需要照射内乳及腋下;乳腺较小的患者,瘤床手术中放置银夹与否不影响放疗后的局部复发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比较乳腺癌术后常规二维、三维适形(3D-CRT)、调强放疗(IMRT)靶区剂量分布和心、肺组织接受的剂量,为临床选择放疗计划提供依据。方法使用XIO治疗计划系统对80例乳腺癌术后患者分别制定常规二维、三维适形、调强放疗计划,比较三种放射治疗计划的剂量分布,并观察放疗中及放疗后半年内的正常组织、器官的反应。结果 3D-CRT、IMRT能很好地覆盖CT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常规二维对CTV的覆盖差,与3D-CRT、IMR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MRT的V105%、V110%低于3D-CRT和常规二维放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根治术后、保乳术后放疗患者,与3D-CRT和常规二维比较,IMRT能明显减少患者侧肺、左侧乳腺癌患者心脏的照射剂量,三组间的各指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放疗中及放疗后半年内的毒副作用,改良根治术后放疗患者,IMRT在皮肤反应、放射性肺损伤、心脏损伤、胸骨后疼痛、喉损伤、骨髓抑制等方面的不良反应明显会低于3D - CRT和常规二维放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IMRT较3D - CRT和常规二维放疗靶区剂量分布更均匀,且IMR还有效地降低心、肺正常组织的受照剂量和体积。放疗中及放疗后半年内的不良反应方面,改良根治术后IMRT放疗能明显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而保乳术IMRT放疗可能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面的不良反应明显会低于3D-CRT和常规二维放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MRT较3D-CRT和常规二维放疗靶区剂量分布更均匀,且IMR还有效地降低心、肺正常组织的受照剂量和体积。放疗中及放疗后半年内的不良反应方面,改良根治术后IMRT放疗能明显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而保乳术IMRT放疗可能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Monaco计划系统中不同布野方式对左乳腺癌保乳术后调强放疗剂量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左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12例,采用Monaco计划系统,在相同的优化条件下每例患者分别设计单野双弧(1F2A)、两野双弧(2F2A)、动态调强(dMLC)3种计划,比较3种计划的靶区及危及器官剂量学参数.结果 3种计划的靶区剂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乳腺癌保乳术后行同步化放疗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乳腺癌患者60例,随机分成放疗组和同步化放疗组各30例。放疗组在行保乳术后仅行放疗,同步化放疗组在行保乳术后同时进行放、化疗。放疗采用放射总剂量为45~50Gy和原发灶及周围2cm范围电子线补充照射10~15Gy对全乳进行照射;化疗采用环磷酰胺500mg/m~2和阿霉素60mg/m~2。结果记录复发、转移例数及不良反应种类、例数,计算两组复发率、转移率。同步化放疗组的复发率、转移率均明显低于放疗组,生存率明显高于放疗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良反应发生率与放疗组比较无明显增加(P0.05)。结论在乳腺癌保乳术后同步使用化放疗能降低复发率、转移率,同时提高生存率,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对患者预后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乳腺癌保乳术后行放射治疗患者局部外用三乙醇胺乳膏,观察皮肤急性放射损伤和乳房长期美容效果。方法将109例接受保乳术后放疗的早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6例、对照组53例。两组均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从第1次放疗结束后开始局部外涂三乙醇胺,比较两组放疗期间急性放射损伤程度及发生率,跟踪随访3年的乳房长期美容结果。结果所有患者乳房皮肤急性放射反应发生率为100%,其中观察组均为1-2级的轻度放射反应,而对照组有15%(8/53)发生3级放射反应(P〈0.001)。跟踪随访3年,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乳房长期美容结果变差率分别为29%(16/56)、62%(33/53)(P〈0.001)。结论局部外涂三乙醇胺,能减轻乳腺癌保乳术后放射治疗的急性皮肤放射反应,有效地改善放疗后的长期美容结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大分割调强放疗患者的近期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6年6月行早期乳腺癌保乳术患者110例,按治疗方式分为常规组和大分割组,各55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放疗,大分割组采用大分割调强放疗.结果:治疗后,常规组外周血CD3+、CD4+水平及CD4+/CD8+比值低于大分割...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乳腺癌乳房重建中保留假体与否对术后调强放疗质量及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乳腺体积、临床分期等资料相当的33例硅胶假体隆胸后早期乳腺癌行保留假体保乳术患者(观察组)及39例早期乳腺癌常规保乳无假体患者(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后均行调强放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放疗靶区剂量学、健侧乳房剂量学、患侧肺剂量学、左侧乳腺癌患者心脏剂量学、乳房美观效果、乳腺癌患者生存质量量表(FACT-B)评分、毒性反应、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放疗靶区D_(mean)、D_(98)、D_2、V_(95)、V_(105)、V_(110),健侧乳房V_1和V_5,患侧肺V_1、V_5、V_(10)、V_(20)及左侧乳腺癌患者心脏V_1、V_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患侧肺V_(40)、左侧乳腺癌患者心脏V_(10)、V_(20)、V_(40)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乳房美观优良率[78.79%(26/33)]与对照组[71.79%(28/3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放疗后生理状况、社会家庭状况、功能状况、附加关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集中于血液学急性放射毒性、皮肤急性毒性反应,经对症处理后均完成放疗,观察组患者无假体破裂、移位发生。结论乳腺癌乳房重建中保留假体不增加患侧术后放疗靶区、健侧乳房照射剂量-体积参数,可能对患侧肺、左侧乳腺癌患者心脏有一定距离的防护作用,短期内不影响乳房美观效果,并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乳腺癌保乳术后调强放疗(IMRT)的各向异性算法(AAA)与笔形束卷积算法(PBC)形成的治疗计划,分析在靶区的剂量均匀性HI、靶区适形度CI、双肺照射剂量与体积以及心脏照射剂量与体积的差异。方法选取乳腺癌保乳术后20例逆向调强计划和20例正向调强计划,6 MV X线处方剂量靶区为50 Gy,分别用AAA算法和PBC算法模型计算,在两种算法剂量体积直方图上比较靶区、双肺与心脏照射剂量和体积。结果逆向调强中AAA算法超过处方剂量的体积与PBC算法基本相似;靶区平均剂量低于PBC算法73.91 c Gy,均匀性指数HI高于PBC算法2.5%,双肺的V20高于PBC算法2.5%,心脏平均受照剂量低于PBC算法53.39 c Gy。靶区适形数CI显著高于PBC算法5.7%。正向调强中AAA算法超过处方剂量的体积高于PBC算法8.5%,靶区平均剂量高于PBC算法91.03 c Gy,均匀性高于PBC算法10.1%,心脏平均受照剂量高于PBC算法3.37 c Gy;适形指数CI高于PBC算法5.9%,肺的V20显著高于PBC算法0.9%(P0.05)。结论乳腺癌调强计划AAA算法适形度优于PBC算法,但肺V20高于PBC算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乳腺癌调强放疗和适形放疗靶区剂量分布的优缺点。方法:使用Eclipse Version三维治疗计划系统,对27例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靶体积≥400 cm3分别行调强放射治疗和适形放射治疗两种治疗计划的制定。比较两种放射治疗计划的剂量分布和肺组织、心脏组织的受量。结果:处方剂量为50 Gy时,调强放射治疗和适形放射治疗靶区剂量分布是95%、105%及110%以上的相应等剂量线包围的体积V95%、V105%、V110%分别为97.8%、15.2%、0.5%和95.5%、28.6%、4.2%;肺组织的V20、V30、V40值分别为21.6%、12%、7%和27.6%、19.2%、17.4%,心脏的V20、V30、V40值分别为14.1%、4.3%、2.3%和30.1%、19.2%、13.2%。结论:靶区体积(PTV)≥400 cm3的乳腺癌患者行调强放疗的靶区剂量分布比适形放射治疗更理想,且肺、心脏受照射的剂量和体积也明显少于行适形放射治疗。  相似文献   

17.
<正>早期乳腺癌治疗多以手术为主,常用的手术术式有乳腺癌根治术、改良根治术和保留乳房的部分乳房切除术等,传统手术方法多采用改良根治术[1]。随着乳腺癌治疗理念的不断更新以及医学技术的不断提高和进步,越来越多的患者都希望在治愈的同时能够保持自己的身体特征,提高生活质量,这使得保乳手术辅助放疗逐步成为了治疗早期乳腺癌的主要方案[2]。本文通过对保乳手术辅助放疗与改良根治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手术效果进行比较,探讨保乳手术辅助放疗在  相似文献   

18.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逐年上升[1]。在欧美国家及我国大中型城市的调查中发现,乳腺癌的发病率居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之首。人口的剧增及有限的医疗资源,使得我们需要寻找新的出路。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recoveryaftersurgery,ERAS)是丹麦Kehlet教授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此后由2001年成立的ERAS协会不断优化与完善[2]。ERAS理念是通过多种优质护理措施的整合,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其术后恢复。近年来,保乳手术已成为早期乳腺癌的重要治疗方法,术后需结合放疗也已成为共识。其中术中放疗(intraoperative radiation therapy,IORT)是最新的手术切除区域邻近乳腺组织进行直接照射,可在麻醉手术的同期完成,且不受患者呼吸及摆位的影响[3]。2016年7月1日至2021年10月31日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下共完成19例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术中放疗的围手术期护理,并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容积调强技术应用到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中的优势。方法随机选取10例左侧乳腺癌保乳术患者,利用Monaco治疗计划系统设计3类治疗计划,分别为3DCRT计划,IMRT计划和ARC+CRT计划,处方剂量为50 Gy/25f,比较靶区和危及器官受照剂量及计划执行效率,利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靶区剂量方面,V105%、V110%和Dmean均是ARC+CRT最小,IMRT次之,3DCRT最大(P<0.05)。靶区适形指数和均匀性指数方面,ARC+CRT计划最好,分别为(0.803±0.043)和(1.049±0.011)。危及器官剂量,三种方式左肺低剂量V5差异显著,3DCRT最低(P<0.05),V30、V20的差异不明显(P>0.05);ARC+CRT计划心脏的Dmax最小(P<0.05);IMRT和ARC+CRT两种方式在右肺、右侧乳腺的V5和脊髓的Dmax方面有所增加(P<0.05)。结论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ARC+CRT计划能改善靶区剂量分布,减少心脏受照剂量和体积,提高计划执行效率。  相似文献   

20.
调强放疗就是照射野的形状及照射野内诸点的输出剂量按要求的方式进行调整,使高剂量率分布与肿瘤形状一致且靶区内剂量均一的技术.以往,中晚期乳腺癌患者发病率较高,临床治疗大多为行乳房根治切除术后常规行放疗、化疗及内分泌治疗, 5年平均生存率为20%~35%.随着医疗制度的建立并完善,人们日益重视健康保健,通过健康体检使得早期乳腺癌的诊断率逐年上升.另外,由于发病年龄趋向年轻化,临床治疗上也比以往更强调和追求人性化及生存质量的提高,保乳疗法即乳房肿瘤单纯切除加全乳房的根治性放射治疗方法已经成为Ⅰ、Ⅱ期乳腺癌的标准治疗选择,配合科学的护理方法,达到减轻放疗副作用、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提高肿瘤控制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