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了解中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的营养状况及与营养不良相关的因素,为临床早期采取干预治疗,改善预后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10年8-9月在我院血液净化中心行MHD治疗3个月以上、尿素清除指数(Kt/V)>1.2、资料完整、年龄≥40岁的患者64例,并选择在我院体检中心体检健康人员18名为对照组.分别采用主观综合营养评估(SGA)法、改良定量SGA法(MQSGA)及人体测量学、血生化等指标评估营养状况.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评价炎症状态.根据年龄将MHD患者分为中年组(年龄<60岁)29例,老年组(年龄≥60岁)35例,进行营养相关指标比较,了解与营养.不良相关的因素.结果 采用SGA、MQSGA、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中臂肌围(MAMC)、血清白蛋白(ALB)、血清前白蛋白(PA)标准,MHD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分别为60.90%、71.88%、33.81%、44.32%、79.69%、40.63%;以其中至少一种评价方法存在异常作为营养不良标准,营养不良发生率为100%.应用SGA、MQSGA法分别评估MHD患者中年组和老年组营养不良发生率,老年组为74.29%和82.86%,均显著高于中年组的44.83%和58.62%(x2=5.782,P=0.016;x2 =4.608,P=0.032).老年组MQSGA积分为(14.97±5.98)分,显著高于中年组的(11.86±3.07)分(t=2.679,P=0.01).MHD患者中年组和老年组的血红蛋白(Hb)、ALB、上臂围(MAC)、MAMC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1);老年组ALB、PA、握力(GS)、透析前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均显著低于中年组(P <0.01、P<0.05).老年组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PA、GS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1).老年组hs-CRP浓度为(5.03±4.13)mg/L,显著高于中年组的(2.37±2.90)mg/L和对照组的(1.21±0.99)mg/L(P<0.05、P<0.01).结论 中老年MHD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较高,营养相关指标普遍欠佳.老年组MHD患者营养状况较中年组更差,炎症反应更明显,老年MHD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腹膜透析患者并发低蛋白血症的发生情况,探讨其与C-反应蛋白(CRP)及其与各种炎性并发症的关系.方法 对2006年1月至2009年6月入院的60例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进行血清白蛋白(ALB)含量及其引发的相关并发症进行调查.根据ALB含量分为A组和B组,其中A组为营养良好,ALB含量正常;B组为合并低白蛋白血症患者.比较2组间CRP、转铁蛋白(TF)和主观营养评估法(SGA)的变化及其与临床并发症的关系.采用t检验及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60例CAPD患者中,B组患者CRP含量[(8.40±1.32)mg/L]显著高于A组[(2.14±0.87)mg/L](P<0.01);B组腹膜炎发生率为6.7%,肺炎发生率为13.3%,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为16.7%,均明显高于A组(腹膜炎发生率为0,肺炎发生率为10%,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为6.7%)(P均<0.05).结论 CAPD合并低白蛋白血症患者并发炎症及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皆高于营养良好者.应重视腹膜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炎症-心血管疾病(动脉粥样硬化)综合征的诊治.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金水宝胶囊在改善慢性肾衰竭(CRF)患者微炎症状态和营养不良方面的疗效.方法:随机选择60例CRF患者(CKD3~5期),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2组均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同时服用金水宝胶囊,每日3次,每次5粒,每疗程4周,观察3个疗程.比较治疗前后超敏CRP(hs-CRP)、血白蛋白(Alb)、主观综合营养评估(SGA)和BUN、Scr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hs-CRP、SGA、和BUN、Scr较治疗前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Alb较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对照组BUN、Scr较治疗前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hs-CRP、SGA、Alb较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hs-CRP、Alb、SGA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肾功能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金水宝胶囊能够改善CRF患者微炎症状态和营养不良相关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骨骼肌质量指数(SMI)与营养指标的关联以及其在诊断营养不良中的作用.方法 纳入8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根据SMI分为低SMI组26例和正常SMI组58例.分析2组人体成分数据和生化指标;采用主观全面评估(SGA)对患者进行营养评分.结果 84例MHD患者营养不良28例,营养状态良好56例.低SMI组营养不良23例,正常SMI组营养不良5例.低SMI组营养不良发生率为88.46%,高于正常SMI组的8.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发现SMI与蛋白质、肌肉量(SLM)、去脂体质量(FFM)、骨骼肌(SMM)、身体细胞量(BCM)、基础代谢率(BMR)、去脂体质量指数等营养指标呈正相关(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SMI对营养不良诊断的曲线下面积为0.9,SMI用于诊断营养不良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MI与主要营养指标呈正相关,并可用于营养不良的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维持血液透析(MHD)患者的甲状腺功能和营养状态的关系进行分析.方法 应用化学发光法检测54例MHD患者的甲状腺功能,并以16名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人群作为正常对照.分析人体测量指标、生化指标、微炎症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营养不良-炎症评分(MIS)的关系.结果 MHD组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1.18 ±0.31) nmol/L与(2.95±0.27) nmol/L]、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2.61±0.62) pmol/L与(7.12±0.94) pmol/L]、血清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4) [(100.00±19.96) nmol/L与(136.25±19.68) nmol/L]、血清游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FT4)[(8.56±0.85) pmol/L与(8.89±0.56) pmol/L],均较对照组下降(P均<0.01);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变化不明显(P=0.058).按照白蛋白标准营养分级:MHD组营养不良患者39例,占75% (39/54).MIS营养分级:54例MHD患者均存在营养不良,其中轻度营养不良16例(轻度组),占29.63%(16/54);中度营养不良20例(中度组),占37.04% (20/54);重度营养不良18例(重度组),占33.33%(18/54).MHD患者轻度、中度、重度组MIS、血清白、血清肌酐、血红蛋白、血清铁、上臂围、体质量指数(BMI)、三角肌皮褶、hs-CRP、T3、FT3、T4、FT4、TSH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54例MHD患者中,存在微炎症状态者32例,占59.26% (32/54).FT3与白蛋白正相关,T3与血肌酐正相关(P<0.01,P<0.05);甲状腺功能指标与hs-CRP、MIS负相关(P均<0.01);营养指标与hs-CRP、MIS负相关(P均<0.01).结论 甲状腺功能指标在某种程度上反映MHD患者的营养状态,而且均与微炎症相关;而MIS也是评判MHD患者营养不良-炎症状态的一种较好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余艳 《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5):1365-1367
目的 评价胸心外科患者的营养状况,探索改善胸心外科患者营养状况的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2011年1~6月我院胸心外科120例胸心外科患者,采用主观全面评价方法(SGA)、血清白蛋白浓度分析方法(ALB)、实验室指标和人体测量指标进行营养评估.结果 SGA和ALB评价方法结果一致,患者术后营养不良率高于术前,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与手术前相比,患者术后前白蛋白、淋巴细胞总数和运铁蛋白营养不良程度较高,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体重、体重指数、肱三头肌皮褶厚度和上臂肌围值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胸心外科患者大部分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术后营养状况明显下降,及时早期对患者进行营养评估,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实施针对性的营养支持,对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全球(营养)领导层倡议营养不良(GLIM)标准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营养状况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MHD患者102例,同时使用GLIM和主观整体评估(SGA)进行营养状况评估,比较GLIM与SGA的一致性。采集MHD患者一般病史、实验室检测等,分析上述指标与GLIM的相关性。结果 MHD患者采用SGA与GLIM评价,营养不良发生率均较高(48.0%和45.1%)。2种方法在营养不良定性评估的一致性良好(Kappa值0.782);在营养不良分级评估的一致性一般(Kappa值0.595)。根据GLIM标准,体质量指数(BMI)、白蛋白(ALB)、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及血肌酐(Scr)较低,女性且年长者,更容易被识别为营养不良。其中,BMI、ALB是GLIM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GLIM标准与传统方法相比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且和多项营养指标存在相关性,可应用于MHD患者的营养评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膜不同转运类型对腹膜透析患者的营养状况、炎症状态及心血管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对101名慢性肾衰竭腹膜透析患者据腹膜PET试验进行分组,即A组为高转运;B组为高平均转运;C组为低平均转运;D组为低转运,对患者的营养状况、炎症状态及心血管并发症进行调查分析。结果①各组营养不良的发生率比较:A组:营养不良者5例,营养不良的发生率为62.5%;B组:营养不良25例,营养不良的发生率为58.1%;C组:营养不良14例,营养不良的发生率为35%;D组:均为营养良好,营养不良的发生率为0。各种腹膜不同转运类型的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情况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3),其中低转运组营养状况最好,高转运组营养状况最差。②腹膜转运类型与炎症的关系:与C组比较,A组、B组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更高(分别为P=0.020、P=0.021)。③各组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病率:A组为:62.50%;B组为:55.81%,C组为:47.5%;D组为:30%。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在4种腹膜转运类型中差异具有显著性(P=0.038),以高转运组发生率最高,低转运组发生率最低。④Pearsons相关性分析显示:患者的腹膜转运类型与心血管并发症(r=0.268,P=0.007)和炎症状态(r=0.312,P=0.002)呈正相关,与SGA评估的营养状况(r=-0.348,P=0.000),具有负相关性。结论腹膜转运特性与CAPD患者的营养状况、炎症状态及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密切相关,腹膜功能呈现高转运状态、同时合并有较差的营养状态时易发生MIA综合征。在临床工作中,应常规评估腹膜转运特性,及时调整治疗处方,有益于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营养状况主观综合评估(subjective global assessment,SGA)在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患者营养评价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2008年9月~2010年2月在我院就诊符合IBD诊断标准的85例,采用SGA方法评估其营养状况,同时测定血红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白细胞、总淋巴细胞计数(TLC)、血钾、钠、钙水平.结果 本组SGA分级营养良好(A级)占21.18%,轻、中度营养不良(B级)占44.71%,重度营养不良(C级)占34.12%.重度营养不良患者血红蛋白水平明显低于营养良好者,轻、中、重度营养不良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低于营养良好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营养状况分级患者年龄、TLC、血清前白蛋白浓度、白细胞计数、血钙、钾、钠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GA方法作为定性评估蛋白质-能量营养状况方案,简便易行,可以为临床医生的综合快速地判断IBD营养不良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合并症与腹膜透析患者炎症、营养状况以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腹膜透析患者202例人,记录患者进入腹膜透析时和腹膜透析后合并症发生状况以及截止至2010年8月31日前的转归.使用Charlson合并症指数(charlson comorbidity index,CCI)并把患者分为无合并症组、低合并症组和高合并症组,分析比较3组患者的炎症状况、营养水平以及转归情况.结果 低合并症组和高合并症组与无合并症组相比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法(SGA)评估的营养不良发生率、血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水平均显著增加(χ2=17.196,50.230,均 P<0.05),血白蛋白、瘦体质量(LBM)、瘦体质量百分比(%LBM)、标准化蛋白质相当总氮表现率(nPNA)均显著降低( F=12.034,6.325,12.505,6.230,均P<0.05).Kaplan-Meier分析显示,高合并症组和低合并症组患者的死亡率显著高于无合并症组(χ2=37.048 P<0.05).Cox多元回归分析显示,CCI、年龄、SGA、%LBM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χ2=9.872,5.836,7.816,15.051,均 P<0.05).结论 存在合并症的腹膜透析患者在透析过程中可能伴有更多的炎症状态和营养不良,且预后较差;合并症指数可以预测腹膜透析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血栓弹力图(TEG)在诊断营养不良血液透析患者凝血功能障碍中的作用。方法选择3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和20例正常人,检测血红蛋白、血小板数量、凝血功能、白蛋白、前白蛋白、血脂和TEG。以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将患者分为营养不良组和营养正常组,比较三组以上指标的差异。结果(1)MHD患者血红蛋白、血小板、高密度脂蛋白较对照组降低。营养不良的发生率为46.6%,营养不良患者白蛋白、前白蛋白、总胆固醇低于营养正常者(P〈0.05)。(2)营养正常组患者常规凝血功能检查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营养不良组与对照组比较,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延长,纤维蛋白原升高(P〈0.05);与营养正常组比较,常规凝血功能检查无显著性差异(P〉0.05)。(3)与对照组相比,MHD患者TEG反应时间(R值)延长,凝血指数(CI)负值增大,营养不良患者最大振幅(MA值)增大(P〈0.05)。营养不良组与营养正常组比较,MA值增大,CI负值增大(P〈0.05)。结论MHD患者常存在营养不良,凝血功能改变较为复杂,常规凝血功能结合TEG检查能够早期发现不同营养状况血透患者凝血功能的异常。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老年腹膜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炎症-心血管疾病(动脉粥样硬化)综合征(MIA综合征)的发生情况,探讨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横断面调查:于2006年1~12月对入院的50例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进行营养状况、炎症状态及心血管并发症进行调查。根据年龄分为A组(≥65岁)和B组(〈65岁),其中A组根据是否合并MIA综合征分为A1组(合并MIA综合征)及A2组(不合并MIA综合征)。对这组患者随访1年,记录生存和转归情况,以及退出透析和死亡的原因。采用Kaplan-Meier法,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结果经过12个月的随访,50例CAPD患者中有10例(20%)死亡,2例(4%)拔管改血液透析治疗,1例(2%)失访,37例(74%)继续在我院腹膜透析治疗。A组患者平均生存时间显著低于B组(P〈0.05)。总营养不良发生率为64%,血CRP超过正常值(8.2mg/L)的发生率为32%,心血管疾病(心力衰竭、冠心病、陈旧性脑梗死、外周血管硬化)的发生率为58%。A组腹膜透析患者的营养不良(75%vs44.4%)及心血管疾病(68.8%vs38.9%)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B组(P〈0.05)。A组患者CRP水平(7.6±15.2)mg/L显著高于B组(2.4±3.9)mg/L(P〈0.01)。MIA综合征的发生率为22%,其中A组11例(34.3%),B组0例。生存分析显示,A1组生存率显著低于A2组及B组(P〈0.01),而A2组与B组生存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腹膜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炎症及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皆高于年轻患者,MIA综合征是老年腹膜透析患者生存率逊于年轻患者的主要原因,应重视老年腹膜透析患者MIA综合征的诊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微炎症状态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的影响及氟伐他汀的干预作用.方法 以2005年6月至2007年6月我院血液透析中心行MHD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均在入组后第1天、6个月分别检测前白蛋白(PA)、ALB、BUN、Cr、TC、TG、HDL-C、LDL-C、脂蛋白a[Lp(a)]、转铁蛋白(SF)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IL-6、TNF-α.据CRP水平将患者分为炎症组(CRP≥8 mg/L)及非炎症组(CRP<8 mg/L).另设正常对照组30例,炎症组给予氟伐他汀治疗,非炎症组不给予氟伐他汀;观察时间为6个月.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MHD患者hs-CRP[(8.96±5.33)mg/L与(2.97±1.53)mg/L]、IL-6[(11.32±4.94)ng/L与(4.40±1.51)ng/L]、TNF-α[(15.89±6.20)ng/L与(9.62±3.45)ng/L]、TG[(2.98±1.36)mmol/L与(1.35±0.97)mmoL/L]、Lp(a)[(0.46±0.41)mg/L与(0.21±0.25)mg/L]、sF[(179.45±101.36)μg/L与(106.11±75.55)μg/L]水平明显升高(P<0.01或P<0.05);ALB[(35.02±4.83)g/L与(43.16±5.53)g/L]水平明显降低(P<0.01);炎症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炎症组,且微炎症状态越明显,脂质代谢紊乱和营养不良越显著;炎症组较治疗前hs-CRP[(6.03±2.46)mg/L与(10.32±1.46)mg/L]、IL-6[(9.91±0.75)ng/L与(13.50±3.11)ng/L]、TG[(1.50±1.01)mmol/L与(3.05±1.55)mmol/L]、TC[(3.35±1.66)与(5.26±1.63)mmol/L]、LDL-C[(2.45±1.35)mmol/L与(3.46±1.36)mmol/L]、Lp(a)[(O.26±0.30)mmol/L与(0.50±0.31)mmol/L]水平明显降低(P<0.01或P<0.05),ALB[(38.16±4.63)g/L与(33.43±3.08)g/L]、HDL·C[(1.76±0.82)mmol/L与(0.96±0.58)mmol/L]明显升高(P均<0.05).结论 MHD患者普遍存在微炎症状态及血清脂质代谢紊乱和营养不良,微炎症反应状态对MHD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血清脂质代谢紊乱和营养不良起着重要的作用;氟伐他汀具有改善MHD患者微炎症反应状态的作用,其抗炎作用独立于调脂作用之外;早期发现及干预治疗微炎症反应状态对改善MHD患者的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血液透析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血液透析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影响因素及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方法选择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65例和健康对照30例,记录患者心血管并发症,采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tHcy)浓度。结果血液透析患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发生率为89.2%。有心血管并发症组Ln(tHcy)明显高于无并发症组,两组Ln(tHcy)、三酰甘油、前白蛋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tHcy血症与透析间期体重增加、血浆白蛋白及三酰甘油有关。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病率高于非糖尿病者(P〈0.05),有心血管并发症组和没有并发症组之间tHcy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高tHcy血症是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而前白蛋白是保护因素。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存在高tHcy血症,高tHcy是其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背景:临床发现肾移植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核因子κB的活性异常增高。目的:了解肾移植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核因子κB的活性,并探讨其与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营养不良的关系。方法:检测肾移植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与健康对照人群营养状态、人体学指标、血液生化指标、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核因子κB活性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据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将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分为非炎症组(〈3mg/L)和微炎症组(≥3mg/L)。结果与结论:①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单个核细胞核因子κB活性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1)。②微炎症组营养不良数量及程度、改良主观全面营养评价评分、单个核细胞核因子κB活性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非炎症组(P≤0.001或P〈0.01或P〈0.05)。③非炎症组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中臂肌围、中臂围、握力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01),单个核细胞核因子κB活性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1),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健康对照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肾移植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普遍存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核因子κB异常活化;随炎症反应加重,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单个核细胞核因子κB活性进一步增强,营养不良加重;说明核因子κB活性可能较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更早发现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微炎症状态及预测营养不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终末期肾脏病(ESRD)透析和非透析患者血清抵抗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清白蛋白、血脂、肾功能水平,探讨ESRD患者血清抵抗素水平的变化及与各影响因素的关系。方法选择ESRD患者60例,分为3组:肾衰非透析组(18例)、血液透析组(22例)和腹膜透析组(20例),另设正常对照组(20例)。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抵抗素、TNF-α和hs-CRP,同时常规测定血肌酐(SCr)、血清白蛋白、血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比较各组间的差别。结果(1)患者血清抵抗素水平在肾衰非透析组[(9.95±2.65)mg/L]、血液透析组[(10.52±4.77)mg/L]和腹膜透析组[(10.90±2.55)mg/L]均显著升高,与对照组[(4.60±1.47)mg/L]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三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ESRD患者血清抵抗素水平与TNF-α(r=0.539)、hs-CRP(r=0.406)、SCr(r=0.340)呈正相关(P〈0.01),与肾小球滤过率(GFR)呈负相关(r=-0.807,P〈0.01)。结论在终末期。肾脏病,无论血液透析、腹膜透析还是非透析患者,其血清抵抗素水平均明显升高,并与TNF-α、CRP、GFR等因素有关。抵抗素可能对ESRD患者的亚临床炎症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甲状旁腺素(PTH)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碱性磷酸酶(ALP),血清总钙(Ca)、血清磷(P)及血红蛋白(Hb)的水平进行检测,探讨PTH与hs-CRP对MHD患者的微炎症状态及肾性骨病和肾性贫血的影响。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散射比浊法,酶法,偶氮砷法,直接紫外分光法,SLS法分别对本院肾病科血液透析中心MHD患者91例的PTH与hsCRP、ALP,Ca、P及Hb进行检测,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91例MHD患者与60例健康对照组比较,MHD患者的PTH,hs-CRP,ALP,P,H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TH>300pg/mL组51例与PTH<300pg/mL组40例比较,PTH>300pg/mL组的hs-CRP和ALP均高于PTH<300pg/m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a、Hb和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HD患者PTH与hs-CRP升高严重影响着骨代谢并加重微炎症状态,也是导致红细胞生成素抵抗所致肾性贫血加重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童慧娟  徐妙娟 《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7(11):809-811,815
目的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降低病死率。方法采用主观综合营养评估结合实验室生化指标及人体测量指标对6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并观察患者蛋白质摄入量、透析充分性、透析龄、炎症状态及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rhEPO)的使用对其营养状况的影响。结果 66例血液透析患者中营养良好者39例(59.1%),轻、中度营养不良者21例(31.8%),重度营养不良者6例(9.1%),总体营养不良的发生率为40.9%。各营养状况组之间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肌酐、三头肌皮褶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营养良好组蛋白质摄入量和标准蛋白代谢率高于营养不良组(均P〈0.01);透析充分、透析龄短于6个月、无慢性炎症及应用rhEPO的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较低。结论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较高,其发生与蛋白质摄入不足、透析不充分、透析龄较长、发生慢性炎症以及未应用rhEPO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血清细胞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IL-8(interleukin-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浓度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