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和比较经肾脏和下肢缺血预处理的大鼠急性心肌梗死(AMI)范围和缺血心肌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mRNA的表达。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不予任何处理;AMI组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制作AMI模型;肾缺血预处理(RIP)组夹闭双侧肾动脉后再开放,随后复制AMI模型;下肢缺血预处理(LIP)组夹闭下肢动脉再开放,随后复制AMI模型。应用伊文思蓝及氯化三苯硝基四氮唑红(TTC)染色,测定心肌梗死范围;应用RT-PCR法测定各组心肌缺血区HIF—1α基因动态表达情况。结果RIP和LIP组心肌梗死面积较AMI组明显减小,但两者相比无统计学差异;RIP和LIP组HIF—1α mRNA表达均降低。结论肾脏和下肢缺血预处理对急性缺血心肌均有保护作用,HIF-1α基因表达减少可能是其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和经下肢缺血预处理的大鼠缺血心肌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基因的表达及其在早期心肌缺血状态下的表达规律.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3组:①对照组;②AMI组: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③下肢缺血预处理(LIP)组:下肢动脉夹闭再开放,随后复制AMI模型.应用伊文思蓝及氯化三苯硝基四氮唑红(TTC)染色,测定心肌梗死范围;应用RT-PCR测定各组心肌缺血区HIF-1α基因动态表达情况.结果 LIP组心肌梗死面积较AMI组明显减小;HIF-1α mRNA在正常心肌有表达,心肌缺血早期相升高;经下肢缺血预处理后缺血心肌的表达降低.结论 下肢缺血预处理对急性缺血心肌有保护作用,HIF-1α基因表达减少可能是其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无创性肢体缺血预适应对糖尿病下肢缺血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对缺血下肢的影响。方法将成功建模的糖尿病下肢缺血大鼠随机分为2组(每组27例):心肌缺血/再灌注组(A组)及预适应组(B组)。A组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30 min后开通2 h;B组大鼠缺血下肢行结扎5 min后开通5 min,共3次,连续3 d,第4天同A组实验。观察比较两组大鼠心电图ST段变化程度、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值、缺血心肌质量与左心室质量的比值(AAR/LV)、梗死心肌质量与左心室质量的比值(IA/LV)、梗死心肌质量与缺血心肌质量的比值(IA/AAR)以及缺血下肢与健肢的血流值比率(R/L)。结果与A组相比,B组ST段抬高幅度、CK-MB值、IA/LV、IA/AAR值明显降低,R/L有降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无创性肢体缺血预适应能明显降低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时的ST段抬高幅度、CK-MB值及心肌梗死面积,且对已发生缺血的下肢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改进大鼠心肌缺血预适应延迟保护模型制备方法,提高造模成功率.方法 选取SPF级健康成年Wistar雄性大鼠30只,体重(220±20)g,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心肌缺血预适应组(IP)、缺血再灌注组(IR),每组10只.假手术组只穿线不结扎;IP组模型建立:首先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5min,再灌注5min,重复3次,24 h后缺血30 min,再灌注2 h;IR组模型建立: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30 min,再灌注2h.整个实验过程在人工机械通气下完成,全程心电图监测,计算心肌梗死范围及检测心肌酶.结果 S组手术前后心电图无明显变化;IR组心电图心律失常频发,心肌缺血范围明显,心肌酶较S组显著升高lIP组较lR组心律失常减少,心肌缺血范围缩小,心肌酶降低.结论 此造模方法能够成功制备大鼠缺血预适应延迟保护模型及缺血再灌注模型,可降低大鼠死亡率,提高造模成功率,可靠性强,操作简便,重复性强,结果稳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外源性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对心肌梗塞后心肌细胞凋亡及左室重塑的影响. 方法56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假手术+HGF组、对照组和干预组.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复制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干预组静脉注射给予HGF2mg/kg/12h,4周后测心功能、左室重塑指标,取出心脏,梗死区重/缺血区比为梗死范围.TUNEL法染色检测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CD151重组腺相关病毒转染心肌梗死小型猪模型对缺血心肌血流灌注的影响,以明确CD151在体内血运重建中的作用.方法:结扎小型猪左前降支建立心肌梗死动物模型.包装CD151、antiCD151和GFP重组腺相关病毒,分点注射至梗死心肌及周围心肌进行基因转染.8周后13N- NH3 PET评价心肌血流灌注.结果:CD151基因转染促进心肌组织局部CD151表达增高,明显促进缺血心肌血流灌注.rAAV-CD151组灌注图像心肌缺血总分值为10.82±2.36,明显小于rAAV-GFP组19.33±1.67(P<0.01),而rAAV-antiCD151组缺损总分值25.18±2.73,明显大于rAAV-GFP组和rAAV-CD151组(P<0.01).结论:CD151在体内具有明显的促血管生成作用,能明显促进心肌梗死后血运重建并增加缺血心肌血流灌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犬急性心肌梗死后梗死相关血管晚期再灌注对梗死周边缺血区心肌细胞凋亡以及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及其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杂交犬28只,全身麻醉下常规开胸暴露冠状动脉后随机分为三组:假手术组(n=8)、急性心肌梗死组(n=10)和晚期再灌注组(n=10)。假手术组仅行左冠状动脉前降支下穿过丝线而不结扎冠状动脉,急性心肌梗死组行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高位永久结扎,晚期再灌注组在高位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6 h后松解结扎线予以6 h的再灌注处理。共有23只犬模型制作成功。各组犬均于术后12 h处死,采集心肌标本。使用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心肌细胞bcl-2和bax mRNA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蛋白印迹法分析bcl-2、bax在心肌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晚期再灌注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较急性心肌梗死组明显减少(P<0.05),且两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均高于假手术组(P<0.01)。急性心肌梗死组和晚期再灌注组bcl-2和bax mRNA的表达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且晚期再灌注组bax mRNA的表达明显低于急性心肌梗死组(P<0.05),而bcl-2 mRNA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与假手术组相比,急性心肌梗死组和晚期再灌注组bcl-2蛋白的表达均明显升高(P<0.01),其中在晚期再灌注组的表达略高于急性心肌梗死组,但差异无显著性;晚期再灌注组bax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但明显低于急性心肌梗死组(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晚期再灌注可以减少梗死周边缺血区心肌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心肌细胞bax基因及其相应的蛋白表达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8.
法舒地尔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肌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通过检测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左心室梗死面积及缺血区凋亡细胞来评价法舒地尔对大鼠AMI后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AMI组:结扎左前降支(LAD);治疗组:术前1 h法舒地尔30 mg/kg腹腔注射,结扎LAD;假手术组:仅在LAD下穿线但不结扎.术后24 h,伊文蓝-红四氮唑双染色,确定缺血面积和梗死面积,TUNEL法检测缺血区凋亡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缺血区bcl-2和bax的表达,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式反应测定Rho激酶mRNA的表达.结果:治疗组与AMI组比较,梗死面积显著减小(26.04±2.51)%:(32.27±3.07)%,P<0.01,缺血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MI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凋亡指数明显增加(31.94±3.03):(2.44±1.37),P<0.01,bcl-2表达降低,bax表达增加,Rho激酶mRNA表达增加(均P<0.01).而治疗组与AMI组比较,凋亡指数显著降低.bcl-2表达增加,bax表达降低,Rho激酶mRNA表达降低,均P<0.01.结论:Rho激酶参与了AMI心肌细胞的凋亡,法舒地尔的心肌保护作用与其抗心肌细胞凋亡效应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二氮嗪对兔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心肌细胞凋亡和心肌细胞bcl-2和bax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24只兔随机分成假手术组(P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预适应组(IP组)和二氮嗪组(DP组).阻断和松开左冠脉前降支制作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5 min/再灌注5 min连续3次循环诱导预适应.DP组在缺血前缓慢静脉注射二氮嗪3 mg/kg.再灌注结束后测算左室心肌梗死面积,取缺血区心肌行TUNEL法检测心肌凋亡细胞和免疫组化检测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结果DP组和IP组梗死面积明显小于IR组(P<0.001).凋亡细胞百分数DP组(34±5)%和IP组(32±6)%较IR组(56±8)%显著减少(P<0.001).和IR组相比,bcl-2表达在IP组和DP组明显升高(P均<0.01),bax基因表达在IP组和DP组则明显降低(P均<0.001).结论二氮嗪能通过调节bcl-2和bax的表达来减轻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心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缺血预适应后急性心肌梗死缺氧诱导因子1α表达的变化及蛋白激酶C的信号传导作用。方法选择雄性Wistar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缺血预适应组、单纯急性心肌梗死组、缺血预适应加蛋白激酶C抑制剂组和假手术组。缺血预适应加蛋白激酶C抑制剂组预适应前10min静脉注射蛋白激酶C抑制剂白屈菜季铵碱5mg/kg,然后结扎左前降支;假手术组不结扎左前降支。1天后,10%水合氯醛腹腔注射麻醉,活体取出心脏,测量心肌梗死面积,测定缺氧诱导因子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mRNA表达,蛋白印记分析检测缺氧诱导因子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蛋白的表达,术前术后测定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含量。结果缺氧诱导因子1α mRNA表达,缺血预适应组明显增加(P<0.01),缺血预适应加蛋白激酶C抑制剂组与单纯急性心肌梗死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其蛋白表达有相同的变化。缺血预适应加蛋白激酶C抑制剂后,缺氧诱导因子1α mRNA表达明显减少(P<0.01),其靶基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mRNA表达也明显减少,其蛋白表达有相同的变化。缺血预适应组心肌梗死面积(24.18%±2.25%)明显小于缺血预适应加蛋白激酶C抑制剂组(38.11%±2.94%)和单纯急性心肌梗死组(37.73%±3.32%;P<0.01)。结论缺氧诱导因子1α的表达是缺血预适应重要的内源性保护机制,其表达是依赖于蛋白激酶C的激活,蛋白激酶C是缺氧诱导因子1α表达的重要信号传导通路。  相似文献   

11.
犬急性缺血再灌注左室局部功能与心肌细胞凋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应变率成像观察犬急性缺血再灌注后左心室局部功能,缺血局部心肌细胞凋亡及Caspase 3表达的变化.方法 健康杂种犬30只,分为对照组(10只),缺血组(10只),再灌注组(10只).缺血组于第1对角支1 cm以下套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 min,再灌注组套扎30 min后再灌注120 min,对照组游离左冠状动脉前降支不结扎.超声心动图左室收缩期应变率测量左室局部收缩功能,TUNEL法检测缺血区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免疫组化法测缺血心肌细胞Caspase 3的表达.结果 结扎30 min后,缺血组左室前壁缺血节段(中间段)收缩期应变率明显降低(-0.54±0.23)(P<0.01).并出现收缩后压缩(postsystolic compression,PSC),再灌注120 min后缺血节段的应变率有所恢复(-0.89±0.43),但仍低于对照组(P<0.05).缺血组缺血区心肌TUNEL阳性细胞指数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2.9±1.3比对照组2.7±1.7)(P>0.05);再灌注组缺血区心肌TUNEL阳性指数明显增加(25.1±3.3)(P<0.01).缺血区心肌细胞Caspase 3表达升高,(20.0±3.1比对照组4.7±2.4)(P<0.01),再灌注组Caspase 3表达进一步增强(P<0.01).结论 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促凋亡基因Capase 3激活,缺血心肌细胞凋亡可能为其早期改变,应变率成像可以评价早期心肌局部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肉桂酸预处理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34只分为3组,分别为假手术组(n=10)、缺血再灌注组(n=12)、药物预处理组(n=12),采用结扎大鼠心脏左前降支的方法建立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假手术组仅开胸不结扎,缺血再灌注组结扎左前降支30 min后复灌2 h,药物预处理组术前灌服肉桂酸,其他两组灌服等体积生理盐水。测定三组心肌梗死面积,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观察心肌细胞情况,并利用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技术观察ERK1/2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结果结果表明,肉桂酸药物预处理组心肌梗死面积(0.18±0.05)与缺血再灌注组(0.34±0.04)比较,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假手术组肌丝走行规整,无溶解破坏,线粒体密集,线粒体嵴排列整齐,核膜规整,染色体分布均匀。缺血再灌注组可见肌纤维紊乱、挛缩,线粒体嵴不同程度破坏,遗留较多空泡,核染色体边集,核皱缩,核膜表面凹凸不平,并可见凋亡小体。而肉桂酸药物预处理组,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线粒体肿胀程度轻,核膜尚规整,无染色体边集,无明显凋亡现象。肉桂酸预处理诱导ERK1/2蛋白磷酸化,药物预处理组p-ERK1/2表达明显高于缺血再灌注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Bax为ERK1/2信号通路的下游蛋白,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药物预处理组Bax表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肉桂酸预处理对于总ERK1/2(非磷酸化ERK1/2)蛋白表达没有明显影响。结论肉桂酸预处理能减少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为诱导ERK1/2磷酸化,从而降低Bax蛋白表达,抑制细胞凋亡,发挥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介导的CD151基因转染促小型猪心肌梗死后心肌血管形成的有效性.方法 结扎小型猪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建立心肌梗死模型,梗死区及梗死周围心肌分别注射rAAV-CD151、rAAV-anti-CD151和rAAV-绿色荧光蛋白(rAAV-GVP).8周后用Western blot分析心肌组织CD151蛋白表达,免疫组化检测心肌微血管密度和小动脉密度,用13N-NH3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心脏显影(PET)评价心肌血流灌注.结果 CD151基因转染促进心肌组织局部CD151高表达.rAAV-CD151组心肌微血管密度为(83.8±6.7)个/mm2,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33.2±4.5)个/mm2和rAAV-GFP组的(41.6±5.6)个/mm2,均P<0.05;rAAV-CD151组小动脉密度为(16.4±2.5)个/mm2,也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6.6±2.3)个/mm2和rAAV-GFP组(8.4±1.6)个/mm2,均P<0.05.rAAV-anti-CD151组心肌微血管密度和小动脉密度明显低于其他各组.13N-NH3 PET心肌血流灌注显像示rAAV-CD151组缺血区心肌血流灌注明显增加,rAAV-anti-CD151组血流灌注减少.结论 CD151基因转染能增加小型猪局部心肌组织的CD151表达,明显增加缺血心肌微血管和小动脉的生成,并显著增加心肌血流灌注.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研究心肌梗死后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MSCs)对心室肌细胞钾离子通道Ito亚单位Kv4.2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40只SD(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成4组(10只/组):假手术组、心肌梗死组、心肌梗死+干细胞组和心肌梗死+细胞培养基组.开胸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心肌梗死模型,建模成功后,在梗死周围分别注入BMMSCs和细胞培养基,心肌梗死组仅建立心肌梗死模型,假手术组仅开胸子以前降支穿线但不结扎.2周后行心肌组织HE染色和荧光显微镜观察移植细胞,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钾离子通道Ito亚单位Kv4.2基因mRNA和蛋白水平.结果 (1)心肌组织免疫荧光检测发现,BMMSCs集中分布于梗死区和梗死心肌周围;(2)心肌梗死组和心肌梗死+细胞培养基组Kv4.2 mRNA量(0.39±0.02,0.41±0.04)和蛋白量(0.47±0.02,0.50±0.05)明显下降,与假手术组(0.76±0.05,0.74±0.06)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肌梗死+干细胞组Kv4.2 mRNA量和蛋白表达量(0.57±0.05,0.64±0.03)较心肌梗死组(0.39±0.02,0.47±0.02)明显升高(P<0.01).结论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心肌梗死大鼠钾离子通道Ito亚单位Kv4.2基因表达上升,可能减少心律失常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变率成像观察犬急性缺血再灌注后左心室局部功能,缺血局部心肌细胞凋亡及Caspase3表达的变化。方法健康杂种犬30只,分为对照组(10只),缺血组(10只),再灌注组(10只)。缺血组于第1对角支1cm以下套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min,再灌注组套扎30min后再灌注120min,对照组游离左冠状动脉前降支不结扎。超声心动图左室收缩期应变率测量左室局部收缩功能,TUNEL法检测缺血区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免疫组化法测缺血心肌细胞Caspase3的表达。结果结扎30min后,缺血组左室前壁缺血节段(中间段)收缩期应变率明显降低(-0.54±0.23)(P<0.01)。并出现收缩后压缩(postsystoliccompression,PSC),再灌注120min后缺血节段的应变率有所恢复(-0.89±0.43),但仍低于对照组(P<0.05)。缺血组缺血区心肌TUNEL阳性细胞指数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2.9±1.3比对照组2.7±1.7)(P>0.05);再灌注组缺血区心肌TUNEL阳性指数明显增加(25.1±3.3)(P<0.01)。缺血区心肌细胞Caspase3表达升高,(20.0±3.1比对照组4.7±2.4)(P<0.01),再灌注组Caspase3表达进一步增强(P<0.01)。结论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促凋亡基因Capase3激活,缺血心肌细胞凋亡可能为其早期改变,应变率成像可以评价早期心肌局部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犬心肌组织NF-κB的表达及瑞芬太尼预处理对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 健康杂种犬1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瑞芬太尼预处理组(RPC组).S组犬开胸后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下穿线不结扎;I/R组犬开胸后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缺血30 min再灌注2 h;RPC组为缺血前以1 pg/(kg·min)微泵输注瑞芬太尼30 min进行预处理,余同I/R组.再灌注2 h时处死犬取心肌组织,免疫组化法检测心肌组织NF-κB的表达情况.结果 I/R组、RPC组与S组相比,心肌组织NF-κB含量显著升高(P<0.05),RPC组与I/R组比较,心肌组织NF-κB的表达降低(P<0.05).结论 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犬心肌组织NF-κB的表达显著增强,瑞芬太尼预处理可降低再灌注2 h时心肌组织NF-κB的表达.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急性心肌梗死后梗死周边区心肌组织中HCN2和HCN4的mRNA和蛋白表达的动态变化.方法 通过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将成功建模的大鼠随机分为24 h组、1周组、2周组和4周组,同时于各时间点均设立假手术组,每组5只.于各时间点末取左心室梗死周边区心肌组织样本(假手术组取左心室相应部位的心肌组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CN2和HCN4 mRNA的表达,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印迹法检测HCN2和HCN4蛋白的表达.结果 假手术组左心室心肌组织中存在HCN2和HCN4通道蛋白的表达,梗死周边区心肌组织中HCN2和HCN4的表达在梗死后24 h出现上升趋势,于梗死后1周表达达到峰值,之后逐渐下降,梗死后4周HCN2 mRNA和蛋白的表达仍高于对照组,而HCN4的表达已回落至假手术组水平.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心室梗死周边缺血区心肌组织HCN2和HCN4通道蛋白的表达呈动态变化趋势,梗死后1周表达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thase,iNOS)蛋白在心肌梗死后早期大鼠心脏的表达变化.方法 将12只大鼠随机分为心肌梗死组和假手术组.采用开胸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的方法建立心肌缺血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鼠心肌梗死后24 h缺血心脏iNOS蛋白颗粒的表达.结果 在大鼠冠状动脉结扎后24h,梗死周围区心肌组织细胞出现大量iNOS蛋白表达,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假手术组未见iNOS蛋白表达.结论 正常心肌组织无iNOS蛋白表达,心肌梗死后早期缺血心肌组织检测到大量iNOS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不同方法的缺血预处理对未成熟心肌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注模型。分为4组:缺血/再灌注(I/R)组,离体心脏灌注15min转为工作心15min后停灌45min,恢复灌注15min改为工作心30min;心脏缺血预处理(MIP)组:离体心脏灌注15min转为工作心15min后反复2次缺血5min/再灌注5min,然后重复I/R组缺血/再灌注方法;肾缺血预处理(RIP)组:反复三次阻断左肾动脉5min,放开5min,切取心脏,重复I/R组方法;双下肢缺血预处理(DLIP)组:反复3次捆扎双下肢5min,松开5min,切取心脏,重复I/R组方法。以血清肌酸激酶(CK)和乳酸脱氢酶(LDH)漏出率、心肌组织三磷腺苷(ATP)和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心肌细胞内Ca2+含量、心肌线粒体Ca2+-ATPase活性及其Ca2+含量、心肌线粒体合成三磷腺苷能力[ATP]m作为观察指标。结果MIP、RIP及DLIP组ATP含量、SOD活性、心肌线粒体Ca2+-ATPase活性、[ATP]m均高于I/R组(P<0.01),MDA含量、CK、LDH漏出率、心肌细胞内Ca2+含量、心肌线粒体Ca2+含量均低于I/R组(P<0.01)。结论肾缺血预处理、双下肢缺血预处理与心脏缺血预处理有同等的心肌细胞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