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神阙穴闪罐结合针刺治疗急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对36例患者采用神阙穴闪罐结合针刺治疗。结果:痊愈10例,显效16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4%。结论:用本法治疗急性荨麻疹有效。  相似文献   

2.
闪罐法治疗便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治法 :穴取水道、腹结、大横、天枢、神阙、大肠俞。操作 :患者先取仰卧位 ,双下肢伸直 ,选用中号或大号玻璃火罐 ,采用闪罐法依次拔上述诸穴 ,拔罐顺序按顺时针方向 ,右水道→右腹结→右大横→右天枢→神阙→左天枢→左大横→左腹结→左水道。每穴闪罐 10~ 15次 ,留罐半分钟左右 ,以局部皮肤潮红为度。然后令患者俯卧 ,大肠俞拔罐 15分钟。每日治疗 1次 ,10次为一疗程。结果 :本组治疗 34例 ,男 11例 ,女 2 3例 ;年龄最小 12岁 ,最大 75岁 ;病程最短 3天 ,最长 2 0年。轻者 14例 ,自觉排便困难或排便间隔大于 2天 ,但不用药物能够排出 ;较…  相似文献   

3.
用闪罐法治疗顽固性面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顽固性面瘫属中医"口眼歪斜"的范畴,此病多病程长,给患者造成精神上的压力和肉体上的痛苦.采用闪罐法治疗顽固性面瘫,其目的是提高治疗效果,缩短疗程,减轻患者痛苦.方法:采用闪罐法.结果:治疗22例,痊愈15例,占68.2%,有效7例,占31.8%,总有效达100%.结论:采用闪罐法治疗顽固性面瘫,能扩大闪罐的治疗范围,增加了面瘫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采用一定的药物,经过适当地加工,填敷在神阙上,利用脐部特殊的生理结构,有利于药物尽快吸收的特点,以达到祛除疾病之目的。其方法简便易行,且无副作用,极受患者欢迎。故近年临床应用日趋广泛。笔者就本法在临床应用作一概述。内科流行性感冒是临床常见症候之一。陈幼铭等采用双花、连翘、钩藤、菊花各9g,黄芩、豆豉、荆芥各6g,薄荷、甘草各3g,大枣2枚,诸药共为细末,分成两包,每包药末用一只生鸡蛋清拌入,加少量白蜜、生姜汁,另用芦根一支合大枣同煮,均匀以上诸药成饼,外敷神网,12h更换1包。临床应用数百例患者,效果良好。莫文丹用白芥子90g、薄荷30g、鸡蛋2  相似文献   

5.
神阙穴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全面归纳总结了目前临床中应用于神阙穴的各种针灸方法,分析了神阙穴的主治功用,并详细叙述了神阙穴临床适宜病证及相关具体操作,旨在说明神阙穴操作简便,疗效显著,临床应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何周欢 《吉林中医药》2012,32(8):841-842
目的:观察腹部闪罐法对于单纯性肥胖患者的疗效.方法:将58例单纯性肥胖的患者随机分为以单纯闪罐为主的实验组28例和以单纯针刺为主的对照组30例.隔日治疗1次,10次为1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4例,显效9例,有效13例,无效2例)与对照组(痊愈5例,显效12例,有效10例,无效3例)疗效相当(通过秩和检验,P>0.05).在愈显率上对照组优于实验组,但在总有效率上实验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提示闪罐法治疗单纯性肥胖与针灸疗法具有相当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7.
扬刺配闪罐法治疗肩周炎31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婷 《江苏中医药》2003,24(1):38-38
近年来 ,笔者用扬刺配闪罐法治疗肩周炎 31例 ,取得较好疗效 ,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收治符合诊断标准的肩周炎患者 31例 ,其中男 2 0例 ,女 11例 ;年龄最小者 4 5岁 ,最大者6 8岁 ;单侧发病 2 5例 ,双侧发病 6例 ;病程最短者 1个月 ,最长者 5年。2 治疗方法先按压患肩 ,找出最疼痛点 ,用 1寸毫针直刺 0 8寸 ,行针 ,要求局部有较强的疼痛感 ;然后再在该针上、下、左、右各 1寸处用 1寸毫针斜刺 0 8寸 ,针刺方向均朝向最疼痛点 ,行针 ,要求局部有酸胀感 ,留针 2 0~30分钟 …  相似文献   

8.
神阙穴位于脐窝正中,属于任脉,古医籍将其列为禁针穴之一.笔者10年来将该穴通过艾灸、拔罐、中药贴敷等方法,广泛施治于内、外、妇、儿等科,颇有效验,兹举3则如下:  相似文献   

9.
神阙穴敷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厥穴属任脉之穴,虽然因其所处位置比较特殊而属禁针之穴,却非常有利于外敷药物的吸收,可充分发挥穴位与药物的协同作用,因而神厥穴敷药的临床应用日趋广泛。现将近年的有关报道综述如下。1 在内科中的应用1.1 尿潴留 李世祥等将生姜、白矾混合捣成糊状,敷于神厥穴及下腹膀胱区,用以治疗尿潴留。用药1~3次即可恢复自主排尿。[1]1.2 汗证 魏振装等用何首乌、五倍子、黄芪等制成锭剂,置于神厥穴,共治疗汗证168例。结果治愈74例(44.05%),显效47例(27.98%),有效37例(22.02%),总有效率94.05%。该锭剂具有益气滋阴、降火敛汗的作用,脐疗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齐刺法为主合闪罐法治疗顽固性面瘫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30例为治疗组,30例为对照组,其中治疗组采用齐刺法为主,配合闪罐治疗;对照组选择常规选穴合艾条灸足三里穴为主。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齐刺法和闪罐治疗能有效治疗顽固性面瘫,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和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冬病夏治穴位贴敷联合神阙穴闪罐对过敏性鼻炎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6-8月于张家港市中医医院进行治疗的过敏性鼻炎患儿80例作为研究组,接受冬病夏治穴位贴敷联合神阙穴闪罐治疗;2017年9-12月于张家港市中医医院进行治疗的过敏性鼻炎患儿80例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穴位贴敷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观察2组患儿症状积分和治疗有效率,检测并比较2组患儿治疗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IgE和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5(IL-5)水平,分析淋巴细胞亚群各指标与IgE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治疗后的症状积分及冬季症状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而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淋巴细胞亚群各指标、血清IgE和IL-4、IL-5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均<0.05),且治疗后研究组的CD3^+、CD4^+、CD8^+、CD19^+、CD4^+CD25^+、IFN-γ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CD4^+/CD8^+、IgE、IL-4、IL-5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CD19^+与IgE呈正相关关系(P<0.05)。2组治疗过程中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冬病夏治穴位贴敷联合神阙穴闪罐治疗可明显减轻过敏性鼻炎患儿临床症状,有效调节机体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提高机体免疫力,抑制IgE分泌。  相似文献   

12.
神阙穴位于人体之中央,脐之中央,是生命之根,是胚胎发育中腹壁的最终闭合处。能调和阴阳、扶正祛邪、温补脾肾,故可治百病,尤其是脾、胃、肾之病。本篇总结了临床上较少运用神阙治疗的几种疾病,均取得良好的疗效,总结后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3.
综述近年来神阙穴用于治疗腹泻的临床研究进展,探讨其发展前景,以期为治疗腹泻提供临床思路。  相似文献   

14.
太冲穴临床应用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冲穴为足厥阴肝经腧穴,首见<灵枢·本输>,为肝经原穴,又是马丹阳天星十二穴之一.位于足背第一、二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约当行间穴直上2寸,正坐或仰卧取之.在(足母)长伸肌腱的外侧缘,有足背静脉网及第一跖骨背侧动脉;并有腓深神经的跖背伸神经,深层为胫神经的足底内侧神经.笔者在临床中应用该穴治疗多种疾病,均获得较好的疗效,今不揣浅陋,兹举5则如下.  相似文献   

15.
井穴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井穴是十二经脉中位于手足之端的穴位.《灵枢》将其喻作水之源头,是经气所出的部位,故此命名.《灵枢·根结篇》中又将井穴称之为"根",更有脏腑、经气之根本的含义.可见,井穴对于周身脏腑、气血、经脉之气的调节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腧穴热敏化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55,自引:9,他引:55  
陈日新  康明非 《中国针灸》2007,27(3):199-202
目的:阐述腧穴热敏化的规律及其临床应用。方法:从腧穴的热敏化特征与规律入手,论述腧穴热敏化新灸法及其临床应用。结果:(1)人体腧穴存在敏化态与静息态两种功能态,当人体发生疾病时能使体表腧穴发生敏化,敏化的类型多种多样,而腧穴热敏化是腧穴敏化的一种类型,处在敏化态的腧穴对外界相关刺激呈现腧穴特异性的“小刺激大反应”;(2)热敏化穴的最佳刺激为艾热,也是灸疗的最佳选穴,疗效远优于常规静息态腧穴的针灸疗法;(3)热敏化态腧穴在艾热刺激下极易激发灸性感传,临床疗效大幅度提高。结论:腧穴热敏化的提出完善和发展了“刺之要,气至而有效”的针灸理论。  相似文献   

17.
背俞穴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背俞穴是针灸学十四经中特定穴的一种.最早见于<灵枢·背腧>篇,其日:"肺腧在三焦之间,心腧在五焦之间……肝腧在九焦之间,脾腧在十一焦之间,肾腧在十四焦之间.皆挟背相去三寸所,则欲得而验之,按其处,应在中而痛解,乃其腧也."现在针灸学所说的背俞穴,是以脏腑命名的十二个,即肺俞、厥阴俞、心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大肠俞、小肠俞、膀胱俞,已成为针灸临床上重要而常用的特定穴.笔者在多年的针灸临床实践中,应用背俞穴或以背俞穴为主治疗脏腑病,均获得满意疗效.现整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传统穴位贴敷+神阙穴贴敷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疗效。方法: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采用药物贴敷于传统背部腧穴,治疗组36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神阙穴贴敷。两组均治疗3个疗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传统穴位贴敷+神阙穴贴敷治疗过敏性鼻炎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穴位贴敷疗法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周炜  王丽平  张树源 《中国针灸》2006,26(12):899-903
目的:总结近10年穴位贴敷疗法在中医各个领域的临床应用。方法:从穴位贴敷疗法的穴位选择、药物选择、临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几个方面进行综述。结论:穴位贴敷疗法疗效好、无副作用、安全、经济、操作简便,值得临床推广,但在临床方法系统性、临床疗效确切性、穴位贴敷的机理、药物提纯等方面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加味枳术丸配合腹部拔罐穴贴法"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慢传输型便秘患者随机分成中医治疗组30例和西药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加味枳术丸配合腹部拔罐穴贴"治疗,西药对照组采用乳果糖口服液治疗;2周为1疗程。采用便秘患者临床评分系统在1个疗程治疗前后进行评分,观察患者症状及体征的缓解情况。结果中医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优于西药对照组的70.0%(P<0.05)。2组便秘患者临床评分系统(CCS评分)与同组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降低(P<0.05),但中医治疗组降低的更加明显(P<0.05),表明2组治疗均有效果,但加味枳术丸配合腹部拔罐穴贴治疗能缓解便秘症状。结论 "加味枳术丸配合腹部拔罐穴贴法"治疗慢传输型便秘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