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观察人参皂甙Rb1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大鼠氧化应激和肾间质纤维化的影响。方法将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UUO组、Rb1治疗组、假手术(SOR)组,科素亚(ARB)组。每组15只,术后3、7、14d每组随机选择5只大鼠处死。比色法检测肾脏组织匀浆OH·、MDA、SOD,行HE和Masson染色动态观察肾脏病理学改变。结果与SOR组相比,UUO组大鼠术后3、7、14d,OH·、MDA高于SOR组,SOD低于SOR组。Rb1治疗组大鼠OH·、MDA水平均不同程度低于UUO组,SOD水平均不同程度高于UU0组;其疗效与ARB组相似。与UUO组相比,Rb1能显著减少UUO大鼠胶原在肾间质的沉积,改善肾脏病理损害。相关分析显示,OH·、MDA的表达与间质相对面积呈正相关,SOD的表达与间质相对面积呈负相关。结论人参皂甙Rb1能抗肾间质纤维化;其机制与其抗氧化应激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肾炎康复片对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检测金属蛋白酶1组织抑制剂(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1,TIMP-1)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的作用。方法将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OR,n=20)、模型组(UUO,n=20)和肾炎康复片组(SYKFT,n=20)。从术前24小时开始,肾炎康复片组按照成人每公斤体质量2倍的剂量灌胃,余组予以同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连续14d。于术后3、7、14d分别随机处死各组大鼠,取左肾组织,Masson染色观察肾间质病理学改变,化学比色法测定肾组织匀浆中羟脯氨酸的含量,采用蛋白质印迹法TIMP-1和ICAM-1的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肾脏呈进行性肾间质纤维化及肾间质胶原沉积的改变(P〈0.05)。肾炎康复片组在不同程度上减轻了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肾间质胶原的沉积和肾脏病理损害,抑制了TIMP-1的表达(P〈0.05)。但肾炎康复片对ICAM-1的作用不明显。结论肾炎康复片对单侧输尿管梗阻所致的大鼠肾脏纤维化的形成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IMP-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三七总皂甙对TGF-β/Smads信号通路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三七总皂甙(PNS)对TGF-β/Smads信号通路的作用。方法将雄性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SOR)组、单侧输尿管梗阻(UUO)模型组、PNS治疗组和氯沙坦治疗组。做肾组织病理学检查,Real-TimePCR检测实验大鼠肾组织TGF-β1mRNA,Western Blotting检测TGF-β1蛋白,免疫组化检测TGF-β1、p-Smad2/3的表达。结果三七总皂甙干预后大鼠肾脏TGF-β1mRNA及其蛋白表达下调(P〈0.05),p-Smad2/3在肾小管间质的表达亦减少(P〈0.05),与氯沙坦作用相似(P〉0.05)。结论PNS能有效减轻UUO大鼠肾小管间质的损伤;PNS从基因、蛋白水平抑制TGF-β1、p-Smad2/3的表达,通过TGF-β1/p-Smad2/3信号通路而发挥抗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黄芪三七合剂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3组:UUO组(UUO,n=20)、假手术组(SOR,n=20)、黄芪三七合剂组(A&R,n=20)。从术后24小时开始,A&R治疗组每天分别予A&R(3ml/d)灌胃;UUO组和SOR组予以同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连续14天。于术后3,7,14天分别随机处死各组大鼠。行Masson染色观察肾间质病理学改变;化学比色法测定肾组织匀浆中羟脯氨酸的含量;肾脏组织匀浆检测活性氧自由基(OH.)、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采用Western蛋白印迹、免疫组化技术从蛋白质水平检测血红蛋白氧化酶(Heme Oxygenase 1,HO-1)的表达。结果 UUO组肾脏呈进行性肾间质纤维化及肾间质胶原沉积的改变(P〈0.05)。A&R组与UUO组比较在不同程度上减轻了胶原在肾间质的沉积和肾脏病理损害。与SOR组相比,UUO组大鼠OH.和MDA高于SOR组,SOD低于SOR组。A&R治疗组均不同程度地改善了上述改变。与SOR组相比,HO-1蛋白的表达UUO组3d开始升高,7d仍有较高的表达,14d回落。A&R治疗组对上述改变作用不明显。结论 A&R对UUO所致的大鼠肾脏纤维化的形成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并有一定的抗氧化应激的作用。但对HO-1的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活性维生素D3对单侧输尿管梗阻模型(UUO)大鼠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抑制作用,研究该病理过程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变化。方法:36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三组,活性维生素D。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每组12只。造模后活性维生素D。组给予罗盖全(骨化三醇)灌胃(3ng/100g),假手术组及UUO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三组大鼠于给药后第14天,28d分批(n=6)处死,留取造模侧肾脏。用HE染色及Masson染色法观察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程度,用免疫组化法测定TGF-β1,α-SMA在各组大鼠造模侧肾脏的表达情况。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显示:UUO模型组大鼠的肾脏组织中TGF—β1及α—SMA的表达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而在活性维生素D3治疗组中,TGF—β1及的n—SMA表达低于UUO模型组(P〈0.05),肾脏组织形态学显示:模型组肾间质纤维化程度明显高于假手术组,活性维生素D3组肾间质纤维化程度明显小于模型组(P〈0.05)。结论:活性维生素D3能有效抑制UUo大鼠肾间质中TGF—β1及Ⅱ-SMA的表达,从而减轻UU0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程度。  相似文献   

6.
他汀类药物抗炎护肾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在UUO模型上观察氟伐他汀对肾间质巨噬细胞细胞浸润、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表达及肾间质纤维化程度的影响,探讨他汀类药物的抗炎护肾作用机制.方法 72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n=24)、UUO模型组(单侧输尿管梗阻术,n=24)和氟伐他汀治疗组[UUO FVT组,单侧输尿管梗阻术 氟伐他汀20 mg/(kg·d),n=24].于术后第3,7,10,14天分别处死各组大鼠.用HE及Masson染色动态观察肾脏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MCP-1的表达和巨噬细胞浸润.结果 UUO模型组大鼠肾小管-间质MCP-1与单核巨噬细胞抗原ED-1的表达及肾间质胶原相对面积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而术后各时间点,治疗组大鼠肾小管-间质MCP-1、ED-1的表达及肾间质胶原相对面积较UUO模型组显著减少(P<0.05).结论 氟伐他汀可降低MCP-1表达、抑制巨噬细胞浸润,减轻肾间质纤维化,提示他汀类药物具有抗炎护肾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人参皂甙Rg1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影响。方法将雄性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4组:UUO组、人参皂甙Rg1组(Rg1)、氯沙坦组(ARB)和假手术组(SOR)。从术后24 h开始,Rg1组予人参皂甙Rg1溶液腹腔注射50 mg/(kg.d),其余3组予以同等体积生理盐水腹腔注射;ARB组予氯沙坦溶液20 mg/(kg.d)灌胃,其余3组予以同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连续14 d。术后第3 d、7 d、14 d处死各组大鼠,行HE、Masson和PAS染色,动态观察肾间质病理学改变。采用荧光定量PCR、Western蛋白印迹、免疫组织化学方法从mRNA和蛋白质水平观察各组肾脏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情况。结果UUO组呈进行性肾间质纤维化改变,包括小管的萎缩、扩张、炎细胞浸润、肾间质胶原的沉积。Rg1组和ARB组上述肾脏病理损害明显减轻。UUO组肾脏组织TGF-β1的表达量较SOR组升高(P<0.05),尤以7~14 d明显。Rg1组和ARB组TGF-β1的表达量与UUO组比较有明显的下降(P<0.05)。结论人参皂甙Rg1对UUO所致的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形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TGF-β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肾炎康复片对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肾炎康复片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保护作用。方法:21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肾间质纤维化组(UUO组)及肾炎康复片组(SKT组),观察大鼠UUO术后14d梗阻侧肾脏的组织学变化、纤维连接蛋白(FN)及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物-1(TIMP-l)的表达情况。结果:与Sham组相比,UUO组大鼠肾间质纤维化面积显著增加(P<0.01),FN及TIMP-1表达均有显著增高(P<0.01);与UUO组相比,SKT组大鼠肾间质纤维组织面积减少,FN及TIMP-1表达减弱(P<0.01);UUO组和SKT组大鼠FN及TIMP-1与肾间质纤维化面积成正相关(P<0.01)。结果:肾炎康复片可下调FN和TIMP-1在UUO大鼠肾间质中的表达,从而延缓肾间质纤维化的进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姜黄素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大鼠肾小管间质病变的影响,探索防治肾间质纤维化的新途径。方法 采用UUO致肾间质纤维化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姜黄素组。术后第4周,处死各组大鼠,用HE、Masson染色评定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程度;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肾组织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的表达部位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肾间质纤维组织相对面积显著扩大(P〈0.01),肾组织内TGF-β1和TIMP-1蛋白质表达均显著上调(P〈0.01)。姜黄素干预后,上述上调指标都被显著抑制(P〈0.01)。结论 姜黄素具有抗肾纤维化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肾组织TGF—β1进而抑制TIMP-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肾小管间质MCP-1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肾间质纤维化中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的表达及其与肾间质巨噬细胞浸润的关系。方法:60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SOR)组、单侧输尿管梗阻(UUO)组,于术后第1,4,7,10,14 d分别处死各组大鼠。用HE和MASSON染色法观察UUO大鼠术后不同时间点肾脏病理改变,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肾小管间质MCP-1表达和巨噬细胞浸润。结果:UUO组肾小管-间质MCP-1,单核巨噬细胞抗原ED-1表达较SOR组明显增多(P<0.05),MCP-1表达与巨噬细胞浸润呈正相关(r =0.865,0.928,0.858,0.893,0.873,均P<0.05);MCP-1表达和巨噬细胞浸润分别与肾间质胶原相对面积呈正相关(分别为r =0.856,0.896,0.686,0.820,0.867和r =0.942,0.898,0.920,0.914,0.829,均P<0.05)。 结论:随UUO大鼠病程进展,肾小管间质MCP-1表达增多,可能在肾间质纤维化中起重要作用。MCP-1可能通过介导巨噬细胞浸润参与肾间质纤维化,MCP-1可成为治疗肾间质纤维化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1.
董吉  唐琳  刘章锁  程根阳  权松霞 《医学争鸣》2009,30(10):889-893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RGZ)对环孢素A(CsA)所致肾组织炎细胞浸润及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探讨RGZ对CsA肾病(CCN)的保护作用.方法:将28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①对照组(n=6),LSD;②RGZ组(n=6),LSD+RGZ[5mg/(kg.d)];③CsA组(n=8),LSD+CsA[15mg/(kg.d)],④RGZ+CsA组(n=8),LSD+CsA[15mg/(kg.d)]+RGZ(5mg/(kg.d)).在实验开始后的2wk及5wk处死大鼠,分别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D68和ColⅣ,RT-PCR方法检测MMP-9和TIMP-1的表达量;HE,Masson染色观察肾脏病理改变.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sA组及RGZ+CsA组CD68,ColⅣ,MMP-9,TIMP-1的表达均增高,肾小管间质单个核细胞浸润数及肾间质纤维化程度显著增加,且CsA组显著高于RGZ+CsA组.RGZ组无明显变化.结论:RGZ可显著降低CsA对肾脏的毒性作用,其机制部分是通过降低CCN大鼠CD68,ColⅣ,MMP-9,TIMP-1的表达,从而改善肾间质纤维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活性维生素D3[1,25-(OH)2D3]对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体质量在200~220 g的清洁级大鼠60只,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20例)、UUO组(20例),UUO+活性维生素D3组(20例)。肾间质模型采用单侧输尿管结扎法(unilateral ureteral obstruction,UUO)。造模后UUO+活性维生素D3组给予骨化三醇(商品名罗钙全)灌胃[3 ng/(100 g·d)],其他两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在给药15 d后,30 d后分两批处死,并取造模侧肾脏,采用HE染色法观察造模肾脏组织的纤维化程度,测定各组大鼠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免疫组织化学法)在造模侧肾脏的表达情况。结果 UUO组、UUO+活性维生素D3组其CTGF表达水平均较假手术组有提高,而UUO+活性维生素D3组其结缔组织表达水平明显低于UUO组。结论活性维生素D3可以有效地抑制CTGF的表达,有减轻UUO大鼠的肾脏组织纤维化程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水飞蓟素对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大鼠肾脏病理、肾组织Ⅲ型胶原蛋白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mRNA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1(TIMP-1)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24只。行单侧输尿管梗阻(UUO)术诱导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模型。治疗组大鼠给予30 mg.kg-1水飞蓟素,模型组及假手术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分别于UUO术后第7、14、21天各组随机处死8只大鼠,光镜下观察肾组织的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评价肾组织Ⅲ型胶原蛋白的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各组肾组织TGF-β1mRNA及TIMP-1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各时间点肾小管间质损伤和肾组织Ⅲ型胶原蛋白表达量在治疗组和模型组均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多(P均<0.01),治疗组较模型组则明显减轻(P均<0.05)。各时间点治疗组和模型组肾脏TGF-β1mRNA和TIMP-1 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均<0.01),治疗组则明显低于模型组(P均<0.05)。UUO大鼠肾间质中TGF-β1mRNA、TIMP-1 mRNA表达量与肾小管间质损伤评分均呈正相关(r=0.915、0.838、P均<0.01)。TGF-β1mRNA、TIMP-1 mRNA表达量与肾组织Ⅲ型胶原蛋白表达量均呈正相关(r=0.833、0.786、P均<0.01)。结论在UUO大鼠模型中,水飞蓟素通过下调TGF-β1mRNA、TIMP-1 mRNA的表达,减少Ⅲ型胶原的产生,从而发挥延缓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黄芪(AM)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UO)所致大鼠肾小管间质病理损害的影响,初步探讨黄芪拮抗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UUO组和UUO+黄芪治疗组(AM)、UUO+氯沙坦治疗组(ARB)。在造模后7、14天处死动物,观察HE染色、Masson染色和PAS染色肾脏病理改变,并对肾小管间质损害进行半定量评定分析。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UUO术后大鼠肾脏病理损害进行性加重,肾小管损伤程度、肾间质相对面积和肾小管萎缩程度评分均明显增高,黄芪干预后各时间点上述指标明显改善,与ARB作用相似。结论黄芪能有效抑制肾小管间质病理损害,减轻和改善UUO大鼠肾间质纤维化。  相似文献   

15.
尿毒清颗粒抑制大鼠肾脏间质纤维化作用靶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尿毒清抑制大鼠肾脏间质纤维化的作用。方法采用单侧输尿管结扎术制备肾间质纤维化大鼠模型,将10周龄SPF级雄性大鼠60只,随机分3组:假手术(Sham,n=20)、模型组(UUO,n=20)和尿毒清治疗组(UNQ,n=20);UNQ组于于术前1天给予尿毒清2 g/(kg·d)灌胃,假手术组及模型组每天灌胃等量生理盐水,各组分别于术后第3、7、14天处死5只大鼠,取梗阻侧肾脏进行组织学检查,对肾间质细胞浸润、肾小管萎缩和肾间质纤维化情况进行半定量评分;采用免疫组化、ELISA和Western Blot分别分析肾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纤粘连蛋白(FN)表达。结果与Sham相比,UUO大鼠各时间点的病理损害进行性加重,肾小管间质中TGF-β1、FN 表达均增高(P<0.05)。与UUO相比,尿毒清治疗后3 d,可观察到大鼠的肾间质炎性细胞浸润、肾小管萎缩及肾间质纤维化(P<0.05)明显减轻,同时肾组织中TGF-β1表达减少(P<0.05);治疗后7 d,上述治疗作用持续存在,同时进一步使UUO大鼠肾间质的FN 表达下降(P<0.05);治疗14 d后,肾间质细胞浸润情况评分(CIS)和慢性病变(包括肾小管萎缩和间质纤维化)评分(AFS)较 UUO 组分别下降22.2%和19.1%(P<0.05),TGF-β1、FN的表达则较UUO 组分别减轻30.8%和30%(P<0.05)。结论尿毒清的保护作用表现在肾损伤的开始就通过减少TGF-β1表达从而使肾间质炎症细胞浸润受到抑制,同时还能减少病变肾组织细胞外基质的积聚,从而减轻肾间质纤维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HPA、MMP-9和TIMP-1在慢性肾间质纤维化形成机制中的作用,以及罗格列酮(RGZ)干预治疗后对三者表达的影响。方法将28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①对照组;②RGZ组,LSD+RGZ[5mg/(kg·d)];③CsA组,LSD+CsA[15mg/(kg·d)],④RGZ+CsA组,LSD+CsA[15mg/(kg·d)]+RGZ[5mg/(kg·d)]。在实验开始后的2周及5周处死大鼠,用RT-PCR方法检测HPA、MMP.9和TIMP.1mRNA的表达量及HE、Massan染色观察肾脏病理改变。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sA组及RGZ+CsA组HPA、MMP-9、TIMP-1 mRNA的表达均增高,肾小管间质单个核细胞浸润数及肾间质纤维化程度显著增加,且CsA组显著高于RGZ+CsA组。RGZ组无明显变化。结论RGZ可通过降低环孢素。肾病大鼠HPA、MMP-9、TIMP-1mRNA的表达,从而改善肾间质纤维化。  相似文献   

17.
张瑞城  周桔丰  郑雪丽 《中国热带医学》2009,9(9):1695-1696,1741
目的动态观察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UUO)模型肾间质炎性损害病理改变及核因子-κB(NF~κB)、转化生长因子一β1(TGF-β1)在肾间质的表达,探讨血必净对肾间质炎性损害的干预机制。方法Sprague—Dawley(简称SD)清洁级健康大鼠雌雄各半共60只,随机分为三组:假手术组(SOR组)、模型组(MOD组)、血必净治疗组(XBJ组)。每组20只;建立UUO模型,分别于手术后第7d、第14d各组随机选取10只大鼠,取梗阻侧肾组织,行HE、MASSON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肾脏间质病理变化以及NF—κBp65和TGF一β1在肾间质的表达。结果血必净能减轻UUO大鼠肾间质炎性损害(第7d、第14d肾小管间质损伤指数、肾间质胶原面积P〈0.05);血必净能下调肾组织间质NF—κBp65及TGF-β1的的表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必净减轻肾间质炎性损害,其机制可能通过抑制肾组织间质NF-κBp65及TGF-β1的的表达,并对早期肾间质纤维化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 检测新纤维化相关因子SFTPA2在大鼠肾间质纤维化模型中的表达变化.方法 64只SD大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单侧输尿管梗阻模型组(UUO)、假手术组、siRNA组和阴性对照组,分别于术后3 d、5 d、7 d、14 d分批(n=4)处死,留取手术侧(模型组梗阻侧)肾脏组织,采用HE染色评价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损伤;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SFTPA2、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平滑肌肌蛋白(α-SM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肾皮质SFTPA2、E-cadherin、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肾脏组织形态学观察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随着输尿管梗阻时间的延长,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程度逐步加重.ELISA实验结果表明,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液中TGF-β1 、SFTPA2的表达随着梗阻时间延长逐渐升高,7 d起明显升高(P<0.05),于14 d达高峰;与阴性对照组相比,siRNA组大鼠血液中TGF-β1 的表达于7 d开始升高,14 d开始下降(P<0.05),而SFTPA2的表达于第5天开始升高,14 d开始下降(P<0.05).Western实验结果表明,模型组中SFTPA2的表达在术后7 d开始上升,于14 d达高峰;siRNA组中SFTPA2的表达在术后3 d开始上升,于7 d达高峰,14 d开始下降.但TGF-β1 和SFTPA2未表现出明显的相关性. 结论 在大鼠肾间质纤维化模型中,大鼠血液及肾组织中SFTPA2的表达增加,提示SFTPA2与肾纤维化相关;TGF-β1 与SFTPA2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