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目的报告应用胫前动脉踝上皮支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1999年4月~2005年7月间应用胫前动脉踝上皮支皮瓣转移修复各种原因所致的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9例,皮瓣面积为6 cm×4 cm~10 cm×8 cm。结果9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获6~12个月随访,修复效果满意。皮瓣无臃肿,踝关节无功能障碍。结论胫前动脉踝上皮支皮瓣可以不牺牲小腿主要血管而修复足踝部大部分的软组织缺损,手术简便、安全,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目的 探讨一种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 方法 从 1999年 2月~ 2 0 0 2年6月 ,采用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血管为蒂的逆行岛状小腿内侧皮瓣修复足跟后部软组织缺损 2例、内踝部软组织缺损 2例以及踝前与足背软组织缺损 4例。 结果 临床应用 8例 ,皮瓣面积最小为 7cm×5cm ,最大 2 2cm× 7cm ,术后 8例皮瓣全部成活 ,随访 3~ 2 4个月 ,皮瓣感觉恢复 ,质地良好 ,外形不臃肿。 结论 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皮瓣血运可靠 ,手术切取简便安全 ,皮瓣厚薄适中 ,质地好 ,不牺牲胫后血管 ,是一种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应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交腿移位修复小腿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1999年7月~2006年2月,应用逆行腓肠浅动脉筋膜蒂皮瓣交腿移位修复小腿软组织缺损6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19~47岁。均为车祸伤致小腿中、下段开放性骨折合并皮肤软组织损伤。其中胫前皮肤缺损2例,足跟部皮肤缺损2例,足背部和内踝皮肤缺损各1例。皮肤缺损范围5cm×4cm~14cm×12cm。伤后至手术时间14~30d。皮瓣范围6cm×4cm~15cm×13cm。结果术后皮瓣均成活,供受区切口均期愈合。患者获随访4~24个月,平均7个月。2例皮瓣稍臃肿,余皮瓣质地良好,无明显挛缩。X线片示骨折愈合时间7~13个月,平均9个月。修复肢体功能恢复。结论应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交腿移位修复对侧小腿软组织缺损具有手术操作简便、风险小及修复效果好等优点,是修复小腿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修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5年8月-2008年8月,收治46例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男40例,女6例;年龄12~68岁,平均35岁。交通事故伤3l例,机器碾压伤6例,医源性损伤2例,电击伤1例,糖尿病足溃疡6例。缺损范围4 cm×2 cm~27 cm×16 cm。病程4 h~2年。采用股前外侧游离皮瓣12例,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25例,胫后动脉逆行皮瓣1例,隐神经皮瓣2例,腓动脉终末穿支皮瓣2例,交腿皮瓣1例,足底内侧皮瓣2例,跖背皮瓣1例,皮瓣切取范围4 cm×3 cm~28 cm×18 cm;供区直接缝合或中厚皮片游离移植修复。结果术后46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3年,平均11个月。术后10 d 2例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发生远端部分坏死;其余皮瓣均成活,创面Ⅰ期愈合。供区植皮均成活,无明显挛缩;切口Ⅰ期愈合。术后6个月,1例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的足底创面发生小面积溃疡,经对症处理后愈合;其余患者皮瓣质地、色泽正常。患者可负重行走,步态正常。结论合理采用局部带蒂皮瓣或游离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缺损,可明显缩短病程,达到保肢保足目的 。  相似文献   

5.
我科自2001年5月至2006年5月应用腓动脉岛状皮瓣肌皮瓣修复小腿至足踝部软组织缺损19例,效果良好,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19例中,男性13例,女性6例,年龄12~71岁,平均年龄39岁.受伤原因:外伤16例,3例深度烧伤.创面小腿部10例,踝部6例,足部3例,伴有胫前、胫后动脉损伤5例.肌肉、骨裸露10例,切取皮瓣面积最大12 cm×20 cm.肌皮瓣最大面积9 cm×11 cm,皮瓣14例,肌皮瓣5例;顺行6例,逆行13例.血管蒂长5~15 cm,血管蒂旋转角度最大180°.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采用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血管蒂皮瓣修复足部缺损的疗效。方法方法是自2006年10月至2008年12月,应用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血管蒂皮瓣(内踝上皮瓣)修复足背,足内侧,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14例。以胫后动脉应用解剖为基础,术前彩色多普勒血流探测仪找到内踝上皮支发出点,以此为旋转点设计皮瓣,皮瓣面积6.0cm×8.0cm至10cm×17cm。结果 14例皮瓣完全成活,皮瓣外形满意,对小腿功能无影响。结论胫后动脉内踝上皮瓣是修复足部缺损的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分叶皮瓣移植修复四肢复杂性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及疗效。方法自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 我科应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分叶皮瓣修复四肢复杂性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12例, 男7例, 女5例;年龄39~58岁。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4例, 前臂皮肤软组织缺损1例;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4例, 小腿皮肤软组织缺损3例。致伤原因:机器挤压伤6例, 交通伤6例。其中4例伴有血管神经损伤, 1例伴有尺神经缺损。所有创面经一期行清创VSD术, 术后合并有骨、关节、肌腱、血管神经外露, 各创面皮肤缺损面积6 cm×9 cm~9 cm×35 cm, 游离股前外侧分叶皮瓣切取最大面积35 cm×9 cm。手部与前臂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皮瓣与尺侧血管吻合2例、桡侧血管吻合3例;足、踝及小腿皮肤软组织缺损4例与胫前血管吻合, 3例与胫后血管吻合。结果 12例游离股前外侧穿支分叶皮瓣术后均存活, 未出现血管危象;其中2例皮瓣出现边缘部分皮肤软组织坏死, 清洁换药后愈合良好;术后随访12~36个月, 皮瓣感觉部分恢复, 外形、质地、效果良好;供区仅存留线性瘢痕, 外观、功能无明显影响。结论采用游离股...  相似文献   

8.
带蒂皮瓣治疗小腿和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3  
目的探讨小腿和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及其疗效评价。方法1997年6月至2005年12月,43例小腿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男38例,女5例;年龄7~63岁,平均35岁;皮瓣面积4cm×3cm~25cm×15cm。采用9种带蒂的肌皮瓣和筋膜皮瓣进行治疗:(1)腓肠肌内、外侧头肌皮瓣带蒂转移修复小腿中上1/3合并膝关节前及内侧皮肤软组织缺损2例;(2)小腿前内侧交腿皮瓣修复小腿中段胫前皮肤软组织缺损2例;(3)带隐神经小腿内侧交腿皮瓣修复前足足底缺损1例;(4)带胫后动脉小腿内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背部皮肤软组织缺损1例;(5)小腿内侧远端蒂筋膜皮瓣修复小腿中下1/3胫前皮肤软组织缺损2例;(6)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小腿中下1/3、踝部及足跟皮肤软组织缺损17例;(7)隐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小腿中下1/3、踝部及足背皮肤软组织缺损14例;(8)外踝上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背皮肤软组织缺损2例。(9)足内侧远端带蒂岛状筋膜皮瓣修复第一跖骨头处皮肤软组织缺损2例。结果43例皮瓣中有37例术后全部成活,创面一期愈合,1例皮瓣浅层坏死,5例皮瓣远端边缘少许坏死,经短期换药后愈合。所有病例均得到随访,皮瓣全部良好。结论治疗小腿和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合理选择皮瓣种类。腓肠神经和隐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皮瓣是较理想的修复小腿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材料。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胫后动脉穿支岛状皮瓣在小腿中下段皮肤缺损修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6年6月-2020年1月笔者医院收治的31例小腿中下段皮肤缺损患者行胫后动脉穿支岛状皮瓣修复,缺损面积3 cm×4 cm~13 cm×15 cm,切取皮瓣面积4 cm×5 cm~14 cm×16 cm,观察患者治疗效果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采用健侧逆行胫后动脉或腓动脉穿支皮瓣桥式交叉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方法 2007年8月-2010年2月,收治15例下肢软组织缺损患者。男14例,女1例;年龄25~48岁,平均33.9岁。交通事故伤8例,机器伤4例,重物砸伤3例。1例踝部植皮后遗留22 cm×8 cm大小的瘢痕(伤后35个月);余14例软组织缺损位于踝部1例,小腿中下1/3处12例,小腿中上1/3处1例;创面范围8 cm×6 cm~26 cm×15 cm;受伤至入院时间为4~28 d,平均14.8 d。采用逆行胫后动脉穿支皮瓣(9例)或腓动脉穿支皮瓣(6例)桥式交叉修复,皮瓣切取范围为10 cm×8 cm~28 cm×17 cm。供区创面两端直接缝合,中部残留创面取游离皮片植皮修复。术后5~6周行皮瓣断蒂。结果术后2例腓动脉穿支皮瓣分别出现远端轻度淤血及边缘部分坏死,经换药后均成活;其余皮瓣断蒂后均顺利成活,受区创面Ⅰ期愈合。供区切口Ⅰ期愈合,植皮均成活。15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7~35个月,平均19.5个月。皮瓣质地、色泽与受区相近,外形较满意。末次随访时根据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标准,评分为81~92分,平均87.3分。结论健侧逆行胫后动脉或腓动脉穿支皮瓣桥式交叉可较好修复对侧小腿或足部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术中无需吻合血管,血管危象发生率低,手术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两种小腿皮瓣(小腿筋膜皮瓣及小腿内侧逆行轴形皮瓣)在下肢创伤后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时的选择及评估。方法:①在小腿设计局部随意筋膜皮瓣,皮瓣大小范围4cm×6cm~7cm×15cm,转移修复同侧或对侧小腿皮肤软组织缺损并骨外露;②以胫后动脉内踝上发出的皮动脉穿支为轴,在小腿内侧设计逆行轴形皮瓣,皮瓣大小范围4cm×12cm~6cm×15cm,转移修复同侧或对侧足底、踝部、小腿皮肤软组织缺损并肌腱或骨外露。结果:临床共选用11个皮瓣,其中6例为筋膜皮瓣,5例为小腿内侧逆行轴形皮瓣,修复同侧或对侧下肢皮肤软组织缺损并肌腱或骨外露。11例皮瓣术后均成活良好,创面修复效果良好,随访6~12个月,伤肢外形及功能恢复满意。结论:小腿筋膜皮瓣,设计灵活,切取便利,不损伤主要血管,血供丰富,尤其在局部主要血管受损时是修复下肢严重创伤的有效方法之一。小腿内侧逆行轴形皮瓣可切取皮瓣距离长,面积大,血供恒定可靠,成活率高,是修复足底、踝部、小腿严重创伤的最佳选择。此两种皮瓣的应用应针对小腿创面的部位、面积及其创伤特点进行合适的选择,可达到满意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12.
小腿外侧皮瓣在胫前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小腿外侧皮瓣在胫前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1999年5月至2005年8月,应用小腿外侧皮瓣逆行修复胫前软组织缺损11例,切取皮瓣最大面积为20 cm×13 cm,最小为9 cm×6 cm,术后每天观察记录皮瓣成活情况。结果11例中10例全部成活,1例皮瓣尖端小部分皮肤坏死,经换药愈合。结论该皮瓣血供可靠,不损伤肢体主干动脉,厚薄适中,是修复胫前软组织缺损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以脉筋膜皮支为蒂的小腿内侧交腿皮瓣治疗对侧肢体严重软组织缺损的效果,作对11例小腿下段及踝部软组织缺损的病人采用对侧小腿内侧交腿皮瓣修复,保留胫后动脉筋膜皮支为蒂。11例皮瓣全部成活,9例经1年以上随访,转皮瓣质好地,无臃肿,无磨损,小腿下段或足部软组织缺损,无邻近皮瓣可利用、局部血管条件差,该皮瓣是一较好的选择,具有带蒂皮瓣的优点,又不牺牲胫后动脉。创面的彻底清创是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1996年以来,笔者应用5种皮瓣、肌皮瓣修复小腿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伴骨外露患者10例,取得较满意的效果。1临床资料与方法本组10例均为男性,年龄30~49岁。外伤后皮肤软组织缺损伴骨外露2h至1个月。腓肠肌肌皮瓣修复小腿中段及上段皮肤软组织缺损3例,皮瓣面积4cm×5cm~10cm×11cm;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采用足背动脉皮瓣修复小腿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02年8月~2005年7月,采用足背动脉皮瓣移位术治疗创伤后小腿软组织缺损及瘢痕10例。男6例,女4例。年龄18~48岁。软组织缺损部位:小腿中下1/31例,小腿下1/35例,外踝4例。缺损范围4cm×3cm~10cm×8cm,皮瓣切取范围6cm×5cm~12cm×10cm。结果术后9例伤口期愈合,皮瓣均成活;1例因压迫血管蒂部导致皮瓣缺血,经对症处理后皮瓣血运恢复,伤口期愈合。供区均期愈合。10例均获随访6~30个月,平均18个月。皮瓣外观满意,血运、弹性均良好,感觉恢复。1例趾背伸功能稍差,余患者踝部功能良好。结论足背动脉皮瓣有良好血液供应,解剖位置恒定,方法可靠,疗程短,是修复小腿软组织缺损的一种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16.
足部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皮瓣修复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比较足部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应用不同类型皮瓣(小腿主干血管逆行皮瓣、皮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和游离皮瓣)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57例足部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清创后,应用不同类型的皮瓣进行修复,并比较其成活面积、观察其疗效。其中,小腿主干血管逆行皮瓣14例,面积:7~9cm×11~20cm,平均:8cm×16cm,采用胫后动脉逆行皮瓣3例,腓动脉逆行皮瓣11例;皮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26例,面积:7~9cm×9~15cm,平均:8cm×11cm,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23例,隐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3例;游离皮瓣17例,面积:9.5~15cm×12~28cm,平均:12cm×25cm,采用股前外侧皮瓣13例,隐动脉皮瓣3例,胸背动脉皮瓣1例。结果:57例皮瓣中,完全坏死2例,部分坏死7例,其余全部成活。坏死者全部涉及前足皮肤缺损,其中,主干血管逆行皮瓣完全坏死1例,部分坏死2例;皮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远端部分坏死5例;游离皮瓣完全坏死1例。统计学分析:皮瓣面积按类型比较(ANOVA),P=0.000,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皮瓣成活率按类型比较(Kruskal-Wallis Test),P=0.455,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经3~18个月随访,所有成活皮瓣血运、外形、质地、功能均满意。结论:大部分足部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可选用皮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进行修复,但如果涉及前足,特别是缺损较大时,选择游离皮瓣更为适宜。  相似文献   

17.
目的讨论小腿大面积皮肤缺损时,根据小腿损伤动脉不同应用胸脐皮瓣覆盖创面的设计及临床效果。方法2007年9月-2011年1月、根据小腿大面积皮肤缺损时,损伤胫前、胫后动脉不同及是否应用远端蒂、近端蒂或对侧小腿的胫后动脉,分别采用胸脐皮瓣修复7例,皮瓣面积最大20cm×11cm.最小10cm×6cm。结果7例皮瓣全部成活,创面一期愈合,术后随访5~24个月,皮瓣颜色质地好,外形及功能满意。结论将小腿皮肤缺损处胫前及胫后动脉损伤情况分析后给予分型,然后再分析应用远端蒂、近端蒂还是对侧小腿的胫后动脉来决定胸脐皮瓣的设计。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第2趾胫侧趾背动脉皮瓣(简称趾背动脉皮瓣)与第2趾胫侧趾底固有动脉皮瓣(简称趾底动脉皮瓣)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2019年1月—2020年6月, 苏州瑞华骨科医院收治27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手指末端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 其中男21例、女6例, 年龄19~59(37±10)岁, 清创后缺损面积1.5 cm×1.2 cm~2.6 cm×1.8 cm。根据对缺损手指采用的皮瓣修复方式, 将患者分为趾背动脉皮瓣组(12例)和趾底动脉皮瓣组(15例)。趾背动脉皮瓣切取面积为1.5 cm×1.2 cm~2.5 cm×1.6 cm, 趾底动脉皮瓣切取面积为1.7 cm×1.3 cm~2.6 cm×1.8 cm, 对皮瓣供区创面行同侧小腿内侧全厚皮片移植, 将皮片供区创面直接缝合。记录患者皮瓣动脉口径、皮瓣切取时间及术后2周皮瓣成活情况与随访时间。末次随访时, 记录患者皮瓣移植处两点辨别觉距离、指关节总主动活动度(TAM)及皮瓣供区创面愈合情况, 采用温哥华瘢痕量表(VSS)对第2趾供区与手指受区瘢痕情况进行评分, 采用Michigan手概况问卷(MHQ)中的外...  相似文献   

19.
厉孟  高秋明  刘兴炎 《实用骨科杂志》2013,(5):467-469,I0002
目的探讨多次创伤后踝周软组织缺损的皮瓣修复方法。方法2008年1月至2011年4月,收治24例经二次以上创伤后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其中男15例,女9例;年龄22~46岁,平均34岁。其中碾压伤9例,撞击伤8例,高处坠落伤7例,11例伴有胫前或胫后动脉的损伤。初次损伤至手术时间为2周~7个月。创面修复分别采用:局部皮瓣3例,胫前动脉踝上穿支皮瓣2例,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4例,逆行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3例,腓动脉外踝上穿支皮瓣2例,胫后动脉后踝上穿支皮瓣4例,游离皮瓣移植3例,小腿内侧交腿皮瓣3例。结果所有皮瓣均成活。1例逆行腓肠神经筋膜蒂岛状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扩创植皮修复创面后愈合,2例合并不同程度感染者术后残留窦道,经换药3~4周后痊愈。其余病例均一期愈合。随访2个月~1年,移位皮瓣无磨损及溃烂,色泽、质地良好,皮瓣恢复保护性感觉,未影响穿鞋。结论多次创伤后踝周缺损修复,应综合考虑皮肤软组织损伤特点及患肢血运状况合理选择皮瓣种类,其中胫后动脉后踝上穿支皮瓣及腓肠神经营养皮瓣是较理想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20.
吻合血管小腿内侧皮瓣移植治疗小腿大面积皮肤缺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腿的开放性损伤临床相当常见,易造成皮肤缺损骨外露,我科自2001年7月2003年10月,采用游离健侧带胫后血管蒂的小腿内侧皮瓣吻合血管移植治疗小腿踝足部皮肤的大面积皮肤缺损骨外露患者13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