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顾小荣 《江苏医药》1998,24(2):149-149
随着CT技术的发展与临床实际治疗的需要,鼻咽癌常规轴位CT扫描已不能完全满足放射治疗的要求。本文选择40例均做过鼻咽轴位和冠状位CT扫描的鼻咽癌患者作比较、分析,认为冠状位CT扫描技术的应用,为鼻咽癌早期诊断及临床治疗提供了更为精确的信息。资料和方法使用SIEMENSSOMATOMHIQ全身CT机,扫描前,除去患者扫描区金属物品,需增强的患者,禁食《小时以上。鼻咽部CT扫描条件为:轴位厚度smm或10mm,层距smm或10mm,扫描范围自斜坡上缘至舌骨。冠状位厚度smm或2~3mm,层距smm,扫描范围自乳突后级至前床突。患者牙齿间含一…  相似文献   

2.
关晶  杨明镇  先正元 《贵州医药》2000,24(11):700-701
常规颅脑CT扫描是以耳眶线为基线的横断面扫描,其扫描范围不包括鼻咽部,因此不能直接显示鼻咽部病变.本文收集了在常规颅脑CT扫描时偶然发现的鼻咽癌共11例,对其临床误诊原因及CT诊断经过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刘星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7):137-138
目的 探讨CT 对鼻咽部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结合文献复习,回顾性阅读经病理证实的6 例鼻咽部肿瘤的CT 片,分析其征象.结果 鼻咽部肿瘤可分为鼻咽癌、纤维血管瘤和脊索瘤3 种类型.①鼻咽癌3 例,CT 表现:早期可见鼻咽部软组织隆起,晚期可见鼻腔、鼻窦内软组织块影,邻近骨质破坏.②纤维血管瘤2 例,CT 表现:鼻咽部软组织密度肿块,骨质可见破坏或受压,增强扫描显示肿块明显增强.③脊索瘤1 例,CT 表现:鼻咽部软组织密度肿块,边缘强化,枕骨斜坡、蝶鞍广泛骨质破坏.结论 CT 检查能准确地显示鼻咽部肿瘤的形态特征及其对所侵犯骨质的破坏,对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初步探讨双时相^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在鼻咽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6例经病理明确诊断的鼻咽癌患者及39例鼻咽炎症或淋巴增生患者行双时相^18F—FDGPET/CT全身检查,测定病灶部位初始及延迟标准放射性摄取值(SUVmax)并行半定量分析,观察分析相应CT、PET形态。结果36例晚期鼻咽癌患者病灶区初始SUVmax、延迟SUVmax值分别为:10.6±4.1、11.7±4.6。延迟SUVmax明显高于初始扫描,病灶呈不规则形态;39例鼻咽部炎症或淋巴增生患者病灶区SUVmax、延迟SUVmax值分别为:4.0±1.2、3.8±1.3,延迟SUVmax值低于初始扫描,病灶形态多表现为双侧对称的条状,呈“八”字形。结论双时相PET/CT有助于鼻咽癌的诊断,也有利于鼻咽癌与鼻咽炎症或淋巴增生的鉴别诊断,对鼻咽疾病诊治中有良好的医学前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与核磁共振成像(MRI)在鼻咽癌中的诊断效果,从而为临床提供可靠的数据。方法106例鼻咽癌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CT组与MRI组,每组53例。两组患者均对其鼻咽部位进行扫描,对比两组诊断方式在诊断鼻咽癌中临床应用效果。结果在鼻咽部位的诊断中, CT组的检出率为52.83%, MRI组的检出率为84.91%, MRI组明显优于CT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颅底部位的诊断中, CT组的检出率为22.64%, MRI组的检出率为55.72%, MRI组明显优于CT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鼻咽癌的影像学诊断中, MRI检出率要显著比CT检出率高,且具有更高的准确率,比CT诊断临床价值更高,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鼻咽癌的临床特点和有关实验室、影像学等方面的结果分析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联。方法37例患者全部做鼻咽镜窥检;做EBVCA-lgA病毒血清学检查,观测抗体滴度是否为阳性。37例全部做鼻咽部CT检查,其中有25例平扫之后加做增强扫描。结果37例中患者中,34例EBVCA-lgA为阳性,3例EBVCA-lgA为阴性;鼻咽镜窥检,有27例看到或疑似病变。37例CT扫描患者中(包括增强扫描),31例能清晰显示出病灶,占83.3%;有4例为高度怀疑,3个月后复查,有3例被确诊。结论对于主诉无任何诱因的鼻塞、涕血、耳鸣、听力下降及偏头痛等症状的患者,特别是治疗无缓解,要给予高度重视,应及早做鼻咽镜、CT、EB病毒学等项检查。掌握各学科诊断鼻咽癌的特点以及他们之间相互关联对及早确诊鼻咽癌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MRI与CT在鼻咽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7月—2011年7月间在萍乡市中医院检查出为鼻咽癌的55例患者进行MRI和CT检测,然后分析对比其临床诊断资料。结果鼻咽部扫描诊断显示,MRI与CT在对鼻癌检测时,MRI检出率为92.7%(51/55),CT检出率为81.8%(45/55),MRI与CT两种检测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进行颅底扫描诊断显示,MRI与CT在对鼻癌检测时,MRI检出率为43.6%(24/55),CT检出率为23.6%(13/55),两种检测方法检出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淋巴转移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等方面对比时,CT诊断要明显由于MRI诊断,两种方法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与CT诊断相比,鼻咽部扫描以及颅底部扫描检更具有优势。同时,利用CT诊断鼻癌,可以得到淋巴转移和鼻癌的详细情况,而利用MRI诊断鼻癌,更容易发现鼻癌的病症原发灶,所以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8.
鼻胭肿瘤侵犯海绵窦的CT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CT技术的广泛应用,鼻咽癌侵犯海绵窦首诊发现率也有所提高,本文收集我院1994年12月至1999年9月间收治的资料完整的鼻咽癌海绵窦转移62例。通过总结其临床表现、CT征象和转移特点,着重探讨CT对鼻咽癌海绵窦转移的诊断价值。1 资料与方法本组62例中,男49例,女13例;年龄23~72岁,平均47.1岁,其中31~51岁多见,占74.1%。多数病例是在放疗前发现(47/62),部分为鼻咽癌放疗后复发累及海绵窦者(15/62)。病理检查61例为低分化鳞癌,1例为泡状核细胞癌。扫描采用SOMATOMAR.C全身CT机,首诊病人常规行鼻咽颅底冠状位平扫+轴位增强扫描,放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纤维鼻咽镜检查在鼻咽癌诊断中的作用,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06年3月至2013年5月就诊的鼻咽癌患者共708例为研究对象,其中354例鼻咽癌患者给予纤维鼻咽镜活检,对照组354例予间接鼻咽镜活检,并对CT/MRI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在患者放疗结束时进行复查,综合分析纤维鼻咽镜检查在鼻咽癌诊断中的作用。结果本组患者一次活检确诊率及经治疗后病灶局部残留检出率,应用纤维鼻咽镜检查活检和间接鼻咽镜活检分别为97.7%(346/354)、70.9%(251/354)和27.7%(15/54)、9.2%(5/54),组间比较,P<0.05。在鼻咽癌复发的患者中,用纤维鼻咽镜检出率为96.6%(58/60),间接鼻咽镜活检阳性率为75.0%(45/6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纤维鼻咽镜检查在鼻咽癌诊断中的作用显著,能够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率,今后要健全临床诊治体系,更好地治疗鼻咽癌患者。  相似文献   

10.
鼻咽癌颅底骨破坏的临床CT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鼻咽癌浸润性蔓延的 CT表现 ,着重研究颅底骨受侵的部位、范围、形态的 CT表现。方法 对 6 8例鼻咽癌浸润性蔓延的 CT图像和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 ,其中男性 5 0例 ,女性 18例 ,全部病例均经病理证实。 CT扫描以听眦线 (OML )为基线向上平行扫描至颅底 ,向下扫描至鼻咽及颈部。结果 鼻咽癌病人继发头痛和颅神经损害症状是颅底骨破坏的首发症状 ,占 6 8.3%。肿瘤多发生于顶壁和后壁 ,占 70 %。颅底骨破坏包括溶骨性破坏 (48.2 % ) ,硬化性改变 (10 .4 % )和混合性破坏 (41.4 % )。结论 颅底骨破坏是鼻咽癌向上浸润蔓延的主要表现 ,CT对判断鼻咽癌向上蔓延的范围及表现和显示颅底各部位结构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鼻咽癌CT诊断步骤(附200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报道200例鼻咽癌CT表现诊断步骤,即按鼻咽部软组织改变和出腔、颅底骨质改变、颈淋巴结肿大及中耳和鼻窦炎四方面顺序描述,以免漏诊、误诊;并提出鼻咽肌肉稍厚或肌肉周围脂肪层面轻度浸润可作为鼻咽癌早期CT征象;另外,强调了咽后淋巴结在鼻咽癌CT诊断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何年馨  龚启勇 《贵州医药》1992,16(6):358-359
鼻咽癌的CT检查及其对鼻咽癌分期及放疗设野的作用,近年来已有一些报道,但迄今仍有不少单位在鼻咽癌的诊断及放疗设计时仍仅依据一般临床检查及“常规”方式布野放疗。我院自89年以来为提高鼻咽癌诊断的准确性及放疗效果,将CT检查列入鼻咽癌诊断常规,再在CT检查的基础上用计算机放射治疗计划系统(TPS)制定放疗方案,以之与通常的诊断方法及放疗方案作比较研究。今报道其结果。材料与方法本组50例鼻咽癌其诊断全部经病理证实,其中男性46例、女性4例,男女之比为11.5:1,年龄范围23~68岁,平均51.5岁。48例为初次接受治疗,2例为放疗后复发再次放疗。全部病例在进行一般临床检查及病理学检查后,常规作鼻咽癌CT扫描,再用TPS制作“常规”放疗照射方式(以外耳道前缘为后界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我院61例有病理诊断、未经治疗的鼻咽癌CT扫描所见,分析该病发展规律。一、临床资料连续抽取本院1996年1月~1997年6月未经治疗、有病理诊断的鼻咽癌CT扫描61例。其中男40例,女ZI例;年龄22~70岁,平均45岁。CT扫描用GESYTEC3000iCT机.全部病例扫描从口咽水平向上,层间距smm连续扫描到海绵窦,部分病例加颈部或头颅扫描。二、结果鼻咽腔内改变,以突出腔内,软组织增厚为主。病变部位以侧壁多见,49.18%(30/61),顶后壁次之,34.43%(21/61)。发生颈淋巴结转移占63.93%(39/61),其中发生在侧壁病变,同时…  相似文献   

14.
MRI对鼻咽癌放疗后局部复发或残留的评估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MRI影像学特征对鼻咽癌放疗后局部复发或残留的评估价值.方法 鼻咽癌放疗后3个月-3年复查MRI诊断残留或复发患者47例,其中38例经病理证实为复发或残留.所有病例均行鼻咽颅底及颈部的MRI轴位T1WI、T2WI、SPIR,以及GD-DTPA增强扫描后T1WI轴位、矢状位扫描.在不同序列MRI图像上观察有无复发或残留肿瘤.结果 本组38例MRI与病理诊断符合,其中鼻咽腔肿块21例,鼻咽腔外肿块17例;假阳性9例;诊断准确性为80.9%.鼻咽腔外肿块发生在咽旁间隙肿块11例,颅底骨质破坏8例,海绵窦受侵犯4例,眼眶受侵犯2例,副鼻窦及鼻腔侵犯5例,颅内侵犯3例.MRI增强扫描可见复发或残留处肿块呈明显强化.结论鼻咽癌放疗后局部残留或复发的原因多种多样,病变形态多样,侵及范围广;MRI增强扫描对评估鼻咽癌复发或残留具有重要价值,是鼻咽癌放疗后疗效判断重要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研究鼻咽癌咽后淋巴结转移的CT、MRI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接收的初诊鼻咽癌一共有30例,30例患者均在治疗之前进行鼻咽以及颈部的MRI、CT检测,对2种诊断方法的鼻咽癌咽后淋巴结转移的检出率给予对比。结果60侧(30例患者)咽旁间隙当中,MRI的检出率为46.7%(28/60),CT的检出率为36.7%(22/60)。MRI对咽后淋巴结转移的检出率明显高于CT(P<0.05)。结论鼻咽癌咽后淋巴结转移采取MRI进行诊断的效果明显优于CT,在鼻咽癌的三维适形强调放射治疗当中,两种诊断方法联合应用,可以使靶区勾画的精确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鼻咽癌预后随访中的意义和价值。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70例预后随访的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复发金标准相比较,对相关参数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80例患者中,15例明显表现为鼻咽部软组织结节或肿块灶,增强扫描后可见强化;15例表现为鼻炎黏膜不均匀增厚,黏膜可见强化;50例鼻咽部没有明显异常。80例患者中有40例接受了内窥镜检查,疑似复发患者5例,未有明显状况者35例。金标准定性5例疑似者均为复发患者,其余35人中,复发患者12人。结论多层螺旋CT对于鼻咽癌的鉴别诊断以及预后随访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研究了79例经组织学检查证实为鼻咽癌的CT 扫描所见。鼻咽癌发生早期吞咽,肌粘膜下侵犯并有提腭肌肿大及咽旁间隙消失或移位。肿瘤堵塞耳咽管后可并发浆液性中耳炎。常见的CT 改变有咽隐窝消失及鼻咽腔气道壁隆凸性肿块。由于鼻咽癌常经破裂孔侵至颅内,CT 扫描可确切显示颅底破坏的部位、范围,并可了解鼻窦及眼眶受累情况。  相似文献   

18.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常见的腰腿痛疾患,为探讨临床检查、B超及CT扫描对本症的诊断价值、存在问题和改进措施,我们从1988年4月起,对临床检查诊断为本症者,全部同时作B超和CT扫描检查,共检查112例,手术探查78例,对资料较完整的50例进行分析和讨论。临床资料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分析CT与MRI在鼻咽癌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来辽宁省精神卫生中心进行诊治的鼻咽癌患者142例,患者在手术治疗前分别行CT扫描和MRI检查,对比分析两种诊断方式对鼻咽癌的诊断效果。结果 MRI检查对鼻咽癌部位的诊断准确率为70.4%(100/142),显著高于CT扫描的43.6%(62/142),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检查对鼻咽癌颅底侵犯检出率为56.3%(80/142),显著高于CT扫描的22.5%(32/142),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CT扫描相比,MRI检查对鼻咽癌患者的病灶部位检出率和颅底部位的检出率均显著较高,在鼻咽癌的临床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中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儿童鼻咽部腺样体肥大CT表现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例2~15岁经临床确诊为腺样体肥大的儿童进行鼻咽部16排螺旋CT扫描并进行三维重建,主要是矢状面重建。通过测量矢状面最佳层面相上腺样体厚度及A/N值并观察轴位相鼻咽部CT表现,进行诊断并分度。结果 20例腺样体肥大患者中CT诊断中度病例11例,重度9例;其中2例伴明显后鼻孔阻塞及咽隐窝和咽鼓管口狭窄。结论腺样体肥大一次16排螺旋CT扫描较之传统X射线检查后再行CT扫描的检查流程相比,在不影响诊断准确性的同时可明显减少患者辐照剂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