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单剂量静脉注射地佐辛用于小儿短小手术氯胺酮麻醉以预防/减少苏醒期不良反应及术后镇痛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ASA Ⅰ级年龄1~8岁择期短小手术患儿90例,随机分为切皮前静注地佐辛0.1 mg/kg组(A组)、地佐辛0.05 mg/kg组(B组)和生理盐水1ml组(C组)各30例.记录三组患儿术后苏醒时间,观察术后不良反应如术后躁动、呼吸抑制、恶心呕吐、头昏嗜睡等;分别于术后1h、3h、5h、7h测定FLACC疼痛评分及UMSS镇静评分.结果 A组苏醒时间较B组、C组明显延长(P<0.05),A、B两组术后躁动、恶心呕吐少于C组(P<0.05),A组头昏嗜睡例数明显多于B、C组(P<0.05),三组呼吸抑制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B两组FLACC疼痛评分基本相同,且均明显低于C组;三组UMSS镇静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由高到低为A组、B组、C组.结论 地佐辛0.05 mg/kg静脉注射用于小儿短小手术,操作简单,能有效缓解术后切口疼痛、减轻氯胺酮麻醉苏醒期不良反应,且术后苏醒迅速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观察氯胺酮复合丙泊酚辅助臂丛神经阻滞(肌间沟法)麻醉和常规氯胺酮麻醉应用于3-8岁患儿上肢手术的临床效果,以及对呼吸循环功能和术后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80例3-8岁进行上肢择期手术的患儿按麻醉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两组:氯胺酮麻醉组(A组,n=40)和氯胺酮复合泊酚辅助臂丛(肌间沟)麻醉组(B组,n=40),观察麻醉前后血压(Bp)、心率(HR)、呼吸频率(R)、脉搏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程度及术后清醒时间,术中及术后躁动、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A组与麻醉前及B组麻醉后相比,血压(Bp)、心率(HR)显著增高(P<0.05);呼吸频率(R)显著增快,而B组与麻醉前相比无显著性,与A组相比,B组术后清醒时间短,术中及术后躁动、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少(P<0.05).结论:氯胺酮复合丙泊酚辅助臂丛神经阻滞(肌间沟)用于小儿上肢手术效果满意,呼吸循环更稳定,术后清醒快,其临床效果优于常规氯胺酮麻醉.  相似文献   

3.
小儿脐以下手术应用蛛网膜下隙阻滞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患儿脐以下手术应用氯胺酮基础麻醉加0.5%布比卡因蛛网膜下隙阻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拟施脐以下手术患儿70例,随机分成两组,A组(n=35)为氯胺酮基础麻醉加氯胺酮静脉麻醉;B组(n=35)为氯胺酮基础麻醉加L3~4间隙蛛网膜下隙阻滞.观察氯胺酮基础麻醉后(T0)、手术切皮时(T1)以及手术结束时(T2)患儿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及手术期间的肢动挣扎、恶心呕吐发生率、氯胺酮总用量和术后患儿麻醉恢复室(PACU)滞留时间.结果A组SBP、DBP、HR在T1、T2与T0相比,均显著升高.B组SBP与DBP三时间点无明显改变,但在T1、T2均较A组为低;B组HR在T1、T2较T0以及A组相应时间点减慢.两组SpO2无变化.B组氯胺酮总用量及术后PACU滞留时间均较A组减少.B组肢动挣扎例数显著少于A组.恶心呕吐发生率两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在氯胺酮基础麻醉后,应用蛛网膜下隙阻滞对于患儿脐以下手术无血液动力学和SpO2方面的改变,可稳定HR,减少氯胺酮用量,其麻醉效果安全确切,但阻滞作用维持时间较短暂.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单次硬膜外阻滞在小儿尿道下裂矫治术中的优越性。方法选择120例行尿道下裂矫治术的患儿随机分为单次硬膜外组(A组)60例,氯胺酮复合安定、羟丁酸钠(B组)60例。A组先行基础麻醉后再进行单次硬膜外阻滞。B组氯胺酮2 mg/kg、安定0.3 mg/kg、羟丁酸钠60~80 mg/kg,比较两组患儿在切皮时的心率变化和术毕苏醒时间及术中出血量。结果A组麻醉前与切皮时的心理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在切皮时的心率变化和术毕苏醒时间、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单次硬膜外麻醉不增加患儿心率,术毕苏醒时间明显短于氯胺酮复合麻醉,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氯胺酮复合麻醉组,在临床应用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氯胺酮复合神经阻滞麻醉在小儿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40例择期行下腹部及上肢手术的患儿,随机将其分为氯胺酮复合神经阻滞组(A组)和氯胺酮全麻组(B组),各40例。术中均保留自主呼吸,记录呼吸、循环变化、诱导和苏醒时间、术中体动和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A组与B组相比麻醉效果完善。大部分无需追加麻醉药均能顺利完成手术。结论氯胺酮复合神经阻滞麻醉效果确切、气道管理方便、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小剂量氯胺酮辅助25G腰穿针用于小儿手术麻醉的方法。方法本文将20例患儿随机分为A、B两组,A组单独采用氯胺酮进行麻醉,B组采用氯胺酮辅助骶管麻醉。结果A、B两组麻醉苏醒时间(38.47&#177;5.46)min和(16.62&#177;6.38)min,P〈0.01。麻醉效果:HR、RR、镇静均P〈0.05;术中不自主肢动发生率A组高于B组(P〈0.01)。术中B组低氧血症发生率低,呼吸抑制轻。结论B组麻醉方法对下腹和会阴部手术安全有效,操作简单,采用长效局麻药更有利于术后较长时间的镇痛。但由于小儿不合作和本研究利用腰麻本身镇痛不全,常需给予镇静、镇痛药辅助麻醉。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分析臂丛神经阻滞复合氯胺酮麻醉与氯胺酮复合咪唑安定麻醉分别用于小儿上肢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年龄1~10岁的上肢手术患儿80例,随机分成臂丛神经阻滞复合氯胺酮组(A组)和氯胺酮复合咪唑安定组(B组),每组40例;记录注射氯胺酮入睡后;手术开始后1、5、101、5 min时HR、SpO2、MAP的变化;观察记录麻醉期间氯胺酮的用量及术毕苏醒时间(指手术结束时至病人睁眼时)。结果A组与B组相比,其氯胺酮总用量明显减少,苏醒时间显著缩短(P<0.01)。A组手术前后呼吸循环无明显变化,B组术中较注药后HR明显增快,MAP显著增高(P<0.05)。结论臂丛神经阻滞复合氯胺酮麻醉用于小儿上肢手术麻醉效果完善,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和氯胺酮复合异丙酚在重睑成形手术中的静脉镇痛、镇静效果及清醒时间、手术时间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方法:选择200例ASAⅠ-Ⅱ级择期行重睑成形术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各100例。A组: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B组:氯胺酮复合异丙酚。分别以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或氯胺酮复合异丙酚缓慢静脉推注,观察记录两组患者在入室麻醉前(t0)、静脉麻醉后即刻(t1)、局部浸润麻醉后即刻(t2)、局部浸润麻醉后5min(t3)、局部浸润麻醉后10min(t4)、局部浸润麻醉后20min(t5)时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变化情况及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并记录两组患者的静脉麻醉镇痛与镇静效果、清醒时间、手术时间以及术中与术后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及躁动等不良反应。结果:A组患者静脉麻醉后(t1)与麻醉前(t0)相比HR、SBP、DBP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静脉麻醉后(t1)HR、SBP、DBP较麻醉前(t0)有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t2、t3、t4节点B组HR、SBP、DBP均明显高于A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静脉麻醉镇痛、镇静效果均很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清醒时间分别为(6.5±2.2)min、(25.1±4.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手术时间分别为(50.1±9.7)min、(83.4±11.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不良反应、并发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与异丙酚静脉复合麻醉用于重睑成形术对患者的心血管刺激小,血流动力学影响小、并发症少;患者清醒时间、手术时间均较氯胺酮复合异丙酚麻醉时间短。总之,瑞芬太尼与异丙酚静脉复合麻醉用于重睑成形术效果优于氯胺酮复合异丙酚麻醉。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氯胺酮复合布托啡诺静脉麻醉在小儿日间手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或Ⅱ级行腹股沟疝修补术、包皮环切术的患儿(1岁~6岁)2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100例):氯胺酮复合生理盐水组(KS组)和氯胺酮复合布托啡诺组(KB组).KS组患儿静脉给予氯胺酮2 mg/kg复合生理盐水2 ml行麻醉诱导,KB组患儿则给予氯胺酮2 mg/kg复合2 ml含有30 μg/kg的布托啡诺,若患儿术中出现明显的体动反应,则静脉追加氯胺酮1 mg/kg.记录呼吸、血流动力学变化、苏醒时间、术后CHEOPS疼痛评分(术后即刻、术后1、2、4、8、12、24 h)和镇静评分(术后15、30、60 min)及氯胺酮用量.结果 KB组的氯胺酮用量(42.2±12.9) mg较KS组(75.0±25.3) mg明显减少;且术后平均CHEOPS评分显著降低、术后镇静评分显著较高;麻醉后复苏室内苏醒时间显著延长(P <0.05),但并不延长出室时间.两组患儿的呼吸与血流动力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氯胺酮复合布托啡诺静脉麻醉能够安全应用于小儿日间手术,减少大剂量氯胺酮所致的副作用,又可以提供较为完善的镇痛与镇静作用,减少小儿苏醒期躁动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小儿短小手术中应用七氟烷吸入麻醉的效果。方法将40例择期行短小手术小儿随机分为七氟烷组和氯胺酮组,每组20例,分别采用七氟烷吸入麻醉(七氟烷组)和氯胺酮静脉麻醉(氯胺酮组),观察:(1)2组患儿麻醉前(T0)、切皮时(T1)、手术后30 min分(T2)、手术结束时(T3)、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 O2)、平均动脉压(MAP)变化;(2)2组患儿术后苏醒时间、恶心呕吐及躁动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 (1)2组患儿Sp O2各时间监测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七氟烷组患儿各时间监测点HR、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氯胺酮组患儿T1、T2、T3监测点HR、MAP与T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T1、T2、T3监测点HR、MA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七氟烷组苏醒时间短于氯胺酮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氯胺酮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烷吸入麻醉在小儿短小手术中对循环、呼吸影响小、术后苏醒时间短,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喉罩-七氟醚与静脉氯胺酮麻醉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介入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50例ASAⅠ或Ⅱ级,3~7岁择期行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手术患儿,随机均分为喉罩-七氟醚麻醉组(A组)与氯胺酮全麻组(B组)。记录麻醉前(T0)、切皮前(T1)、切皮后1 min(T2)、30 min(T3)、术毕(T4)MAP与HR;观察镇静、镇痛效果及苏醒时间。结果两组术中镇静、镇痛效果均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A组相比,T1~T4时B组MAP升高,HR增快(P<0.05),苏醒时间延长(P<0.05),SpO2<96%的发生率升高(P<0.05)。结论喉罩-七氟醚麻醉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介入手术中优于氯胺酮静脉麻醉。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七氟烷与丙泊酚麻醉诱导用于患儿手术的效果。方法择期行全麻手术患儿120例,年龄3~12岁,体质量10~40 kg。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60例。A组给予七氟烷麻醉诱导,B组给予丙泊酚麻醉诱导。比较2组的麻醉效果、生命体征指标、术后苏醒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2组麻醉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前、后2组患儿的心率及平均动脉压无明显变化。术后A组患儿睁眼、吞咽反射恢复、定向力恢复等时间短于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烷与丙泊酚麻醉诱导用于患儿手术,均具有良好的麻醉效果,但七氟烷的麻醉安全性优于丙泊酚,有利于患儿术后苏醒。  相似文献   

13.
眼科手术患儿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眼科手术患儿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的效果.方法 择期行眼科短小手术患儿48例,年龄4~12岁,按年龄和麻醉药物分为4组(n=12):ⅠPK组4~7岁,氯胺酮复合异丙酚麻醉;ⅠPR组4~7岁,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ⅡPK组8~12岁,氯胺酮复合异丙酚麻醉;ⅡPR组8~12岁,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ⅠPK组和ⅡPK组静脉注射氯胺酮2 mg/kg和异丙酚2 mg/kg麻醉诱导,静脉输注异丙酚6 mg·kg-1·h-1及间断静脉注射氯胺酮1~2 mg/kg维持麻醉.ⅠPR组和ⅡPR组静脉注射瑞芬太尼1 μg/kg和异丙酚2 mg/kg麻醉诱导;麻醉维持:静脉输注异丙酚6 mg·kg-1·h-1和瑞芬太尼0.1 μg·kg-1·min-1,瑞芬太尼每2分钟增加0.025 μg·kg-1·min-1,直至0.2 μg·kg-1·min-1.于麻醉诱导前、麻醉诱导后冲洗眼球时、手术开始后即刻、手术开始后15 min和出手术室时,记录收缩压(SP)、舒张压(DP)、心率(HR)、呼吸频率(RR)、脉搏血氧饱和度和麻醉深度指数(CSI).记录术中和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记录麻醉诱导时间、苏醒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和总镇静时间.计算瑞芬太尼平均输注速率.结果 与麻醉诱导前比较,4组SP、DP、HR、RR和CSI均降低(P<0.05);与ⅠPK组和ⅡPK组比较,ⅠPR组和ⅡPR组RR和CSI降低,术中体动和术后躁动发生率降低,麻醉诱导时间延长,苏醒时间和意识恢复时间缩短(P<0.05);与ⅠPR组比较,ⅡPR组麻醉诱导时间和意识恢复时间缩短(P<0.05).ⅡPR组瑞芬太尼平均输注速率小于ⅠPR组(P<0.05).结论 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用于眼科短小手术患儿麻醉可产生良好的麻醉效果,且血液动力学平稳,不良反应少,术后苏醒迅速,而不同年龄患儿瑞芬太尼用量不同.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七氟烷联合氯胺酮复合麻醉用于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在本院确诊并行腹股沟疝修补术的患者64例,通过随机的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2例。对照组采取氯胺酮单药麻醉,实验组采取七氟烷吸入麻醉联合氯胺酮进行麻醉。观察两组患儿麻醉诱导时间和苏醒时间,观察用药前后心率、呼吸、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的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患儿麻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相比麻醉诱导时间和苏醒时间更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在麻醉过程中呼吸和循环指标也更加稳定,麻醉后并发症发生率也较对照组低。结论七氟醚联合氯胺酮麻醉复合麻醉用于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具有麻醉诱导、苏醒快,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值得临床应用中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七氟烷吸入麻醉在儿童喉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喉手术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患儿氯胺酮静脉麻醉治疗,观察组给予患儿七氟烷吸入麻醉治疗,对两组患儿的麻醉效果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儿麻醉前平均动脉压、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前、术后10、30 min及手术结束时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麻醉诱导时间、苏醒时间、镇痛评分等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喉手术患儿七氟烷吸入麻醉治疗可取得良好麻醉效果,且术后镇痛作用好,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氯胺酮复合咪达唑仑全身麻醉与静脉吸入复合加喉罩通气全麻在小儿上肢骨科手术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小儿上肢骨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氯胺酮复合咪达唑仑全麻,观察组采用静脉吸入复合全麻(芬太尼、丙泊酚、顺阿曲库胺、七氟烷)行喉罩通气。比较2组麻醉效果。结果对照组患儿术中血压、心率波动范围,体动反应等发生率均高于观察组,对照组术后苏醒时间长于观察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吸复合全麻用于小儿上肢骨科麻醉手术。术中生命体征更平稳,苏醒时间短,麻醉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7.
老年结直肠癌患者腹腔镜手术不同麻醉方式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比较三种不同麻醉方式在老年结直肠癌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20例老年结直肠癌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硬膜外阻滞组(A组)、全麻组(B组)和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C组),每组40例.观察和比较三组患者的SBP、DBP、HR变化及术中肌松效果、躁动及术后恶心呕吐情况.结果 气腹后10 min三组SBP,A、B组DBP明显高于麻醉前(P<0.05),A、B组SBP、DBP明显高于C组(P<0.05);气腹后60 min A、B组SBP、DBP明显高于麻醉前和C组(P<0.05);放气后20min三组患者SBP、DBP均恢复正常.A组术中肌松欠佳及躁动发生率明显多于B、C组(P<0.05);B组患者术后24 h内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多于A、C组(P<0.05).结论 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应用于老年结直肠癌腹腔镜手术,患者术中循环呼吸较平稳,麻醉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七氟烷复合舒芬太尼与氯胺酮全身麻醉在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中的效果,为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提供安全、可靠的麻醉方式。方法将46例腹股沟斜疝患儿随机分为2组,每组23例。观察组采用七氟烷复合舒芬太尼全身麻醉。对照组采用氯胺酮全身麻醉。观察2组患儿的诱导时间、诱导期间哭闹情况、切皮时有无体动反应、术中氧饱和度下降情况及手术结束后患儿苏醒时间。结果 2组患儿的麻醉诱导时间、术中氧饱和度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儿在麻醉诱导时哭闹.术中体动反应以及术后苏醒时间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烷复合舒芬太尼全身麻醉用于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较氯胺酮对患儿心理刺激较小、安全、可控性好,术后苏醒时间显著缩短,可作为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首选的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氯胺酮静脉麻醉(KVA)和氯胺酮-异丙酚静脉复合麻醉(KPVA)在人工流产术中的心血管反应及麻醉效果。方法 选择妊娠40~60d,ASAⅠ级,拟行人工流产术的孕妇120例,随机分为A组(60例)和B组(60例)。A组采用KVA,B组采用KPA。结果 A组病人麻醉后5min MAP增高11%~25%,心率增加12%~30%,15min后逐渐恢复。B组麻醉后MAP、HR平稳,无明显变化。B组与A组相比,氯胺酮用量明显减少(P<0.01),清醒时间明显缩短(P<0.01),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显著下降(P<0.01),术后进食时间亦显著缩短(P<0.01)。结论 KPVA在人工流产术的应用中明显优于KVA,可起到互补增效作用,并显著减轻心血管的副作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对小面积微创吸脂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双上臂、面颊部、腰腹部吸脂整形手术的患者各20例,随机分为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A组)和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B组),每组30例。观察麻醉前(T_0)、麻醉后2 min(T_1)、注射肿胀液时(T_2)、手术开始20 min(T_3)及手术结束时(T_4)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SpO_2的变化;记录两组患者静脉麻醉镇痛与镇静效果,并观察术中呼吸抑制、肢体活动、喉痉挛、清醒时间、呛咳、术后躁动及恶心呕吐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中丙泊酚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麻醉前相比,B组麻醉时MAP和HR下降较A组更显著(P0.05);SS组在麻醉维持期间MAP和HR较B组高(P0.05);T_1~T_3时间点,B组MAP和HR低于A组(P0.05);T_4时间点B组MAP和HR高于A组(P0.05);A组患者的清醒时间较B组长(P0.05);RR组呼吸抑制、术后躁动、恶心呕吐发生率较A组显著增多(P0.05)。结论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配合局部肿胀麻醉在小面积微创吸脂手术中的血流动力学更稳定,镇痛时间长,术中呼吸抑制少,术后躁动、恶心呕吐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