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正>孙思邈(公元581年~682年),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自幼聪颖好学,及长通老、庄及百家之说,兼好佛典。年十八立志究医,通晓临床各科,内、妇、儿科样样精通;善用汤药、针灸治病,注重防病养生。其灸宜权变思想对灸法的临床灵活运用发挥了较重要的指导作用。1施灸顺序对于施灸顺序,孙氏提出"先上后下"、"先左后右"、"先阳后阴"等原则。如《千金翼方》卷二十七治中风,"其灸法,先灸百会,次灸大椎,次灸曲池,次灸间使三壮,次灸三里五壮。"但也有特殊情况,宜灵活权变。《备急千金要方》卷八治中风失音瘫痪,宜先灸天窗,次灸百会,再灸天窗,如先灸百会,则"风气不得泄,内攻五脏。"2生熟灸法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提出了灸之生熟法,以"小指大"、"小豆大"、"苍耳子大"、"如黍米"等词形容艾炷大小,提出其大小宜因人、因病、因穴不同。①躯干、四肢肌肉丰厚处宜大,头面四肢末端肌少皮薄处宜小。谓"头面目咽,灸之最欲生  相似文献   

2.
黎波  潘兴芳  李志道 《中国针灸》2003,23(4):250-251
子宫穴是治疗妇科疾病的经验要穴,临床运用广泛。一般认为子宫穴的位置在中极旁开3寸,但与古籍中记载的位置不符。本文以《千金翼方》所提的“中极旁开一点五寸”为子宫Ⅱ穴,以“中极旁开三寸”为子宫Ⅰ穴,查阅中医文献,探讨子宫穴的位置。1 子宫穴的渊源子宫穴的雏形最早应见于《千金翼方》,书中卷二十六·妇人第二记载“胞下垂,注阴下,灸夹玉泉三寸,随年壮三报  相似文献   

3.
出 处原 文《千金要方·卷十·第六》疟……觉小异 ,即灸百会七壮 ,若后更发 ,又七壮 ,极难愈者不过三灸。《千金要方·卷十四·第五》仓公法 ,狂痫不识人 ,癫病眩乱 ,灸百会九壮。《敦煌医书·新集备急灸经》患头眩 ,暗风 ,兼生头痛 ,白屑 ,头心上 ,灸百会穴二七壮。《太平圣惠·卷一百》小儿脱肛泻血 ,每厕脏腑撮痛不可忍者 ,灸百会一穴三壮。《医心方·卷七·第九》《葛氏方》治卒大便脱肛方 :灸顶上回发中 ,百壮。《医心方·卷廿五·第五十》治小儿口噤 :《录验方》云……灸百会穴。《资生经·卷四·心气》予旧患心气 ,凡思虑过多 ,心…  相似文献   

4.
“厥阴俞”一穴,今针灸类辞典及教科书皆言出自宋·王惟一《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笔者近年逐句、字探究唐·孙思邈二部《千金方》针灸,以为有误,当出《千金要方》。考辨如次: 综览《千金方》,有关“厥阴俞”者有三名,一曰“阙输”,《千金要方·肺脏》卷17云:“胸膈中气,灸阙输随年壮。扁鹃云:‘第四椎下两旁各一寸半名阙输’。”二曰:“巨厥输”。《千金翼方·针灸中》卷27曰:“第四椎名巨厥输.主胸膈中气,灸随年壮。”三曰:“厥阴输”。《千金要方·膀胱腑》卷20云:“胸中膈气聚痛,好吐,灸厥阴输随年壮,在第四椎下两旁各一寸五分。” 那么,“阙输”、“厥阴输”、“巨厥输”三名有何内在联系?笔者以为,穴名虽三,其穴则一,即“厥阴  相似文献   

5.
采用文献计量及数据挖掘的方法对《中华医典》中"灸随年壮"的应用文献进行系统研究,明确采用"灸随年壮"作为施灸剂量的常用腧穴及疾病种类,为临床采用灸法治疗疾病时采取适宜的灸量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针灸保健     
古代针灸预防中风之法明代《针灸大成》中记载:“但未中风时,一、两月前,或三、四个月前,不时足胫上发酸重麻,良久方解,此将中风之候也,便宜急灸三里、绝骨四处,各三壮,后用生姜、薄荷、桃柳叶四味煎汤淋洗,灸令祛逐风气自疮口出,如春交夏时,夏交秋时,俱宜灸常令二足有灸疮为妙。”灸治高血压治疗方法:先灸百会,后灸足三里。点燃药艾条,从远处向穴位接近,患者感到烫热为1壮,每穴各灸10壮,每日1次。此法可升清降浊,熄风盈髓,降压稳压,强身健体。摘自《1993年全国无创痛针灸及子午流  注学术会议》资料针灸预防脑血管病1983年于书庄报道,用…  相似文献   

7.
刘樊 《上海针灸杂志》2012,31(8):542-543
《灵枢·官能》:"针所不为,灸之所宜",可见上古医者非常重视灸法的作用。艾灸温阳益气、温经通络、散寒止痛、行气通郁之功是针石难以比拟的。唐代著名医家孙思邈对灸法的运用甚多,在《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中对外治灸法的记载颇为丰富,并有专篇论述。如《千金要方》:"若针而不灸,灸而不针,皆非良医也。针灸而不药,药而不针灸,尤非良医也。"  相似文献   

8.
古方集锦     
灸脐中治中风 徐平中风不省,得桃源主薄为灸脐中百壮始苏,更月余乃不起。 郑纠云:"有一亲表中风,医者为灸五百壮而苏,后年八十余。使徐平灸三五百壮,安知其不永年耶。"——《医说续编》  相似文献   

9.
<正>隔物灸疗法是指将药物、药物研末混合物或其他物体置于相应穴位上,再把艾柱放其上,使皮肤与艾柱隔开进行施灸的一种治疗方法。本文通过对古代隔物灸文献的分析,总结古代隔物灸隔物种类及所治疾病的特点。1研究对象本次研究主要以电子书籍《中华医典》中收录的先秦到清代的所有针灸推拿医学专著以及《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外台秘要》等综合性书籍中涉及隔物灸  相似文献   

10.
灸法的量效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灵枢·官能》篇指出:"针所不为,灸之所宜",《灵枢·官能》曰:"阴阳皆虚,火自当之;……经陷下者,火则当之;结络坚紧,火所治之",由此可见,灸疗的范围很广,有些疾病用针刺或中药治疗效果不佳时,可以使用灸法,针灸并用.唐代王焘在其《外台秘要·中风及诸风方》中倍加注意灸疗的应用,提出灸为"医之大术,宜深体之,要中之要,无过此术".  相似文献   

11.
《针灸大成·卷九·治症总要》提出:“一论中风,但未中风时,一二月前,或三四个月前,不时足胫上发酸重麻,良久方解,此乃中风之候也。便宜急灸三里、绝骨四处各三壮,后用生葱、薄荷、桃柳叶四味煎汤淋洗,灸令祛逐风气自疮口出。如春交夏时,夏交秋时,俱宜矣,常令二足有灸疮为妙。”但是,为什么仅用灸法预防中风?是凡有中风先兆者皆可灸三里、绝骨吗?同时,又为什么仅取三里、绝骨四处?《神灸经纶》曰:“夫灸取于火,以火性热而速至,体柔而用刚,能消阴翳,走而不守,善入脏腑,取艾之辛香作烟,能通十二经入三阴理气血,效如反掌。”张介宾云:“灸有攻坚破结之用,坚顽之积,非用火攻,难以消散,故莫妙于灸。”源于此,故灸三里、绝骨仅能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有效,特别是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预防上更是有其独特的优势。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预防,为什么仅灸三里、绝骨四处,这就要先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病因病机入手。《内经》谓:“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实脑贫血之因。盖血发于心上输于脑,然血不能自输于脑也。[1]《素问·平人气象论》曰:“胃之大络,名曰虚里,贯膈络肺,出于左乳下,其动应衣,脉宗气也。”《灵枢·刺节真邪》云:“宗气不下,脉中之血,凝而留止。”宗气者“贯...  相似文献   

12.
上巨虚,又称巨虚上廉、上廉、巨虚、足上廉,是大肠的下合穴,主治腹痛、腹胀、痢疾、便秘、肠痈、中风瘫痪、脚气、下肢痿痹[1]。关于针灸上巨虚的理论,《针灸甲乙经》云:“刺人八分”;《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云:“针入三分”。现代临床一般进针1-1.5寸,而古籍中在灸法的运用上则是“三壮”、“随年而灸”、“二七壮”、“七壮”等莫衷一是。  相似文献   

13.
目的:运用搜索引擎技术搜索《神应经》中与灸法相关的内容,总结分析该书灸法的特点。方法:基于Lucene搜索引擎技术构建针灸古籍检索平台,以灸禁、灸量、灸炷大小等相关的关键词搜索《神应经》全文。结果:共17频次不适宜灸或灸不及针;灸三壮、百壮、七壮、五壮、一壮,分别占全文"灸*壮"的41.95%、11.71%、10.24%、7.8%、6.34%;"炷"字共出现15频次。结论:利用搜索引擎技术可迅速实现对《神应经》灸法的搜索,有助于对《神应经》灸法特点的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14.
隔蒜灸属于灸法的一种,其方法是用鲜大蒜头,切成厚度约为0·2~0·3 cm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捣蒜如泥亦可),置于应灸腧穴或患处,然后将艾炷放在蒜片上,点燃施灸。待艾炷燃尽,易炷再灸,直至灸完规定的壮数。隔蒜灸最早见于《肘后备急方》,“灸肿令消法,取独颗蒜,横截厚一分,安肿头上。炷如梧桐子大,灸蒜上百壮。不觉消,数数灸,唯多为善。勿大热,但觉痛即擎起蒜,蒜焦更换用新者,不用灸损皮肉”。《千金要方》用治瘰疠,《医学入门》用治痈疽肿毒,《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用治疮毒。今据古人之法,用于治疗内科、外科、妇科、皮肤科中的一些…  相似文献   

15.
提高中风偏瘫针灸疗效的途径和方法(续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陆寿康 《中医杂志》1995,36(3):178-180
3 各种疗法的密切配合各种疗法的配合,在本病治疗过程中至为重要。一般而言,针灸与中药治疗配合,“汤药攻其内,针灸攻其外”,“内外相扶”(《千金翼方·卷二十六》)可起到相得益彰之效。本文暂且不论中药内服法,仅以针灸范畴的各种疗法以及与之相关者的密切配合,来进行介绍。3.1 灸法的应用:《灵枢·官能》云:“针所不为,灸之所宜”。《千金翼方·卷二十八》云:“凡病皆由血气壅滞,不得宣通,针以开道之,灸以温暖之”。对于以气血  相似文献   

16.
苏礼 《陕西中医》2000,21(4):186-187
<正> 九十年代,笔者等先后承担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资助的“千金方古本的发掘整理研究”、“千金翼方整理研究”两项中医药科研课题,现各项CBDM定研究目标均已完成,其最终成果《孙真人千金方》、《千金翼方校释》、《备急千金要方校释》(繁体、简体本)三部四种已由人民卫生出版社正式出版公世。本文谨就笔者在千金方有关问题校释中的点滴体会略述如下。 1 阿是穴 阿是穴之称首见于《要方》卷二十九针灸上·灸例第六:“凡人吴蜀地游宦,体上  相似文献   

17.
张侬  王文 《陕西中医》2011,32(2):236-237
1900年敦煌莫高窟所出《灸经图》中有五册穴,有取穴部位,有引线标示,有灸方配穴与主治病症。图中文字见于《备急千金药方》、《千金翼方》、《针灸资生经》。为研究针灸图提供例证,有助古穴奇穴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正> 用药酒来治病养身,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是中医药特色之一。然而,记载最丰富的早期文献,还算唐代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一、《千金》药酒的功效《千金》药酒共有80余方,主要分布在《千金要方》的妇人、风毒脚气、诸风、伤寒、肝、胆、心、脾、胃;《千金翼方》的养性、中风、辟谷、伤寒、备急、痔漏等篇章。其中《千金要方·风毒脚气》中有专门“酒醴”一节,共载酒方16首。《千金翼方·中风》有专门“诸酒”一节,共载酒方20首。这种把药酒专列章节来论述的情况,在中医早期著作中是很少见的。  相似文献   

19.
正"头不可多灸"是指在古代以艾炷直接灸头部穴位时,要求灸量不可过大。杨继洲在《针灸大成·头不可多灸策》提出"首阳不可多灸"。东晋陈延之《小品方》记载:"如头上灸多,令人失精神。"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提出"灸头正得满百"。北宋时期《黄帝明堂灸经》载:"凡灸头与四肢,皆不令多灸。"明代杨继洲《针灸大成·头不可多灸策》中论述了头多灸所引起的不良后果"若不察其机而多灸之,其能免夫头目旋眩、还视不明之咎乎"。"头不可多灸"除头部施灸的灸量有限定外,头部的部分腧穴(如头维、承光、脑户等)不能施灸。皇甫谧在《针灸甲乙经》中有头部禁灸腧穴的记载,如"头维,在额角发际侠本神两傍各一寸五分……刺入五分,禁不可灸""承光,在五处后二寸……刺入三分,禁不可灸"。  相似文献   

20.
浅谈大椎     
浅谈大椎250011山东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针灸科马元1、大椎穴简考1.1在《内经》中始见大推穴名,《素问·骨空论》曰:“灸寒热之法,先灸项大椎,次灸极骨,以年如壮数”,《素问·气府论》曰:“大雄以下至反尾及傍十五穴”。此穴是以人体解剖名称来命名的,《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