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二甲双胍是许多糖尿病患者的老朋友,如进口的“格华止”、国产的“麦克罗辛”、“降糖灵”等,其化学名都是二甲双胍。二甲双胍是2型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的一线用药,在帮助“糖友(即糖尿病患者)”降糖一事上功不可没。二甲双胍即可以单打独斗(单独用药),也擅长团结协作(联合用药),与胰岛素合用还能有效降低胰岛素的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与新型降糖药联合应用对2型糖尿病(T2DM)的治疗效果。方法根据T2DM的基本特征,探索二甲双胍的药物特点,对二甲双胍与新型降糖药联合后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在二甲双胍与新型降糖药联合应用中,二甲双胍与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联合使用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空腹血糖,二甲双胍与多巴胺D2受体激动剂或胆汁酸螯合剂联合使用可以取得降血糖,降血脂的效果。结论在T2DM的治疗中,二甲双胍与新型降糖药联合应用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能有效降低患者的血糖情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马来酸罗格列酮和二甲双胍联合用药对Ⅱ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方法:观察40例Ⅱ型糖尿病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两组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IRI)、甘油三酯,监测肝肾功能.结果:治疗12周后与治疗前比较,FBG、PBG、FINS、IRl、甘油三酯水平明显下降,肝肾功能无损害.结论:罗格列嗣与二甲双胍联用治疗Ⅱ型糖尿病疗效确切,与单独用药相比可显降低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减轻胰岛β细胞负荷,使胰岛β细胞功能得到部分改善.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不同的治疗方法对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B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0例新诊断的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胰岛素组、格列美脲组、瑞格列奈组、二甲双胍组和噻唑烷二酮组,在饮食及运动治疗的基础上,比较不同方法治疗前后的降糖效果和对胰岛B细胞功能的改善作用。结果胰岛素组使胰岛素早期分泌水平明显上升,瑞格列奈组使胰岛素早期分泌水平也上升,且明显高于其他三种降糖药,而对于胰岛素总体分泌量影响很小。格列美脲对胰岛素早期分泌影响甚微,但对于胰岛素第二时相分泌的效应是最强的,它使负荷胰岛素分泌值缓慢上升,高峰值靠后。噻唑烷二酮也可以提高胰岛素早期分泌水平,说明胰岛素分泌早期时相恢复。二甲双胍也可使胰岛素早期分泌水平上升。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口服降糖药严格控制血糖,可以使胰岛功能有所改善,特别是瑞格列奈;但早期使用胰岛素严格控制血糖比口服降糖药更有利于胰岛B细胞分泌早期时相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2型糖尿病患者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在目前的降糖药物中,有些药物不但降糖效果好,而且还有心血管保护作用,如利拉鲁肽. 利拉鲁肽属于GLP-1受体激动剂类降糖药中的一种,其他药物还有艾塞那肽、利司那肽等.利拉鲁肽主要用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和其他药物一起使用,比如二甲双胍、磺脲类降糖药、胰岛素等.利拉鲁肽需要皮下注射给药.  相似文献   

6.
<正>二甲双胍是一种半合成的双胍类降糖药。自1957年问世以来,应用于临床已有50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口服降糖药之一。2005年Evans等[1]首次提出二甲双胍可以降低2型糖尿病(T2DM)患者恶性肿瘤的发病率。近年来许多流行病学和实验研究表明,二甲双胍可以降低糖尿病患者肿瘤发生风险,改  相似文献   

7.
吕斌 《长寿》2013,(9):47
提到降糖药,不少2型糖尿病患者的第一反应就是"二甲双胍"。作为2型糖尿病治疗的首选药物,近年来,二甲双胍的临床应用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认可。2012年,欧洲糖尿病研究学会和美国糖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不同的治疗方法对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B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200例新诊断的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胰岛素组、格列美脲组、瑞格列奈组、二甲双胍组和噻唑烷二酮组,在饮食及运动治疗的基础上,比较不同方法治疗前后的降糖效果和对胰岛B细胞功能的改善作用。结果 胰岛素组使胰岛素早期分泌水平明显上升,瑞格列奈组使胰岛素早期分泌水平也上升,且明显高于其他三种降糖药,而对于胰岛素总体分泌量影响很小。格列美脲对胰岛素早期分泌影响甚微,但对于胰岛素第二时相分泌的效应是最强的,它使负荷胰岛素分泌值缓慢上升,高峰值靠后。噻唑烷二酮也可以提高胰岛素早期分泌水平,说明胰岛素分泌早期时相恢复。二甲双胍也可使胰岛素早期分泌水平上升。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口服降糖药严格控制血糖,可以使胰岛功能有所改善,特别是瑞格列奈;但早期使用胰岛素严格控制血糖比口服降糖药更有利于胰岛B细胞分泌早期时相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健康新知     
《中老年保健》2020,(2):4-5
奇妙的二甲双胍美国研究人员对最常用的降糖药二甲双胍进行了分子水平的研究,发现其两条新的生化途径.将这种"奇妙"药物的神秘面纱又揭开了一层。二甲双胍是目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一线药物.其通过增加糖的利用和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来降低血糖。除了降糖作用,近年来诸多研究显示二甲双胍还具有抗肿瘤.减肥和延长寿命等有益作用。  相似文献   

10.
二甲双胍是主要口服降糖药之一,也是全球应用最广泛的口服降糖药之一。通常作为超重或肥胖糖尿病病人的首选用药。 2007年一些媒体刊登了《高龄糖尿病患者别再服用二甲双胍》的文章.甚至有文章报道《糖尿病患者禁用二甲双胍》。这些文章引起不少正在服用二甲双胍的患者的恐慌,更引起专业医生的强烈反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二甲双胍和罗格列酮对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IR)的影响并进行疗效对比.方法 48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在饮食和运动治疗基础上随机给予二甲双胍片500 mg,2次/d,即二甲双胍组(24例),给予罗格列酮片4 mg,1次/d,即罗格列酮组(24例),疗程12周,观察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的变化.结果 在两组患者取得相当降糖疗效基础上,二甲双胍组和罗格列酮在治疗后空腹和馒头餐后C肽水平均较用药前有明显降低,IR亦有降低,β细胞功能明显改善.两药物治疗前后血游离脂肪酸水平未见显著差异,但二甲双胍在降低餐后胰岛素、改善IR方面没有罗格列酮明显.结论 罗格列酮和二甲双胍都可降低IR和改善β细胞功能,但罗格列酮降低IR优于二甲双胍.  相似文献   

12.
二甲双胍,是从一种名为"山羊豆"的植物中提取出来的胍类物质,1957年二甲双胍正式应用于临床.近几年二甲双胍一直被国内外指南推荐为2型糖尿病一线用药.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二甲双胍还具有多重降糖外获益,成为关注的焦点,本文现就二甲双胍降糖外作用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择2012年8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98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服用降糖药物之后血糖水平控制不理想,采用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应用诺和灵N与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患者则联合应用甘精胰岛素与二甲双胍进行治疗。均以3个月为1个疗程。对比两组的血糖控制情况、达标时间、胰岛功能以及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糖达标时间以及餐后2h血糖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餐后2h的C肽水平高于对照组,低血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能够很好地控制血糖水平、改善胰岛功能,且相对于诺和灵N与二甲双胍治疗的安全性更高,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4.
二甲双胍是不消瘦的糖尿病患者常用的降糖药。它通过促进组织摄取葡萄糖,加速无氧糖酵解,抑制糖异生而降低血糖,效果可靠,副反应少。近见报告,历经11年随访,使用二甲双胍者的综合微血管和大血管并发症发病率,比使用磺脲类或胰岛素者低32%,其中原因不完全依赖于降糖,关键是二甲双胍能:①减轻胰岛素抵抗而不增加胰岛  相似文献   

15.
二甲双胍应用于临床已有60余年历史,是目前全球应用最广泛的口服降糖药之一,为防控糖尿病的核心药物。二甲双胍在我国也已有30余年临床应用经验。《二甲双胍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4年版的问世和2016年版的更新,为我国临床医生正确认识、合理使用二甲双胍提供了重要的学术参考。近两年,二甲双胍相关基础和临床研究证据不断丰富,新型降糖药物与二甲双胍联合使用的临床证据不断涌现,2018年我国内分泌临床专家、药学专家再次对《专家共识》进行了更新,着重对7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艾塞那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代谢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50例接受足量二甲双胍治疗≥90 d且血糖不达标的合并代谢综合征的2型糖尿病患者,给予艾塞那肽治疗90 d,检测并分析患者血糖及其他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患者血压、腹围较联合用药前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体重、体质量指数、空腹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糖化血红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较联合用药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治疗期间无严重低血糖事件发生。结论艾塞那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代谢综合征,安全有效,且患者的糖尿病症状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7.
于桂娜 《山东卫生》2003,(12):47-47
自1959年双胍类降糖药用于临床后,由于其副作用明显,应用受到限制。苯乙双胍在欧美国家已被淘汰,英国仅保留了二甲双胍。我国因服小剂量苯乙双胍(降糖灵)每日≤75mg,严格掌握适应证,故发生乳酸酸中毒很少,并且有一定的降糖作用,尤其对肥胖型糖尿病,不会象磺脲类药物那样有引起体重增加的可能,因此仍应用此药。双胍类降糖药包括二甲双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与分析二甲双胍对于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根据本院近2年的收治情况选取30例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观察其在进行二甲双胍治疗以前和在经过二甲双胍治疗后血糖达到良好的控制并保持12周的时候胰岛素原和胰岛素敏感指数、HOMA-β值的变化。所有测量均采用ELISA法。结果在患者血糖达标后保持12周时,其HOMA-β有明显的提高,而胰岛素原则下降,胰岛素敏感指数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的提高。结论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经过二甲双胍的治疗后,胰岛β细胞的功能有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19.
<正>二甲双胍自1957年问世,应用于临床已有50多年的历史,是当前全球应用最广泛的口服降糖药之一。近年来,虽然有多个新型降糖药物上市,但二甲双胍仍是在全球使用量迅速增加的经典口服降糖药物。二甲双胍具有良好的单药与联合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以及良好的卫生经济学效益。无论对于血糖控制,还是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的预防,二甲  相似文献   

20.
<正>2型糖尿病患者随着病程延长,由于胰岛素抵抗及胰岛B细胞功能减退的加重,多数患者需两种或两种以上口服降糖药,才能将血糖控制在比较理想的范围内。由于各类口服降糖药的降糖机制各不相同,合理的联合用药不仅可以减少单药使用剂量,降低可能出现的药物毒副作用,而且不同口服降糖药可以取长补短,更加有利于血糖的控制。口服降糖药的联合使用一般要遵循以下几个总的原则。一是尽量联合使用降糖机制不同的药物,避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