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303例气囊扩张宫颈阴道助产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了解气囊扩张宫颈对分娩及产程的影响.方法 采用TD-100电脑全自动气囊助产仪,303例产妇(产程在潜伏期67例及活跃期236例)行宫颈及阴道扩张术为观察组,并分别与自然经历产程的284例产妇做对照.结果 观察组潜伏期内行宫颈阴道扩张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及全产程时间分别平均是7.58,0.53及9.27小时;活跃期内扩张的三个产程分别是8.70,0.56及9.64小时;与对照组(三个产程的时间分别为10.86,1.12及12.23小时)比较,观察组产妇的三个产程时间均缩短,差别均有显著性P<0.001.观察组的分娩方式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别P>0.05,产后合并症无增加.结论 该方法不仅可明显缩短产程,且不增加难产率及母儿合并症,是一种简便、安全的助产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头位难产时,选择适宜时机进行手转胎头,以加速产程进展,提高自然分娩率。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共192例单胎头位,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无严重并发症及合并症的产妇,分为观察组96例,对产妇选择适宜时机(宫口开大6~10cm,胎先露在坐骨棘平或坐骨棘下1~2cm)进行手转胎头;对照A组53例,对产妇选择宫口开大<6cm,胎先露在坐骨棘上进行手转胎头;对照B组43例,选择宫口开全后,胎先露在坐骨棘下≥2cm进行手转胎头。结果:观察组手转胎头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阴道分娩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产程进展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新生儿1分钟阿普加评分等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新生儿窒息率明显降低。结论:手转胎头是处理头位难产的重要方法,选择适宜的时机进行手转胎头,使难产变为顺产,可缩短产程,提高自然分娩率,有效降低阴道助产及剖宫产率,减少母婴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在产程活跃期运用间苯三酚联合阿托品对产程及母儿的影响,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分娩的正常单胎初产妇10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宫口扩张3~4cm时,观察组予静脉注射间苯三酚80mg同时肌肉注射阿托品0.5mg,对照组单纯予静脉注射10mg安定,观察两组产妇产程进展情况、分娩情况、产后出血情况及新生儿窒息情况。结果:观察组活跃期平均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剖宫产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间苯三酚联合阿托品组可加快产程进展,降低剖宫产率,且间苯三酚不增加产后出血及胎儿窒息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胎头吸引阴道助产分娩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阴道分娩产妇76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8例。第二产程延长或胎儿窘迫发生时,对照组实施产钳助产,观察组实施胎头吸引助产。比较两组产妇的分娩情况。结果两组产妇无痛分娩、助产成功率、新生儿窒息率、产后出血量、新生儿体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胎位异常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儿吸引阴道助产分娩,安全且可提高分娩成功率,操作简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小剂量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用于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足月单胎头位临产初产妇120例,ASAI或Ⅱ级,均无椎管内麻醉禁忌和产科高危因素,随机分为腰硬联合阻滞组(观察组)和无镇痛组(对照组)各60例,观察两组第一、二产程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评分)、运动神经阻滞程度评估(改良Bromage法)、产程时间、催产素使用、器械助产、剖宫产及产妇不良反应情况,并进行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观察组第一、二产程VAS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产妇运动神经阻滞评估及产程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器械助产率和催产素使用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剖宫产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有2例出现下肢皮肤轻度瘙痒,新生儿APgar评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剂量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用于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效果确切,对产程进展及新生儿无不良影响,是一种理想的分娩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临床资料的分析,探讨在产程中应用安定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20例住院产妇,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按常规处理,观察组产妇进入活跃期后,在常规处理的基础上给予安定10mg,缓慢静推不少于5min,观察两组产妇的疼痛反应以及产程进展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的痛苦明显减轻,产程缩短4~6h,剖宫产率降低;对照组产程较长,产妇的痛苦明显重于观察组。结论:通过临床观察安定在产程中的应用,可以发现安定能使宫颈环肌松弛,降低宫颈阻力,促进宫口扩张,加速产程进展,有效减轻产妇分娩时的痛苦。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多功能气囊腹压带在助产和预防产后出血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2014年4至9月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住院的初产、单胎、足月、头位、胎方位正常阴式分娩产妇100例,随机分为2组,第二、三产程中使用多功能气囊腹压带的50例为观察组,未使用的50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产妇及胎儿的分娩结局。结果 观察组平均第二产程时间、胎头拨露至胎头娩出时间、胎盘娩出时间及产后出血量明显较对照组短(P<0.05)。两组产妇会阴侧切率、产后2 h内体征和新生儿Apgar评分、出生时脐血血气分析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第二产程中观察组产妇在不同囊内压时的体征及胎心变化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多功能气囊腹压带通过严密监测,适时合理调节囊内压力,可安全加快第二、第三产程进展,预防产后出血,促进自然分娩。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在不同时机实施分娩镇痛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P)产妇产程、分娩方式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 将2020年4月至2021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八医院鹰潭医疗区收治的138例HDP产妇随机分为Ⅰ组、Ⅱ组,Ⅰ组在潜伏期(宫口直径<3 cm)时实施分娩镇痛,Ⅱ组在活跃期(宫口直径≥3 cm)时实施分娩镇痛。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评估两组产妇不同时点镇痛效果,并观察记录产程进展、分娩方式、分娩结局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镇痛后VAS评分下降,潜伏期VAS评分Ⅰ组低于Ⅱ组(P <0.05)。两组第一、第二、第三产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顺产率、剖宫产率、阴道助产率、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窒息率、胎儿窘迫率、异常胎心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潜伏期对HDP产妇进行分娩镇痛不影响产程、分娩方式及分娩结局,不增加产妇分娩期间的不良反应,可尽早解除产妇痛苦。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无创产钳助产在单胎足月孕妇分娩中的应用及对产程、会阴撕裂、盆底功能及新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 纳入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河北省唐山市妇幼保健院110例行无创低位产钳助产术的在单胎足月孕妇作为观察组,同时期108例行会阴侧切低位产钳助产术的单胎足月孕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出血量及第二产程时间,产妇会阴撕裂情况,新生儿结局(新生儿Apgar评分、新生儿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产妇产后1个月盆底肌力。结果 观察组产妇出血量小于对照组(P <0.05),但两组第二产程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会阴撕裂严重程度及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及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1个月盆底Ⅰ类肌力、Ⅱ类肌力均大于对照组(P <0.05)。结论 无创产钳助产可减轻会阴撕裂及盆底功能损伤,且不会增加对新生儿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0.
孕足月半卧位分娩30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安全可靠有效的头位分娩方式以在足月头位分娩过程中缩短第一、二产程 ,减少阴道助产和降低新生儿窒息率 ,自 2 0 0 1年 6月 1日起我们指导 30 8例产妇用半卧位方式分娩 (观察组 ) ,经与同期平卧位分娩 30 8例 (对照组 )对比 ,表明取半卧位分娩者分娩过程及母婴状况明显优于平卧位分娩者。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选择 2 0 0 1年 6月至 11月在我院分娩的第1胎足月头位初产妇 6 16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 30 8例及对照组 30 8例 ,两组产妇年龄、职业构成比基本一致 ,具有可比性。观察组 2 2~ 2 8岁 ,平均 2 7.6岁 ,孕周 37~ 4 2 + 2…  相似文献   

11.
三种分娩镇痛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我院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 ,采用了产妇自控硬膜外麻醉镇痛、利多卡因次穴注射、药物注射三种方法对部分产妇进行了分娩镇痛效果研究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 1998年 1月至 2 0 0 1年 6月期间在我院住院的足月单胎头位、无头盆不称等高危因素、无分娩镇痛禁忌证的 35 0例孕妇施行分娩镇痛 ,其产程近活跃期或进入活跃期 ,疼痛程度达到Mulleetr阵痛强度评分[1] 3~4分 ,随机分为自控硬膜外腔麻醉镇痛 15 0例 (PCEA组 ) ,次穴注射利多卡因 6 0例 (穴位组 )、药物注射 14 0例…  相似文献   

12.
分娩活跃期静脉推注安定对新生儿的影响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7  
为研究分娩活跃期静脉注射安定对新生儿的影响,选择1992年9月至1993年2月间在我院住院正常足月临产妇60例,随机分安定组与对照组,各30例。安全组产妇于宫颈扩张活跃期、宫口开大至3-5cm时静脉注射安定10mg。采用高速液相色谱法检测儿娩出时脐血及母血药物浓度,并进行新生儿Apgar评分及脐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娩出时新生儿脐血安定浓度高于母血,去甲基安定浓度低于母血;安定组与对照组脐动脉血血气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及硬膜外自控分娩镇痛始于产程潜伏期与活跃期的临床效果、对母婴应激反应的影响和脐带血中的罗哌卡因浓度. 方法 将80例于2009年1月至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产科分娩且自愿接受分娩镇痛的足月、单胎、头位初产妇,随机分为潜伏期组和活跃期组(各40例),分别于潜伏期(宫口扩张0.5~2.5 cm)和活跃期(宫口扩张≥3.0 cm)于蛛网膜下腔给予罗哌卡因2 mg+芬太尼10 μg,随后采用0.1 % 罗哌卡因+芬太尼2 μg/ml硬膜外患者自控镇痛模式开始分娩镇痛,记录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的镇痛评分、下肢肌力、产程时间、分娩方式、药物用量及产妇满意度,检测镇痛前、娩出胎儿即刻产妇静脉血和胎儿娩出后脐带血皮质醇浓度(放射免疫法)及脐带血罗哌卡因浓度(高效液相色谱法).以同期相同条件不接受分娩镇痛的40例产妇为对照组,采用x2或t检验和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1)镇痛后5 min始至宫口开全过程中,潜伏期组和活跃期组VAS评分仅在宫口7.0~8.0cm及宫口开全时低于对照组[宫口7.0~8.0 cm:(2.9±1.4)分、(2.6±1.5)分与(9.2±0.7)分,F=201.50,P<0.01;宫口开全:(4.7±2.2)分、(3.6±2.0)分与(9.1±0.7)分,F=62.07,P<0.01].(2)胎儿娩出即刻母体血皮质醇浓度较镇痛前增高,但潜伏期组和活跃期组均比对照组增高幅度小[(761±125)μg/L、(731±184) μg/L与(902±172) μg/L,t=-3.491和-3.483,P均<0.01],而潜伏期与活跃组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间脐带血皮质醇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8±46) μg/L、(159±49) μg/L与(170±86) μg/L,F=0.23.P>0.05].(3)胎儿娩出即刻潜伏期组和活跃期组脐带血罗哌卡因浓度分别为(0.21±0.10) mg/L和(0.20±0.03) mg/L(t=0.557,P>0.05).(4)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时间,催产素使用率,新生儿体重,新生儿1 min、5 min Apgar评分3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对照组相比,潜伏期组和活跃期组自然分娩率较高(75.0%、85.0%与52.5%,P<0.05)、剖宫产率较低(20.0%、15.0%与45.0%,P<0.05),潜伏期组镇痛时间长于活跃期组[(215±143) min与(118±50) min,t=3.722,P<0.01],芬太尼用量大[(28±11) μg与(17±6)μg,t=5.084,P<0.01]. 结论 腰麻-硬膜外联合分娩镇痛能降低剖宫产率和母体应激反应,且不延长产程,不降低胎儿的应激水平;始于潜伏期并不明显增加脐带血药物浓度.  相似文献   

14.
氧化亚氮分娩镇痛对胎儿—母体循环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应用多普勒超声技术观察 5 0 %氧化亚氮对产妇分娩活跃期胎儿 母体循环、脐血血气及新生儿神经适应能力[1] 评分的影响 ,旨在对氧化亚氮分娩镇痛的临床应用进行评估。一、资料与方法1.资料来源及分组 :选择 1995年 4月至 1996年 12月住我院妇产科分娩 ,并要求行分娩镇痛的初产妇 5 0例 ,均为单胎头位 ,孕足月临产 ,宫颈口扩张在 3~ 5cm之间 ,有规律宫缩 ,无明显产科并发症及内科合并症 ,产程中未用血管活性药物。将 5 0例产妇随机分为镇痛组 2 5例 ,对照组 2 5例 ,两组产妇的年龄、孕龄均有可比性。2 .方法 :(1)镇痛组产妇于分娩活跃期宫…  相似文献   

15.
我院1985年1~6月用产程图监护产程的总例数为3,266例(不含臀位、双胎、早产及死胎),异常产程图361例,占11.08%。现做一回顾性分析并报道如下。材料和方法取1985年1月1日~6月30日在我院分娩的足月初产妇单胎头位361例,产程曲线在某一阶段或全产程表现异常者做为分析对象。产程异常的标准是潜伏期>16小时、活跃期>9小时、第二产程>2小时、全产程>24小时。  相似文献   

16.
初产妇头位分娩100例产程图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50例头位难产的初产妇(异常组)及50例头位顺产的初产妇(对照组)的产程图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异常组潜伏期、活跃期时限明显大于对照组(P<0.001),宫颈扩张速度和胎头下降速度都明显小于对照组(P<0.001)。异常组产后出血量、总产程、手术产率、新生儿窒息率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异常组50例中,经过积极处理后,有38例阴道分娩,占76%。提示:产程中应用产程图对发现产程异常、指导产程处理和识别难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分娩机制的核心是头盆适应性,训练产房工作者将产程图数据解读为胎头与骨盆各平面适应性画面,是产程管理的重要理念。推荐应用不涵盖潜伏期的WHO改良产程图管理产程,结合产程图研究进展,根据胎头与骨盆各平面之间的适应性确定产程处理原则。产程以观察和评价为主,避免过多人为干预,在加强胎儿、产妇对分娩耐受性监护的基础上,适时评价头盆适应性,把握待产或试产程度,及时识别和判断难产,决定是否以更积极的分娩措施促进分娩,包括促进产程措施、阴道助产或剖宫产结束分娩。对活跃期前期和无头盆不称的第二产程后期,在观察胎儿、母亲对进一步分娩耐受性的基础上,应给予比既往更长时间的试产机会。  相似文献   

18.
使用小剂量PG05阴道栓剂足活跃期产程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PG05阴道栓剂在活跃期促进产程进展的作用。方法将61例单胎头位初产妇随机分成两组,对活跃期加强宫缩促进产程进展效果进行对比观察。结果两组催产效果无差异,且两组胎儿及新生儿安全性方面无明显差异。结论PG05用于活跃期加速产程进展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PAPC)患者经阴道分娩结局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经阴道试产的116例瘢痕子宫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根据试产结局将患者分为试产成功组(89例)和试产失败组(2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产前因素(年龄、体重指数、PAPC间隔时间、子宫下段厚度、分娩前宫颈Bishop评分、胎儿估重)和产时因素(潜伏期时间、是否出现尿潴留、临产后胎方位、宫缩情况、潜伏期宫颈Bishop评分)。结果:试产成功率与产妇年龄(35岁)、孕期体重增加(15kg)、上次剖宫产前或后有阴道分娩、PAPC间隔时间、子宫下段厚度(2.5~3mm)、分娩前宫颈Bishop评分(≥4分)、分娩前胎儿估计体重有关(P0.05)。产程中潜伏期时间小于8h,产程中未出现尿潴留,临产后胎方位为枕前位,产程中宫缩强度为"强"、"中"或"可纠正性乏力",潜伏期宫颈Bishop评分为6~8分的试产成功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妇年龄小于35岁、上次剖宫产前或后有阴道分娩史、临产后胎方位为枕前位是PAPC患者经阴道分娩成功的有利因素;高龄、孕期体重增加大于20kg、分娩前宫颈Bishop评分4分、潜伏期时间大于12h、产程中出现尿潴留、产程中宫缩为不可纠正性乏力、潜伏期宫颈Bishop评分6分是不利因素。  相似文献   

20.
预防性干预矫正枕后位对产程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持续性枕后位是造成头位难产的首要原因,手术率高,处理不当对母婴危害大。近年,其发生率有上升趋势。为提高分娩质量和阴道分娩率,将难产转化为顺产,我们对150例产妇在产程中给予预防性干预,使枕后位转至枕前位娩出,减少了持续性枕后位的发生。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选择1996年8月至1999年5月在我院经B超诊断为枕后位先兆临产至潜伏期的初产妇30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各150例,两组产妇年龄均在20~30岁,孕37~41 3周,单胎头位,无严重并发症及合并症,按头位分娩评分表[1]评估骨盆胎儿体重均7分,无明显头盆不称及其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