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围绝经期子宫肌瘤应用宫瘤消联合米非司酮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妇科门诊2010年~2014年收治的围绝经期子宫肌瘤患者108例作为研究对象,并于月经第5天开始口服宫瘤消胶囊,3粒/次,3次/d,米非司酮10 mg,1次/d,口服,3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服药前后子宫体积及肌瘤体积大小差异。结果治疗后子宫体积及肌瘤体积明显缩小,总有效率94.44%,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绝经期子宫肌瘤患者应用宫瘤消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取得满意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米非司酮配伍与不配伍甲基睾丸素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目的:评价米非司酮配伍与不配伍甲基睾丸素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有症状的子宫肌瘤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A组:口服米非司酮及甲基睾丸素。米非司酮25mg,甲基睾丸素5mg,每日1次,连服90天;B组:口服米非司酮及安慰剂,服药方法同A组。结果:两组治疗后均使患者发生闭经。A组治疗后经量减少4932%,瘤体缩小5220%;B组治疗后经量减少3980%,瘤体缩小4410%。结论:抗雌孕激素的联合治疗是保守性治疗子宫肌瘤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米非司酮配伍与不配伍甲基睾丸素治疗子宫肌瘤的临 …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评价米非司酮配伍与不配伍甲基睾丸素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结果。方法:有症状的子宫肌瘤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A组:口服米非司酮及甲基睾丸素。米非司酮25mg,甲基睾丸素5mg,每日1次,连服90天;B组;口服米非司酮及安慰剂,服药方法同A组。结果;两组治疗后均使患者发生闭经。  相似文献   

4.
米非司酮配伍与不配伍三苯氧胺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酯伍或不配伍三苯氧胺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绝经前有症状的子宫肌瘤患者173例随机分成两组,A组:米非司酮组,88例,每天口服米非司酮25mg;B组,米非司酮配伍三苯氧胺组,85例,每天口服米非司酮25mg,同时口服三苯氧胺10mg,每日两次,从月经周期第一天开始,连服3个月。在治疗前后B超测量子宫体积、肌瘤体积;行子宫内膜病检观察子宫内膜变化;检测雌、孕激素水平,血红蛋白,肝肾功能,观察服药后的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闭经,子宫内膜及雌孕激素水平维持于增殖早期,血红蛋白上升。两组治疗后子宫体积、最大肌瘤的平均体积缩小。治疗后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B组子宫和最大肌瘤的体积缩小较小。两组副反应类似且无需特殊处理。结论:米非司酮配伍或不配伍三苯氧胺治疗子宫肌瘤均有较好的临床效果,米非司酮配伍三苯氧胺是更合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宫瘤消胶囊对子宫肌瘤模型大鼠雌、孕激素水平及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表达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宫瘤消小、中、大剂量组,各组10只。宫瘤消小、中、大剂量组各给予宫瘤消胶囊0.27 g/kg、0.54 g/kg和1.08 g/kg,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采用雌、孕激素负荷法建立大鼠子宫肌瘤模型,分别连续灌胃4周。观察各组大鼠血清雌、孕激素水平及子宫肌层ER、PR的表达。结果宫瘤消小、中、大剂量组雌二醇水平分别为(321.49±23.40)pmol/L、(277.19±12.00)pmol/L、(259.90±12.60)pmol/L;孕酮水平分别为(87.51±16.05)nmo/L、(72.94±7.11)nmo/L、(66.04±9.11)nmo/L;ER表达率分别为(50.60±10.23)%、(23.61±7.46)%和(21.61±6.46)%,PR表达率分别为(59.28±7.37)%、(33.61±6.02)%和(30.61±6.46)%。其中宫瘤消小剂量组各指标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宫瘤消大剂量组各指标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瘤消胶囊可以降低雌二醇、孕酮水平,影响靶器官中ER、PR的表达,可能是宫瘤消胶囊抑瘤、缩瘤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肌瘤内消丸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4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应用米非司酮进行治疗,观察组应用肌瘤内消丸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的痊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28.13%、87.50%,对照组分别为12.50%、62.5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应用肌瘤内消丸治疗子宫肌瘤,可益气、化瘀、散结,攻补兼施,疗效优于米非司酮,且无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分析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保守治疗宫外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住我院接受药物治疗的宫外孕患者80例,随机等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每天仅口服米非司酮;观察组在对照组口服米非司酮的基础上,隔日肌注甲氨蝶呤。比较两组患者的治愈率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结论: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保守治疗宫外孕能有效提高治愈率,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小剂量米非司酮联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5年7月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米非司酮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桂枝茯苓胶囊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贫血26例,纠正24例(92.3%),对照组贫血25例,纠正16例(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配伍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显著,尤其适用于肌瘤较小,经期长,血量多的患者,副作用小,可作为子宫肌瘤的主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米非司酮与长效GnRH-a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与长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长效GnRH-a) 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及副作用。方法:将81例确诊为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GnRH-a组40例,每隔4周皮下注射长效GnRH-a3.75mg,共3次;米非司酮组41例,每天口服米非司酮12.5mg,共3个月,观察治疗效果和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治疗期间所有病人均闭经。肌瘤明显缩小,GnRH-a组肌瘤平均体积缩小43.5%,米非司酮组肌瘤平均体积缩小40.10%。两组治疗效果相比,差别无显著性(P>0.05)。停药后多数病人月经逐渐恢复,恢复排卵日GnRH-a组较米非司酮组迟,肌瘤复发以米非司酮组快。结论:长效GnRH-a和米非司酮对治疗子宫肌瘤安全有效,但停药后易复发,适合于术前或围绝经期用药,无法完全代替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联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5年8月我院妇科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78例,根据其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9例。对照组单纯采用米非司酮治疗,实验组则采用米非司酮与桂枝茯苓胶囊联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后,实验组FSH、E2、LH、P水平下降程度以及子宫肌瘤体积缩小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米非司酮联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子宫肌瘤,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子宫肌瘤患者应用米非司酮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12月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101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1例。对照组患者使用雷公藤多苷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米非司酮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子宫肌瘤患者的治疗中应用米非司酮,疗效显著,具有安全性和可靠性,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小剂量米非司酮联合孕三烯酮治疗围绝经期子宫肌瘤的疗效。方法 选择94例围绝经期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7例。对照组给予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观察组给予小剂量米非司酮联合孕三烯酮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用药3个月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性激素水平及肌瘤体积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小剂量米非司酮联合孕三烯酮治疗效果较好,且安全性高,利于调节患者性激素水平,缩小肌瘤体积,促进机体恢复,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配伍或不配伍桂枝茯苓丸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绝经前有症状的子宫肌瘤患者143例随机分成两组,A组:米非司酮组,72例,每天口服米非司酮12.5mg;B组,米非司酮配伍桂枝茯苓丸组,71例,每天口服米非司酮12.5mg,同时口服桂枝茯苓丸1丸,每日一次,从月经周期第一天开始,连服3个月。在治疗前后B超测量子宫体积、肌瘤体积;行子宫内膜病检观察子宫内膜变化;检测雌、孕激素水平,血红蛋白,肝肾功能,观察服药后的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闭经,子宫内膜及雌孕激素水平维持于增殖早期,血红蛋白上升。两组治疗后子宫体积、最大肌瘤的平均体积缩小。治疗后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B组子宫和最大肌瘤的体积缩小较小。两组副反应类似且无需特殊处理。结论:米非司酮配伍或不配伍桂枝茯苓丸治疗子宫肌瘤均有较好的临床效果,米非司酮配伍桂枝茯苓丸是更合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桂枝茯苓胶囊辅助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子宫肌瘤患者271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136例与对照组135例,观察组给予桂枝茯苓胶囊与米非司酮进行治疗;对照组仅给予米非司酮进行治疗。连续用药3个月后,观察两组的疗效、肌瘤体积变化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4.8%高于对照组7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肌瘤体积均有所减小,观察组减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联合使用桂枝茯苓胶囊与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可明显提高治疗的总有效率,减小肌瘤体积,且无严重并发症发生,该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借鉴。  相似文献   

15.
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组织中孕激素受体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81,自引:2,他引:81  
Sun M  Zhu G  Zhou L 《中华妇产科杂志》1998,33(4):227-231
目的研究子宫肌瘤组织中孕激素受体(PR)基因的表达情况,从PR基因的转录及翻译水平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作用机理。方法采用Northern印迹法和羟基磷灰石(HAP)单点饱和分析法,分别测定27例单纯手术治疗(单纯手术组)及6例术前口服米非司酮每天25mg共3个月(米非司酮组)的子宫肌瘤患者的肌瘤瘤心、瘤边缘及子宫体正常肌组织中PRmRNA和PR蛋白。结果单纯手术组瘤心和瘤边缘中PRmRNA及PR蛋白水平在卵泡期和黄体期均显著高于子宫体肌组织(P<0.01),呈持续高表达,而瘤心和瘤边缘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米非司酮组4例术前未停药者,肌瘤及子宫体肌组织中PRmRNA和PR蛋白水平均明显降低,2例术前停药1月者,上述组织中PRmRNA与单纯手术者相似,但PR蛋白仍处于低水平。结论子宫肌瘤中PR基因呈持续高表达。米非司酮能抑制PR基因的表达,在mRNA水平上的影响是可逆的,在蛋白水平上的影响持续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58例子宫肌瘤患者应用米非司酮12.5mg/d,睡前口服,连服3个月,其后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一个疗程后,患者子宫肌瘤体积明显缩小,贫血多数纠正,血红蛋白稳步上升,疗程其间无明显不良反应。少数患者可做子宫肌瘤剔除术或子宫肌瘤全切除术改善体质,以便用药。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副作用、不良反应小,临床可明显改善子宫肌瘤体积,临床疗效确切,是基层医院可行的保守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并比较应用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大剂量米非司酮治疗,观察组采用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结果两组患者的子宫肌瘤体积、促卵泡性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及孕酮(P)水平均有所变化,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前后的FSH、LH、E2及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子宫肌瘤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应用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能够有效减小肌瘤体积、改善激素水平,并且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其安全性和有效性都较高,因此,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两种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83,自引:2,他引:83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方法:将43例有症状的子宫肌瘤患者非随机分为两组进行前瞻性研究。甲组28例,每天服用米非司酮10mg;乙组15例,每天服用米非司酮20mg。从月经第1~3天开始服用,连续服用3个月。于治疗前以及治疗期间的每个月行B超测量子宫和子宫肌瘤的体积;检查血红蛋白及肝、肾功能。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闭经,痛经和下腹坠、胀痛症状消失。所有患者的贫血均得以纠正,平均血红蛋白每月上升14~16g/L。用药3个月后,两组子宫及子宫肌瘤体积均明显缩小,甲组肌瘤缩小了41.4%(P<0.01),乙组肌瘤缩小了43.0%(P<0.01);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两组患者出现的副反应类似。结论:每日口服米非司酮10mg是较为理想的治疗剂量,适合于肌瘤较大和(或)严重贫血患者术前准备及围绝经期有症状子宫肌瘤患者的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术后应用米非司酮结合促GnRH-a(英文全称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 agonist)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的运用效果。方法选取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2015年12月至2018年12月间收治的84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挖除术,采用随机抽签法分组,对照组42例,术后联合使用米非司酮,观察组4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GnRH-a,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性激素水平、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前性激素水平、血流动力学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用药后黄体生成素、孕酮、雌二醇、卵泡刺激素水平、最大血流速度低于对照组,阻力指数和搏动指数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子宫肌瘤术后联合使用米非司酮和GnRH-a,可降低性激素水平,改善血流动力学作用明显,适合推广。  相似文献   

20.
两种不同剂理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63,自引:0,他引:63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方法:将43例有症状的子宫肌瘤患者非随机分为两组进行前瞻怀研究。甲组28例,每天服用米非司酮10mg;乙组15例,每天服用米非司酮20mg。从月经第1-3天开始服用,连续服用3个月。于治疗前以治疗期间的每个月行B超测量子宫和子宫肌瘤的体积;检查血红蛋白及肝、肾功能。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闭经,痛经和下腹坠、胀痛症状消失。所有患者的贫血均得以纠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