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作为癌痛患者第五生命体征的疼痛的观察及护理。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4年5月的住院癌性疼痛患者63例,采用NRS/FPS疼痛评估工具,对癌性疼痛患者进行疼痛评估、观察、治疗及护理。结果:通过NRS/FPS疼痛评估,进行观察、治疗及护理后,患者癌性疼痛明显降低,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经过系统的观察、治疗及护理,加强了肿瘤科护士对癌性疼痛的管理,使肿瘤患者疼痛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极大地减轻了患者对疼痛的恐惧,达到无痛生存的目的,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分析新生儿静脉留置针穿刺疼痛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6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72例新生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并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临床护理措施进行护理,治疗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措施进行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对比两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13.89%)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36.11%),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措施在新生儿静脉留置针穿刺中具有显著效果,可有效降低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疼痛管理在新生儿病房对患儿进行护理的效果。方法:将2010年6月至12月住院新生儿黄疸患儿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在受各种疼痛刺激时予疼痛干预,包括改善新生儿病房环境、屈曲体位、抚触皮肤、喂养、非营养性吸吮、口服糖水等,运用新生儿疼痛评估量表(Neonatal Infants Pain Scales,NIPS)分别在疼痛刺激后30分钟,对新生儿各项反应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患儿接受疼痛刺激时疼痛程度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儿在疼痛刺激30min后对两组新生儿再行评分,两组相比,差异具显著性(P〈0.05)。结论:应重视新生儿疼痛管理,实施有效的疼痛管理,减少新生儿疼痛刺激后不良反应的发生,对提高新生儿的生存质量,促进新生儿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远红外辐射保温台保暖与婴儿培养箱保暖对早产儿生命体征及体质量的影响。方法深圳市宝安区石岩人民医院新生儿科2013年1月至2014年5月收治早产儿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婴儿培养箱进行保暖,对照组采用远红外辐射保温台进行保暖。比较两组患儿各时期(入院时、入院4d、入院7d、入院14d)的呼吸及心率生命体征及奶量、体质量。结果两组患儿的心率、呼吸体征在入院时、入院4d、入院7d,入院14d4个时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两组患儿奶量及体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经过不同的保暖方式护理,入院4、7、14d3个时期观察组奶量及体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远红外辐射保暖台,婴儿培养箱更适合早产儿保暖护理,可有效提升早产儿呼吸及心率频次,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多年来,临床上常选用葡萄糖液作为滴注催产素的溶剂,或用来预防和纠正产妇临产后因进食不佳而产生的低血糖、酮症酸中毒以及胎儿窘迫时的宫内复苏[1]。但近年来有报道证实,分娩期不适当输注葡萄糖可引起胎儿酸血症、新生儿低血糖、低钠血症及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1...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静脉采血所致疼痛反应的效果[2]。方法:选择2014年4月1日至2014年5月31日在我门诊进行健康体检的体检者730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3700例,对照组3600例,对照组实行常规的采血护理,干预组除常规的采血护理外,给予积极的心理护理干预后,观察两组对疼痛敏感程度的反应。结果:干预组和对照组在静脉采血后对中等以上疼痛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干预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明显差异性(P〈0.001)。结论:采取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地减轻体检者采血所致的疼痛,更加顺利地接受静脉采血,更加完善体检者对我部门服务的满意度[3]。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采用两种进针角度进行静脉穿刺对病人痛感的影响及一次穿刺成功率。方法:对300例门诊输液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观察组以45°~60°静脉穿刺和对照组20°静脉穿刺,观察病人的疼痛反应及一次穿刺成功率。结果:两组疼痛反应及一次穿刺成功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静脉穿刺以45°~60°进针较于传统20°进针具有进针后回血快,一次穿刺成功率高,疼痛减轻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分娩活跃期静脉推注安定对新生儿的影响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7  
为研究分娩活跃期静脉注射安定对新生儿的影响,选择1992年9月至1993年2月间在我院住院正常足月临产妇60例,随机分安定组与对照组,各30例。安全组产妇于宫颈扩张活跃期、宫口开大至3-5cm时静脉注射安定10mg。采用高速液相色谱法检测儿娩出时脐血及母血药物浓度,并进行新生儿Apgar评分及脐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娩出时新生儿脐血安定浓度高于母血,去甲基安定浓度低于母血;安定组与对照组脐动脉血血气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疼痛规范管理对术后疼痛控制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4—6月我院的手术患者1042例实施疼痛规范管理,设为试验组,将2011年1—3月我院的手术患者956例实施常规术后镇痛,设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首次进食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术后24h、术后48h睡眠时间,以及对镇疼的措施及效果满意度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术后疼痛程度较对照组显著减轻P<0.01(x~2=543.466);试验组患者镇痛措施及效果的满意度为98.25%,对照组对镇痛措施及效果的满意度为93.00%P<0.01(u=5.8087),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试验组首次进食时间为(32.45±7.66)h,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为(40.98±22.50)h,对照组首次进食时间为(34.05±9.26)h.首次下床活动时问为(49.79±25.68)h,试验组明显早于对照组P<0.01(u=8.014,10.595);试验组术后24h睡眠时间为(8.9±3.0)h,术后48h睡眠时间为(16.79±5.70)h,对照组术后24h睡眠时间为(6.24±3.23)h,术后48h睡眠时间(14.06±5.98)h,试验组术后24h、术后48h睡眠时间显著差于对照组P<0.01(u=19.623,14.115);,促进了术后的早日康复。结论:规范疼痛管理可有效控制和减轻疼痛,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疼痛规范管理对术后疼痛控制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4—6月我院的手术患者1042例实施疼痛规范管理,设为试验组,将2011年1—3月我院的手术患者956例实施常规术后镇痛,设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首次进食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术后24h、术后48h睡眠时间,以及对镇疼的措施及效果满意度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术后疼痛程度较对照组显著减轻P<0.01(x~2=543.466);试验组患者镇痛措施及效果的满意度为98.25%,对照组对镇痛措施及效果的满意度为93.00%P<0.01(u=5.8087),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试验组首次进食时间为(32.45±7.66)h,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为(40.98±22.50)h,对照组首次进食时间为(34.05±9.26)h.首次下床活动时问为(49.79±25.68)h,试验组明显早于对照组P<0.01(u=8.014,10.595);试验组术后24h睡眠时间为(8.9±3.0)h,术后48h睡眠时间为(16.79±5.70)h,对照组术后24h睡眠时间为(6.24±3.23)h,术后48h睡眠时间(14.06±5.98)h,试验组术后24h、术后48h睡眠时间...  相似文献   

11.
不同类型致痛性操作对新生儿疼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估不同致痛性操作对新生儿疼痛评分和生理指标的影响. 方法 2009年3月1日至5月31日入住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新生儿医疗中心的新生儿108例,其中早产儿46例,足月儿62例.通过实时床边观察和数码录像收集新生儿从入院到出院期间所有诊疗需要所致的疼痛性操作过程,应用新生儿面部编码系统(Neonatal Facial Coding System,NFCS)、新生儿疼痛评估量表(Neonatal Infant Pain Scale,NIPS)及早产儿疼痛量表(Premature Infant Pain Profile,PIPP)评估新生儿的疼痛反应,同时记录操作前后患儿心率和血氧饱和度变化.采用Student-t检验、x2检验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不同致痛性操作对新生儿疼痛评分和生理指标的影响. 结果 早产儿共接受不同类型致痛性操作6966例次,经历最多的前3种致痛性操作分别为气管内吸引(23.6%,1645/6966)、口鼻腔吸引(18.3%,1278/6966)和外周静脉穿刺置管(17.2%,1195/6966),而足月儿经历最多的前3种致痛性操作分别为外周静脉穿刺置管(27.0%,989/3667)、拔除留置针(20.5%,751/3667)和去除胶布(18.4%,675/3667).早产儿致痛性操作疼痛评分较高的前3种分别是气管插管[NFCS(7.00±1.66)分,PIPP(14.08±3.54)分]、股静脉穿刺[NFCS(6.52±1.66)分,PIPP(12.15±3.11)分]和腋静脉穿刺[NFCS(5.75±1.89)分,PIPP(11.75±4.19)分];足月儿致痛性操作疼痛评分较高的前3种分别是股静脉穿刺[NFCS(6.68±1.34)分,NIPS(5.58±1.32)分]、去除胶布[NFCS(6.00±1.41)分,NIPS(5.67±0.58)分]及腹壁静脉穿刺[NFCS(6.00±0.00)分,NIPS(5.50±0.71)分].不同类型的致痛性操作引起的足月儿心率(F=0.186,P=0.836)及血氧饱和度(F=1.672,P=0.198)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住院新生儿经历反复多次的致痛性操作,其中气管插管和股静脉穿刺可引起重度操作性疼痛,应加强新生儿的疼痛管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新生儿苯巴比妥钠静脉给药配合安抚措施后对镇静效果的影响。方法 96例患儿按日期单双日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按常规静脉给药,全过程不给于任何干预措施;实验组静脉给药后采取一系列的安抚5~10分钟。结果苯巴比妥钠给药后采取安抚措施(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7.92%(47/4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9.58%(43/48),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84,P=0.204);实验组镇静起效中位时间为12分钟,对照组为21分钟,两组起效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74,P〈0.001);实验组中10.64%的患儿镇静维持时间小于1小时,对照组中41.86%镇静起效患儿镇静维持时间小于1小时,两组维持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01,P=0.002)。结论苯巴比妥钠静脉给药后安抚措施促进新生儿进入镇静状态并维持镇静效果。  相似文献   

13.
臀位分娩对新生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4.
新生儿窒息后对心电图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后对心电图图形的影响.方法收集足月单胎、头先露、阴道分娩新生儿100例,以出生时脐动脉血pH值7.200为截断值将其分为窒息组及对照组,每例新生儿在出生后45 min马上行心电图检测.结果窒息组新生儿心电图ST-T异常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围产窒息确实对新生儿心血管系统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应引起国产医学工作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新生儿黄疸是由胆红素代谢异常,在体内积聚引起的皮肤、巩膜及黏膜黄染,严重者可引起核黄疸而导致智力迟钝、运动障碍,甚至死亡。而新生儿游泳是指在特定的水质水温下,由经过专门培训的人员操作和看护,在水中对新生儿进行的一项特定的阶段性的早期健康保健活动,使新生儿身心受到抚慰,促进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6.
硬膜外分娩镇痛是消除或缓解分娩疼痛的一种常用方法,并且不影响宫缩和产程,能有效缓解产痛。本文所使用镇痛药物在新生儿体内蓄积很少,对新生儿的神经行为影响小,更适合于分娩镇痛。  相似文献   

17.
臀位分娩新生儿是常见的难产儿之一.我院1986~1988年两年间,臀位分娩占3.9%,与文献报道的3.5%相似.臀位分娩的三种方式臀牵引、臀助产、剖宫产对新生儿有不同的影响.本文资料证明臀牵引儿的合并症与死亡率均高于其他分娩方式.早产或/和低体重儿及伴有合并症的臀位分娩儿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18.
新生儿窒息对患儿血电解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生儿窒息(neonateasphyxia,NA)是导致新生儿各系统损伤的重要原因。为了解不同程度NA对新生儿血电解质的影响,1996年6月至1998年2月我们对142例NA及66例正常新生儿的血钾、钠、氯、钙和镁离子进行了测定,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  相似文献   

19.
社会因素的变化对孕产妇及新生儿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回顾了1960年、1970年、1980年、1990年及2000年在我院妇产科分娩的产妇及其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对大量的相关数据进行了分析,并从产妇年龄、孕产次、胎数、分娩方式及其新生儿的身长、体重、性别等方面进行对照分析,从而对建国后的50年中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及人们观念的变化对妇女生育年龄、方式及新生儿体格发育等方面的影响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延迟断脐、断脐前新生儿放低位置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方法:选取足月经阴分娩新生儿,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74例(娩出后20~30s内断脐)、延迟断脐组60例(延迟断脐2~3min,断脐前新生儿传统放置位置)、延迟断脐并低位组87例(延迟断脐2~3min、断脐前新生儿放在低于分娩床20cm的接生台上)。新生儿出生后1~5天每天经皮测量胆红素浓度,对经皮胆红素浓度偏高的新生儿抽血测定血清胆红素浓度。结果:对照组、延迟断脐组和延迟断脐并低位组新生儿出生后第1、2、3、4、5天的经皮胆红素浓度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各组的新生儿血清高胆红素发生率也无显著差异。结论:延迟断脐或延迟断脐同时放低新生儿位置不加重新生儿黄疸的程度,不增加新生儿血清高胆红素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