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调查某小区已婚妇女生殖健康状况,探讨应对措施。方法:于小区开展妇科病普查,分别行基本妇科检查、宫颈涂片、腹腔彩色超声、红外线乳腺透射等检查,就结果进行分析、总结、探讨。结果:筛查出病症165例次。人均发病0.85例次;其中发病率从高到低前3项分别为宫颈柱状上皮异位22.80%(44/193)、乳腺小叶增生21.24%(41/193)、子宫肌瘤12.95%(25/193),差异显著(P〈0.05);宫颈柱状上皮异位、乳腺小叶增生以20—30岁发病率最高,分别为30.77%、30.77%,子宫肌瘤以30~40岁发病率最高为16/17%,20~30岁、30—40岁并发三大类妇科疾病人均例次最高,分别为9(69.23%)、57(66.7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加强对年轻妇女,特别是40岁以下女性的健康教育,对筛查出的病例及时治疗,促进患者转归。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深圳地区未婚流动妇女人工流产的现状,探讨给予人工流产术后服务的有效性和安全。方法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深圳市龙华新区观澜人民医院计划生育门诊因早孕行无痛人工流产妇女700例。将术后接受屈螺酮炔雌醇片避孕妇女纳入研究组(350例),未服用药物者为对照组(350例)。两组均采取面对面咨询的方式进行生殖健康、避孕知识及流产后注意事项的宣教。观察两组妇女的阴道出血量、出血时间、术后月经恢复时间及12个月内再次流产的情况。结果在700例妇女中,未婚人工流产者占19.14%(134/700),外来流动人口占70.29%(492/700),重复流产者占68.57%(480/700)。研究组妇女术后阴道出血时间[(7.23±2.65)d]与对照组[(12.12±3.41)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妇女术后月经恢复时间[(30.56±5.53)d]与对照组[(34.51±5.54)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妇女术后12个月内再次流产率(18.13%,60/331)与对照组(34.46%,112/32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未婚流动妇女人工流产后给予短效口服避孕药及生殖健康知识宣教等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未婚妇女的重复流产率。  相似文献   

3.
产后抑郁症与雌激素及单胺递质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雌二醇及单胺递质——5羟色胺、多巴胺水平与产后抑郁症的关系。方法对342例产后42d内的产妇,应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Beck抑郁量表(BDI)、一般健康问卷(GHQ)进行评定。以EPDS总分≥13分为产后抑郁症诊断标准,并分为抑郁症组与正常组,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两组妇女血浆雌二醇和5羟色胺、多巴胺水平。结果(1)发生率:产后抑郁症发生率为16.7%(57/342)。发生率最高的年龄段为35岁以上(22.2%);23岁以下发生率最低(12.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发生率较高,为21.3%,文化程度为大专及中专者发生率仅7.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生物学指标测定:抑郁症组妇女雌二醇水平为(64.39±0.22)pmol/L,明显低于正常组的(126.18±0.47)p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抑郁症组妇女5羟色胺水平为(1.09±0.21)μmol/L,明显低于正常组的(2.67±0.36)μ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抑郁症组妇女多巴胺水平为(5.21±0.54)μmol/L,明显高于正常组的(3.16±0.98)μ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雌二醇水平与EPDS、BDI、GHQ量表分值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3,-0.76,-0.35;P〈0.05),即雌二醇水平越低,产后EPDS、BDI、GHQ量表分值越高;5羟色胺水平与EPDS、BDI、GHQ量表分值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18,-0.28,-0.11;P〈0.05),即5羟色胺水平越低,产后EPDS、BDI、GHQ量表分值越高;多巴胺水平与EPDS、BDI量表分值呈正相关,与GHQ量表分值呈无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12,0.07,0.00;P〉0.05)。结论EPDS、BDI、GHQ量表评定可作为筛选产后抑郁症的依据,雌二醇及5羟色胺、多巴胺水平的测定可为产后抑郁症的诊断提供客观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调查产后意外妊娠妇女的避孕状况,探讨产后避孕失败的原因。方法将2008年11月至2013年5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计划生育科189例产后1年内意外妊娠妇女作为研究组,同期326例产后1年内未妊娠妇女作为对照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研究组妇女的平均年龄[(30.15±4.15)岁]与对照组[(33.51±6.03)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妇女的文化程度及职业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未避孕率(28.57%,54/189)与对照组(19.94%,65/32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妇女中,阴道分娩组未避孕率(20.93%,27/129)与剖宫产组(45.00%,27/6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因避孕措施失败而导致意外妊娠135例(71.43%),其采用的避孕方法分别为避孕套107例(79.26%),安全期21例(15.56%),体外排精6例(4.44%),宫内节育器1例(0.74%)。结论不避孕或使用效果不稳定的避孕方法,是导致妇女产后1年内意外妊娠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对低危孕产妇分娩结局及卫生经济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对2002年9月至2007年4月北京协和医院分娩的3751例孕37-41周^+6的低危孕产妇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分娩的干预方式不同分为3组:择期引产组(包括药物及手术引产)501例、择期剖宫产组1634例和自然临产组1616例,分别对3组孕产妇的一般情况及住院费用以及分娩结局(产后出血、产褥病率、尿潴留、输血情况、切口愈合情况、产时副损伤)、新生儿Apgar评分情况等进行统计比较。结果(1)一般情况分析:自然临产组孕产妇住院天数(4.8d)与择期引产组(6.3d)及择期剖宫产组(6.3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择期剖宫产组孕产妇住院费用(3472元)明显高于择期引产组(3201元)及自然临产组(2293元),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尤其是择期引产组中的剖宫产患者住院费用明显高于择期剖宫产组及自然临产组中的剖宫产患者,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产时及产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孕产妇产时及产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是择期引产组为12.4%、择期剖宫产组为0.9%,自然临产组为6.8%。(3)产后出血(≥500ml)发生率:择期引产组、择期剖宫产组和自然临产组分别为3.0%(15/501)、0.6%(9/1634)和1.2%(19/1616),3组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尿潴留发生率:择期引产组、择期剖宫产组和自然临产组分别为4.6%(23/501)、0和3.3%(54/1616),择期剖宫产组尿潴留发生率低于择期引产组与自然临产组(P〈0.01),择期引产组与自然临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5)有无分娩中或产后输血:择期引产组、择期剖宫产组和自然临产组率孕产妇有输血者分别为2.0%(10/501)、0.1%(1/1634)和0.4%(6/1616),3组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产时副损伤:择期引产组、择期剖宫产组和自然临产组产时副损伤发生率分别为0.6%(3/501)、0和0.4%(7/1616),3组分别比较,择期剖宫产组低于其他两组(P〈0.01),择期引产组与自然临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7)切口延期愈合:择期引产组、择期剖宫产组和自然临产组分别为0.8%(4/501)、0和0.2%(4/1616),3组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产褥病率:3组间相互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1)。(9)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择期引产组、择期剖宫产组和自然临产组分别为1.2%(6/501)、0.1%(1/1634)和1.0%(17/1616),择期剖宫产组与其他两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择期引产组与自然临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择期引产会增加孕产妇产后出血、分娩中或产后输血的机会,且没有降低产妇尿潴留、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择期剖宫产是相对安全的分娩方式,对孕产妇分娩并发症的发生没有不良影响,但会明显增加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6.
三维适形放疗治疗子宫颈癌50例近期临床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Che SM  Liu Z  Chen HW  Zheng W  Su J  Gao Y  Yang YY 《中华妇产科杂志》2007,42(11):727-729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疗治疗宫颈癌的近期疗效及放疗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对50例宫颈癌患者行三维适形放疗,其中包括初治患者28例(初治组),宫颈癌治疗后复发或转移9例,放疗后未控13例;并将初治组与同期行常规照射放疗的宫颈癌患者30例(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和放疗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初治组近期有效率为96%(27/28),对照组为97%(29/3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后未控患者三维适形放疗后有效率为92%(12/13),进展1例;宫颈癌治疗后复发或转移的9例患者中7例症状缓解,有效率为7/9。初治组直肠反应发生率为46%(13/28),对照组为80%(24/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治组骨髓抑制发生率为71%(20/28),对照组为63%(19/3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Ⅲ度骨髓抑制的发生率两组(分别为0和1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治组膀胱反应发生率为7%(2/28),对照组为3%(1/3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适形放疗治疗宫颈癌与常规照射放疗的近期疗效相似,而近期放疗并发症发生率低;对于放疗后未控、治疗后复发或转移患者三维适形放疗可以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使用。  相似文献   

7.
老年妇女卵巢恶性肿瘤远期疗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影响老年妇女卵巢恶性肿病预后的因素,方法:对我院治疗的136例老年与非老年妇女卵巢恶性肿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年生存车老年组(34例)为32.4%,非老年组(102例)为51.0%.Ⅰ、Ⅱ、Ⅲ期患者两级问5年生存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Ⅲ期患者老年级明显低于非老年组(P<0.01)。根据细胞学分级,老年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Ⅰ级71.4%,2级16.7%,3级0;非老年组分别为Ⅰ奴90.0%,2级50.0%,3级14.3%,两组各级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根据初次手术后残留癌灶大小5年生存车老年组天残留癌者为70.0%.残留癌灶≤2cm者为50.0%,>2cm者为10.0%;非老年组分别为800%,33.3%.5.6%,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老年组完成化疗<6疗程者5年生存率为12.5%,≥6疗程者为50.0%;非老年组分别为20.0%.71.0%,两组间比较天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卵巢恶性肿瘤患者年龄并非影响预后因素.老年妇女卵巢恶性肿瘤预后与临床分期、细胞分化程度,初次手术后残留癌灶大小、化疗的足量、及时和疗程数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恶性淋巴瘤使用CHOP方案化疗过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近两年来治疗的恶性淋巴瘤患者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传统护理方案进行临床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护理,观察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提高较对照组明显,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和焦虑自评量表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明显,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恶性淋巴瘤化疗患者中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焦虑和抑郁状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不同生物亚群解脲脲原体(Uu)感染与异位妊娠的关系。方法 采用PCR方法对33例住院手术的异位妊娠妇女(异位妊娠组)的宫颈分泌物及输卵管内膜组织进行uu生物亚群分型检测;以同期因良性肿瘤行一侧附件切除术的40例患者为对照组。电镜观察不同生物亚群感染后,输卵管黏膜上皮细胞纤毛的形态学变化。结果 (1)检出率:Uu生物1群的检出率对照组为52%(21/40),异位妊娠组为52%(17/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u生物2群的检出率对照组为12%(5/40),异位妊娠组为46%(15/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阳性符合率:异位妊娠组生物1群uu在输卵管黏膜组织和宫颈黏液中同时表达为13例,阳性符合率为72.2%,生物2群Uu在输卵管黏膜组织和宫颈黏液中同时表达为11例,阳性符合率为71.4%;对照组生物1群Uu在输卵管黏膜组织和宫颈黏液中同时表达为18例,阳性符合率为81.8%,生物2群Uu在输卵管黏膜组织和宫颈黏液中同时表达为5例,阳性符合率为71.4%,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形态学变化:扫描电镜下见生物2群Uu感染的输卵管黏膜上皮细胞发生纤毛粘连、倒伏,微绒毛稀少、脱落的发生率为90%,生物1群Uu感染后,微绒毛稀少、脱落的发生率仅为1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生物2群Uu感染可能与输卵管黏膜上皮细胞形态变化及功能损伤有关,是增加异位妊娠发生率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研究妇女对宫颈癌机会性筛查的认知情况及行为干预效果。方法:选取近年在我镇两癌筛查中行妇科检查的4329例妇女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并对筛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4329例研究对象中2例妇女确诊为宫颈癌,占0.05%;且妇女对宫颈癌机会性筛查的认知、态度及其行为状态得分呈正相关(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妇女对宫颈癌机会性筛查的认知、态度及行为状况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的作用,因而为提高防癌筛查工作的服务水平,确保两癌筛查工作的顺利开展就必须要加强对妇女健康知识普及宣教的重视,不断提高妇女自我保健意识。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预防性应用沐舒坦对早产儿的作用。方法180例早产儿按投掷硬币随机法分为两组,观察组98例,对照组82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给予沐舒坦30mg/(kg·d),用注射用水或10%葡萄糖稀释后,每6h静脉注射1次,1d后改为15mg/(kg·d),应用4d,发生呼吸暂停者给予氨茶碱治疗。结果在生后1周内曾发生呼吸暂停观察组共有18例(18.38%),对照组共有52例(63.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8.12,P〈0.01)。两组开始能耐受经胃管喂养的时间及开始自行吸吮的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2,1.06,P〉0.05)。两组出生体质量下降至最低值日龄及恢复至出生体质量日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6,1.02,P〉0.05)。观察组平均用氧时间为(6±3)d,与对照组(10±5)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3,P〈0.001)。观察组因频繁呼吸暂停需机械通气比例(2.65%)与对照组(12.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96,P〈0.05)。结论预防性应用沐舒坦能降低早产儿呼吸暂停的发生率,缩短用氧时间,降低需要使用呼吸机早产儿的比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环氧合酶2(COX-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2例宫颈癌、20例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Ⅰ~Ⅲ)、1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COX-2和VEGF—C的表达。结果:宫颈癌组COX-2和VEGF—C阳性表达率分别高于CIN组及正常宫颈组(P〈0.05)。不同年龄、预后COX-2表达无差异(P〉0.05),但不同病理类型和临床分期间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病理类型、预后VEGF-C表达无差异(P〉0.05),但不同临床分期间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2和VEGF-C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41,P〈0.05)。结论:COX-2和VEGF—C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可能作为宫颈癌早期诊断和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3.
134例乳腺癌患者妇科并发症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乳腺癌患者妇科并发症的临床病理特征,判断其与服用三苯氧胺(TAM)的关系。方法 对90例术后服用TAM的乳腺癌患者(TAM组)及另外44例同时期无TAM服药史的乳腺癌患者(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就诊原因有明显的差异,TAM组B超检查发现异常占68.9%,对照组中阴道淋漓出血或月经改变的比率明显增加为31.8%,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AM组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生率为25.6%,明显高于对照组9.1%(P〈0.05);TAM组子宫内膜增生的发生率为30.0%,明显高于对照组13.6%(P〈0.05)。TAM组及对照组出现子宫内膜癌的情况为1:3例。TAM组子宫肌瘤/腺肌症的发生率为66.2%,明显高于对照组44.1%(P〈0.05)。两组患者的宫颈及卵巢病理改变无明显差异,其中宫颈的病理改变以慢性宫颈炎为主(82.8%),卵巢的病理改变以功能性卵巢囊肿为主(34.2%)。服用TAM时间的长短与某些妇科异常情况出现的频率相关,如随着TAM服药时间的延长,子宫内膜息肉与宫颈息肉的发生率明显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服用TAM时间的长短与肌瘤的发生、肌瘤变性无明显关系(P〉O.05)。134例乳腺癌患者妇科手术治疗以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为主,TAM组为68.9%,对照组为61.4%,上环治疗分别占10.0%与2.3%。结论 乳腺癌患者服用TAM后子宫内膜病变与子宫肌瘤/腺肌症的发生增多,前者与服药时间长短有关。对所有乳腺癌患者应进行规律的妇科TVB监测或官腔镜检查,并接受有效的低刨治疗。  相似文献   

14.
对新生儿窒息新法复苏实施强化培训效果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理论与操作相结合的强化培训模式对落实新法窒息复苏规范操作、提高复苏质量、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和病死率的影响。方法 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技术骨干“一对一”、“手把手”操作指导的培训模式进行窒息复苏方法培训,比较强化培训前后市、镇(区)医院ABCD复苏的规范操作、复苏用药及治疗转归情况。结果 (1)培训前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2.67%,培训后第1年窒息发生率为2.21%,比培训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581,P〈0.01);培训后第2、3年窒息发生率分别为2.44%和2.45%,虽比培训前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培训前规范复苏为51.3%,培训后第1年提高至75.7%,第2、3年分别降至62.7%和51.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2)培训前复苏中用药的患儿占63.8%,培训后第1、2和3年分别降至45.0%、50.0%和4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市、镇(区)医院经初步复苏后需要继续复苏者分别为89.9%和85.7%,规范复苏分别为83.7%和48.6%,使用一种或多种药物复苏分别为42.2%和79.2%,其中不合理用药分别为15.3%和39.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4)培训前新生儿窒息病死率为9.05%,培训后降至5.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市、镇(区)医院培训后治疗转归情况好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在行政干预下,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点培训模式可明显提高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效果。但复苏技术仍存在误区和不规范操作,镇(区)医院仍是复训的重点,复训间隔时间不能超过两年。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感染性肺炎新生儿进行听觉脑干诱发电位筛查情况。方法对44例感染性肺炎新生儿和44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进行听觉脑干诱发电位筛查,观察两组新生儿听觉脑干诱发电位筛查结果及合并败血症、化脓性脑膜炎情况。结果感染性肺炎组中筛查未通过24例(54.5%),高胆红素血症组未通过6例(1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感染性肺炎新生儿并发败血症16例(36.4%),化脓性脑膜炎9例(20.5%),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并发败血症9例(20.5%),化脓性脑膜炎2例(2.1%),两组化脓性脑膜炎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败血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肺炎可引起神经系统损伤,导致听觉障碍。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绝经后妇女应用小剂量利维爱的防治效果及意义。方法:将我院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接诊的绝经后妇女81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40例)与B组(41例),两组皆予以小剂量利维爱治疗,其中A组予以1.25mg/d,B组予以0.625mg/d,两组患者皆随访〉1年,观察记录治疗前与治疗后1年时骨密度、血脂、尿Ca/Cr比值、子宫内膜厚度与副反应情况,并进行组间对比。结果:治疗后两组妇女骨密度皆有一定上升,其中A组增幅要高于B组。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妇女尿Ca/Cr比值皆有一定下降,其中A组降幅要高于B组,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妇女治疗后血脂水平除了甘油三酯有所下降,其余皆无明显变化,其中B组甘油三酯降幅更高,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妇女子宫内膜厚度皆有增加,但厚度均未超过0.5cm。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副反应发生率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利维爱用于绝经后妇女防治,可提高骨密度,同时维持骨量,并且有着保护心血管的作用,也不会对子宫内膜产生明显刺激,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对初产妇产后抑郁的影响。方法:将138例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患者进行心理评估,并比较2组产后抑郁的发生情况。结果:2组护理后EPDS和SA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28、42d抑郁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可显著减少初产妇产后抑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分析硝苯地平缓释片及硝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20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硝苯地平片治疗,治疗组给予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两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治疗组为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高血压效果优于硝苯地平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子宫颈癌放疗前新辅助化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探讨新辅助化疗在宫颈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自1991年1月起山东省肿瘤医院开始进行放疗前新辅助化疗的临床前瞻性研究,选择1991年1月~2003年12月符合入组标准的宫颈癌患者共1609例,放疗前给予2个疗程联合化疗(A组);另选择1989年1月-1990年12月接受单纯放疗的375例宫颈癌患者作对照(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控制情况、长期生存率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A组化疗2个疗程后总有效率为74.5%(1199/1609),局部完全缓解率为1.6%(25/1609)。A组的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90.3%(1017/1126)、75.3%(652/866)、59.0%(200/339),其中临床分期Ⅱ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显著高于Ⅲ期者(P〈0.05);而两者的3、10年生存率相近(P〉0.05)。B组的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81.1%(304/375)、59.2%(222/375)、40.3%(151/375),其中Ⅱ期患者的5、10年生存率均显著高于Ⅲ期者(P〈0.05)。A、B两组间5、10年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宫颈腺癌患者的3、5、10年生存率均显著高于B组(P〈0.05),且A组Ⅲ期患者的3、5年复发率及转移率明显低于B组(P〈0.05);A组化疗屙的毒副反应主要为轻、中度消化道反应和骨髓抑制,经处理后均能恢复,其近期、远期放疗并发症发生率和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辅助化疗对宫颈癌的治疗是安全有效的,能明显提高患者的近期疗效和长期生存率,特别是对于宫颈腺癌及临床晚期患者效果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20.
复发性流产与人类白细胞抗原DQB1基因多态性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复发性流产与人类白细胞抗原DQB1(HLA-DQB1)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应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PCR-RFLP),分析36例无不良妊娠史的正常妇女(对照组)和61例复发性流产患者[观察组,其中抗心磷脂抗体阳性31例,抗心磷脂抗体阴性30例;早期流产28例,晚期流产22例,早晚期流产(2次以上的流产分别发生在早期或晚期)11例]的DQB1基因型。结果(1)观察组0201等位基因频率为16.4%(20/12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6/72),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DQB1第57位非天门冬氨酸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早期流产者0201等位基因频率为23.2%(13/56),明显高于晚期流产者的4.5%(2/4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流产者0303等位基因频率为27.3%(12/44),明显高于早期流产者的7.1%(4/56),两者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中抗心磷脂抗体阳性者0303等位基因频率为26%(16/62),明显高于抗心磷脂抗体阴性者的7%(4/6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QBl第57位非天门冬氨酸可能与复发性流产的发生有关,DQB1*0201等位基因可能与早期流产有关,DQB1*0303等位基因可能与晚期流产及抗心磷脂抗体阳性者的流产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