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MSCT多平面重建(MPR)和容积重建(VR)技术在诊断腰椎峡部裂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腰椎MSCT容积扫描,经后处理重建检出的腰椎峡部裂35例,分析其MPR、VR成像的CT表现,并与常规椎弓CT轴位像进行对照,评价对峡部裂及其继发病变的显示情况。结果MPR冠状面、经椎弓矢状面重建结合VR成像可清晰显示35例68处峡部裂;常规椎弓CT轴位像仅检出24例48处峡部裂,漏诊11例,漏诊率31%(11/35)。与常规椎弓轴位比较,MPR结合VR图像重建对峡部裂特征以及裂隙骨赘、椎间孔狭窄、椎体滑脱、椎间盘后突的相关继发病变征象显示均有明显优势。结论MPR、VR重建成像对峡部裂及其相关继发病变具有良好的显示能力,是检出峡部裂及其继发病变的理想成像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技术在诊断腰椎峡部裂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搜集腰椎SCT容积扫描,经后处理重建检出的腰椎峡部裂42例,分析其MPR成像的CT表现,评价对峡部裂及其继发病变的显示情况。结果MPR额状面、经椎弓矢状面重建成像清晰显示42例79处峡部裂;常规椎弓CT轴位像仅检出28例58处峡部裂,漏诊14例,漏诊率33.3%(14/42)。结论SCT容积扫描,MPR重建对峡部裂及其相关继发病变具有良好的显示能力,是检出峡部裂及其继发病变的较理想成像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MSCT多平面重建(MPR)和容积重建(VR)技术在诊断腰椎峡部裂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搜集腰椎MSCT容积扫描,经后处理重建检出的腰椎峡部裂35例,分析其MPR、VR成像的CT表现,并与常规椎弓CT轴位像进行对照,评价对峡部裂及其继发病变的显示情况.结果 MPR冠状面、经椎弓矢状面重建结合VR成像可清晰显示35例68处峡部裂;常规椎弓CT轴位像仅检出24例48处峡部裂,漏诊11例,漏诊率31%(11/35).与常规椎弓轴位比较,MPR结合VR图像重建对峡部裂特征以及裂隙骨赘、椎间孔狭窄、椎体滑脱、椎间盘后突的相关继发病变征象显示均有明显优势.结论 MPR、VR重建成像对峡部裂及其相关继发病变具有良好的显示能力,是检出峡部裂及其继发病变的理想成像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不同角度多平面重建(MPR)技术诊断隐匿性腰椎峡部裂的价值.方法隐匿性腰椎峡部裂患者32例均行螺旋容积扫描,沿椎弓方向的斜横断面、椎弓根的矢状位进行图像后处理,分析不同角度MPR重建对峡部裂及其继发病变的显示情况,并与常规椎间盘轴位图像进行比较.结果以上两种不同角度重建能清晰显示32例峡部裂,而常规椎间盘CT横轴面图像仅能显示10例峡部裂(环裂征),漏诊22例,漏诊率68.75%.结论MSCT容积扫描和不同角度MPR重建对隐匿性峡部裂具有良好的显示能力,是检出腰椎峡部裂及其继发病变的理想成像方法.常规椎间盘轴位图像仅能显示峡部裂的间接征象,必须再做相应的MPR重建,以避免漏诊.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T容积扫描对腰椎峡部裂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PHILIPS Brilliance64层螺旋CT对328例腰腿痛患者行全腰椎CT容积扫描及MPR、VR和CPR等图像后处理,观察腰椎峡部裂的显示情况。结果 328例中发现腰椎峡部裂26例,占8.0%。共检出50处腰椎峡部裂,斜矢状位、曲面重建、容积再现、MPR均可清晰显示腰椎峡部裂的直接征象,椎弓关节间部的骨性缺损,包括椎弓峡部骨质增生和碎骨片等继发改变。而轴位发现峡部裂仅21例(80.8%)。结论螺旋CT容积扫描及重建技术的运用能明显提高腰椎峡部裂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在腰椎峡部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64层螺旋CT对15例23处腰椎峡部裂患者的腰椎进行扫描,利用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容积显示(VRT)和曲面重建(CPR)进行多种图像后处理,观察腰椎峡部裂的显示情况,统计各种方法的显示率。结果对腰椎峡部裂的显示率MPR为100%(23/23),沿椎弓根走行的斜矢状位重建图像可显示椎弓峡部不规则骨质缺损及骨质边缘增生硬化;整体VRT为73.9%(17/23),立体切割VRT为100%(23/23);多层面多次连线成像CPR为100%(23/23),单次连线成像CPR为95.7%(22/23),各椎体的峡部均在一个平面完全显示。结论64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能够全方位评价腰椎峡部裂的形态变化,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7.
闫军 《吉林医学》2013,34(5):904-905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的轴位薄层重建图像及矢状位多平面重建图像对椎弓峡部裂的诊断价值。方法:利用GE16排螺旋CT收集30例病例的容积数据,采用轴位薄层重建机矢状位MPR方式进行图像后处理,分析CT表现。结果:轴位和薄层重建图像对峡部裂表现特征性的"环裂征",矢状位MPR图像能够清晰显示峡部裂的断裂改变。结论:MSCT的轴位薄层重建图像及矢状位MRP能准确诊断椎弓峡部裂,清晰显示椎弓部的裂隙及脱位情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螺旋CT容积扫描矢状重建图像诊断腰椎弓峡部裂的价值。方法利用36例腰椎弓峡部裂病例的容积扫描数据,重建矢状图像,分析椎弓峡部裂的检出率,并与常规椎间盘横断图像对照。结果矢状重建图像对腰椎弓峡部裂的检出率达100%,常规椎间盘横断图像直接显示峡部裂隙仅27%。结论螺旋CT容积扫描矢状重建图像对椎弓峡部裂的检出率达100%,可作为腰痛患者椎间盘扫描外必要的补充。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 MPR、VRT、SSD重建技术在腰椎椎弓峡部裂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28例临床怀疑腰椎椎弓峡部裂患者均经64排螺旋CT容积扫描,将数据传输至工作站,采用轴位薄层重建及平行于左/右椎弓根方向的斜矢状位进行MPR、SSD和VRT图像重组后处理。结果本组28例中,双侧腰椎椎弓峡部裂24例(85.7%)、单侧腰椎椎弓峡部裂4例(14.2%);其中,L5椎体24例(85.7%),L4椎体3例(10.7%),L3椎体1例(3.5%);L4与L5椎体同时受累者2例(7.1%)。本组28例共检出54处椎弓峡部裂病灶。轴位图像上均见"环裂征",斜矢状位MPR图像能清晰直观地显示小关节和椎弓的"猎狗征"图像及峡部断裂形成的"断颈征",对椎弓峡部裂及其状态的显示及峡部裂断端是否有错位、是否有碎骨片及假关节形成等方面效果更好。结论多层螺旋CT尤其是MPR和VRT对腰椎峡部裂的诊断具有高度敏感性,可作为首选的影像技术。  相似文献   

10.
多层螺旋CT对腰椎峡部裂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腰椎峡部裂的矢状位重建诊断。方法对20例椎弓峡部裂的病例进行CT扫描和多平面重建,获得矢状位图像。随机选择3具经福尔马林固定过的腰椎标本直接矢状位扫描和横断位扫描,再将横断位扫描的图像重建成矢状位和三维图像。结果在直接矢状位上腰椎椎弓峡部显示良好,上、下关节突及椎弓峡部和椎弓根同时显示在同一图像上,矢状位重建图像与直接矢状位图像完全一致。在20例椎弓峡部裂病例中单腰椎19例,双腰椎1例,裂隙的形态及角度显示良好。结论矢状位重建可清晰的显示椎弓和椎弓峡部裂的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及最大密度投影(MIP)在腰椎峡部裂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2009年10月至2011年12月所有腰椎CT检查患者,行螺旋CT扫描后薄层重建,进行MPR筛选出87例182处腰椎峡部裂,再行MIP,评估MPR、MIP在腰椎峡部裂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87例椎弓峡部裂中有裂隙182处,MPR、MIP显示率为100%。结论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及最大密度投影MIP是明确腰椎峡部裂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重建技术对腰椎峡部裂(LS)的诊断价值,并分析LS的病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2014年经多层螺旋CT诊断为腰椎峡部裂的患者共28例.利用多层螺旋CT的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技术对图像进行后处理,全方位、多角度观察患者腰椎峡部裂情况,并综合对比MPR图像、MIP图像及VR图像.结果 28例患者中共检出峡部裂53处,滑脱17例;其中双侧峡部裂21例,46处,16例伴滑脱;单侧峡部裂7例,7处,1例伴滑脱.MPR图像LS诊断率为100%(53/53),斜矢状(沿椎弓峡部走向)位及斜轴(平行于椎弓)位可清楚的显示峡部断裂情况,分别表现为"狗项圈征"和"双关节征",正中矢状位可清楚的显示椎体滑脱情况.MIP图像也可显示全部病变,但对周边软组织的观察不如MPR图像.VR图像LS诊断率为79.24%(42/53),可立体观察峡部情况.结论 多层螺旋CT-MPR、MIP、VR技术可以全方位的评价腰椎峡部情况,其中斜矢状(沿椎弓峡部走向)位及斜轴(平行于椎弓)位的MPR图像可作为首选的重建方法;后天性因素(疲劳或应力骨折)可能是LS主要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采用多层螺旋CT(MSCT)对颌面部复杂性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湖南省株洲市中心医院2010年1月-2011年1月接待的33例颌面部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MSCT对其面部复杂性骨折进行诊断,其中扫描采用的是高分辨率CT(HRCT),扫描后利用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采用MPR(多平面重建)、VR(容积再现法)及3D-SSD(三维表面遮盖显示)进行重组观察,最后将观察结果同CT横断面图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MSCT诊断后发现33例颌面部外伤患者中,有18例下颌骨复杂性骨折,百分比为54.55%;有11例颧弓、颧骨、上颌窦各壁、眼眶各壁两处或者以上联合骨折,百分比为33.33%;有2例鼻骨、鼻中隔及筛骨骨折,百分比为6.06%;有2例上颌骨LefortⅠ型或Ⅱ型骨折,百分比为6.06%。经过几种重组观察可知,MSCT诊断后MPR成像可以清晰显示患者所有颌面骨折及其周围软组织的损伤情况,尤其在微骨折与深部骨折方面要明显优于VR与3D-SSD成像;而VR与3D-SSD成像则可以将骨折部位、骨折线走行及骨折碎裂程度与移位情况立体与直观显示出来。结论对于面部复杂性骨折而言,采用MSCT诊断能取得较好的效果,行HRCT扫描后,若能采取多种重组观察,那么效果更佳,除了可以将复杂性骨折情况显示出来,还能将骨折碎裂程度、移位情况等立体显示,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后处理技术对胸骨细微骨折诊断价值。方法搜集经16层螺旋CT常规胸部容积扫描诊断的胸骨细微骨折69例,利用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选用多种后处理技术,即多平面重建(MIR)、容积再现法(VR)等重组观察,并与CT横断图像进行比较。结果 69例胸骨细微骨折中,横断骨折为48例(占69.6%),斜行骨折12例(占17.4%),不全性骨折9例(占13.0%)。矢状位MPR图像对胸骨细微骨折显示率为100%,冠状位显示率为84.1%,横断位显示率为62.3%。结论 MSCT的后处理技术图像可以准确地检出胸骨细微骨折,明显优于横断面图像,尤其是矢状位MPR图像可以避免胸骨细微骨折的漏诊。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提高对腰椎软骨结节的认识,探讨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组对本病的分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经16层螺旋CT机容积扫描的腰椎软骨结节患者,并进行多平面重组,最后由2名有经验的CT诊断医师进行评价。结果85例腰椎软骨结节分为椎体中央型、椎体前缘型和椎体后缘型(LMPN)三种类型。CT表现为椎体局部骨质缺损,其内有椎间盘密度充填,周边骨质硬化。椎体中央型46例70个结节;椎体前缘型15例15个结节;椎体后缘型(LPMN)24例24个结节,均伴发椎体后缘离断,硬膜囊及神经根容易受压,18例继发椎管狭窄。结论MSCT能明确腰椎软骨结节的分型与诊断,椎体中央型与椎体前缘型软骨结节多无临床意义,而椎体后缘型(LPMN)常继发椎体后缘离断与椎管狭窄,临床症状明显,MSCT对制订手术方案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扫描及三维重建技术在降低隐匿性骨折漏诊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6年8月我院及外院X线、CT常规轴位平扫检查阴性,临床高度怀疑骨折的隐匿性骨折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后行MSCT扫描,将扫描图像进行多平面重建(MPR)、三维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法(VRT)、表面遮盖显示(SSD)等后处理,分析MSCT诊断隐匿性骨折的阳性率、漏诊率、误诊率,对比各重建技术的确诊率及影像特点。结果 50例患者经MSCT扫描及后处理47例显示骨折,其中脊柱骨折12例,胫骨平台骨折10例,髋关节骨折7例,眼眶骨折7例,肋骨骨折6例,跟骨骨折5例,排除骨折3例,阳性率达94.00%;以病理结果为准,MSCT对隐匿性骨折的漏诊率为6.00%,误诊率为2.00%;MPR、MIP、VRT、SSD、CPR对隐匿性骨折的确诊率依次为94.00%、52.08%、84.78%、81.63%、100.00%,以CPR确诊率最高;MSCT可清晰显示X线未显示的骨折,局部塌陷、骨折线、隐匿性病变及软组织损伤,其中MIP层次感强,VRT立体感好,CPR图像整体感强。结论 MSCT扫描及三维重建技术可有效降低隐匿性骨折漏诊率,尤其是三维重建中CPR、VRT、SSD层次及立体感强,对可疑隐匿性骨折作出准确诊断,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