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分析长管状骨骨干骨折髓内钉术后非感染性骨不连的原因,探讨有限切开植骨附加锁定钢板固定治疗这类骨不连的疗效.方法 对16例长管状骨骨干骨折髓内钉手术后并发非感染性骨不连,采用有限切开附加锁定钢板内固定、断端植骨的方法治疗,并对其疗效进行观察.结果 经11~24个月(平均15个月)的随访,所有患者获得骨性愈合,愈合率100%.无髓内钉下沉、断钉及断板等并发症发生,关节功能良好.结论 有限切开附加钢板内固定结合植骨技术是一种治疗长管状骨骨干骨折髓内钉术后非感染性骨不连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应用锁定加压钢板(LCP)单骨皮质固定治疗长骨骨折交锁髓内钉同定术后骨不连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4年7月至2007年3月,对8例股骨或胫骨骨折交锁髓内钉固定术后确诊为骨不连的患者,不取髓内钉,应用LCP穿透一侧骨皮质同定、断端切新并取自体骼骨植骨治疗,病程12.28个月,平均19.8个月.术后7 d开始部分负重,6个月后完全负重.结果 8例患者术后获8~20个月(平均14个月)随访.骨折断端术后6个月出现明显骨痂,8~16个月牢同连接,平均愈合时间12.6个月,无置入物松动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对于交锁髓内钉固定后骨不连时间较长的患者,采用LCP穿单侧骨皮质固定、断端切新并取自体髂骨植骨治疗,具有方法简便、损伤小、花费少、疗效确实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附加锁定加压钢板联合植骨治疗股骨干骨折髓内钉固定术后无菌性骨不连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股骨干骨折髓内钉固定术后无菌性骨不连患者21例,其中男18例,女3例;年龄23 ~64岁,平均37.7岁;骨不连时间9~62个月,平均(23.9±15.6)个月;根据Weber-Cech分型:肥大性骨不连10例,萎缩性骨不连7例,营养不良性骨不连4例.均不取髓内钉,断端切新、取自体骼骨植骨,附加6~8孔锁定加压钢板,近端及远端各拧入2~3枚单皮质锁钉固定.术后根据影像学结果部分负重直至完全负重,定期门诊随访进行临床及影像学评估.结果:2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8~24个月,平均(13.5±3.5)个月.所有患者获骨性愈合,临床愈合时间4~8个月,平均(6.0±1.0)个月;影像学愈合时间7~12个月,平均(9.1±1.5)个月.术后无感染,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附加锁定加压钢板联合植骨治疗股骨干骨折髓内钉固定术后无菌性骨不连的疗效满意,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锁定加压钢板联合自体髂骨移植治疗胫骨骨折髓内钉术后萎缩性骨不连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04—2016-11间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27例胫骨骨折髓内钉内固定术后萎缩性骨不连患者,均实施锁定加压钢板联合自体髂骨移植手术。术后对患者进行临床和影像学随访。结果全部患者切口均I期愈合。X线复查骨不连均获骨性愈合,愈合时间16~24周,平均18.7周。随访期间未发生感染及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结论锁定加压钢板联合自体髂骨移植治疗胫骨髓内钉术后萎缩性骨不连,能增加骨不连局部稳定性和成骨能力,有利于骨不连愈合,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用髓内钉结合锁定钢板单皮质固定治疗股骨干C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髓内钉结合锁定钢板单皮质固定治疗26例股骨干C型骨折患者。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8个月。26例患者骨折均复位良好、顺利愈合,无断板、断钉、骨不连等并发症,功能恢复良好。术后6个月根据Klemm功能恢复分级标准评价:优21例,良3例,可2例,优良率为24/26。结论采用髓内钉结合锁定钢板单皮质固定治疗股骨干C型骨折,固定稳定性好,功能恢复快,大大减少了术后骨不连以及断板、断钉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和总结不取钉的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术后骨不连的疗效.方法 采用不取钉的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术后骨不连15例.结果 随访6~15个月,均获得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4.5个月.结论 不取钉的锁定钢板内固定是治疗胫骨骨折髓内钉内固定术后骨不连的良好选择,具有疗效确切、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创伤小的优点.  相似文献   

7.
带锁髓内钉静力固定治疗下肢长管状骨肥大型骨不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下肢长管状骨肥大型骨不连的原因及带锁髓内钉静力固定的优点。方法:对26例下肢长管状骨肥大型骨不连扩髓后应用带锁髓内钉静力固定,根据需要决定是否植入同种异体骨或自体骨。结果:所有病例4-6个月内均达骨性愈合。结论:带锁髓内钉静力固定能有控制有害的剪应力,同时对骨折有一定的加压作用,是治疗下肢肥大型骨不连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下肢骨干骨折髓内钉固定术后骨不连发生的原因,探讨髓内钉的适用范围及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下肢骨干骨折髓内钉固定术后骨不连临床资料,行更换髓内钉、清创、植骨或附加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骨不连发生原因:髓内钉直径偏细8例,骨缺损3例,感染、断钉、骨折端坏死各2例,邻近关节脱位、软组织条件差、髓内钉滑动、未早期功能锻炼各1例。经更换髓内钉等治疗后早期X线片显示骨折对位对线良好,平均7.3个月获得骨性愈合。结论应进一步完善髓内钉固定手术技巧及髓内钉选择标准,采用适当的扩髓程度及附加内固定术式以提高髓内钉内固定术对长骨骨干骨折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带锁髓内钉辅以锁定钢板加植骨治疗股骨干骨折钢板固定术后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3例股骨干骨折钢板螺钉内固定术后不愈合的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带锁髓内钉辅助侧方锁定钢板内固定加植骨治疗。结果 33例均获随访,时间6~18个月。患者骨折均愈合。结论采用带锁髓内钉辅以锁定钢板加植骨治疗股骨干骨折钢板固定术后骨不连,固定稳定、可靠,骨折愈合率高,术后膝关节可早期功能锻炼,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髓内钉技术的进步和交锁髓内钉概念的提出使得髓内钉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交锁髓内钉已成为治疗长管状骨骨干骨折的标准治疗方法.扩髓型交锁髓内钉可提高固定的稳定性和机械强度,不扩髓型可有效降低对骨内膜血供的干扰,两者孰优孰劣存在很大争议.该文就两种方法对股骨骨折愈合、胫骨骨折愈合、肺功能、发生感染机会的影响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