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徐丹 《中国医药指南》2013,(28):435-436
目的观察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在糖化血红蛋白这标(HbAIC≤7%)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应用。方法采用CGMS对50例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2h血糖≤10mmol/L,糖化血红蛋白≤7.0%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连续3d的血糖监测,分析血糖动态变化信息。结果50例患者中,有11例(占22%)发生了无症状性低血糖,血糖值为3.0~3.8mmol/L;6例(占12%)发生有症状性低血糖,血糖值为2.1~3.8mmol/L。在17例无症状和有症状性低血糖患者中,有10例(占20%)患者低血糖发生于凌晨1:00~4:00。25例(占50%)餐后2h血糖〉11.1mmol/L,其中8例发生早餐后高血糖,血糖值11.2~14.6mmol/L;6例发生午餐后高血糖,血糖值11.8~15.6mmol/L;11例发生晚餐后高血糖,血糖值12-3~16.0mmol/L。结论对于应用空腹血糖、餐后2h、糖化血红蛋白来判定血糖控制良好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通过全天多点血糖监测,了解任意时间的血糖情况,作为临床治疗方案调整的基础,达到精细化降糖目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糖化血红蛋白(HbAlc)〈7%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波动的特征,探讨其血糖波动凋控目标。方法将68例HbAlc〈7%的T2DM患者分为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止常组(31例)与MAGE升高组(37例)。对所有患者进行72h动态血糖监测,用MAGE、血糖标准差(SDBG)、平均血糖(MBG)、日间血糖绝对差(MODD)对血糖波动进行评价。比较两组低血糖时间、低血糖时间百分率及低血糖发生次数。基于避免低血糖的发十,以ROC曲线对血糖波动控制目标进行探讨。结果①血糖波动特征:68例MAGE(4.54±2.87)mmol/L,MBG(7.14±1.73)mmol/L,SDBG(1.80±0.95)mmol/L,MODD(1.92±1.25)mmol/L。低血糖发生率63.24%(43/68),共发生低血糖59次,其中夜间低血糖发生次数占81.36%(48/59),夜间无症状低血糖发生率89.58%(43/48)。②MAGE止常组与MAGE升高组比较。低血糖发生次数构成比、低血糖时间、低血糖时间百分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分析显示,MAGE、MBG、SDBG与低血糖时间、低血糖时间百分率相关(P〈0.01)。⑧基于避免低血糖的发生,MAGE控制目标为〈3.6mmol/L,SDBG控制目标为〈1.73mmol/L。结论血糖控制达标的。F2DM患者中仍有较多患者存在血糖波动大的现象,较易发生低血糖。临床治疗应选择可降低血糖波动、安全性较高的药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 动态监测血糖控制良好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波动状况. 方法 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对42例HbA1c<6.5%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连续3 d血糖监测. 结果 42例患者中,12例(28.6%)发生低血糖(血糖≤3.0 mmol/L),其中8例低血糖发生于凌晨0:00~3:59,4例为无症状低血糖;18例(42.9%)发现高血糖(血糖>11.1 mmol/L),17例发生于三餐后. 结论 血糖控制良好的2型糖尿病患者,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可发现有高血糖和无症状性低血糖存在,为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评估糖尿病患者低血糖与血糖波动的关系。方法收集189例糖尿病患者的动态血糖监测结果,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求回归方程,分析低血糖指数(LBGI)与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血糖标准差(SDBG),平均血糖(MBG),血糖〉10mmol/L、〈3.9mmol/L的曲线下面积(AUC10,AUC3.9),平均血糖波动次数(NGE)之间的相关性。用ROC曲线求约登指数。调整MBG对LBGI的影响后用Pearson相关分析分析LBGI与MAGE、SDBG的相关性。结果LBGI与MAGE、SDBG、AUC3.9呈显著正相关[r=0.167(P=0.011),r=0.172(P=0.009),r=0.279(P=0.000)],与MBG呈显著负相关(r=-0.179,P=0.007)。AUC3.9、MBG、SDBG进入多元线性回归方程。MBG≥9.250mmol/L时,无低血糖风险。调整MBG对LBGI的影响后,LBGI与MAGE、SDBG相关性更大。结论糖尿病患者平均血糖越低,血糖波动越大,低血糖发生风险越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达标对合并急性脑梗死治疗的疗效影响。方法回顾分析136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进行系统控制血压、血脂、抗凝、活化脑细胞、营养脑神经、改善脑微循环、支持对症治疗。根据患者血糖情况分为3组:高血糖1组41例患者,空腹血糖〉8.0mmol/L,高血糖2组43例患者,空腹血糖6.1~8.0mmol/L,血糖控制达标组52例患者,空腹血糖4.4~6.0mmol/L。观察3组患者近期疗效欧洲脑卒中量表(E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价(ADL)评分改善情况。结果血糖控制达标组及高血糖2组患者近期疗效的ESS及ADL评分『青况明显优于高血糖1组,血糖控制达标组、高血糖2组患者与高血糖1组患者近期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控制达标组患者与高血糖2组近期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俨〉0.05)。结论糖尿病是与脑梗死相关性较大的疾病之一,在治疗脑梗死的同时,积极进行控制血糖治疗也是必要的,血糖控制达标或血糖控制8.0mmol/L以下能明显提高治疗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研究2型糖尿病(T2DM)强化治疗过程中低血糖发生的特征。方法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对50例使用胰岛素治疗的HbA1c〈7.0%的2型糖尿患者进行连续3d的血糖监测。结果本组患者血糖42.8mmol/L(低血糖)占3.3%,但以21:00-24:00最多,0-3:00点次之。血糖在2.9-7.8mmol/L之间占71.3%,血糖在2.9-10.0mmol/L之间占89%,血糖〉10mmol/L(血糖控制不良)占7.7%,各时段均能见到,以6:00-12:00为多。探头监测到低血糖患者27例,低血糖的发生率为54.0%(27/50)。21:00-3:00(定义为夜间)低血糖的发生率为66.7%(18/27)。结论CGMS能及时准确地发现低血糖,了解低血糖的影响因素及低血糖后的反应,以指导临床治疗,制定针对性的临床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动态血糖监测在糖尿病孕妇血糖控制和低血糖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糖尿病合并妊娠孕妇205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03例给予指尖血糖仪进行血糖监测,观察组同时应用指尖血糖仪和实时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进行血糖监测,进行连续72h血糖监测,统计2种血糖监测方法对低血糖的诊断情况,比较2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动态血糖监测系统检测出的低血糖和无症状低血糖发生率均显著高于指尖血糖仪(P<0.05);且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血糖监测系统作为先进的血糖监测手段,可全面、客观地反映孕妇孕妇各时段的血糖水平及血糖波动特点,并能准确、及时发现血糖异常发生的时间及持续时间(尤其是无症状低血糖),使血糖控制更具具体性、针对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血糖水平对ICU患者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150例合并应激性高血糖的ICU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50例,其中A组血糖≤6.0mmol/L,B组血糖为6.1~10.0mmol/L,C组血糖≥10.0mmol/L,对比和分析3组的应用效果。结果A组的住院时间、呼吸机通气时间短于B组,低血糖发生率和死亡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住院时间、呼吸机通气时间短于C组,多器官功能衰竭发生率和死亡率低于C组,低血糖发生率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糖水平对ICU患者的预后会产生一定影响,对于合并应激性高血糖的ICU患者而言,血糖水平应控制为6.1。10.0mmol/L为宜  相似文献   

9.
目的:利用CGMS了解血糖控制良好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波动。方法: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对90例空腹血糖〈7.0 mmol.L-1、餐后2 h血糖〈10.0 mmol.L-1、糖化血红蛋白(HbA1 c)〈7.0%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连续3 d血糖监测。结果:①本组患者中,36例(40.00%)发生低血糖(血糖≤2.8 mmol.L-1),其中29例(80.56%)低血糖发生于凌晨0~4时;44例(48.89%)餐后血糖〉11.1 mmol.L-1。②CGMS血糖值与自我血糖监测(SGMS)血糖值相关性良好。③根据CGMS检查结果,针对性调整治疗方案,并且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结论:对于以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HbA1 c判断控制良好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动态血糖监测的方法可及时发现血糖波动,便于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10.
方敏  方阅  左文琼 《中国医药》2013,8(3):393-395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孕妇分娩前血糖水平与新生儿低血糖的关系。方法收集本院2004年1—12月385例无严重内科并发症、围产期各项检查和记录完整的足月单胎孕妇病历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血糖检测结果分为对照组(血糖正常,265例)、妊娠期糖尿病(GDM)组(51例)、50g葡萄糖激发试验(GCT)/妊娠期糖耐量(GIGT)异常组(69例)。对比3组孕妇产前5~10min血糖水平及新生儿生后1h血糖水平。结果〈33385例足月新生儿中发生低血糖者20例(5.2%),其中对照组、GCT/GIGT异常组和GDM组发生新生儿低血糖者分别为9例(45.0%)、4例(20.0%)和7例(35.0%),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④对照组、GCT/GIGT异常组和GDM组新生儿生后1h发生低血糖新生儿的血糖均值分别为(2.03±0.87)、(1.85±0.58)、(1.46士0.05)mmol/L,GDM组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CT/GIGT异常组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CT/GIGT异常组与GDM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对照组、GCT/GIGT组和GDM组孕妇分娩前5~10min血糖水平分别为(5.2±1.2)、(5.3±1.5)和(5.3±1.6)mmol/L,与新生儿生后1h低血糖不相关(r值分别为0.102、0.165和0.244,均P〉0.05)。结论孕妇自身疾病会对新生儿的血糖有一定的影响,应对整个孕期的血糖进行监控,对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孕妇分娩新生儿出生后应该进行严密监测。  相似文献   

11.
肺癌合并糖尿病围手术期血糖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癌并发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血糖的控制。方法对18例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围手术期的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均为2型糖尿病。术前空腹血糖均大于10.1mmol/L,术后合并并发症者8例,无手术死亡。结论糖尿病患者肺癌手术风险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手术前后宜积极控制血糖。合理应用皮下注射胰岛素是血糖控制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糖仪与生化分析仪测定血糖的比对情况,为合理选择血糖检测方法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09年2月~2012年8月在我院门诊住院患者糖尿病人员共120例,上肢肘静脉和手指末端分别采血进行生化分析仪与血糖仪检测。结果:经过检测,生化分析仪检测的血糖值为(6.30±0.22)mmol/L,血糖仪检测的血糖值为(6.25±1.89)mmol/L,两种方法检测值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但是血糖仪检测的重复性不强,导致s值比较大。结论:血糖仪在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监测中有很大的局限性,在临床中要将血糖仪的监测和医院血糖检测结合使用,才能达到良好的血糖控制目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otinnuous glucose monitoring system,CGMS)与指尖监测血糖在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过程中低血糖事件的意义。方法应用CGMS对住院的7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72h的血糖监测,同时用指尖血糖监测仪,每天至少监测7次血糖,观察比较低血糖事件发生的情况。结果指尖血糖监测仅发现15例21次低血糖,而CGMS发现30例出现110次低血糖,其中20例出现无症状性低血糖(Unawareness of hypoglycemia,HU),以夜间多见。结论 CGMS是目前监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事件较为先进的手段。  相似文献   

14.
急性期颅脑损伤患者血糖监测及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君 《医药论坛杂志》2004,25(24):24-25
目的 探讨血糖监测在颅脑损伤急性期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85例颅脑损伤急性期患者血糖监测结果。结果 血糖升高组,其死亡率及致残率明显高于血糖正常组。结论 临床工作中越须加强对颅脑损伤急性期患者血糖的监测,及时地处理高血糖,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对血糖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至2016年2月足月新生儿明确诊断为ABO溶血病33例并给予静脉注射IVIG的患儿为研究组,其中输注IVIG后血糖正常的14例患儿为研究1组,输注IVIG后血糖增高的19例患儿为研究2组;选择同期ABO溶血病未使用IVIG的34例患儿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患儿治疗过程中的血糖变化情况。结果:研究1组用试纸法和葡萄糖氧化酶法监测输注IVIG后2 h血糖为(5.7±0.6)mmol/L和(5.7±0.5)mmol/L,输注后4 h的血糖为(5.7±0.9)mmol/L和(5.8±0.4)mmol/L(P均>0.05);研究2组用试纸法和葡萄糖氧化酶法监测输注IVIG后2 h后血糖为(11.7±0.6)mmol/L和(7.5±0.6)mmol/L,输注后4 h血糖为(12.5±0.8)mmol/L和(8.7±0.5)mmol/L(P均<0.05);对照组在相同时间点的血糖分别为(5.5±0.4)mmol/L和(5.9±0.4)mmol/L、(5.4±0.6)mmol/L和(5.3±0.3)mmol/L(P均>0.05)。结论:新生儿ABO溶血病患儿静脉输注IVIG过程中出现部分病例血糖增高,临床输注IVIG过程中应重视血糖检测,密切检测血糖情况,以减少高血糖对小儿产生危害。  相似文献   

16.
加替沙星致血糖异常及其合理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芝玉  徐龙君 《中国药事》2010,24(6):619-622
目的减少加替沙星致血糖代谢紊乱的不良反应的发生,促进其合理应用。方法检索近年来国内外医药学期刊报道的加替沙星引起血糖代谢紊乱的案例,结合国外对加替沙星的评价、加替沙星致血糖代谢紊乱的机理,进行分析、总结,提出加替沙星合理应用的建议。结果与结论应加强对加替沙星引起血糖代谢紊乱的重视,临床使用中密切监测血糖,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7.
不同程度窒息新生儿的血糖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窒息新生儿的血糖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连续监测435例窒息新生儿生后72h内的微量血糖,分成轻度窒息和重度窒息两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血糖水平、血糖异常的发生率及种类、血糖恢复正常的时间与窒息程度、治疗和预后密切相关.结论早期动态监测窒息新生儿的血糖变化,合理调整血糖水平,维持糖代谢平衡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特点,为临床治疗及护理提供理论依据,更好的预防低血糖的发生。方法应用动态血糖检测系统(CGMS)对35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连续3天的血糖监测,以血糖<3.9 mmol/L且持续5 min以上,定为临床低血糖,根据患者治疗和进餐时间,设6:00~7:00早餐前,10:30~11:30午餐前,16:30~17:30晚餐前,20:00~22:00睡前,22:00~6:00夜间。观察低血糖发生的时间及有无低血糖症状。结果夜间发生低血糖的比率最高(62.4%)。结论无症状低血糖,夜间发生的比率也最高(占夜间低血糖的79.6%),而应用CGMS对治疗中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监测,能准确反应低血糖特点,对临床治疗及护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警惕喹诺酮类药物引起血糖异常的不良反应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黄玉斌 《中国药房》2006,17(22):1728-1729
目的了解国内喹诺酮类药物引起血糖异常的不良反应。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1960年~2006年4月国内公开报道喹诺酮类药物引起血糖异常的不良反应文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引起血糖异常涉及7种喹诺酮类药物,共19例,致低血糖16例(其中因低血糖昏迷致死3例),致血糖升高3例。结论对于老年患者、肾功能不全的糖尿病患者使用喹诺酮类药物要特别慎重,必须使用该类药时应监测患者血糖变化情况,以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糖监测在颅脑损伤急性期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85例颅脑损伤急性期患者血糖监测结果。结果血糖升高组,其病死率及致残率明显高于血糖正常值。结论临床工作中必须加强对颅脑损伤急性期患者血糖的监测,及时地处理高血糖,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