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兔VX2肝癌改良模型的建立及螺旋CT评价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14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组织块注射法制作兔VX2肝癌模型,并与开腹组织块种植法进行比较.方法新西兰白兔24只,随机分成2组,12只/组,分别采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注射瘤组织块及开腹瘤组织块接种的方式种植于肝脏.肿瘤种植后14天,CT平扫及增强扫描与病理组织学结合评价肿瘤接种成功率及生长情况.结果肿瘤接种成功率两组均为91.7%.肿瘤最大直径穿刺组和开腹组分别为(1.04±0.12)cm和(1.09士0.14)cm,两种方法无统计学差异.肿瘤种植后发生感染率及肿瘤坏死率,开腹种植组(感染率:45.5%;坏死率:72.7%)明显高于经皮穿刺组(感染率:0;坏死率:27.3%),并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注射瘤组织块建立兔VX2肝癌模型具有方法简单、成功率高、动物损伤小、肿瘤坏死率低等特点,为肝癌临床治疗和相关基础研究提供成熟的大型实验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开腹直视瘤块接种法及超声引导下肿瘤单细胞悬液接种法制作兔VX2原位肝癌模型的特点。方法选择新西兰大白兔16只,随机分为开腹组及超声介入组,每组8只;分别在开腹直视下将瘤粒接种于兔肝内及超声引导下将单细胞悬液注入肝内,1周后间断行超声检查,动态观察肿瘤生长情况及有无并发症等,并对两组动物超声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评价超声在兔VX2原位肝癌模型制作中的应用价值。结果开腹组与超声介入组原位种植分别为7只与6只,无明显差异。虽然开腹组平均成瘤时间早于超声介入组,但是超声介入组实验操作简单、省时,且并发症明显少于开腹组,分别是1只(超声介入组)和7只(开腹组)。接种后期(〉28d)均出现肝内转移和远处转移,分别为8个(超声介入组)和14个(开腹组)转移灶。且可以用超声实时监测肿瘤的大小、形态、回声、血流情况等。结论超声引导接种制作的兔VX2原位肝癌模型是超声介入治疗研究的理想动物模型,超声检查可作为监测兔VX2原位肝癌模型的一种简便准确的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3.
超声引导下组织块接种制作兔肝VX2瘤模型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穿刺组织块接种制作兔肝VX2瘤模型的方法及评价超声检查在监测VX2肝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4只新西兰白兔超声引导下将VX2肿瘤组织块接种于兔肝脏内,接种后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分别于接种后10、14、21d行超声检查,并于检查后处死动物,行病理检查。结果兔VX2肝肿瘤接种成功率为95.83%(23/24),超声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低回声结节,其周边血供丰富,中央血供稀少;各组超声所测肿瘤直径与病理所测直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引导下穿刺组织块接种制作兔肝VX2瘤模型方法简单,创伤小,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肝动脉使用干扰素α1b-碘化油乳剂对家兔移植VX2肝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肿瘤生长的影响。方法:通过开腹接种法在日本大白兔左前叶肝脏建立荷瘤兔模型,2周后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肝脏有肿瘤生长无腹水且血供丰富的兔作为研究对象。Ⅰ组(n=10):仅行经股动脉肝动脉插管;Ⅱ组(n=10):行经肝动脉超液态碘油栓塞;Ⅲ组(n=10):行经肝动脉干扰素α1b-碘化油乳剂栓塞。观察家兔的麻醉苏醒至正常进食时间及其一般情况。14天后处死家兔,测量原发肿瘤的大小、计数肝内转移灶的数目、腹腔有无转移、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VEGF的表达。结果:家兔麻醉苏醒至正常进食时间Ⅱ、Ⅲ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但较Ⅰ组明显延长(P〈0.05);其它一般情况无明显差异;肝内平均原发灶大小Ⅱ、Ⅲ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较Ⅰ组明显缩小(P〈0.05);肝内平均转移灶数目Ⅱ组比Ⅲ组明显增多(P〈0.05),Ⅰ、Ⅲ组间及Ⅰ、Ⅱ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肿瘤内及正常肝组织内测VEGFⅠ、Ⅲ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Ⅱ组VEGF的阳性率明显高于第Ⅰ、Ⅲ组(P〈0.05)。结论:经肝动脉栓塞肝癌可能促进VEGF的表达而导致肝内转移,干扰素α1b-碘化油乳剂行肝动脉栓塞可抑制单纯栓塞治疗后VEGF的增强表达。控制原发灶生长和肝内转移。  相似文献   

5.
两种建立兔肝VX2肿瘤模型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应用彩超观察VX2肿瘤声像图特征,了解其生长特点,比较超声引导下经皮兔肝穿刺VX2肿瘤接种及开腹直视下接种两种方法。方法新西兰大白兔18只,随机分成2组。分别在超声引导下及开腹直视下将同大小瘤块接种在兔肝左右叶。比较两种建模方法下肿瘤生长情况,观察接种后并发症。结果超声引导下及开腹直视下原位接种成功率分别为44.44%(818)、66.67%(1218),异位种植率分别为11.11%(19)、25.00%(416),无统计学差异;与开腹接种方法相比,超声引导下接种方法肿瘤生长速度慢,并发症少,无淋巴结转移。结论研究者可根据研究目的选择适宜的模型建立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射频消融与醋酸经皮注射对大鼠肝脏的超声影像及病理学改变产生的影响。方法20只健康sD大鼠均分为射频组(10只)和醋酸注射组(10只),射频组大鼠开腹后对其肝组织给予射频消融;醋酸注射组大鼠在超声实时监视下经皮醋酸肝脏注射治疗,其后即刻应用二维B型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肝脏局部损伤的特点;并在即刻处死后取大鼠肝脏进行病理学观察。结果大鼠肝脏射频消融灶超声影像表现为边界较为清晰的强回声团,其内未见明显血流信号;病理检查显示从射频消融灶中心到周边呈凝固性坏死一细胞变性一肉芽组织形成的演变特点。经皮醋酸肝脏注射后,注射部位超声影像表现为局限性多发点片状强回声,病理组织学检查呈现出多灶性凝固性坏死,周边肝细胞变性。结论射频消融与经皮醋酸肝脏注射均可对大鼠肝脏造成凝固性坏死,前者损伤范围较为局限;后者造成的损伤范围较为弥散。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腹腔镜下人工胸、腹水在特殊部位肝癌热消融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03年6月至2007年5月收治的肝癌并进行热消融的患者131例,其中肝癌位于肝脏被膜下有47例,根据是否采用腹腔镜下人工腹水或胸、腹水辅助超声引导将患者分为A、B两组,A组25例,采用腹腔镜下人工腹水或胸、腹水辅助超声引导肝脏被膜下肿瘤消融;B组22例,仅采用超声引导经皮肝脏被膜下肿瘤消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肝被膜下血肿、腹腔内出血、胸腔积液、肝脓肿和肝功能损害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肿瘤完全消融率及1年复发率。结果A组出现胸腔积液1例,肝功能损害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2.0%;B组肝被膜下血肿2例,腹腔内出血1例,胸腔积液5例,肝功能损害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40.9%。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44,P=0.023)。A组和B组肿瘤完全消融率分别为96.8%和72.4%,两组肿瘤完全消融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94,P=0.023);1年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人工胸、腹水辅助超声引导肝脏被膜下肿瘤热消融,以人工胸、腹水为媒介,结合了热消融与腹腔镜两项微创技术的优点,有效地提高了热消融治疗肝癌的效果,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扩大了热消融治疗的适应证。  相似文献   

8.
目的初步探讨腹腔镜超声在机器人辅助手术切除联合射频消融在肝门部胆管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行手术治疗,其中15例患者行腹腔镜超声引导机器人辅助肝门部胆管癌切除(A组),术中常规应用腹腔镜超声探查肝脏,确定肿瘤具体大小、位置及有无肝内转移灶等;另15例患者行开腹手术切除肝门部胆管癌(B组)。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术后随访。结果3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成功率100%,无中转开腹。A组术中腹腔镜超声发现新转移灶8个,行单针射频治疗。A、B组6、12及18个月的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3.33%、86.67%、86.66%和73.33%、53.33%、4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6、12及18个月的总生存率均为100%;B组6、12及18个月的生存率为93.33%、73.33%及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超声在机器人辅助下手术切除联合射频消融在肝门部胆管癌治疗中不仅可发挥引导定位作用,而且提高了患者的无瘤生存率和累积生存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兔肝VX2肿瘤模型的超声介入制作方法.方法 取6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20只,分别采用开腹手术瘤块埋入法、超声引导下瘤块悬液注射法和超声介入瘤块植入法制作兔肝VX2肿瘤模型,术后超声观察28 d.结果 兔肝VX2肿瘤模型制作方法中,A组兔肝VX2肿瘤模型肝内单发VX2肿瘤10只,腹壁浸润5只,死亡5只;B组兔肝VX2肿瘤模型肝内单发VX2肿瘤11只,腹壁浸润4只,腹腔种植4只,死亡1只;C组兔肝VX2肿瘤模型肝内单发VX2肿瘤20只,未见腹壁浸润及腹腔种植.与A、B组相比,C组模型制作时间短(3 min vs 55 min、46 min,P<0.01),肝内单发VX2肿瘤种植成功率高(100%vs 50.0%、55.0%,P<0.01),并且C组兔肝VX2肿瘤模型制作损伤小,术后恢复快.结论 超声介入瘤块植入法制作兔肝VX2肿瘤模型具有成功率高、损伤小、省时省力等优点.该方法在兔肝VX2肿瘤模型制作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叶酸受体靶向的载10-羟基喜树碱(10-HCPT)相变纳米粒(FR-HCPT-PNPCA)造影剂联合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对裸鼠肝癌移植瘤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皮下注射人肝癌7721细胞的方法制备荷瘤裸鼠模型12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30只,HIFU治疗前1 d分别通过尾静脉注射药物或生理盐水200μl,其中A组注射生理盐水+HIFU辐照,B组注射HCPT+HIFU辐照,C组注射靶向非载药相变纳米粒(FR-PNPCA)+HIFU辐照,D组注射FRHCPT-PNPCA+HIFU辐照。辐照后即刻应用超声观察各组裸鼠肿瘤内灰度变化。2 h后每组处死10只裸鼠,取肿瘤组织行TTC染色观察大体病理并进行组织切片,HE染色后于显微镜下观察肿瘤细胞坏死情况,然后行组织匀浆检查瘤内HCPT浓度。48 h后每组再处死10只裸鼠,取肿瘤组织切片行PCNA和TUNEL染色观察各组肿瘤细胞增殖和凋亡情况。2周后处死各组剩余裸鼠,测量肿瘤大小,并取主要脏器观察肿瘤转移情况。结果辐照后即刻超声显示A、B组辐照区域几乎无灰度变化,C、D组辐照前后灰度变化面积和变化值与A、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辐照后2h,B、D组瘤内均可检测到HCPT,且D组瘤内HCPT浓度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均未见明显凝固性坏死,C、D组肿瘤内均可见明显凝固性坏死,坏死范围与A、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辐照后48 h,D组细胞增殖率最低,细胞凋亡率最高,与A、B、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辐照后2周,D组肿瘤几乎消失,转移灶最少,与A、B、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FR-HCPT-PNPCA联合HIFU不仅能实时监控肿瘤HIFU消融并增强消融效果,且释放的药物能辅助治疗肿瘤,有望为肿瘤治疗提供一种精准、高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亚砷酸治疗兔VXⅡ肝癌模型后,CT灌注参数血流量(BF)、血容量(BV)、毛细血管表面通透系数(PS)及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的变化情况.[方法]45只兔VXⅡ肝癌模型按治疗方法随机分为TACE联合亚砷酸治疗组(A组),常规TACE组(B组),对照组(C组)三组,每组15只,比较各组实验动物在治疗前后CT灌注参数及MVD变化.[结果]治疗前三组兔VXⅡ肝癌模型的BF、BV、PS、MVD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A组的BF、BV、PS均显著高于B组而低于C组(P〈0.05),B组的BF、BV、PS显著低于C组(P〈0.05) A组的MVD显著低于B组和C组(P〈0.05),B组的MVD显著高于C组(P〈0.05).[结论]TACE联合亚砷酸可有效降低兔VXⅡ肝癌模型TACE术后的肿瘤残留灶的MVD,降低肿瘤复发或转移的几率,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肝动脉注射锰锌铁氧体磁性纳米颗粒治疗兔VX2肝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与传统的热疗方法相比,磁流体热疗具有很好的磁响应性,在一定高频交变磁场下能实现肿瘤热疗的自动控温和靶向治疗等优点。目的:制备锰锌铁氧体磁性纳米颗粒,观察其介入治疗兔VX2肝癌的效果。方法:采用开腹后瘤粒悬浮液针头注入法制作兔VX2肝癌模型,造模后14d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生理盐水)、锰锌铁氧体磁性纳米颗粒非热疗组、锰锌铁氧体磁性纳米颗粒热疗组、阿霉素组,均采用3F导管从右侧股动脉选择至肝固有动脉动脉注入药物后拔管。锰锌铁氧体磁性纳米颗粒热疗组于介入后行热疗3次。介入治疗后14d取肝脏组织测量肿瘤大小,并做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与结论:透射电镜下观察制备的锰锌铁氧体磁性纳米颗粒为球形,大小为20~30nm,在交变磁场下有良好的磁感应升温能力。治疗后14d,锰锌铁氧体磁性纳米颗粒热疗组肿瘤大面积坏死,肿瘤抑制率达到70.84%,明显高于锰锌铁氧体磁性纳米颗粒非热疗组、阿霉素组与对照组(P〈0.05或P〈0.01)。说明锰锌铁氧体磁性纳米颗粒可吸收电磁波转化为热能,通过介入治疗可显著抑制兔VX2肝癌生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磁性微粒栓塞热疗对VX2兔肝癌的疗效。方法 40只大白兔制成VX2模型后等分成四组:对照组(A组)、碘油栓塞组(B组)、碘油+磁性微粒组(C组)、磁热疗组(D组)。制备肿瘤模型后14 d,B、C、D组经股动脉逆行插管行肝动脉造影及栓塞。栓塞后第2天,B组3只和D组全部动物于振荡磁场(alternating magnetic field,AMF)下接受磁热疗,实时测定动物肿瘤中心、肿瘤边缘及正常肝组织3个部位温度变化。治疗前后查血常规、肝肾功能。治疗后14 d处死全部动物,开腹观察肿瘤情况并行病理检查。结果治疗前四组肿瘤体积分别为(1.6±1.5)、(2.5±2.5)、(2.7±1.6)、(3.5±2.6)cm3,各组肿瘤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247,P=0.308)。AMF下,B组3个部位平均温度与磁热疗前相应部位温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瘤心=0.01,P瘤心=0.981;F瘤缘=0.618,P瘤缘=0.476;F正常肝=0.217,P正常肝=0.665);D组3个部位热疗前温度分别为(35.4±1.7)、(35.9±1.8)、(36.1±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038,P=0.413);热疗开始后726 min D组肿瘤中心及边缘温度与B组相应部位及D组正常肝组织的温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B-D瘤心=5.431,PB-D瘤心=0.041;FB-D瘤缘=9.744,PB-D瘤缘=0.011;FD组3个部位=8.379,PD组3个部位=0.002);D组肿瘤边缘温度最高可达46℃。术后14 d,四组肿瘤体积分别为(31.4±20.6)、(26.7±18.2)、(28.7±9.1)、(25.8±13.9)cm3,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218,P=0.883),但D组肿瘤体积最小。血常规、肝肾功能于治疗后7 d恢复正常水平。结论经肝动脉磁性微粒栓塞后磁热疗治疗VX2兔肝脏肿瘤是安全可行的,可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兔VX2肝癌模型,探讨其化疗栓塞治疗前后CT灌注特征与肿瘤微血管密度(MV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相关性。材料和方法:选择60只新西兰大白兔作为实验动物。采用注射法将VX2瘤块接种于兔肝左叶。种植14天后随机分成对照组(n=30)和化疗栓塞组(n=30)。分别对两组动物作CT灌注成像检查及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病理标本的MVD、VEGF表达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T灌注参数与MVD及VEGF表达程度呈正相关;化疗栓塞治疗组灌注参数、MVD及VEGF表达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CT灌注成像特征可间接反映肿瘤血管生成,判断化疗栓塞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兔VX2肝癌模型应用索拉非尼前后的CT灌注参数与组织学进行研究,探索应用CT灌注成像这种影像学手段来监测肿瘤生长的可行性,同时为评价索拉非尼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和促进肿瘤细胞凋亡的效果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2只新西兰大白兔,采用开腹瘤块包埋法建立兔VX2肝癌模型,2只建模后处死作为病理对照,其余10只于种瘤后第14d行多层螺旋CT灌注扫描,对比肿瘤区与非肿瘤区肝脏的肝血流量(HBF)、肝血容积(HBV)、平均通过时间(MTT)、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PS)和肝动脉分数(HAF)的参数值。然后经口给予索拉非尼(20mg/kg/d)7d,种瘤后第21d再次行CT检查,两次扫描肿瘤区所获得的参数值进行比较。检查完成后处死实验兔,进行病理与细胞凋亡(Caspase-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12只兔均接种成功。种瘤后第14d肿瘤区HBF、HBV、PS、HAF增高,与非肿瘤区肝组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肿瘤区MTT降低,与非肿瘤区肝组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两次扫描肿瘤区所获得的参数HBF、PS、HAF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HBV、MTT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Caspase-3表达强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能较好地评价兔VX2肝癌模型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结合了组织学的研究则可以更加明确索拉非尼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和促进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沸腾蒸馏水瘤内注射治疗兔VX2肝肿瘤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建立18只兔VX2肝肿瘤模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治疗组(12只),另一组为对照组(6只)。治疗组在直视下开腹行沸腾蒸馏水瘤内注射,并在术后即刻,第3、7天分别处死2只荷瘤兔,切取肿瘤及瘤旁肝组织行病理活检,通过HE染色、TUNEL法观察瘤旁组织的凋亡指数改变,及同时观察剩余荷瘤兔的存活时间。结果治疗组肿瘤细胞坏死程度第7天〉第3天〉即刻,坏死区域大量炎细胞侵润。凝固性坏死边缘区肿瘤组织凋亡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第3天均值达高峰。治疗组荷瘤兔存活时间均较对照组时间延长。结论沸腾蒸馏水瘤内注射治疗兔VX2肝肿瘤具有明显的疗效,且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性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应用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磁性阿霉素纳米微球(ADM-PNIPAM-Fe3O4)对兔VX2肝肿瘤行动脉化疗栓塞的毒副作用。方法:将肝脏已成功接种VX2肿瘤的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2组,每组8只。A组为生理盐水对照组:肝动脉注射生理盐水10ml;B组为ADM-PNIPAM-Fe3O4并在瘤区外加磁场组:肝动脉注入ADM-PNIPAM-Fe3O4 2 mg/kg(相当于阿霉素1 mg/kg),同时在肿瘤表面加0.4 T磁场。2组实验动物于介入术前1 d,术后3 d,术后14 d于兔耳缘静脉抽血检查血常规及肝肾功能主要指标(血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肌酐),比较术前、术后血常规及肝肾功能主要指标的改变。结果:血常规检查发现术后3 d 2组动物白细胞计数均值均明显升高,术后14 d均可恢复正常。而红细胞及血小板在术前1 d、术后3 d和术后14 d无统计学显著差异。肝功能检查提示术后14 d A组肝功能变差;B组表现出可短期恢复的轻度肝功能损害。2组肾功能术前术后均无明显改变。结论:经动脉途径应用ADM-PNIPAM-Fe3O4联合外加磁场治疗对兔正常肝组织损伤轻,并且损伤可在短期内恢复。初步肯定ADM-PNIPAM-Fe3O4是一种安全的介入化疗栓塞制剂。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家兔VX2肿瘤子宫病灶的超声造影表现。方法 44只成年雌性日本大耳家兔随机分为实验组20只及对照组24只。实验组采用子宫腔及腹腔内瘤块种植法复制家兔VX2肿瘤动物模型,对可疑肿瘤组织进行超声造影增强检查及病理检查,镜下观察确诊是否为肿瘤生长的肿块,对确诊的肿瘤灶分析其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对照组对正常子宫肌层及内膜行超声造影增强检查及病理检查,镜下观察子宫肌层及内膜结构正常者对其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进行分析;将实验组与对照组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内增强时间、增强强度、增强斜率及消退斜率等参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成功复制家兔子宫及腹腔肿瘤模型16例,肿瘤组织生长时间13-35 d,其中肿瘤坏死较严重者2例,未纳入结果统计;另有麻醉意外死亡者2例,未见肿瘤生长者2例。14例动物模型中获得34个肿瘤灶的超声造影检查及病理检查结果,肿瘤病灶最大径为4-30 mm;肿瘤组织超声造影增强时间、增强强度、增强斜率及消退斜率分别为(3.91±1.59)s、(12.93±2.98)d B、(3.72±1.41)d B/s及(0.20±0.08)d B/s。对照组24只家兔中的44侧子宫超声造影增强检查及病理检查,超声造影增强时间、增强强度、增强斜率及消退斜率分别为(5.64±2.58)s、(12.33±4.66)d B、(2.79±1.71)d B/s及(0.19±0.07)d B/s。实验组超声造影肿瘤组织增强模式与正常子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增强时间短于正常子宫(t=3.613,P〈0.05),增强斜率大于正常子宫(t=-2.611,P〈0.05),呈现快速增强模式,而消退斜率与正常子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86,P=0.495)。结论超声造影增强检查可发现实验动物腹腔内小至最长径为4 mm的肿瘤病灶,对早期发现子宫内膜癌腹盆腔淋巴结转移病灶及腹盆腔侵犯肿瘤病灶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肾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对兔VX2肾移植瘤模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的影响,评价兔VX2肾移植瘤介入治疗的疗效。材料与方法:将瘤块种植到22只新西兰纯种大白兔的左肾上极。超声监测肿瘤生长,待肿瘤长至1~2 cm大小时,将实验兔随机分为对照组、TACE组,对照组10只,实验组12只。行TACE术:对照组(A组)给予生理盐水10 mL;TACE组(B组)给予超液化碘油0.2 mL/kg和阿霉素2 mg/kg。栓塞后7 d处死动物取出瘤块,用10%中性福尔马林液固定,石蜡包埋,5 μm连续切片,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肿瘤PCNA的表达。结果:本实验免疫组化结果显示2组共22只实验动物中PCNA均有表达,阳性率为100%,TACE组(71.6±11.01)%的细胞增殖指数(PI)明显高于对照组(61.2±11.21)%(P=0.041)。结论: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是一种创伤小、疗效确切的兔VX2肾移植瘤治疗方法;TACE术后1周残存肿瘤组织细胞PI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