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 ELISA 法检测了140例肝癌患者的 HBV—M 和抗—HCV(其中38例检测了 HDV—M),并分别与56例非肝病患者和164例肝炎患者比较。结果肝癌病人中有91.2%检出 HBV—M 阳性,32.1%检出抗—HCV 阳性,HDV—M 无阳性检出。在抗—HCV 阳性的肝癌病人中,HBV—M 阳性率达95.6%。经X(?)检验分析,在 HCC 中,HBV—M、抗—HCV 和 HDV—M 的总体率两两之间均有极显著性差异。提示 HBV 与 HCC 关系最密切。HCV 次之,而 HDV 关系不明显。HCV 主要与 HBV 以重叠感染方式存在,因而推测 HCV 单独致癌的可能性不太,主要是通过调节和协同 HBV 而起促癌作用。  相似文献   

2.
刘伟  罗婵 《山东医药》2005,45(11):39-40
近年来,随着定量PCR法和酶联免疫技术的建立,使定量观察乙型肝炎(乙肝)患者血清中HBV—DNA水平和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成为可能。为探讨慢性乙肝患者血清HBV—DNA负荷(单位体积血清内HBV—DNA颗粒数)与其血清HBeAg模式的相关性,我们于2002-2003年采用上述两种方法,进行了如下研究。  相似文献   

3.
HBV-DNA定量与乙肝血清标志物模式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关文献统计,我国人群HBsAg携带率高达10%。目前临床通常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标志物模式(HBV—M)来诊断HBV感染情况,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法)定量检测HBV—DNA,以直接反映HBV在体内的复制水平。近年来,我们对548例乙型肝炎患者进行了HBV—M模式及HBV—DNA定量检测.旨在探讨二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 建立一种同时检测HBV 3种核苷(酸)类似物耐药突变的方法.方法 以基因库公布的981条HBV基因序列为基础,设计2对地高辛标记的通用引物,扩增HBV聚合酶的逆转录区.针对拉米夫定、阿德福韦和恩替卡韦10个耐药位点上的氨基酸替换形式,设计26条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包括I169T,V173L/G,L180M,A181T/V,T184G,S202I/G,M204V/I,Q215S,N236T,M250V/I/L,并固定于带正电荷的尼龙膜上.利用地高辛标记的靶DNA扩增产物与固定于膜上的特异性探针的反向杂交,检测HBV 3种核苷(酸)类似物的耐药突变.应用反向杂交法分别检测HBV野生和耐药标准株,以及40例患者血清标本,观察其检测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 反向杂交法检测HBV野生和耐药标准株,有效地区分了1169T,V173L,L180M,A1811T,T184G,S202I,M204V,Q215S,N236T,M250V 10个耐药位点上的特异性探针.40例患者血清标本中,37例临床病例的耐药检测结果 与直接测序法一致.结论 反向杂交法可以快速,准确的检测出HBV3种核苷类似物耐药突变,有助于这3种药物耐药的诊断和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5.
反向杂交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3种核苷(酸)类似物耐药突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一种同时检测HBV 3种核苷(酸)类似物耐药突变的方法.方法 以基因库公布的981条HBV基因序列为基础,设计2对地高辛标记的通用引物,扩增HBV聚合酶的逆转录区.针对拉米夫定、阿德福韦和恩替卡韦10个耐药位点上的氨基酸替换形式,设计26条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包括I169T,V173L/G,L180M,A181T/V,T184G,S202I/G,M204V/I,Q215S,N236T,M250V/I/L,并固定于带正电荷的尼龙膜上.利用地高辛标记的靶DNA扩增产物与固定于膜上的特异性探针的反向杂交,检测HBV 3种核苷(酸)类似物的耐药突变.应用反向杂交法分别检测HBV野生和耐药标准株,以及40例患者血清标本,观察其检测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 反向杂交法检测HBV野生和耐药标准株,有效地区分了1169T,V173L,L180M,A1811T,T184G,S202I,M204V,Q215S,N236T,M250V 10个耐药位点上的特异性探针.40例患者血清标本中,37例临床病例的耐药检测结果 与直接测序法一致.结论 反向杂交法可以快速,准确的检测出HBV3种核苷类似物耐药突变,有助于这3种药物耐药的诊断和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建立一种同时检测HBV 3种核苷(酸)类似物耐药突变的方法.方法 以基因库公布的981条HBV基因序列为基础,设计2对地高辛标记的通用引物,扩增HBV聚合酶的逆转录区.针对拉米夫定、阿德福韦和恩替卡韦10个耐药位点上的氨基酸替换形式,设计26条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包括I169T,V173L/G,L180M,A181T/V,T184G,S202I/G,M204V/I,Q215S,N236T,M250V/I/L,并固定于带正电荷的尼龙膜上.利用地高辛标记的靶DNA扩增产物与固定于膜上的特异性探针的反向杂交,检测HBV 3种核苷(酸)类似物的耐药突变.应用反向杂交法分别检测HBV野生和耐药标准株,以及40例患者血清标本,观察其检测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 反向杂交法检测HBV野生和耐药标准株,有效地区分了1169T,V173L,L180M,A1811T,T184G,S202I,M204V,Q215S,N236T,M250V 10个耐药位点上的特异性探针.40例患者血清标本中,37例临床病例的耐药检测结果 与直接测序法一致.结论 反向杂交法可以快速,准确的检测出HBV3种核苷类似物耐药突变,有助于这3种药物耐药的诊断和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7.
我们自1993年3月至1993年10月期间,在辨证应用中药的基础上,使用抗乙肝免疫核糖核酸(iRN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31例,取得比较满意的近期效果,现小结如下: 临床资料:31例患者全部为住院病人,属于单纯性慢性乙肝患者。其中慢性迁延性肝炎10例,慢性活动性肝炎21例;男性18例,女性13例;年龄最小14岁,最大61岁;病史最短8个月,最长25年。治疗前后均检测乙肝三系(ELISA法)、HBV—DNA(斑点杂交法)、肝功能等,以做自身前后对照观察HBsAg、HBeAg、抗-HBc、HBV—DNA及ALT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8.
崔晓宇 《山东医药》2010,50(2):96-96
目的探讨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MEIA)在已婚育龄妇女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MEIA法检测2306例已婚育龄妇女血清HBV—M。结果HBV—M阳性425例。HBsAg携带率为6.94%,大三阳感染率为1.60%(37/2306),占HBV—M阳性者的8.71%;小三阳感染率为2.73%,占HBV—M阳性者的14.82%(63/425)。而HBsAb阳性率相对较高(10.88%),占HBV.M阳性者的59.06%。结论采用MEIA法检测已婚育龄妇女的HBV血清学标志物敏感性及特异性高。  相似文献   

9.
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临床工作中发现少部分经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抗-HBc IgG阳性的患者,病毒含量却很高。为此,采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分析法(TRF)对34例此类患者进行乙型肝炎标志物(HBV M)的检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病例选择:为200年2月至9月住院或门诊患者,共34例,男21例,女13例,年龄5~58岁,平均(29.2±18.7)岁。采静脉血分离血清,用ELISA进行HBV标志物(HBV M)检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估基线血清指标HBV DNA、HBV RNA、HBsAg和HBcrAg联合对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HB)核苷(酸)类似物治疗过程中HBeAg血清学转换的预测能力。方法 以2007年6月—2008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疑难肝病及人工肝中心组建的CHB前瞻性随访队列中83例HBeAg阳性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基线血清HBV DNA、HBV RNA、HBsAg和HBcrAg水平。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Spearman法进行相关性分析。构建Cox回归模型并计算HBeAg转换预测评分,时间依赖性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病毒学标志物联合对HBeAg血清学转换的预测能力。不同组别累积转换率的计算使用Kaplan-Meier分析,差异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 83例HBeAg阳性患者中位随访108个月,其中44.58%(37/83)的患者发生HBeAg血清学转换。HBeAg转换组患者基线血清HBV DNA[6.23(1.99~9.28) log1...  相似文献   

11.
自1988年2月至1992年10月,我们以自拟扶正解毒汤为主,或配合乙肝疫苗,对186例慢性乙肝高复制型患者进行临床抗病毒效应观察。结果表明,该疗法对HBV复制有显著抑制作用。 材料与方法 一、治疗对象与分组 慢性乙肝患者共252例,均经乙肝病毒标记物(HBV—M)检测为HBsAg、HBeAg阳性者,部分患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散发成人急性乙型肝炎(AHB)流行病学特征及其血清病毒标志物(HBV M)演变规律。方法以202例成人AHB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流行病学资料并定期随访检测ALT、TBil、HBV DNA、HBV M及其定量,观察其动态变化,随访期为48周。计数资料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rson检验。结果 AHB患者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平均(42.99±7.31)岁。微量血传播方式最多,占29.20%,异性性传播占17.33%,但高达48.02%的患者传播途径不明。就诊时仅49.01%的患者HBV DNA阳性。HBV DNA阳性组血清ALT平均值为(1973.2±445.3)U/L;阴性组为(1500.3±287.7)U/L,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52,P0.05);HBV DNA阳性组血清TBil平均值为(118.40±37.33)μmol/L;阴性组为(81.06±23.24)μmol/L,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65,P0.01)。初诊时HBV M呈现8种模式,以HBsAg、HBeAg、抗-HBc、抗-HBc IgM阳性和HBsAg、抗-HBe、抗-HBc、抗-HBc IgM阳性2种模式最多见,分别占39.11%和29.27%。资料完整的99例AHB患者HBV M动态观测显示:观测期内HBsAg阴转率为97.98%,平均阴转时间为2.5周;抗-HBs累计阳转率为83.84%;HBeAg阳性患者HBeAg阴转率为100.00%,全部于发病4周内阴转;在48周的随访期内抗-HBe阳转率为80.81%;血清抗-HBc始终为阳性。202例患者急性期HBsAg定量均低于200 ng/ml;急性期HBsAg定量水平与HBsAg阴转时间呈反比。结论经微量血传播及性接触传播已成为成人散发AHB的主要传播途径;HBV DNA快速清除和HBsAg、HBeAg快速血清学转换是成人散发AHB的显著特点;急性期HBsAg定量水平对判定AHB转归有一定意义,本文2例患者最终转化为慢性HBV感染。  相似文献   

13.
弓瑾  陈莉  虞静  张凯  吕晨阳 《肝脏》2024,(3):285-288+299
目的 调查分析南京地区268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天然耐药突变情况,并分析影响天然耐药突变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2022年10月南京地区268例慢性HBV感染者的资料,统计天然耐药发生情况及耐药突变类型,比较发生突变和未发生突变患者临床特征,采用logistic分析影响天然耐药突变发生的因素。结果 268例慢性HBV感染患者经基因测序检测,共有9例天然耐药突变,检出率为3.36%(9/268);9例天然耐药突变患者耐药位点分别为rt180M、rt204V、rt204I、rt250V、rt180M、rt204V+rt180M、rt213T、rt236T和rt204I+rt180M,发生突变患者年龄、HBV DNA水平、病程均高于未发生突变患者(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HBV DNA水平、病程均是影响慢性HBV感染者发生天然耐药突变的独立危险因素(OR=4.162,4.411,5.766,P<0.05)。结论 该地区慢性HBV感染者存在天然耐药突变,年龄、HBV DNA水平、病程均是影响慢性HBV感染者发...  相似文献   

14.
乙型肝炎病毒YMDD联合前C变异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研究拉米夫定治疗过程中乙型肝炎病毒(HBV)前C区,P区YMDD基序变异及其对疗效的影响。方法:对5例拉米夫定(100mg/d)治疗过程中HBeAg血清转换而HBV DNA仍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产物直接测序方法分析HBV前C、P区的基因序列,结果:5例患者前C区均发现有G1896A变异,其中3例HBeAg血清转换前未发现此变异,2例已有此变异,同时5例患者在拉米夫定治疗后检测出YMDD变异,变异类型均为M5521,其中有1例在出现M5521变异40周后变为M552V变异,有2例M5521联合L528M变异,5例患者中有1例治疗无反应,另4例在治疗过程中HBV DNA突发,结论:拉米夫定治疗过程中YMDD变异的出现可导致HBV DNA突发,而前C区G1896A变异可致HBeAgbe阴转,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出现HBeAg血清转换后需结合HBV DNA检测,排除前C区变异的可能。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不同类型乙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乙肝)患者血谤中HBV DNA与HBeAg(-)/抗HBe( )(HBe转换)的相关性,正确评价HBe转换的临床诊断意义,我们应用PCR技术检测了具有HBe转换的不同类型乙肝患者血清中的HBVDNA,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唐山地区乙型肝炎(乙肝)患者乙肝表面抗原(HBsAg)滴度、乙肝病毒基因(HBV DNA)水平与乙肝基因突变位点的关系。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0年12月唐山地区150例乙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测定HBsAg滴度和血清HBV DNA水平,通过基因测序分析突变情况,并据此分为突变组与未突变组,比较不同基因突变位点患者的HBsAg滴度、HBV DNA水平,使用线性回归分析唐山地区乙肝患者HBsAg滴度、HBV DNA水平与乙肝基因突变位点的关系。结果:本研究150例乙肝患者中,有62例患者发生了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发生率为41.33%(62/150)。其中,rtM204I/V位点基因突变占比最高,为27.42%(17/62),rtL180M次之,为22.58%(14/62);rtL180M+rtM204I/V、rtA181T+rtN236T基因突变患者HBsAg滴度、HBV DNA水平高于rtM204I/V、rtL180M、rtN236T基因突变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基因突变乙肝患者HBsAg滴度、HBV DNA水平...  相似文献   

17.
何谓YMDD变异,有何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HBV DNA多聚酶包含4个小的高度保守的结构域,分别为A、B、C、D区,YMDD基序位于C区,YMDD是指酪氨酸(Y)-蛋氨酸(M)-天门冬氨酸(D)-天门冬氨酸(D)。YMDD基序是DNA多聚酶的活性部位,拉米夫定结合于此区,干扰HBV的复制。长期应用(一般在6个月以上)拉米夫定后可出现YMDD变异,YMDD变异共分2型:Ⅰ型YMDD变异为HBV DNA多聚酶C区第522第密码子蛋氨酸(M)被缬氨酸(V)取代(M522V)成为YVDD。此型变异常同时伴有HBV DNA多聚酶B区第528个密码子亮氨酸(L)被蛋氨酸取代(L528M)。Ⅱ型YMDD变异为HBV DNA多聚酶C区第522个密码子被异亮氨酸(I)  相似文献   

18.
乙肝病毒外膜大蛋白检测对于判定HBV DNA复制的意义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目的:通过检测患者血清乙肝病毒外膜大蛋白(HBV-LP)、HBV DNA以及乙肝病毒标志物(HBV M),探讨HBV-LP对于反映体内乙肝病毒复制的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对254份HBV 感染血清的HBV DNA进行检测,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的方法对HBV-LP、 Pre-S1蛋白及HBV M进行检测.结果:大蛋白的检出结果与HBV DNA的检出结果无明显差异.不同HBV M模式的HBV DNA与HBV-LP的检出结果均无显著性差异. HBV DNA拷贝数的对数值与HBV-LP表达具有相关关系(r=0.945,P<0.001),HBV DNA拷贝数的对数值变化的89%可以用HBV-LP A值为解释变量的线性回归模型来解释.结论:HBV-LP能够反应HBV的复制情况,血清中HBV-LP的含量与HBV DNA的拷贝数具有较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戴小波 《肝脏》2007,12(6):473-474
长期服用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可引起乙型肝炎病毒(HBV)YMDD变异。YMDD变异是指病毒聚合酶的活性区第552个或551个甲硫氨酸(M)发生突变,被缬氨酸或异亮氨酸取代,是导致HBV对拉米夫定耐药、治疗失败或者无应答的原因[1-3]。本研究检测HBV YMDD变异患者肝组织中表面抗原(HBsAg)和核心抗原(HBcAg)的表达,以探讨YMDD变异引起拉米夫定治疗失败的细胞分子病理机制。资料与方法一、对象我院2004—2005年的45例发生YMDD变异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其中男28例,女17例,年龄22~68岁。所有病例服用拉米夫定100mg/d0.5~2.5年,HBV YMDD…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macrophage,M?)外泌体抑制HBV DNA复制的机制及与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viral hepatitis B,CHB)肝损伤的相关性。方法体外分离鉴定M?外泌体,并将其与Hep G2.2.15细胞共培养,利用实时定量PCR检测共培养后HBV DNA复制的变化,分别分析M?及其上清外泌体中微小RNA(micro RNA,mi RNA)-638的表达;同时入组CHB免疫活化(immune activation,IA)期、低(非)复制(inactive carrier,IC)期患者,并以同期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通过实时定量PCR检测血清外泌体中mi RNA-638的表达,并与肝损伤、HBV DNA载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M?外泌体可以抑制HBV DNA复制;M?及其上清外泌体中mi RNA-638高表达;CHB患者IA期mi RNA-638的表达水平低于IC期;CHB患者血清外泌体中mi RNA-638的表达水平与ALT、AST和HBV DNA水平呈负相关。结论 M?外泌体可以抑制HBV DNA复制,外泌体中mi RNA-638的表达水平与肝脏炎性损伤和病毒复制密切相关,M?外泌体相关mi RNA可能是潜在的抑制HBV复制、减轻肝脏炎症的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