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丙型病毒性肝炎是一种主要经血液传播的疾病,丙型肝炎病毒(HCV)慢性感染可导致肝脏慢性炎性坏死及纤维化,部分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HCC),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危害极大,已成为严重的社会和公共卫生问题。  相似文献   

2.
两年来,我们进行血液检验时发现8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HIV)阳性的患者同时呈现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阳性,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新疆奎屯市丙型病毒性肝炎的流行因素、患者的认知情况、行为特征及相关信息的调查分析,探讨丙型病毒性肝炎的传染及流行规律,为奎屯市丙型肝炎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国家疫情报告信息系统资料对奎屯市2009~2011年丙型病毒性肝炎发病情况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并采用电话问卷调查方法,对奎屯市135名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开展了丙型病毒性肝炎的认知情况及行为因素调查。结果抗-HCV抗体阳性率女性为50.63%,男性为49.37%,男女性抗体阳性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χ2=0.08,P>0.05);随着年龄的增长感染率逐步升高,但各年龄组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阳性者的配偶、子女感染率与正常人一致。结论丙型病毒性肝炎的感染与性别、年龄无关联;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缺乏,对健康教育需求程度较高,内容丰富全面、形式多样的健康指导能满足患者的健康需求。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共感染患者发展到肝硬化的情况及原因。方法将观察对象分为HIV和HCV共感染组、单独HCV感染组。回顾性比较HIV和HCV共感染患者、单独HCV感染患者15年内发展到肝硬化的情况。结果HIV和HCV共感染患者15年内肝硬化发生率为16.4%(23/140)明显高于单独HCV感染组3.0%(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12,P=0.045。CD4+、CD8+T淋巴细胞计数在HIV和HCV共感染组分别为(200.0±134.1)个/μl及(880.6±444.2)个/μl,而单独HCV感染组分别为(752.3±251.7)个/μl及(529.0±170.7)个/μ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2.020和7.600,P值均<0.01;HCVRNA(+)、抗HCV(+)数与HCVRNA(+)、抗-HCV(-)数,在HIV和HCV共感染组为89例和15例,在HCV感染组为25例和0例,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80,P=0.043。结论HIV和HCV共感染可加速肝硬化的进展,可能与HIV对机体的细胞免疫、体液免疫有关。  相似文献   

5.
许多终末期肾病 (ESRD)患者的肝病不能解释 ,当时诊断为非甲非乙型病毒性肝炎。一直到HCV被克隆鉴定 ,才证实HCV常见于血透的ESRD患者。1 ESRD患者感染HCV的流行病学和诊断ESRD患者由于尿毒症、贫血等存在 ,机体免疫力下降 ,多次输血 ,容易感染HCV。输血是感染HCV最危险因素 ,其它有医用仪器污染和医患间交叉感染。透析者中抗HCV (+ )占 6 %~ 38% ,而PCR检测HCV -RNA(+ )占 2 0 %~ 30 %。发展中国家的ESRD患者比发达国家存在更高感染率。Fabrizi[1] 等报道血透患者急性HCV感染的血清ALT在复常前仅有中等程度升高。…  相似文献   

6.
丙型肝炎病毒(HCV)可引起人类丙型病毒性肝炎,主要通过血液和血制品传播.目前全世界HCV感染者约2亿人,80%的成年感染者转变为慢性持续性肝炎.相对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更容易慢性化,导致肝硬化和肝细胞肝癌(HCC),治疗更困难,且尚无疫苗可以预防,对人类危害甚大.在日本和欧美等国家,慢性HCV感染是慢性肝脏疾病、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的最常见原因.2010年5月于美国新奥尔良举办的美国消化疾病周(DDW)会议上,慢性丙型肝炎(CHC)的诊治仍是讨论的一个热点,报告了丙肝治疗方面的新发现以及多中心临床试验的结果,展望了新型抗HCV药物的应用前景,提出了一些抗病毒治疗的挑战等.本文对此简要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大量文献证实乙肝病毒(HBV)可经性接触感染,Alter等甚至认为30%急性乙肝是由于性传播所致。虽然丙型肝炎主要传播途径是血行感染,但人群中仍有40%~50%的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无明显经血暴露史。目前,HCV性传播感染已日益引起人们关注。现将近3年来国外有关资料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丙型肝炎病毒与甲乙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485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了抗HCV、抗HAV-IgM、HBV-M检测.各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中抗HCV阳性率15.05%,慢性肝炎、肝硬变和重型肝炎阳性率高于急性肝炎;抗HCV阳性者中,27.40%有输血或血浆史;57.53%HBV-M阳性,其中HBsAg阳性占54.76%,抗HBc阳性达88.10%;既往有HBV感染者占33.33%.HBV与HCV重叠感染中慢性肝炎占58.06%,IAV与HCV重叠感染以急性肝炎多见(94.44%),HCV与甲乙型肝炎病毒三重感染可加速肝炎重症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9.
GB病毒/G型肝炎病毒的感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病毒性肝炎发病率较高的国家,属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高流行区,同时我国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率也很高。HBV与HCV具有相同的传播途径,因此HBV/HCV双重感染(HBV/HCV dual infection)较多见,HBV/HCV双重感染不但加  相似文献   

11.
对20例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患者进行临床分析,表明重叠感染与单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两者主要生化指标 ALT 和血胆红素无显著性差异,重叠感染丙型肝炎病毒对乙型肝炎病毒并无抑制现象,重叠感染的慢性肝炎好转治愈率比单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低(P<0.01);重症肝炎重叠感染者预后差;肝硬化重叠感染者好转率比单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低,但两者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15)。  相似文献   

12.
采用合成肽酶免疫分析法(spELISA)和美国Ortho公司第2代ELISA(2ndELIsA)对103例重型肝炎患者血清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作筛选,阳性血清用重组免疫印迹法(4·RIBA)作鉴定,并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CVRNA,以重新评价重型肝炎患者血清抗HCV存在状态及其意义。发现spELISA和2ndELISA检测抗HCV的阳性率分别为22.33%(23/103)和19.10%(17/89),阳性血清经4·RIBA鉴定仅59.09%(13/22)阳性,HCVRNA检出率亦仅为60.00%(9/15)。动态观察,约1/3抗HCV阳性患者抗HCV持续2~4周消失。血清反复冻融可使阳性检测吸光值(A492)下降,阴性检测A492值升高。血清抗HCV阳性和(或)HCVRNA阳性患者均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但合并HCVRNA阳性患者预后较差。结果提示单独HCV感染不是本地区重型肝炎发生的主要原因,部分患者抗HCV存在可能属既往感染或系“被动输入”所致,也可能为假阳性,检测HCVRNA对于确切了解重肝患者HCV感染状况和判断预后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丙型病毒性肝炎治疗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世界约有4千万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丙肝)患者。虽然丙肝进展缓慢,但在美国,每年仍有800~1200名患者由丙肝、肝硬化进展成肝细胞肝癌而至死亡,且比例呈上升趋势。丙肝的治疗已有十余年的历史,90年代初,单独用干扰素(interferon,IFN)治疗,仅有不到10%的丙肝患者获得持续性肝功能改善和病毒阴转,远期疗效不佳。近来,丙肝治疗的进展主要是IFN加口服利巴韦林(病毒唑),这两种药物合用6~12个月,持续病毒应答率可达30%~40%。目前食品及药物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推荐长效pegylatedIFN与利巴韦林联合应用,可将丙肝患者持续性病毒应答率提高至50%以上。  相似文献   

14.
自 198 9年Choo发现了丙型肝炎病毒 (HCV)以来 ,对丙型肝炎的认识有了逐步深入的了解。全球HCV流行率平均约为 3% (0 1% - 5 % ) [1] ,我国流行率平均为 3 2 %。男性高于女性 (约 2∶1)。丙型肝炎的自然病程多变 ,约 15 %的患者会自然痊愈 ;2 5 %的患者无症状且转氨酶始终正常 ;约 2 0 % -30 %的慢性丙肝患者在 10 - 2 0年内可发展为肝硬化。5 % - 10 %发展为原发性肝癌[2 ] 。积极的抗病毒治疗有助于防止病情的进展 ,降低肝癌的发生率。本文就目前有关丙型肝炎治疗的一些进展综述如下 :丙型肝炎的治疗应答是指治疗结束 (endoftreatment…  相似文献   

15.
16.
魏来  仝文斌 《传染病信息》2003,16(3):114-117
目前,世界范围内1.7亿人感染丙型肝炎病毒(HCV),发达国家一般人群中的感染率约为3%,如日本为1.2%,美国为1.8%;自愿无偿献血员中的感染率低于1%。但是,在部分国家或某些国家的特定地区,感染率超过10%,埃及的感染率为10%~30%,日本、意大利、美国的部分地区仍有较高的感染率。HCV 感染所导致的终末期肝病已经成为发达国家肝移植的首位原因,所以,改善丙型肝炎的预防和治疗仍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关于丙型肝炎研究进展主要与以上两方面有关,与预防和治疗相关的病原学研究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1 病原学诊断的进展抗-HCV 抗体的发展和不断改进,使抗-HCV 检测经历了第1代到第3代,对感染者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都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是,不同人群(高危人群或低危人群)对第  相似文献   

17.
病毒性肝炎患者1055例中巨细胞病毒活动性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1992年4~11月入院的急性病毒性肝炎散发病例,用ELISA捕捉法测定急性期抗CMV-IgM与IgG。结果:患者1055例中抗CMV-1gM(+)37例,占3.51%,次于甲肝48.62%,乙肝44.26%,高于戊肝3.13%、丁肝3.02%、丙肝1.14%。排列病毒性肝炎病原谱第三位。在肝炎各类型分布中,重肝18.18%,慢活肝13.33%,慢迁肝3.86%,急肝1.34%,肝硬化未检出。37例患者中,原发感染1例,再发感染36例。随机抽查125例不同年龄肝炎患者,其抗CMV-IgG(+)109例,阳性率87.2%,抗体GMT372。由于感染普遍,对于成人患者CMV感染多为再发而极少原发。本文37例CMV感染者均为合并感染。合并感染有5种模式,即乙、巨二重12例,乙、丁、巨三重15例,甲、乙、巨三重3例,甲、乙、丁、巨四重4例,乙、丙、丁、巨四重3例。5种模式均有HBV存在,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是乙肝病人临床多发主要原因,反过来CMV感染进一步加重机体免疫功能抑制,这就构成恶性循环。在有丁肝合并感染22例患者中(占59.46%),慢活肝(63.64%)与重肝(9.09%)比例较大,合并感染无疑会加重病情变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糖尿病(CHC-DM)患者血清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HCV-RNA)载量与空腹血糖(FPG)、果糖胺(FA)及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的关系。方法 CHC-DM患者84例,依据血清HCVRNA水平分为阴性组(HCV-RNA<1.0×103IU/m L)、阳性组(HCV-RNA≥1.0×103IU/m L),比较两组血清FPG、FA、Hb A1C。结果 HCV-RNA阴性组20例、阳性组64例,阳性组血清FPG、Hb A1C水平及其异常率均高于阴性组(P均<0.05)。结论 CHC-DM患者血清HCV-RNA载量与FPG、Hb A1C水平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与FA不相关。  相似文献   

19.
吴煜  李跃旗 《传染病信息》2006,19(4):178-181
铁是机体内一种重要的金属成分,它参与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合成、各种细胞内的氧化还原反应、细胞增殖等过程。铁代谢异常不仅可以引起缺铁性贫血或铁沉积症,而且还与循环系统疾病以及肝炎等消化系统疾病有关[1]。本文将从体内铁代谢的分子机制、慢性丙型肝炎与铁代谢异常、肝细胞内铁离  相似文献   

20.
男性肾移植供肝炎病毒的调查——孙淑杰(北京北京友谊医院肝病研究中心100050);《实践医学杂志》,2000,13(3):131—132[目的:避免接受肾移植术患肝炎病毒的感染,对肾源供进行肝炎病毒感染情况的调查。方法:对肾移植供进行甲、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检测及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检测。结果:在554例男性供中,感染甲型肝炎病毒10例(1.81%),感染乙型肝炎病毒46例(8.3%),感染丙型肝炎病毒19例(3.42%)。结论:肾移植供肝炎病毒(甲、乙、丙型)总感染率为13.53%,可见移植供是移植受感染肝炎病毒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