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各型肝炎病毒单纯及重叠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病毒性肝炎患者甲~戊,庚型肝炎病毒(HAV-HEV,HGV)单纯感染及重叠感染情况。方法 采用EIA法检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抗-HAV IgM,HBV标志物、抗-HCV IgM、抗-HDV IgM、抗-HEV IgM、抗-HGV IgM。结果 共检测21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HAV-HEV、HGV血清标志物,20例未检出(9.5%),190例患者检出标志物阳性(90.5%)。HBV感染率89,5%(188/210,其中有34例为既往感染,占16.2%,现症感染154例,占73.3%);HAV感染率29.0%(61/210),HCV、HDV感染率均为8.1%(17/210)、HEV、HGV感染率依次为10.0%(21/210)、7.1%(15/210)。各临床类型中单纯感染占61.4%(129/210),二重感染占32.4%(68/210),以HAV HBV、HBV HDV、HBV HEV感染模式最常见,三重感染占6.2%(13/210),以HAV HBV HDV感染模式最常见;临床上以肝炎肝硬化、重型肝炎重叠感染常见,急性肝炎最少见。结论 病毒性肝炎中HBV感染最常见,其次为HAV感染;单纯感染、二重感染多见,三重感染少见;重叠感染发生率随病情加重而增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病毒性肝炎病原学与慢性肝炎重症化及其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432例重型病毒性肝炎的病原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引起重肝的肝炎病毒中以HBV单一或重叠感染率最高(414/432,95.8%),未发现单一HAV、HDV和HGV感染引起者。10例(2.31%)未能确定病原。乙型慢性重型肝炎的HBV前C区变异率为59.8%(55/92),显著高于乙型急性或亚急性重型肝炎0%(P<0.05和P<0.01)。HBV重叠HEV感染者病死率为73.4%(69/94),HEV重叠其他肝炎病毒感染者的病死率为68.6%(72/105),均比单一HBV或单一HEV感染者高(P<0.01和P<0.05)。结论 HBV感染仍是广东地区重型肝炎的主要病因。乙型慢性重型肝炎多由HBV前C区变异所致。HBV与HEV重叠感染可加重病情,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419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抗-HEV-IgM/IgG及其它病毒标志物检测。结果:HEV感染者112例(26.2%);其中单纯HEV感染者30例,两种以上肝炎病毒重叠感染占73.2%;43.75%为HBV和HEV重叠感染,HAV和HEV合并感染占急性肝炎的40.58%。在重型肝炎中HEV感染率占57.89%,均为HBV和HEV重叠感染,病死率达72.73%。16.67%的单纯HEV感染者为慢性肝炎和肝硬变。结果表明,本地区戊型肝炎以散发为主,重叠感染多见。HBV与HEV重叠感染和HAV与HEV重叠感染是较常见的感染模式。在HBV感染的基础上重叠HEV感染是肝炎重症化的重要原因。HEV感染有导致慢性化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庚型肝炎病毒(HGV)在本地区部分人群中的感染状况,应用ELISA法对355例各型肝病患者及120例肝炎高危人群进行了抗-HGV检测,急性肝炎、慢性肝炎、重型肝炎、肝硬变和原发性肝癌患者抗-HGV检出率分别为22.0%(12/54)、23.7%(46/194)、25.7%(9/35)、26.2%(11/42)和23.3%(7/30)。在HAV、HBV、HCV、HEV、MBV+HAV、HBV+HCV、HBV+HDV、HBV+HEV及HCV+HEV感染的肝病患者中抗-HGV检出率分别为11.5%(3/26)、28.1%(51/181)、22.6%(7/31)、8.3%(1/12)、20.0%(4/20)、22.2%(5/18)、15.8%(3/19)、15.4%(2/13)和16.7%(1/6);非甲-戊肝炎患者中抗-HGV阳性率28.3%(8/29);健康献血员、血液透析者及静脉吸毒者中抗-HGV检出率分别为15.6%(6/40)、7.5%(3/40)和10.0%(4/40)。以上结果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发现本地区各种肝病患者及肝炎高危人群中存在HCV感染。各种肝病患者重叠感染HGV组与未重叠组ALT、AST及总胆红素(TB)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重叠感染者病情不加重。对21例单纯抗-HCV阳性者连续20个月动态检测血消ALT、AST、TB及白蛋白,其中仅14.6%(3/12)的患者表现为急性肝炎,ALT、AST轻度升高,1个月恢复正常,血清TB和白蛋白无异常;另85.4%(18/21)血清ALT、AST、TB及白蛋白始终正  相似文献   

5.
北京地区慢性重型肝炎的病原学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胥婕 《传染病信息》2001,14(2):87-87
目的 了解北京地区慢性重型肝炎(下称慢重肝)的病原学特点。方法 11例患者的选择均符合2000年9月西安“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慢性重型肝炎诊断标准。所有病人均抽血做甲、乙、丙、丁、戊型肝炎病原学检查。结果 111例慢重肝患者中,HBV感染者108例(97.30%),HEV感染者22例(19.82%),HAV感染者4例(3.60%),甲-戊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均阴性者3例(2.7%)。单纯乙肝病毒感染者83例(74.77%),其中HBV DNA阳性率18.07%(15/83),HBeAg阳性率57.83%(48/83)。乙、戊重叠感染者21例(18.92%),乙、甲重叠感染者3例(2.70%),乙、甲、戊三重感染者1例(0.90%)。结论 (1)HBV感染是慢重肝最多见原因。其中乙肝病毒复制指标HBV DNA、HBeAg的阳性率均不很高,二者同时阳性者更少,说明其在慢重肝的发生中不起决定性作用。(2)HBV与其它肝炎病毒的重叠感染在慢重肝中占一定比例。尤其是乙、戊重叠最多。单纯HEV感染诱发重型肝炎者不多见,而在中、重度慢性乙肝或肝硬化基础上再感染HEV,易发展为慢重肝。HBV与HAV重叠较少见,本组与HCV或HDV重叠发生慢重肝者未见。(3)还有3例慢重肝甲-戊肝病原学指标均阴性(可除外药物、酒精、中毒等原因所致慢重肝),提示仍有一部分慢重肝病因未明,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原发性肝癌与各种嗜肝病毒感染的关系,本文采用ELISA、SPRIA和PCR法对40例肝癌患者的HAV、HBV、HCV、HDV、HEV、CMV、EBV七种病毒的血清标志物进行了检测。结果,HBV感染率为100%,HCV感染率为20%,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80%的HBV感染者表现为抗-HBe阳性和HBeAg阴性,表明持续抗-HBe阳性与肝癌发生关系密切。所有HCV感染者均伴有HBV感染,二者可能有协同致癌作用。说明河北省肝癌的发生除主要与HBV感染密切相关外,尚与HCV感染有关,而与其它病毒感染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7.
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AFP与临床、病理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肝炎患者AFP水平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临床诊断为病毒性肝炎并经肝穿刺活检的310例患者,常规检测血清TB-ALT,AST,A/G,AFP及肝炎病毒标志,观察异常AFP水平与临床类型,病理类型,有无家族史和病因等的关系。结果:310例肝炎患者中发现AFP异常115例,阳性率为37.1%,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慢性重型肝炎患者中均见有AFP异常者,根据病理,急性肝炎患者AFP阳性率最低,慢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较高,慢性重型肝炎患者阳性率最高,分别为11.7%.34.2%,57.5%和66.7%,按临床表现诊断,阳性率以慢性重型肝炎最高,慢性肝炎最低,而急性肝炎居中,在肝炎病因分类中单纯HBV感染或HBV基础上又有HAV/HEV感染者AFP阳性率较高,为35.3%和62.8%,HBV与HCV双重感染者为27.3%,单一HCV感染者6例中1例AFP阳性,单纯HAV或HEV阳性者未见AFP异常,此外,有肝癌家族史的肝炎患者AFP阳性率为57.9%,高于无肝癌家族史者。结论:肝炎患者AFP异常颇为常见,一旦发现肝炎患者AFP异常时,应考虑患者有HBV感染的背景,或为单纯HBV感染的慢性乙型肝炎,或HBV基础上有HAV或HEV重叠感染者。  相似文献   

8.
肝炎病毒重叠感染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已知的肝炎病毒有甲肝病毒(HAV)、乙肝病毒(HBV)、丙肝病毒(HCV)、丁肝病毒(HDV)、戊肝病毒(HEV)和庚肝病毒(HGV)。近年来国内对以上病毒重叠感染报道逐渐增多,重叠后各病毒间相互作用及临床关系应引起重视,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重叠EB病毒(EBV)感染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功能及HBV复制的影响。方法选取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5年1月-2017年8月收治的CHB患者119例,依据CHB临床分度标准,分为轻度(60例)、中度(38例)和重度(21例)。其中60例为CHB重叠EBV感染患者(重叠感染组),59例为单纯CHB患者(单纯CHB组)。收集2组患者性别、年龄、住院天数、肝功能指标、HBV DNA载量、血常规、凝血功能等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结果 CHB重度患者EBV DNA检出率(76.19%,16例)较轻度(43.33%,26例)和中度(47.37%,18例)患者均明显升高(χ~2值分别为6.727、4.601,P值均0.05);与单纯CHB组比较,重叠感染组患者住院天数、ALT、AST、TBil、DBil、GGT水平均显著升高(t值分别为3.523、4.085、3.755、10.976、8.380;Z=-3.474,P值均0.05),PTA和HBV DNA定量下降(t值分别为-2.501、-6.140,P值均0.05);重叠感染组HBeAg阳性率、HBV DNA阳性率均低于单纯CHB组(P值均0.05);2组间淋巴细胞百分比、Alb、WBC、Hb、PL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CHB患者病情越重越易重叠感染EBV或机体内潜伏的EBV越易重新激活,EBV感染后又可加重病情,延长病程,但血清HBV DNA水平下降,可能与EBV抑制了HBV复制有关。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老年患者甲~戊型肝炎病毒重叠、HBV DNA阳性相应HBV M表现形式和重症肝炎病原学。方法检测我院1997年1月-2001年12月住院343例老年患者血清甲~戊型肝炎病原学指标,采用“前3年”“后2年”“共5年”进行对照分析。结果甲、乙、丙、丁、戊型肝炎分别为3例(0.87%)、167例(48.69%)、35例(10.20%)、1例(0.29%)、142例(41.40%);乙和/或戊、丙、甲、丁重叠感染59例,其中乙、戊重叠达40例(67.80%);未定型56例。HBV DNA阳性而HBeAg呈阴性病例占80.48%(33/41),重症肝炎中以HBV感染为最多,占72.41%(21/29),重型乙型肝炎外周血HBV负荷量大于4×10~3拷贝/ml以上,而HBeAg呈阴性者占76.19%(16/21)。近5年老年病毒性肝炎住院率为7.51%,病原依次为HBV、HEV、HCV、HAV、HDV感染,HEV感染显著上升,尤其是HBV和HEV重叠感染,应引起高度重视。结论 HBV感染均应查HBV DNA定性/定量,一则可反映病毒复制;二则可反映病毒变异,HBeAg阴性且ALT不正常者,不要认为HBV已清除,应考虑是否前C区变异可能,也可能是重症化的病因学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重型病毒性肝炎住院病例的临床及病原学特点,探讨慢性肝炎重症化及其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349例重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特点及病毒标志物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349例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中,发生于急性肝炎的28例,发生于慢性肝炎有明确肝病史和无明确肝病史的分别为245例和76例;引起重型肝炎的病毒中以HBV单一或重叠感染率最高,占82.2%(287/349),6例(1.72%)未能确定病原,未发现单一HAV、HDV和HGV感染者,HBV重叠HEV感染者病死率为65.2%(15/23),HEV重叠其他肝炎病毒感染者的病死率为60%(18/30),均比单一HBV或单一HEV感染者高(P<0.01和P<0.05)。结论重型肝炎仍以HBV感染为主,HBV和HEV重叠感染可以加重病情、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慢性乙型肝炎多重病毒感染临床并不多见,可使肝炎的病程变得较为复杂,预后相对较差,国内外相关的文献报道较少。分析慢性乙型肝炎多重病毒感染的病原学类型并研究其临床特征。方法共有慢性乙型肝炎多重病毒感染88例,其中三重感染74例,四重感染14例;用日期随机法抽取同期单纯乙型肝炎10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乙型肝炎多重病毒感染患者中合并丁肝病毒(HDV)、巨细胞病毒(CMV)、甲肝病毒(HAV)与戊肝病毒(HEV)者较多,分别为84.1%、43.2%、33.0%、26.1%。多重病毒感染患者的肝功能损害明显较单纯感染者重,疗效差,住院时间长。结论与慢性乙型肝炎单纯感染相比,慢性乙型肝炎多重病毒感染肝功能损害严重,疗效较差。  相似文献   

13.
上海市20世纪90年代早期病毒性肝炎的病原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迄今鉴定出的具有明确致病性的肝炎病毒主要是甲型肝炎病毒(HAV)、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丁型肝炎病毒(HDV)和戊型肝炎病毒(HEV),分别引起甲~戊型肝炎,其中HDV需在HBV的辅助下才能感染人。近年来发现的HGV、TTV、B19和SEN—V对人的确切致病作用尚未明确。在我国,临床肝炎以慢性乙型肝炎为主,并有部分慢性丙型肝炎。急性肝炎则主要由HAV和HEV引起。肝炎病原学的多样性以及重叠和/或共同感染的存在,使得临床肝炎更加复杂。我们对上海市1990年至1994年的1054例肝炎人院患者进行病原学研究,分析各种肝炎的基本流行病学特征,为肝炎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为降低丙型肝炎的发病率,及时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指导意义。方法 对157例丙型肝炎病人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式,记录其传播途径、临床表现、肝功能、病原学标记检查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丙型肝炎经血传播占73.25%(115/157),无明显原因传播者占15.28%(24/157)。所确诊的急性丙型肝炎均急性起病和近期有明确血制品使用史。慢性丙型肝炎症状轻,常有反复轻度ALT异常。HCV可与其它肝炎病毒如HAV或HBV合并感染,使病情加重。结论 丙型肝炎经血传播是首要途径,但无明显原因传播者也不容忽视。急性丙型肝炎一般不易诊断,除非有较明显的症状和病前1~6个月有明确血制品使用史。丙型肝炎易慢性化,且慢性丙型肝炎症状轻,常有反复轻度ALT异常,合并其它肝炎病毒如HAV或HBV可使病情加重、病程缩短、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5.
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了73例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的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结果发现各型丙型肝炎的sIL—2R均明显升高,尤其在肝硬化组更明显。sIL—2R水平与T细胞亚群中OKT_8细胞的比例、与ALT及疾病归均密切相关,而与丙肝病毒复制及乙肝病毒重叠感染无明显关系。说明sIL—2R与OKT_8细胞参与了丙肝发生发展中的免疫病理过程。血清sIL—2R的测定可做为丙肝患者病情变化、预后判断及临床用药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6.
丁型肝炎病毒与其他肝炎病毒重叠感染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型肝炎病毒(HDV)常与乙型肝炎病毒(HBV)同时或重叠感染,国内外报道感染串存在地区性差异。迄今对HBV感染的治疗仍感棘手,而合并HDV感染又可能导致病情加重和慢性化。为调查HDV及其重叠感染的情况,我们对肝炎住院患者进行甲~庚型肝炎病毒检测,现将190例HDV阳性患者及其重叠感染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用自制的叶下珠(P.urinria)复方醇提取物对69例CHB患者进行临床治疗,并设对照组46例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服药组HBsAg阴转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进而探索性别、年龄、临床型别、乙型肝炎病毒(HBV)e抗原/e抗体系统以及重叠HCV、HDV或HEV感染对HB-sAg阴转的影响,结果显示出女性患者少而HBsAg阴转率高;药物对小年龄组HBsAg阴转的影响大;CPH患者易于转阴;当HBeAg存在时不利HBsAg阴转,而当抗-HBe存在时HBsAg易于阴转;115例CHB患者HCV、HDV、HEV与HBV的重叠感染率分别为2.6%、9.6%和2.6%,重叠HCV、HDV或HEV感染者未显示出有利于CHB患者HBsAg阴转。  相似文献   

18.
报告30例丁型病毒性肝炎病人的临床发病情况,转归及其与乙型肝炎病毒(H8V)血清标志、丁型肝炎病毒(HDV)血清标志的关系.其临床经过可分为病情加重后迅速恶化.先加重后好转与无明显变化三种情况.病情的转归与HDV 血清标志的表达有一定的关系;与HBV 的复制也有一定关系.此外尚发现HAV、HBV、HDV 的三重感染占一定的比例.  相似文献   

19.
吴淑坤  杨东亮  吴亮  周建  赵西平  田德英 《肝脏》2006,11(2):107-108
为了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重叠戊型肝炎病毒(HEV)感染发展为重型肝炎后的临床特征,我们对2005年1-7月住院的慢性乙型肝炎重叠HEV感染的48例重型肝炎患者和单纯慢性HBV重型肝炎50例进行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广州市自然人群病毒性肝炎的血清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取分层多级整群系统随机抽样方法抽取研究对象,对其作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病毒性肝炎各感染标志物。结果广州市自然人群HAV、HBV、HCV、HDV、HEV、HGV感染率分别为74.47%、64.10%、0.65%、0.13%、1.69%和0.65%;HAV、HBV和HEV的感染率在老城区、新城区和郊市区中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意义(P〈0.01),而HCV、HDV和HGV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HBV感染率在男女之间差异有高度显著性意义(P〈0.01),HCV感染率在男女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HAV、HDV、HEV和HGV的感染率则无性别差异(P〉0.05);HAV、HBV、HCV、HDV、HEV、HGV最低感染年龄分别为2岁、2岁、20岁、31岁、5岁和13岁,最高感染年龄分别为90岁、86岁、46岁、67岁、74岁和71岁;HAV、HBV和HEV感染率均与年龄呈正相关(P〈0,01、P〈0,01和P〈0.05)。结论广州市自然人群各型病毒性肝炎感染具有不同的流行病学特征,其中HAV和HBV的感染率较高,HCV、HDV、HEV和HGV的感染水平则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