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药物性肝损害10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药物性肝损害是常见的肝病之一 ,随着药物种类的不断增多及广泛应用于临床 ,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病率也相应增加。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和病理变化多端 ,且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无特异性 ,易被误诊。本文对 10 5例药物性肝损害进行了临床分析 ,以增强临床医师对药物性肝损害的认识。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1998- 0 1至 2 0 0 2 - 0 5收入我院共确诊为药物性肝病的患者共 10 5例 ,其中男性 4 7例 ,女性 5 8例 ,年龄为 15~ 80岁 ,平均年龄 (4 2 5 6± 13 75 )岁。1.2 诊断标准  (1)有明确的服药史。 (2 )用药后数周至数月内出现肝损害的…  相似文献   

2.
朱小进 《山东医药》2009,49(32):52-53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特点及预防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101例药物性肝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01例药物性肝损害涉及临床各科用药48个品种,均为常规剂量。药物种类以抗微生物药物为主,中草药类占14.6%;不同给药途径均可发生肝损害;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与病毒性肝炎难以区分,出现特异症状者较少。治愈或好转96例,自动出院4例,死亡1例。结论临床用药应严格把握用药指征,预防药物性肝损害。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引起药物性肝损害的药物种类,探讨其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近3年收治的418例药物性肝损害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药物种类、临床表现、肝脏生化学检测、肝穿刺病理及治疗转归等相关指标。结果引起药物性肝损害前5类药物分别是中药、抗生素、解热镇痛药、抗结核药、心血管药。418例患者中急性药物性肝损害218例(占52.2%);慢性药物性肝损害112例(占26.8%);药物性肝功能衰竭81例(占19.4%);药物性肝硬化7例(占1.7%)。418例药物性肝损害患者中治愈152例(36.4%),好转206例(49.3%),无效47例(11.2%),死亡13例(3.1%)。影响预后的肝功能指标为AST、TBil、Alb、CHE、PTA。结论药物性肝损害的的致病药物种类较多,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AST、TBil、Alb、CHE、PTA与预后具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汤茂功  顾建军  刘东平 《临床肺科杂志》2013,18(2):365+370-365,370
目的分析老年肺结核患者抗结核药物致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效果。方法分析我院门诊和住院的年龄在60岁以上的142例因抗结核药物所致的药物性肝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7例患者在抗结核治疗半月后发生肝损害;85例在治疗1个月后发生肝损害,其中15例加服保肝药物治疗后肝功能好转,75例停服利福平、吡嗪酰胺加用保肝药物治疗后好转;52例停服抗结核药物、加用保肝药物治疗后肝功能好转。结论老年抗结核治疗易造成药物性肝损害,注意监测和及时处置,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5.
药物性肝损害(附10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佳玉  江南 《肝脏》2001,6(4):276-277
近年来 ,随着药物种类的不断增多 ,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概率也相应增加 ,致肝损害的药物种类与以前相比 ,也有了改变。药物性肝损害临床表现复杂多样 ,且常常被基础疾病所掩盖 ,极易误诊。本文对我院 1992年~ 2 0 0 1年 4月收治的药物性肝损害 10 1例进行分析和探讨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男性 46例 ,女性 5 5例 ,年龄 1~ 85岁 ,平均 42岁。其中 6 0岁以上 19人 ,2 0岁以下 2人。二、诊断标准( 1)有明确的服药史 ;( 2 )服药后出现肝损害的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指标 ;( 3)具有发热、皮疹、关节痛和嗜酸细胞增多等 ;…  相似文献   

6.
刘倩  段学萍 《山东医药》1992,32(1):10-11
本文对96例药物性肝损害进行临床分析,所致肝损害的药物37种,其中抗生素类占39.9%。剂量大、病程长以及配伍药物过多是引起药物性肝损害的主要原因。41岁以上患病人数占69.8%,提示中、老年人用药更应慎重。本文提出4条诊断标准,可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7.
两种国际诊断标准对230例药物性肝损害诊断的分析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分析比较我国药物性肝损害常用的两种国际诊断标准诊断的准确性。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总结分析引起药物性肝损害常用药物的种类。用Danan的药物性肝损害相关评价标准与Mafia评分标准,对230例药物性肝损害患者进行重新诊断,比较这两种诊断方法的差异。结果230例患者中引起药物性肝损害的常用药物依次为:中药类、抗生素、解热镇痛类、抗结核药、心血管类、保健药、精神类药、皮肤病类、降糖药等。230例患者以Danan的药物性肝损害相关评价进行诊断,有149例(64.8%)为药物引起的肝损害,不能确定的有71例(30.9%),非药物引起的肝损害有10例(4.3%);以Maria评分标准进行诊断,确定为药物性肝损害的无一例患者,可能性大的有55例(23.9%),不能确定、仅仅为可能的126例(54.8%),可能性小的有33例(14.3%),可除外药物性肝损害的有16例(7.0%)。结论Danan的药物性肝损害相关评价标准与临床诊断符合率比Maria评分标准高,但还需进行改进修正。  相似文献   

8.
中毒性肝炎     
《传染病网络动态》2005,(4):131-132
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172例临床分析;抗生素引起药源性肝损害207例临床分析;甘利欣治疗药物性肝损害临床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9.
周小红  农丽英 《内科》2012,7(1):86-88
目的 探讨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致药物性肝损害的门诊护理.方法 针对大多数结核病患者居家治疗的特点,进行患者及家属结核病防治知识系统性整体教育、药物性肝损害患者的心理护理,指导家庭护理,让患者及家属参与治疗与护理.结果 382例结核药物性肝损患者,除6例入院,1例转院,其余均在门诊接受治疗.结论 药物性肝损害重在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和合理的护理,能减轻患者药物性肝损害程度,使患者顺利完成抗结核治疗.  相似文献   

10.
中毒性肝炎     
《传染病网络动态》2005,(6):124-125
药物性肝病162例临床诊治分析,中药的药物性肝损害30例临床分析,61例药疹伴药物性肝损害住院病例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药物性肝损害(DILI)的病因及临床特点,提高对药物性肝损害的认识。方法对本院41例药物性肝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服药时间及服用药物种类、临床表现、肝损害的分型进行综合评价,总结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特点。结果引起肝损害的药物前3名依次为:中草药及中成药14例(32.6%),抗生素10例(23.3%),降压药5例(11.6%)。临床分型:肝细胞损伤型13例,占31.7%;胆汁淤积型15例,占36.6%;混合型12例,占39.3%。结论临床上多种药物可导致肝损害,因此在使用有肝损害副作用药物时,应及时检测肝功能,以求早发现、早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抗结核治疗中药物性肝损害高危人群采取预防措施(以左氧氟沙星替代一线标准化疗方案中的吡嗪酰胺)在药物性肝损害发生率方面的影响。方法分析我科2007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收治的初治菌阳,且存在发生药物性肝损害高危险因素的肺结核患者257例,对比观察采取预防措施组与常规治疗组(未采取预防措施组)患者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率。结果采取预防措施组129例,其中出现肝损害13例(13/129,10.08%),未采取预防措施组128例,其中出现肝损害32例(32/128,25%),对比2组肝损害的发生率,采取预防措施组明显低于未采取预防措施组(P〈0.01)。结论对易发生药物性肝损害的高危人群,将一线标准化疗方案中的吡嗪酰胺用左氧氟沙星替代,可以减少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药物性肝损害的病因、临床特点及预后,并评价治疗效果,以提高对药物性肝损害的认识,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213例急性药物性肝损害患者的基本情况、用药史及临床特点。结果引起药物性肝损害前4位的药物分别是非甾体类抗炎药(55例,占25.8%)、中草药(46例,占21.6%)、抗结核药(39例,占18.3%)和免疫抑制剂(29例,占13.6%)。发生药物性肝损害的最常见给药途径是口服(106例,51.2%)。主要临床表现为乏力、纳差、发热、恶心、黄疸、呕吐及腹部不适。肝损害以胆汁瘀积型最为常见。预后良好,显效率72.3%(154例),有效率21.6%(46例),总有效率为93.9%(200例)。结论引起药物性肝损害的药物种类繁多,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因此临床用药要严格把握用药指征,进而做到预防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药物性肝损害20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惠芸  陆一兵 《山东医药》1999,39(13):18-18
随着新药的不断问世及中草药的广泛应用,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病率日益增多。1991年以来,我们收治203例药物性肝损害患者。现对其临床特点及防治分析如下。1资料与分析本组男139例,女64例;年龄6个月至72岁,平均41.2岁。既往有肝病史95例,HBsA...  相似文献   

15.
药物性肝损害是结核病治疗过程中的常见药物性损害,结核病病人应用抗结核药物周期较长,因而发生药物性肝损害的比例较大。我们2000—01/2004—08收治住院结核病病人831例,其中因应用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20例,现报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温胆汤加味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老年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48例老年人药物性肝损害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24例,对照组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注射液,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温胆汤加味。[结果]治疗2周及4周后,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观察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γ-谷氨酰转移酶、碱性磷酸酶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O.01)。[结论]温胆汤加味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老年人药物性肝损害,具有高有效性、高依从性,高安全性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中毒性肝炎     
药物性肝损害103例分析——苏民(黑龙江大庆市第二医院药剂科163461);《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7,27(9):1332-1333[目的:探讨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特点及其发病规律。方法:对103例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8.
药物性肝损害是指药物本身或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肝损害,是引起肝衰竭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还缺乏有效的预测指标及诊疗手段。从易感因素、诊断和评价标准等方面对药物性肝损害进行介绍。了解药物性肝损害的最新进展,有利于及时发现药物性肝损害的易感患者;合理运用各种评价标准,有助于药物性肝损害的规范化诊疗。  相似文献   

19.
王君和  张彩玉 《内科》2009,4(4):537-539
目的总结抗结核药所致药物性肝病(DILD)的临床特点及其预防和治疗。方法根据服药史、临床表现、肝功能检查、影像学检查及药物性肝病诊断标准,对2001年1月至2008年11月间经抗结核治疗后出现的43例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和讨论。结果192例患者中,43例肝功能异常,占22.4%。其中12例经护肝治疗后,肝功能恢复正常,继续原方案化疗,同时予护肝治疗,未再次出现肝损害,不必停抗结核药。有21例(占48.8%)病人更改方案,停抗结核药3例(占6.9%)。接受抗结核治疗192例患者中,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sAg阳性者18例,其中7例出现肝损害,占38.9%,HBsAg阳性者药物性肝损害高于阴性者(P〈0.01);结论多种抗结核药可引起药物性肝病;联合用药可增加药物的毒性;HBsAg阳性者抗结核治疗中易出现肝损害;在抗结核治疗前应常规检查肝功能、HBsAg,在用药过程中应定期监测肝功能;早期发现药物性肝病,停用抗结核药物及进行相应治疗。  相似文献   

20.
我们自1995年7月至1997年7月采用甘利欣联合维脑路通治疗药物性肝损害,取得满意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病例选择与分组 所有病例均为我科住院患者,诊断和分型符合江氏药物性肝损害分类法和诊断标准。排除病毒性肝炎血清标志阳性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男性20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40.5岁。其中由异烟肼、利福平致肝功能损害者24例,氯丙嗪致肝功能损害者8例。对照组27例,男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