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肾上腺囊肿12例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肾上腺囊肿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分析肾上腺囊肿12例的诊断与治疗资料。结果:12例病例中,假性囊肿占7例,内皮性囊肿3例,上皮性囊肿2例。结论:肾上腺囊肿诊断方法以B超及CT为主,但均有一定的误诊率,治疗上可采取保守观察、穿刺、开放性手术或腹腔镜手术。  相似文献   

2.
14例肾上腺囊肿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总结肾上腺囊肿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肾上腺囊肿的临床资料,复习文献并讨论肾上腺囊肿的诊断和治疗。结果:术前B超、CT、MRI诊断正确率分别为42.8%(6/14),54.5%(6/11)和l00%(5/5);联合应用B超、CT或MRI,术前诊断正确率为78.5%(11/14);14例均行手术治疗,病理诊断假性囊肿5例,上皮性囊肿2例,内皮性囊肿4例,非特异性囊肿3例。结论:合理有序地联合应用B超、CT和MRI能提高肾上腺囊肿的诊断正确率,治疗方法取决于囊肿大小、是否有并发症,腹腔镜肾上腺囊肿切除术是外科首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肾上腺囊性肿块的诊断与治疗(附2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肾上腺囊肿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采用B超、CT、MRI检查肾上腺囊肿20例。其中19例实施手术治疗,完整切除15例,大部分切除4例;1例随访观察。结果:B超、CT和MRI术前诊断率分别为50.0%,66.7%和75.0%。手术效果满意,术后患者恢复正常。结论:肾上腺囊肿的诊断主要依靠B超、CT、MRI方法,而确诊似需经病理检查证实 ;手术仍是其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声对肾上腺囊肿诊断与治疗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病理证实的肾上腺囊肿的临床资料。结果9例病例均为超声首先发现,5例提示为肾上腺囊肿,3例误诊为肾上极囊肿,1例提示为肾上腺区低回声包块。其中5例行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治疗,4例行手术治疗。结论超声在肾上腺囊肿的诊断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于单纯性的肾上腺囊肿,可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治疗。  相似文献   

5.
肾上腺囊肿的诊断与治疗(附1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肾上腺囊肿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肾上腺囊肿的临床资料。结果:B超检查12例,9例显示肾上腺区为无回声液性囊性暗区, 3 例提示为低回声包块。14 例行CT检查为低密度肿块,其中7例提示囊壁有钙化影。MRI检查1例为包膜完整的占位病变。15 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行囊肿及同侧肾上腺切除6例,囊肿及肾上腺部分切除术7例,单纯囊肿切除术2例。9例行开放手术,6例经后腹腔镜手术。假性囊肿7例,内皮性5例,上皮性1例,2例未标明囊肿类型。结论:肾上腺囊肿临床上无特征性症状与体征,内分泌功能检查多数正常。B超与CT在诊断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注意与肝、胰、肾及脾囊肿,以及肾上腺肿瘤相鉴别。除直径<3 cm、内分泌功能正常、无症状、CT提示单纯性肾上腺囊肿外,均应采取积极手术治疗。建议囊肿切除加同侧肾上腺切除。后腹腔镜手术相对开放手术更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6.
1670年Greiselius等首次报道了肾上腺囊肿,其典型症状是腹痛或肿块.随着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偶发型肾上腺囊肿越来越多的被发现.肾上腺囊肿的诊疗过程包括:鉴别诊断、明确诊断和后续治疗.肾上腺囊肿可分为四个亚型:内皮囊肿,假性囊肿,上皮囊肿和寄生虫性囊肿.内分泌方面的检查是为了排除功能性肿瘤.影像学检查对肾上腺囊肿的鉴别诊断很有帮助.然而,根据影像学成像的特点,有时很难区分良性与恶性,例如假性囊肿出血.对有器官功能损害、潜在恶性病变或者直径超过5cm的良性病变则需要行手术治疗.对于小的良性病变,也可选择保守治疗,目前还没有明确的文献报道.  相似文献   

7.
肾上腺囊肿的诊断和外科治疗(附22例报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肾上腺囊肿的诊断与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肾上腺囊肿的诊断与治疗资料。结果:22例中,上皮性囊肿1例,内皮性肿囊8例,假性囊肿13例,均行囊肿切除术。结论:B超与CT是诊断肾上腺囊肿最可靠的定位诊断方法;强调在CT检查中有增强效应的囊肿要作内分泌功能检测,对直径>3cm或有内分泌功能的肾上腺囊肿应进行外科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手术治疗巨大肾上腺囊肿的优点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3月至2011年11月9例巨大肾上腺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例,女6例,左侧5例,右侧4例,囊肿直径均≥6 cm。采用腹膜后途径,根据术中情况行腹腔镜肾上腺部分切除术、肾上腺全切除术(包括因囊肿过大、压迫难以鉴别肾上腺的患者)、单纯肾上腺囊肿去顶减压术。结果:9例手术均获成功,其中肾上腺部分切除术4例,肾上腺全切除术3例,单纯肾上腺囊肿去顶减压术2例。手术时间平均(73.36±20.88)min,术中出血量平均(76.6±34.7)ml,平均住院(5.6±1.8)d。病理诊断为肾上腺囊肿,其中内皮性囊肿5例,假性囊肿4例。围手术期无并发症发生。随访3~37个月,平均17个月,无一例复发。结论:后腹腔镜手术治疗巨大肾上腺囊肿疗效确切,患者创伤小、出血少、康复快、住院时间短,对于腹腔镜手术经验丰富的术者,可作为首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发性肾上腺囊肿合并重复肾双输尿管畸形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方藩回顾分析1例左侧多发性肾上腺囊肿并左侧重复肾双输尿管畸形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术前联合应用B超、CT检查,诊断为左肾上腺多发囊肿;行IVU检查。进一步发现了重复肾双输尿管畸形,避免了漏诊和误诊。行后腹腔镜肾上腺囊肿探查术。术中见左肾上腺有2个囊肿。因术前CT及术中均可见囊壁钙化,术中行冰冻病理检查诊断为假性囊肿,行囊肿切除术。随访18个月未见复发,结论治疗方法取决于囊肿大小、重复肾的功能、是否有并发症等。对囊壁有钙化者,术中应行冰冻病理检查以确定有无恶性病变。后腹腔镜肾上腺囊肿切除术是外科首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肾上腺囊性病变的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提高肾上腺囊性病变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肾上腺囊性变患者资料,经影像学检查,手术及病理证实非肿瘤源性患者21例,肿瘤源性患者10例。结果非肿瘤源性患者21例,其中单纯性囊肿15例,囊内出血感染或自发性出血所致的高密度囊肿6例。肿瘤源性患者10例,其中嗜铬细胞瘤9例,肾上腺神经节细胞瘤囊性变1例,8例嗜铬细胞瘤有激素活性症状。全部病例均行手术治疗,效果满意。结论B超、CT、MRI是诊断肾上腺囊性病变最可靠的定位诊断方法。强调在CT检查中有增强效应的囊性病变,要做内分泌功能检查。对直径〉4cm或有内分泌功能的肾上腺囊性病变应行外科治疗,〈4cm单纯性或单侧自发性出血性囊肿,无症状者可定期观察。  相似文献   

11.
报告1985年8月-1995年11月收治的肾上腺囊肿8例,其中内皮性囊肿4例,假性囊肿3例,胚胎性囊肿1例。8例均行手术切除,结果均痊愈出院。并就其肾上腺囊肿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重肾双输尿管并发上位肾积水3例误诊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分析重肾双输尿管并发上位肾积水误诊原因,探讨临床不典型囊肿、肾上腺囊肿的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重肾双输尿管并发上位肾积水误诊的临床资料。结果:左侧2例、右侧1例。均行手术治疗,术中发现为重肾双输尿管上位肾积水,解除梗阴因素并行整形,术后半年随访,无复发。结论:诊断肾囊肿、肾上腺囊肿时应考虑本病并进行相应检查;对于肾囊肿、肾上腺囊肿穿刺注射无水乙醇应慎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肾上腺囊肿的手术经验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2月至2011年3月为42例肾上腺囊肿患者行后腹腔镜手术的临床资料。患者平均(45.6±10.8)岁,囊肿直径平均(6.8±3.1)cm。其中单纯囊肿切除术29例,合并肾上腺部分切除术11例,合并肾上腺全切除术2例。结果:42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一例中转开放手术,围手术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平均(58.5±22.4)min,术中出血量平均(37.5±27.1)ml,术后平均住院(6.0±1.8)d,平均随访(45±28.5)个月,患者不适症状消失或明显缓解,术后肾上腺功能正常,无局部复发。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肾上腺囊肿安全、有效,具有患者创伤小、康复快等优点,可作为治疗肾上腺囊肿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肾上腺囊肿采用后腹腔镜手术治疗的价值.方法:分析我科采用后腹腔镜手术治疗的16例肾上腺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a结果:16例患者囊肿切除都取得成功,15例完全切除,1例行去顶减压术,肾上腺部分切除7例,全切2例,术中操作时间(41.2士11.5)分钟,住院时间(5.1±1.3)天,出院后随访无复发病例.结论:后腹腔镜手术安全、有效,泌尿外科医生治疗肾上腺囊肿的首选.  相似文献   

15.
应用腹膜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肾上腺囊肿(附27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腹膜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肾上腺囊肿的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3月至2008年7月采用腹膜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肾上腺囊肿2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手术均获成功,21例行肾上腺部分切除术,6例行肾上腺全切除术,手术时间平均(35.1±11.6)min,术中平均出血(27.9±13.6)ml,平均住院(4.3±1.8)d。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12~36个月,无一例复发。结论:腹膜后腹腔镜手术可作为治疗肾上腺囊肿的标准术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左侧肾上腺区特殊囊性占位病变的鉴别诊断,提高对胃重复囊肿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治的认识. 方法 2010年4月和2011年8月分别收治左侧肾上腺区特殊囊性占位病变1例,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28及42岁.患者均无特殊临床表现.超声及CT检查提示左肾上腺区囊肿,囊壁较厚且与胃大弯侧胃壁粘连.病变大小分别为5 cm×6 cm×7 cm及8 cm×12 cm×13 cm,囊内有分隔,动脉期无明显强化.术前诊断为左侧肾上腺区域囊性占位病变(肾上腺囊肿伴出血或感染).2例均施行后腹腔镜下囊肿切除术.结合文献分析囊肿临床病理特征及影像学表现.结果2例手术顺利.术中明确囊肿紧邻左肾上腺且部分囊壁与胃大弯侧胃壁粘连紧密,但并不与胃腔相通.病理证实为胃重复囊肿.2例分别随访8个月及2年,左肾上腺区均未见囊肿复发,胃镜检查未见异常. 结论 成人胃重复囊肿临床罕见,术前确诊困难,超声及CT检查对定位、定性诊断具有一定价值;内镜超声及其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有望确诊.应纳入左侧肾上腺区囊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之列.本病有潜在恶变性,腹腔镜手术切除是主要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肾上腺囊性占位的多排螺旋CT表现特点,以提高其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上腺囊性病变的多排螺旋CT表现。结果 27例经病理证实的肾上腺囊性病变中,肾上腺单纯囊肿6例,肾上腺出血、感染或自发性出血所致的假性囊肿4例,肾上腺囊性淋巴管瘤3例,肾上腺神经鞘瘤2例,肾上腺髓样脂肪瘤2例,嗜铬细胞瘤囊性变6例,原发性肾上腺癌囊性变2例,肾上腺腺瘤囊性变2例。多排CT上囊肿的形态密度、囊壁厚度、有无壁结节、局部强化的方式和血供的特点可以鉴别肿瘤性囊肿和非肿瘤性囊肿、良性肿瘤囊性变和恶性肿瘤囊性变。结论肾上腺囊性病变的多排螺旋CT特征不同,有助于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肾上腺囊肿的临床效果。方法2002年5月-2006年12月,采用后腹腔镜手术治疗12例肾上腺囊肿。肿物大小(3.6 cm×2.2 cm)-(10.0 cm×8.0 cm)。手术均采用后腹腔途径。扩张后腹膜间隙成功后,腰部取3个套管针穿刺入路。沿腰大肌向上打开肾周筋膜,游离肾上极和肾上腺周围的脂肪组织,超声刀沿肾表面分离出肾上极和肾上腺囊肿。沿囊肿周围约1 cm的肾上腺正常组织切下囊肿。结果12例手术全部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时间50-120 min,平均65 min。术中出血10-150 ml,平均45 ml。术后住院3-7 d,平均4.5 d。2例较大囊肿术中囊肿破裂,吸净囊液后将囊壁完整切除,未出现切口感染。所有病例随访2-55月,平均32个月,未发现囊肿复发。结论后腹腔镜手术创伤小,出血少,病人康复快,住院时间短,可作为治疗肾上腺囊肿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提高对肾上腺结核诊断与治疗的认识。方法 回顾本院4例肾上腺结核病例的诊断与治疗结合文献复习。4例病例均予生化、B超和CT检查及抗结核、长期激素替代治疗或手术处理。结果 抗结核、长期激素替代治疗或手术处理使肾上腺结核引起的Addison's病得到满意的疗效。结论 根据临床特征,结合生化和肾上腺影像学检查或手术切除病理检查确定肾上腺结核诊断。抗结核、长期激素替代或手术是治疗肾上腺结核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单孔后腹腔镜解剖性切除治疗肾上腺囊肿的临床应用与疗效。 方法2010年7月至2015年5月梅州市人民医院共收治肾上腺囊肿患者12例,采用自制单孔多通道套管后腹腔镜下三个层面解剖性切除肾上腺囊肿。年龄36~67岁,平均(47±8),平均体质量指数(25.0±3.2)kg/m2。右侧5例,左侧7例。囊肿直径平均为(5.0±0.7)cm。 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4例行肾上腺囊肿切除,8例行肾上腺部分切除术,手术时间(64±14) min,失血量(30±8) ml,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8~12 h,术后第1天疼痛评分(1.6±0.8),术后住院天数2~5 d,术后无肠麻痹、感染、继发出血等并发症,无输血。术后病理诊断为肾上腺囊肿。随访7~15个月,无囊肿复发。 结论单孔后腹腔镜解剖性切除肾上腺囊肿是安全、有效的,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