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院自1997年开展胸腔镜下动脉导管未闭(PDA)结扎术24例,效果满意。现将麻醉处理有关事项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患者24例,男11例、女13例。年龄2~14岁,平均(6.24±3.30)岁。体重12~56 kg,平均(22.43±10.64)kg。ASA均为Ⅰ~Ⅱ级。动脉导管直径5~14 mm,平均(8.5±2.04) mm。平均肺动脉压力4~6.93 kPa,平均(4.61±0.97)kPa。麻醉时间55~135 min,平均(86.6±19.9) min,手术时间40~120 min,平均(71.8±19.6)min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动脉导管结扎术多采用在吸入麻醉的基础上,单次或静脉点滴三磷酸腺苷或其他降压药为降压手段,此方法尽管能有效控制血压下降的程度并做到随时逆转,但毕竟还有难以调控、难以把握合适度的缺点。微量泵的应用,使控制降压更加科学、完善、安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4.
丙泊酚(Propofol)是一种新型短效的全身麻醉药,特点是起效快,诱导及维持效果确切,麻醉过程平稳,恢复迅速平稳,不良反应少。笔者将丙泊酚用于婴幼儿动脉导管结扎术(PDA),对其用法、用量、效果和注意事项进行了观察。  相似文献   

5.
土应果  赵光敏 《云南医药》2000,21(6):477-477
随着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设备器械与技术的日趋完善,临床应用范围也进一步扩大。我院自1996年4月到1999年4月,采用胸腔镜下行小儿动脉导管未闭(PDA)结扎术8例,无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发生,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男5例,女3例,年龄15~12岁。体重9~32kg。4例有不同程度的心悸、气短等症状。查体发现胸骨左缘第2~3肋间均可闻2~4级连续性机械样杂音,6例伴震颤,7例P2亢进,4例伴周围血管征。心电图均显示左心扩大,X片示肺血多。经多普勒二维超声明确诊断,导管直径05~11cm,长度05~09cm,其中管型6例,漏斗型2例。…  相似文献   

6.
硝普钠控制性降压应用于动脉导管结扎术的临床观察山西省儿童医院(030013)陈瑞,张鸿毅,唐伟椿,陈淑君动脉导管未闭给扎术中控制性降压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必要手段。硝普钠(SNP)用于外科手术控制性降压始于Moraca(1962年),目前临床应用广泛,该...  相似文献   

7.
目的:在动脉导管未闭结扎术中,观察艾司洛尔预防硝酸甘油控制性降压所致反射性心动过速的临床效果。并与单用硝酸甘油降压的血流动力学进行对比。方法:30例单纯动脉导管未闭结扎术患,随机分为艾司洛尔组(A组,n=14)及生理盐水组(B组,n=16),于降压前,降压后1,2,3,5,7,10,15min,分别记录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结果:在硝酸甘油控制性降压后,A组的HR基本平稳,MAP下降速度快,B组的HR明显增快,MAP下降速度较慢。结论:艾司洛尔0.5mg/kg可预防硝酸甘油控制性降压所致心动过速,并可加快降压的速度。  相似文献   

8.
1997年 4月至 1999年 12月我们应用左腋下直切口行动脉导管未闭 (PDA)结扎术 32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32例中男 8例 ,女 2 4例。年龄 2~ 18岁 ,平均 6 8岁 ,10岁以上者 8例。 32例均在L2~ 3肋间闻及连续性杂音 ,其中 30例触及震颤。胸前UCG检查报告PDA均为管型 ,直径 5~ 15mm ,10mm以上者 12例。2 手术方法全组均在全麻气管插管下手术。患者右侧 90 。卧位 ,将左上肢抬高固定 ,充分暴露左腋下。于左腋中线以第三肋间为中心作垂直的皮肤切口 ,长约 6~ 8cm。分离牵拉部分前锯肌 ,将胸大肌及背阔肌在三肋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微创胸膜外动脉导管未闭结扎术的临床应用。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我院36例先心动脉导管未闭患儿,采取左腋下小切口,经胸膜外入路行动脉导管未闭结扎。结果本组36例患儿手术后均痊愈出院,术后心脏连续性杂音消失,心脏彩色多普勒未见分流。2例术中胸膜破裂予以修补,6例术后胸部透视有左胸膜反应,随访2~3周后消失。结论左腋下小切口胸膜外动脉导管未闭结扎术是一种安全、有效、对患儿创伤很小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0.
11.
动脉导管未闭(PDA)结扎术中,控制性降压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为探索理想的降压方法,观察用异丙酚复合安氟醚降压,并与单纯用安氟醚降压和静滴硝普钠降压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资料和方法30例PDA患者,男17例,女13例,年龄6~15岁,体重18~42kg。随机分为安氟醚降压组(Ⅰ组);异丙酚复合安氟醚降压组(Ⅱ组);硝普纳降压组(Ⅲ组),每组均为10例。30例患者麻醉方法相同,均采用持续吸入安氟醚2%~2.5%(约1.3~1.5MAC),间断静注维库溴铵维持气管插管气全身麻碎。监测及降压方法所有病例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旨在提高动脉导管未闭(PDA)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的认识水平。方法:对我院1985年2月至1998年3月70例PDA外科治疗的临床资料,结合有关文献进行总结,分析。结果:56例常温全麻左胸后外侧切口胸膜翻转法及3例胸膜外PDA结扎术,治愈57例,因导管出血中途转体外循环手术1例,压迫止血后中止手术1例,12例体外循环中-深低温低流量经肺动脉缝闭PDA(同期纠治心内畸形9例)治愈10例,死亡2例  相似文献   

13.
我科从1983年至今共施行PDA手术752例,其中16例术中发生破裂出血,本文认为,复杂和重症的病例在外循环下施行手术较为安全,高龄或手术难度大者采用低温麻醉为宜,术后控制性降压是避免大出血有效措施,本文还探讨了利用手术方法的改进减少术中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15.
室间隔缺损(VSD)、动脉导管未闭(PDA)病儿的血流动力学以左心室容量负荷过重为特征,本文应用超声心动图探讨VSD、PDA病儿术前术后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变化及其发生机理。  相似文献   

16.
韩剑刚  王建明  穆英  谷疆蓉 《河北医药》2009,31(10):1219-1220
动脉导管未闭(PDA)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畸形,发病率0.06%-0.08%,而早产儿发病率高达20%~30%;导管粗大者常于新生儿期出现气促、呼吸困难等症状,甚至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严重者可危及生命。部分经内科保守治疗效果不佳者常须急症行外科结扎术。我科2004年1月至2009年1月共手术治疗36例新生儿期动脉导管未闭患儿,本文对其临床资料、外科治疗的经验教训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18.
病例报告:患者,女,9岁。运动后心慌气短4年于1996-09-19入院.查体:体温36.0℃,血压12/8 kPa,神志清楚,无紫绀及杵状指(趾),无颈静脉怒张。双肺呼吸音清。心界向左下扩大。心率100/min,律齐。胸骨左肋3肋间闻及连续性杂音,心尖部可闻及舒张期流量杂音。肝脾不大.双下肢无浮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口服布洛芬混悬液治疗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的疗效。方法将2008年1月1日至2010年1月1日经心脏彩超确诊为PDA的早产儿89例在能进奶时给以布洛芬混悬液口服或鼻饲(用美林1ml=20mg布洛芬),首剂0.5ml/kg,第2,3剂每次0.25ml/kg,每剂间隔时间为24h,口服完第3剂后24h做心脏彩超,未闭合者可再服第二疗程。结果 89例诊断为PDA的早产儿口服美林后有76例闭合,闭合率达85.4%。结论口服布洛芬混悬液治疗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疗效好,且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20.
腋下小切口行动脉导管未闭结扎术5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胸后外侧切口作为动脉导管未闭(PDA)结扎术的常规手术入路,在心外科已得到广泛应用。我院自1993年4月~1998年4月采用左腋下小切口行PDA结扎术56例取得了良好的手术和美容效果,现报告如下。 临 床 资 料 1.一般资料 本组56例均为单纯管形动脉导管未闭病人.男 24例、女32例.年龄10个月~10岁,体重7~33kg。所有病人均有典型的连续性机器样杂音,并经心脏彩超检查确诊为PDA。其中21例有中度肺动脉高压,本组均无其它心脏畸形。 2手术方法 均取全麻常温下手术,采用左腋下4mm纵直小切口,经第3、或第4肋床进胸。开胸后以两个小撑开器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