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腹部术后服用胃肠舒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的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的早期恢复具有重要意义。我们随机选择了一组腹部手术病例,采用术后早期服用胃肠舒的方法,加快了胃肠功能的早期恢复,无副作用,效果满意。1资料1·1用药组共28例,男19例,女9例,年龄23~76岁,平均48.6岁。其中胆道手术13例,阑尾切除术10例,肠道  相似文献   

2.
腹部手术后如何促进和加快胃肠功能的恢复是临床上需进一步探讨的课题,胃肠功能恢复后患者可提早进食,有利于胃肠粘膜的修复,减少肠粘连等并发症的发生。红霉素(erythromycin)为传统的抗生素,近年来发现其是胃动素受体激动剂,已被临床应用为促动力药。我们对58例腹部手术的患者,术后加用红霉素预防感染,并观察红霉素对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受到抑制常常伴随,严重影响了患者早期康复。现着重就我院40例腹部手术后的病人,运用中医辨证理论,自拟固津通络汤对手术后胃肠功能早期恢复的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腹部手术后硬膜外持续自控泵镇痛对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对40例腹部手术后的病人进行随机分组,实验组20例(采用PCEA),对照组20例(采用间断肌注镇痛剂),观察两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间、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PCEA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且镇痛效果好,不良反应少。结论 使PCEA对腹部手术患者不影响其胃肠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小剂量红霉素治疗小儿腹部手术后动力性功能障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应用小剂量红霉素促进小儿腹部手术后胃肠道动力恢复的疗效.方法 将符合入选标准的开腹及胃肠手术后小儿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在给予常规对症处理、支持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剂量红霉素5mg/(kg·d),缓慢静脉滴注,1次/d,连用3-5天,观察其疗效.结果 治疗组术后不出现腹胀、呕吐、等症状,胃液引流量逐日减少及无胆汁粪渣,引出胃液清亮,食欲增加,术后72小时前肠鸣音恢复,有肛门排气排便,有效为率80.0%,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结论 应用小剂量红霉素促进小儿腹部手术后胃肠道动力恢复安全有效,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张敬 《淮海医药》1998,16(2):18-18
如何促进和加快胃肠功能的恢复是腹部手术后的重要治疗措施之一,也是外科医生长期以来积极探索的问题。我们从1994年开始选择一组阑尾穿孔腹膜炎手术后的病人,术后采用补钾和静滴普鲁卡因的方法,结果促进了胃肠功能的早期恢复,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西沙必利对腹部非胃肠道手术后肠蠕动恢复的效果。方法:将腹部手术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50人(男性19例,女性31例,年龄39±s16a),对照组50人(男性20例,女性30例,年龄42±12a),2组病人皆在术后给予输液、抗炎及对症治疗,但不使用其他影响肠蠕动药物,治疗组病人在术后d1加服西沙必利10mg,tid,观察2组病人的肛门排气日作为肠蠕动恢复时间。结果:治疗组病人的肛门排气时间为手术后2.1±0.4d,对照组为3.5±0.5d,2组差别非常显著,P<0.01。结论:西沙必利能使腹部手术后肠蠕动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8.
足部穴位按摩对腹部手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足部穴位按摩观察其对腹部手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腹部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手术后6h协助早期下床活动到自然排气。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足部穴位按摩,观察记录肠蠕动恢复时间及肛门排气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结论足部穴位按摩能促进腹部术后肠蠕动,利于患者早期恢复正常饮食。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外科腹部手术患者强化功能锻炼、腹部按摩对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腹部手术后患者84例,按手术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治疗组于手术后6h采用强化功能锻炼和腹部按摩的方法,连续3~5d,对照组采用腹外科常规治疗与护理。比较两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食欲状态、腹胀和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差异均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t=6.49、7.28、9、43,P均〈0.01);治疗组术后食欲状态、腹胀和恶心呕吐发生率的比率差异也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x^2:22、64、7.38、15.63,P均〈0.01),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强化功能锻炼结合腹部按摩能有效地促进腹部手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预防术后腹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诊治措施。方法对12例腹部手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患者均经非手术疗法治愈,胃肠功能恢复时间15~46d。结论通过缓解患者紧张情绪、持续胃肠减压、加强营养支持及胃肠动力药物应用等,均可获得满意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西沙必利促进腹部手术后肠蠕动的恢复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目的:观察西沙必利对腹部手术后肠蠕动恢复的作用。方法:腹部手术后病人90例,分为2组。60例用西沙必利5mgpo,tid。30例用酚酞0.2g,po,tid。均于腹部手术后48h服药至肠蠕动恢复,肛门排气,开始进食为止。结果:西沙必利组腹部手术后肠蠕动恢复较酚酞组有明显效果(P<0.01),肛门排气时间明显缩短(P<0.01),且无任何不良反应。结论:西沙必利能明显促进腹部手术后肠蠕动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四磨汤口服液促进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对63例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的患者按照随机配对原则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观察组和对照组首先均进行手术后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患者在上述基础上增加四磨汤口服液的联合治疗,在术后6h后开始服用,8h服用一次。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后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和腹胀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在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和排便时间方面比较,前者明显短于对照组;在腹胀情况方面,前者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磨汤口服液促进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临床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腹胀是腹部手术后常见的胃肠道并发症,术后腹胀的主要原因是手术麻醉或术中对腹腔器官的广泛刺激,术后胃肠蠕动受到抑制,肠腔内大量气体积聚所致,是术后临床常见且比较棘手的护理问题。如处理不当,对肠道吻合口和腹壁手术切口的愈合均有不良影响。缩短术后排气时间,尽早恢复饮食,是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的重要环节,为观察早期功能锻炼结合腹部按摩对腹部手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2006年1月至2007年11月在我科住院的70例腹部手术患者采用早期功能锻炼结合腹部按摩促进胃肠蠕动功能的恢复,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促进腹部手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方法。方法选择我科腹部手术后胃肠减压患者3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观察组应用维生素B1加胃管注入液体石蜡,对照组单一应用维生素B1做比较。结果观察组在72h内胃肠功能恢复者149例占99.33%;对照组在72h内胃肠功能恢复者43例占28.67%,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管注入液体石蜡对提早恢复患者胃肠功能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护理中综合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的80例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组每组例数40例。常规化护理组对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予以常规化护理,综合护理干预组对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以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粘连性肠梗阻治愈率;粘连性肠梗阻解除的时间、恢复正常胃肠功能时间;护理前后炎性因子和生活质量。结果综合护理干预组粘连性肠梗阻治愈率、炎性因子和生活质量、粘连性肠梗阻解除的时间、恢复正常胃肠功能时间对比常规化护理组有优势,P <0.05。结论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获得较好的效果,可解除肠梗阻,加速胃肠功能恢复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煎剂肛滴对促进腹部手术后肠功能恢复,改善腹胀及胃脘部不适等肠抑制症状的作用。方法:将我院2013年7~12月106例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8例,应用中药煎剂肛滴,对照组48例,应用新斯的明0.5mg肌肉注射,2次/d。结果:通过疗效观察,两组在促进肠功能恢复,改善腹胀及胃脘部不适等肠抑制症状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肛滴疗效确切,有利于患者胃肠功能尽快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方法:对1995年5月~2005年5月收治的30例腹部手术后胃排空障碍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功能性胃排空障碍发生于腹部手术后3~14天。本组经非手术治疗于术后7~30天恢复胃动力,均痊愈出院。结论:腹部手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病因是多因素的,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是诊断本病的重要方法。采取非手术疗法可治愈胃排空障碍,尽量避免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西药联合灌肠疗法治疗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80例腹部手术后出现胃肠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联合组与常规组,各40例,常规组采用常规西药进行治疗,联合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采用灌肠疗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排气、排便、肠鸣音恢复时间,进食时间,肠胃功能障碍评分,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两组治疗前胃肠功能障碍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常规组的胃肠功能障碍评分明显高于联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均长于联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腹部手术后出现胃肠功能障碍的患者行西药联合灌肠疗法,疗效显著,能有效缩短患者术后排气、排便、肠鸣音恢复时间,改善进食效果,缓解胃肠功能障碍症状,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促进其早日回归正常生活等具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红霉素的副作用,将它作为胃肠道的促动力药进行临床研究。结果发现实验组病人比对照组病人肛门排气明显提前.说明红霉素对腹部手术后肠蠕动的早期恢复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黄白通气颗粒对家兔腹部手术后小肠功能的恢复作用,初步探讨其促进腹部手术后家兔小肠功能恢复的作用机制。方法检测其对腹部手术后家兔肠鸣音恢复、首次排便时间、小肠肌电节律及肠推进功能的影响,并对胃动素(MTL)、缩胆囊素(CCK)、P物质(SP)、血管活性肠肽(VIP)等胃肠激素进行含量测定。结果黄白通气颗粒能缩短肠鸣音恢复及术后首次排便时间,加快小肠肌电节律恢复,促进肠推进功能。结论黄白通气颗粒具有增强家兔腹部手术后的胃肠蠕动、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刺激消化道MTL、SP、CCK及VIP的分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