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相关性。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40例高血压患者、40例2型糖尿病患者、40例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4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Hcy水平,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行颈动脉壁内膜-中膜厚度动脉斑块积分检查。结果高血压组、2型糖尿病组、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组血清Hcy水平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检出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其中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血清HcY水平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板块程度均高于高血压组及2型糖尿病组(P<0.01)。结论合并有2型糖尿病的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清HcY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检出率明显增高,且两者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
黄春  刘蓓 《江西医药》2008,43(12):1405-1406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的颈动脉内中膜结构变化。方法采用GELOGIQ5彩色超声多普勒诊断仪观察33例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21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和30例体检健康者的颈总动脉IMT值及其内斑块发生情况。结果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的IMT值高于对照组,合并高血压组IMT值增大更为显著;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斑块检出率为72.2%,斑块检出率及斑块数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合并高血压组的斑块检出率、斑块数目及严重程度均高于单纯糖尿病组(P<0.05)。结论颈动脉的超声检测能早期发现糖尿病患者的颈动脉病变,尽早进行干预治疗,对于预防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及心脑血管突发事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脑梗死患者合并2型糖尿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变化及与复发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彩色多普勒超声对170例老年高血压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进行检测。结果142例患者颈动脉有不同程度的粥样斑块形成。与高血压非糖尿病脑梗死组比较,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斑块以低回声软斑为主,其不稳定斑块的比例明显增高,P〈0.01。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脑梗死组的复发构成比较高血压非糖尿病组为高,P〈0.01。结论糖尿病和高血压同时存在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有更大危害。彩色多普勒超声是检测颈动脉粥样斑块性质的有效方法,对合并2型糖尿病的老年高血压脑梗死患者常规定期监测,发现不稳定斑块(软斑和混合斑)积极治疗,预防复发。  相似文献   

4.
穆庆霞  徐伯平  桂鸣  陈忠 《江苏医药》2000,26(4):279-280
目的 探讨颈动脉超声检测在老年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高分辨率B超对 140例年龄≥ 6 0岁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 15 0例同龄健康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测。结果 高血压组颈总动脉内径 (CADIA)扩大、颈总动脉内膜 中层厚度 (CAIMT)增厚显著 ,且与年龄、病期呈正相关。斑块检出率高血压组为 40 7% ,对照组为 6 0 % (P <0 0 1) ,其中高血压Ⅲ期患者斑块检出率为 10 0 % ,81 8%的颈动脉斑块为多发性软斑。结论 CADIA扩大、CAIMT增厚是动脉硬化的可靠指标 ,颈动脉超声检测在观察老年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情况方面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普罗布考联合瑞舒伐他汀对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以及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12月收治的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8例,对照组应用瑞舒伐他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普罗布考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以及血脂水平.结果:两组在治疗后CAIMT、内膜斑块面积、易损斑块、TG、TC以及LDL-C上均明显低于治疗前,HDL-C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在治疗后CAIMT、内膜斑块面积、易损斑块、TG、TC以及LDL-C上降低较对照组更加显著,HDL-C升高更加显著(P<0.05).结论:普罗布考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脑梗死合并糖尿病,可以有效减少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改善血脂代谢.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总动脉内 -中膜厚度及颈动脉的斑块的特点及其与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5 4例 ,分作无器官损害组 (A组 ) 38例及合并器官损害组 (B组 ) 16例 ,另设正常对照组 (C组 ) 18例 ,超声波检测颈总动脉内 中膜厚度 (intima mediathickness,IMT)及颈内、颈外动脉与颈总动脉分叉处斑块情况 ,并测定血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糖等指标。结果 A组及B组的颈总动脉内 中膜厚度显著大于C组 [C组 (0 . 4 5± 0 . 16 )mm ,A组 (0 . 6 7± 0 .2 0 )mm ,B组 (0 . 94± 0 . 2 8)mm ,三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 . 0 1];B组的IMT显著大于A组 ;三组间颈动脉斑块严重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2 1 78,P <0 . 0 1) ;患者IMT值与颈动脉斑块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r =0 6 2 ,P <0 . 0 1) ,与颈动脉的斑块数呈正相关 (r =0 . 5 1,P <0 . 0 1)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示 ,高血压患者的IMT与年龄及原发性高血压年数相关性较强 (r =0 .6 17,F =12 . 32 ,P <0 . 0 1)。结论 高血压可使颈总动脉内 -中膜厚度 (IMT)增加 ,从而引起动脉粥样硬化 ,而且损害随原发性高血压病程增加而加重 ;超声检测可作为一种简便的手段早期检测到动?  相似文献   

7.
赵颖  陆尤  赵茹梅 《北方药学》2012,(10):81-82
目的:观察立普妥在治疗Ⅱ型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中,对颈部斑块及炎症的影响。方法:将合并Ⅱ型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240例随机分为立普妥组120例(A组)和常规治疗组120例(B组)。在常规降压、降糖、抗血小板治疗基础上,给予立普妥组患者20mg每日一次,分别测定血浆C-反应蛋白,脂蛋白,a[Lp(a)],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颈动脉斑块积分,斑块检出率84.3%,治疗后为70.1%,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与指标改善程度成正比。结论:立普妥治疗并改善合并Ⅱ型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及炎症反应程度,具有稳定斑块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胆囊结石患者颈动脉改变的超声特征。方法对48例2型糖尿病合并胆囊结石患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Ⅰ组),另随机安排45例患有2型糖尿病但不合并胆囊结石的患者做对照组(Ⅱ组),检测两组的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情况、IMT、PSV、EDV及RI。结果Ⅰ组颈动脉IMT增厚者为39例,占81%,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为56%,Ⅱ组IMT增厚者为25例,占56%,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为37%,Ⅰ组较Ⅱ组IMT增厚人数及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明显增高(P<0.05),而PSV、EDV及RI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胆囊结石患者颈动脉结构变化较不合并胆囊结石患者明显,提示血糖及胰岛素水平越高该类患者罹患心脑血管病变的风险越大,利用超声行颈动脉检查,对其心脑血管等病变的诊断及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2型糖尿病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对经头颅CT证实的64例非糖尿病和58例2型糖尿病的脑梗死患者进行超声检查,观察颈动脉IMT、有无斑块形成及斑块性质。结果 糖尿病组中有56例检出斑块,43例为不稳定斑块,非糖尿病组中有48例检出斑块,23例为不稳定斑块,两组间有明显的差异(P〈0.01)。糖尿病组患者33例为双侧斑块,IMT平均为2.43±0.75mm,非糖尿病组患者21洌为双侧斑块,IMT平均为2.12±0.67mm,两组间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糖尿病使颈动脉硬化程度明显加重,且以不稳定斑快为主,应用超声检测能很好显示颈动脉斑块的性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颈动脉斑块与血清脂联素的关系.方法 选择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共120例,据GFR(据MDRD方程计算)分为3组:A组(40例):GFR>30 ml/min/1.73 m2;B组(40例):GFR≤30 ml/min/1.73 m2非透析组;C组(40例):透析组,已行透析治疗的患者.另选2型糖尿病无慢性并发症患者60例作对照即D组.入选者测血肌酐、尿素氮、血尿酸、空腹血糖、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浆白蛋白、血红蛋白、糖化血红蛋白、血钙、血磷、甲状旁腺激素、纤维蛋白原、24 h尿蛋白总量、血清脂联素及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结果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对照组相比显著增厚;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和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血清脂联素水平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呈正相关.结论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颈动脉斑块和血清脂联素有关(r=0.472).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斑块患者血清内脏脂肪素(Visfatin)的影响。方法2型糖尿病无颈动脉斑块患者36例;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斑块患者74例,分为对照组36例,辛伐他汀治疗组38例。分别治疗12周,治疗前后均检测血生化及visfatin等指标。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斑块患者的visfatin水平较无斑块组高,辛伐他汀治疗12周后3组患者TG、TC和visfatin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HDL-C升高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辛伐他汀可以通过减低visfatin水平来发挥其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辛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并高脂血症患者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颈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 选择100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每晚顿服辛伐他汀片20mg.测定治疗前和治疗4、8周后患者血脂和hs-CRP的变化.通过彩超观察治疗前后颈动脉斑块大小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变化.结果 治疗4、8周后患者TC、TG、LDL-C和hs-CRP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颈动脉斑块大小和IMT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小.结论 辛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具有降脂和抗炎作用,可降低颈动脉内膜厚度,减少颈动脉斑块大小,可阻断和逆转颈动脉粥样斑块作用,临床应用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3.
高血压并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与高血压合并 2型糖尿病患者 2 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 (M -ALb)的变化。方法 对高血压合并 2型糖尿病患者 2 9例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33例测定 2 4小时M -ALb水平进行对照分析。所有入选患者血尿素氮 (BuN) ,血肌酐 (Cr)均在正常水平。结果 高血压合并 2型糖尿病与原发性高血压Ⅲ级组无差异 (P >0 0 5 ) ;高血压合并 2型糖尿病组 2 4h尿M -ALb均明显高于原发性高血压 2级组 (P <0 0 5 ) ;高血压合并 2型糖尿病组与原发性高血压Ⅰ级组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高血压患者随收缩压升高肾损害加重 ,高血压合并 2型糖尿病患者肾脏损害程度重于单纯高血压病患者 ,且随年龄而加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影响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及斑块形成患者尤其伴有2型糖尿病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405例住院患者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根据颈动脉IMT将其分为3组:A组:IMT正常组(IMT〈0.9mm)、B组:IMT增厚组(1.0mm-1.2mm)、C组:颈动脉硬化斑块形成组(IMT〉1.2mm或者有斑块形成),比较三组人群临床特点差异,并对其中129例伴有2糖尿病患者IMT增厚及斑块形成相关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C组高血压和糖尿病患病率明显高于A组,同时SBP,BMI,FBG和TG水平亦明显增高于A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FBG(95%CI:1.03-1.98,OR=1.23,P=0.04)和尿酸水平(95%CI:1.01-2.68,OR=1.57,P=0.02)与颈动脉IMT增厚及斑块形成明显相关。结论颈动脉IMT增厚及斑块形成者心脑血管高危因素患病率明显高于IMT正常组。FBG和尿酸水平是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硬化及颈动脉IMT增厚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血清CRP水平改变及与颈动脉斑块形成和高血压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10例、脑梗死患者124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48例,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中CRP水平,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查患者颈动脉,诊断颈动脉斑块情况,并调查患者高血压病史。结果脑梗死组、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组患者双侧斑块发生率分别为52.42%和66.66%,均明显高于糖尿病患者的39.09%;脑梗死组、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组患者高血压发病率分别为80.65%和79.16%,均明显高于糖尿病患者的55.45%;脑梗死组、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组患者病程分别为(23.26±3.55)年和(19.31±3.87)年,均明显长于糖尿病患者的(10.21±2.11)年,且脑梗死组病程明显长于脑梗死合并糖尿病组。结论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血清CRP水平明显升高,与颈动脉斑块形成和高血压病有一定的相关性,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中APN和MIP-1a与颈动脉病变程度及心血管事件的关系。方法:选取某院2016年5~2017年5月期间,确诊为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血清中APN和MIP-1a水平,探讨不同颈动脉病变程度患者血清中APN和MIP-1a水平,并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探讨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APN高水平组患软斑块、复合斑块发生率为37.7%、33.3%,明显高于低水平组患者;MIP-1a高水平组患者软斑块、复合斑块发生率为40%、31.1%,明显高于低水平组患者;扁平斑块、硬斑块发生率分别为15.7%、13.7%,明显低于低水平组;APN高水平组患者内-中膜厚度、斑块面积分别为(2.2±1.2)mm、(2.7±1.1)cm2,明显高于对应低水平组患者,MIP-1a高水平组患者分别为(2.3±1.4)mm、(2.8±1.4)cm2,明显高于对应低水平组患者。APN(P=0.01)、MIP-1a(P=0.04)是患者心血管事件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中APN和MIP-1a与颈动脉病变程度及心血管事件的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中层厚度(IMT)与危险因素。方法测定106例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DM+CI)及101例单纯糖尿病(DM)患者的颈动脉IMT,对两组间临床数据进行比较及回归分析。结果DM+CI组的年龄、高血压病比率、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比单纯DM组明显升高,DM+CI组的平均IMT比单纯DM组明显增厚,随着颈动脉IMT的增厚CI发生危险性增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高甘油三酯是DM+C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2型糖尿病颈动脉IMT与脑梗死有明显关系,2型糖尿病患者,年龄、高血压、高甘油三酯是发生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刘蓉 《中国医药指南》2011,9(25):101-103
目的探讨血清脂蛋白(a)、尿酸与2型糖尿病颈动脉及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83例2型糖尿病患者依据有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为无动脉斑块组25例、颈动脉或下肢动脉斑块组29例、颈动脉和下肢动脉斑块组29例,比较三组血清脂蛋白(a)、尿酸水平。结果颈动脉和下肢动脉斑块组脂蛋白(a)水平显著高于无动脉斑块组、颈动脉或下肢动脉斑块组(P均<0.01);颈动脉或下肢动脉斑块组、颈动脉和下肢动脉斑块组尿酸水平均高于无动脉斑块组(P<0.05,P<0.01)。脂蛋白(a)、尿酸是2型糖尿病颈动脉和(或)下肢动脉粥样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脂蛋白(a)、尿酸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相关,防治糖尿病大血管病变除控制血糖外,应同时注意脂蛋白(a)、尿酸等的控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血压(EH)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心率变异(HRV)的改变及其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关系。方法选择27例高血压患者、22例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和25例健康人进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测量。结果高血压组、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组的SDNN、SDANN、RMSSD、SDNNidex较正常对照组均有明显减低(P〈0.01),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组较高血压组也有显著差异(P〈0.05)。高血压或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伴颈动脉内中膜增厚者HRV参数较无增厚者有进一步的下降,而且HRV参数与IMT呈负相关。结论心率变异性分析可以作为早期发现高血压和(或)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心脏自主神经损伤的有价值的指标,HRV也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相关因素,可对大血管并发症作出早期的预测.有助于及时治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0.
黄红梅  程月珍  刘君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9):2909-2911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中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炎性反应标志物高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ity C-reaction protein,hsCRP)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15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有无斑块形成,并进行血清hsCRP定量检测.对血清hsCRP与颈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及斑块形成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高血压患者中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者及颈动脉内中膜增厚者血清hsCRP异常比例明显高于无颈动脉病变者(P<0.05);按颈动脉IMT的值将受试者分为正常和异常两组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hsCRP、LDL-C、HDL-C、糖尿病和吸烟史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结论:血清hsCRP含量与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有一定相关性,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尤其是伴有斑块者的血清hsCRP异常率显著高于无颈动脉病变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