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4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丙型肝炎抗体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PHC与丙型肝炎的关系,采用ELISA方法检测48例PHC及106例非肝病患者的扰HCV抗体及HBV-M。结果显示PHC组中抗HCV抗体阳性21例(43.8%),对照组14例(13.2%,P<0.01);HBV-M阳性45例(93.8%),对照组50例(47.2%,P<0.01)。HBV-M阳性PHC病人中,HBsAg、HBeAb及HBcAb三项阳性21例(46.7%),HBsAg、HBeAg及HBcAb三项阳性7例(15.6%),HBsAg及HBcAb二项阳性5例(11.1%)。HBV-M阴性PHC患者中,抗HCV抗体阳性2/3例(66.7%),HBV-M阳性PHC病人中,抗HCV抗体阳性19/45例(42.2%,P<0.05);HBsAg阳性PHC病人中,抗HCV抗体阳性14/38例(36.8%);HBsAg阴性病人中,抗HCV抗体阳性7/10例(70.0%,P<0.05)。在抗HCV抗体阳性PHC患者中,3个月前有明确输血史8例(38.1%)。以上结果提示在我国,PHC与丙型肝炎有关,在HBV-M阳性患者中。HBsAg、HBeAb及HBcAb三项阳性患者发生PHC可能性最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手术前和输血前患者乙肝5项、HCV、HIV、TP等血液传播性疾病感染因子标记物及ALT检测,探讨其在医院感染控制、化解医疗风险和减少医疗纠纷中的作用。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19 592例手术前和输血前患者乙肝5项指标、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艾滋病病毒抗体(抗-HIV)、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谷丙转氨酶(ALT)采用速率法。结果:单项HBsAg阳性率为16.09%,HBsAg加HBeAg阳性率1.62%,HBsAg加HBeAg加HBcAb阳性率7.16%,HBsAg加HBeAb加HBcAb阳性率8.49%,HBsAg加HBcAb阳性率0.51%,单项HBeAb阳性率0.59%,单项HBcAb阳性率4.76%;HBV总阳性率为38.92%。抗-HIV阳性率0.087%;抗-TP阳性率0.74%;抗-HCV阳性率1.27%;4898例ALT〉40 U/L,阳性率25%。17例抗-HIV阳性病例中HIV重叠感染HBV 7例(41.18%);HIV重叠感染HCV 3例(17.65%);HIV同时感染HCV和HBV三重感染2例(11.76%)。结论:①手术前和输血前进行相关感染疾病标记物的检测对防范手术和输血风险是十分必要的。②要加大经费和技术投入,最大限度的选用灵敏度高、重复性好的试剂和仪器,尽可能的采用能缩短"窗口期"的试剂,进一步提高检出率,才能有效地减少输血和手术医疗风险和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血清标志物(HBV serum markers,HBV-M)HBsAg、HBeAg、HBeAb、HBcAb和HBcAb IgM含量与HBV DNA水平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测定法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分别检测446例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血清HBsAg、HBeAg、HBeAb、HBcAb含量和HBV DNA水平,同时检测54例HBcAb IgM阳性患者的血清HBV DNA水平,统计分析HBV-M含量与HBV DNA水平的相关性。结果①CHB患者血清中,HBsAg和HBeAg含量与HBV DNA水平呈正相关(P<0.05),HBeAb和HBcAb含量与HBV DNA水平未见相关性(P>0.05);②HBcAb IgM阳性患者中HBcAb IgM含量与HBV DNA水平亦未见相关性(P>0.05)。结论 CHB患者血清HBsAg和HBeAg含量与HBV DNA水平呈正相关。定量检测HBV-M和HBV DNA能更好地了解HBV的动态变化,对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1242例受血患者输血前相关病原标志物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受血患者进行输血前相关病原学标志物的检测,了解患者输血前状况,预防临床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技术(ELISA)对1242例受血患者进行乙肝病毒标志物以及艾滋病(HIV)抗体、丙型肝炎(HCV)抗体检测;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反应素试验对梅毒进行检测。结果:1242例受血患者HBsAg阳性率为10.15%;HBcAb(IgG)阳性率为10.15%;HBeAg阳性率为2.90%;HBeAb阳性率为6.28%;HCV抗体阳性率为0.97%;HIV抗体阳性率为0%;梅毒阳性率为0.32%。结论:HIV、病毒性肝炎及梅毒等感染途径多种多样,判断是否由输血所致,必须对受血患者进行输血前相关病原学标志物的检测,及时发现阳性患者,否则感染来源难以界定,极易造成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5.
荧光定量PCR检测HBV-DNA和ELISA检测HBsAg的分析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血站开展HBV-DNA检测的必要性。方法:对205份HBsAg有反应性标本(s/co≥1),108份HBsAg灰区可疑标本(0.8≤s/co〈1)及1000份HBsAg无反应性标本(s/co〈0.8)分别作FOPCR检测以及对部分样本作HBV-M5项(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检测。结果:3类标本HBV-DNA有反应性数分别为117例,32例,6例,作HBV-M检测的样本有多种不同的表现模式。结论:在ELISA检测HB-sAg基础上加做HBV-DNA核酸检测,有助于保证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汕头市病毒性肝炎的病原学和血清学监测分析,了解该地区病毒性肝炎发病情况,为该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4 726例肝炎患者血液标本在门诊或住院病人中采集,送至医院检验科实验室,采用ELISA法检测HAV-IgM、HBsAg、HBcAb-IgM、HBcAb、HBeAg、HBeAb、HCV抗体和HEV-IgM。结果共检出肝炎病毒抗体阳性4 635例,阳性率为98.07%。其中HAV-IgM阳性86例,HBsAg阳性4 037例,HBcAb-IgM阳性2 220例,HBcAb阳性3 514例,HBeAg阳性1 122例,HBeAb阳性2 253例,HCV抗体阳性165例,HEV-IgM阳性150例,HAV、HBV、HCV、HEV感染率分别为1.82%、89.59%、3.49%和3.17%。乙肝患者中以25~45岁为主,占62.09%。结论汕头地区病毒性肝炎发生率较高,以乙肝感染为主,患者主要为青壮年,需要采取进一步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乙型肝炎相关性肝脏疾病患者在拉米夫定联合乙型肝炎高效免疫球蛋白(HBIG)治疗下供肝植入前后受体乙型肝炎标志物变化,HBV基因序列变化检测,探讨其预防受体HBV再感染的效果。方法采用MEIA法、PCR-微流芯片法,基因测序法检测21例受体手术前后血清HBV—M、HBV—DNA定量、HBV—YMDD、HBVS基因α决定簇变异,同时采用ELISA法检测供体血清HBV—M。结果术前21例受体HBsAg、HBeAg/HBeAb、HBcAb阳性,16例HBV-DNA阳性,1例HBV.DNA阴性,4例HBV.DNA未测,术后19例患者HBV-M变成HBsAb或HBsAb、HBcAb阳性,1例为HBsAg、HBeAg、HBcAb阳性,1例为HBsAg、HBeAb、HBcAb阳性,其中19例HBV-DNA阴性,2例HBV-DNA阳性,无一例术前、后出现HBV.YMDD、HBVS基因α决定簇变异,供肝HBV-M均阴性。结论拉米夫定联合HBIG预防肝移植术后乙肝复发疗效确切,乙肝低或无复发可能与供体HBV-M阴性及受体无HBVS基因d决定簇变异有关,术前受体HBV-DNA结果与术后乙肝复发相关性未显示。  相似文献   

8.
对42例乙型菜场炎病毒(HBV)阳性,32例抗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阳性及22例抗HCV与HBV双阳性原发性肝癌(PHC)病人外周血自然杀伤细胞(NK)活性及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与正常人比,HBV阳性、抗HCV阳性及HBV与抗HCV双阳性PHC病人的NK活性均明显下降,sIL-2R水平均显著升高,二者呈明显负相关,且HBV阳性及HBV与抗HCV双阳性病人的sIL-2R水平明显高于抗HCV阳性病人,同时,ALT异常PHC病人的sIL-2R水平还明显高于ALT正常者。提示在PHC病人中sI1-2R的分泌不仅反映了HBV与HCV介导的细胞免疫是抑制状态,而且可为临床应用生物学反应调节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病毒(HBV)表面标志物HBeAb和HBcAb双阳性的实验结果。方法用ELISA法检测HBV表面标志物HBsAg、HBsAb、HBeAg、HBeAb和HBcAb,筛查出HBeAb和HBcAb双阳性标本100例,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重测HBV表面标志物。结果 ELISA法检测HBeAb和HBcAb双阳性的100例标本中,化学发光法检测出HBsAg阳性者60例,HBsAb阳性17例。ELISA和化学发光法所得出的HBeAb和HBcAb的阳性符合率分别为97%和99%。结论化学发光法敏感度高、重复性好。ELISA法出现HBeAb和HBcAb双阳性者建议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进行HBsAg和HBsAb复检,以区分患者处于HBV感染期或康复期,帮助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10.
叶荣  吴力群 《山东医药》2012,52(18):60-61
目的分析血清乙肝五项不同表达模式原发性肝癌(HCC)R0切除术患者的预后。方法 343例HBV相关HCC均行R0切除术,分析其血清乙肝五项表达模式与预后的关系。结果小三阳(HBsAg、HBeAb、HBcAb阳性)、1+5阳性(HBsAg、HBcAb阳性)、大三阳(HBsAg、HBeAg、HBcAb阳性)、其他模式患者的总生存期(OS)分别为69.0、27.9、84.0、72.0个月,无瘤生存期(DFS)分别为32.2、17.8、84.0、42.0个月。血清乙肝五项不同表达模式患者的OS、DFS比较,P均<0.05。结论血清乙肝五项不同表达模式HCC R0切除术患者的预后不同,其中以HBsAg、HBeAb阳性者预后最差。  相似文献   

11.
输血后丙型肝炎病人中,半数以上会发生慢性肝病,然而对于团体获得性丙型肝炎的自然历史还知之甚微。方法从1985年4月至1986年3月,作者对美国四个县验明患急性非甲非乙型肝炎的成年人进行随访,用三种标志,从病人的血清标本中测定是否存在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①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用第二代血清学测定法;②HCV 核糖核酸(HCV RNA),用聚合酶链反应测定法;③HCV 抗原抗体(抗-HC-VAg).用荧光抗体阻断测定法检查。这三种标志中任何一种呈阳性均表示病人有 HCV 感染结果 130例非甲非乙型肝炎病人参加这项研究。随访发现106例(82%)有 HCV 感染,其中93例呈抗-HCV 阳性,而13例只呈 HCV  相似文献   

12.
高晓红  丁锋  东冰 《肝脏》2014,(10):802-803
在临床中经常会遇到反复(≥3次)检测 HBV DNA 阴性,但临床提示肝硬化患者,经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6个月无效。本研究对该类患者进行观察。 资料和方法 一、临床资料:本研究中60例患者为本院2008年6月至2013年4月住院或门诊患者,入选符合以下条件:①慢性乙型肝炎病史至少6个月,A/G≤1;②PLT 60~80×109/L;③B超示肝脏回声呈粗大不均光点,门静脉直径≥1.4 cm,脾静脉直径≥0.9 cm,脾厚≥4 cm;④肝纤维化四项指标:HA,PCIII,LN,Ⅳ-C,其中至少2项或2项以上异常者;⑤HBV-M:HBsAg,HBcAb 阳性或HBsAg,HBeAg,HBcAb 阳性或 HBsAg,HBeAb,HBcAb 阳性,但 HBV DNA<1000拷贝/mL;⑥经用复方鳖甲软肝片6个月无效[1]者。治疗组30例,年龄35~70岁,男24例,女6例,对照组30例,年龄30~66岁,男25例,女5例,两组临床资料均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吉林地区自然人群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感染情况及防治措施。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吉林地区自然人群10 298份血清,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HBV表面抗原,HBV表面抗体,HBV e抗原,HBV e抗体,HBV核心抗体检测。结果本样本中HBV感染率为11.05%(1 138例);乙型肝炎病毒HBsAg阳性为277例(2.69%),其中E抗原阳性:HBsAg+HBeAg+HBcAb阳性率为0.50%。E抗原阴性:HBsAg阳性率为0.52%;HBsAg+HBcAb阳性率为0.36%;HBsAg+HBeAb+HBcAb阳性率为1.30%;单纯HBcAb阳性率为10.55%。结论(1)吉林地区的HBV感染率,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乙型肝炎核心抗体阳性分别为11.05%,2.69%,10.55%。(2)男性多于女性(1.6∶1)(P<0.01)。(3)HBV感染率随着年龄的增高而上升,为年龄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1)。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肝癌的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及组合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素文  周锦慧 《山东医药》2000,40(24):48-49
笔者通过对原发性肝癌(PHC)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及丙型肝炎病毒(HCV)标志物检测及其组合模式分析,探讨肝炎病毒标志物与PHC之间的关系,从而为PHC的预防提供依据。一般资料:选择1995年1月~1998年6月我院住院PHC患者58例,均经B超、CT、核磁共振、手术病理、AFP检查中两项以上阳性确诊。其中男48例,女11例;年龄17~82岁,平均60岁。方法:常规空腹抽取静脉血,用ELISA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包括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b)、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型肝炎e抗体(HBeAb)、乙型肝炎核心抗体(HB…  相似文献   

15.
本文检测47例肝病患者血清IgM型丙型肝炎抗体(IgM抗HCV)和IgG型丙型肝炎抗体(IgG抗HCV)。IgG抗HCV阳性的9例急性肝炎、10例慢性肝炎、12例肝炎后肝硬化中IgM抗HCV阳性者分别为9例(100%)、8例(80.0%)及10例(83.3%),表明IgM抗HCV对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有早期诊断意义及提示预后的作用。20例输血后HCV感染者IgM抗HCV阳性或IgM与IgG抗HCV同时阳性,说明多次输血造成HCV反复感染,其中11例(55.0%)为HCV与乙型肝炎病毒(HBV)重叠感染,提示乙型肝炎患者多次输血或血制品是造成HCV感染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丙型肝炎病毒与甲乙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485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了抗HCV、抗HAV-IgM、HBV-M检测.各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中抗HCV阳性率15.05%,慢性肝炎、肝硬变和重型肝炎阳性率高于急性肝炎;抗HCV阳性者中,27.40%有输血或血浆史;57.53%HBV-M阳性,其中HBsAg阳性占54.76%,抗HBc阳性达88.10%;既往有HBV感染者占33.33%.HBV与HCV重叠感染中慢性肝炎占58.06%,IAV与HCV重叠感染以急性肝炎多见(94.44%),HCV与甲乙型肝炎病毒三重感染可加速肝炎重症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7.
沈阳市高危人群艾滋病、梅毒、肝炎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了解辽宁省高危人群艾滋病,梅毒和肝炎的感染现状。方法:应用固相酶免疫测定(ELISA)法或间接血凝法分别检测了488名吸毒者,暗娼和STD门诊患者及2000例普通患者血清中HIV抗体,HBsAg,抗-HBs,抗-HCV,抗梅毒抗体。结果:吸毒者丙型肝炎感染率为47.5%,显著高于暗娼(6.8%)和STD门诊患者(1.4%),(P<0.01),吸毒者,暗娼,STD门诊患者梅毒感染率均高于普通患者,且STD门诊梅毒感染率显著高于吸毒者(P<0.01),吸毒者,暗娼,STD人群和普通患者各组间抗-HBs阳性率无显著差异(P>0.05),本次调查未发现AIDS患者/HIV感染者,结论:辽宁省高危人群梅毒、丙型肝炎感染率较高,应加强高危人群管理,防止艾滋病在辽宁省的流行。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有偿献血员艾滋病病毒(HIV)、丙型肝炎(丙肝)病毒(HCV)、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感染的特点,方法:71份HIV阳性献血员及89份HIV阴性献血员的血清,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CV抗体(抗-HCV)及HBV血清学标志物,比较两组人群的HCV、HBV及HCV/HBV感染情况,结果:HIV阳性献血员的抗-HCIV阳性率为70.49%,乙肝血清学标志物,比较两组人群的HCV、HBV及HCV/HBV感染情况。结果:HIV阳性献血员的抗-HCV阳性率为70.49%,地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与抗体(抗-HBs)、乙肝病毒e抗原(HBeAg)与抗体(抗-HBe)、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和HBV的阳性率分别为8.20%、29.51%、3.28%、44.26%,11.48%、47.54%、1.12%、47.19%、6.74%、47.19%。经统计学分析,两组人群的HCV、HCV/HBV感染率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而HBV血清学标志物则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与HIV阴性献血员相比,HIV阳性献血员的HCV感染率很高,而HBV血清学标志物则无显著性差异,对献血员进行HBV检测而未检测HIV、HCV造成的选择偏倚,可能是中国中部一些省份HIV感染者HCV感染率高而HBV感染并不相应增高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PHC)与乙肝病毒(HBV)、丙肝病毒(HCV)感染模式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579例PHC患者、1 013例非PHC患者血清的HBV表面抗原(HBsAg)、HBV表面抗体(抗-HBs)、HBV e抗原(HBeAg)、HBV e抗体(抗-HBe)、HBV核心抗体(抗-HBc)、HCV抗体免疫球蛋白G(抗-HCV IgG)等六项指标.结果 ①PHC组HBV感染率为86.53%,对照组HBV感染率为49.6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5.06,P<0.01).PHC组HCV感染率为0.52%,对照组HCV感染率为0.3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04 5,P>0.05).②PHC组乙肝两对半模式1、模式2、模式3、模式4、模式5、模式7、模式8的阳性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而模式6、模式9的阳性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③乙肝两对半"小三阳"与"小二阳"的PHC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4.07% vs 67.17%,χ2=12.17,P<0.01);"小三阳"与"大三阳"的PHC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7.17% vs 64.00%,χ2=0.29,P>0.05).结论 慢性HBV感染是本地区PHC的主要原因,乙肝两对半"小二阳"的致癌能力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与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发病的关系。方法:统计244例初发NHL患者HBV感染情况,并与228例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进行比较。结果:244例NHL患者中,HBsAg阳性36例(14.75%);HBeAb和(或)HBcAb阳性共13例(5.33%);HBsAb阳性或阴性,其余4项均阴性共195例(79.92%)。而在228例健康体检者中,HBsAg阳性12例(5.26%);HBeAb和(或)HBcAb阳性共4例(1.75%);HBsAb阳性或阴性,其余4项均阴性共212例(92.98%)。NHL患者与健康体检者HBV感染情况比较,HBsAg阳性率、HBeAb和(或)HBcAb阳性率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亚型NHL HBV感染情况也存在差异,以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HBsAg阳性率最高,为22.22%(24/108),其他B细胞型淋巴瘤为14.29%(6/42),滤泡性淋巴瘤为11.11%(2/18),与健康体检者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HBeAb和(或)HBcAb阳性率为8.33%(9/108),其他B细胞型淋巴瘤为4.76%(2/42),滤泡性淋巴瘤为5.56%(1/18),与健康体检者比较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NHL与HBV感染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尤其是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