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研究应用多种分子生物学和病理学技术,对18只猫胃粘膜的螺旋样细菌进行了调查和鉴定。15/18的猫胃粘膜组织尿素酶阳性,5只猫胃培养出弯曲样和HP样细菌,后者及8/11只猫胃粘膜DNA与螺杆菌属细菌特异寡核苷酸探针发生阳性杂交。且该株细菌与及7/11的猫胃粘膜组织DNA应用幽门螺杆菌特异PCR引物扩增阳性.涂片及组织切片W-S银染发现三种类型的螺旋样菌:幽门螺杆菌样细菌;人胃螺旋菌样细菌及弯曲菌样细菌。PCR对照研究发现切片发现的HP样菌即为HP,而GH-LOs也为螺杆菌属细菌。提示猫也是幽门螺杆菌的动物宿主,其与人类HP感染之间的关系尚待进一步阐明。  相似文献   

2.
幽门螺杆菌感染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幽门螺杆菌(HP)是一种寄生于人体胃内的螺旋形细菌,1983年澳大利亚学者Warron和Marshall首次在人胃粘膜结构组织中分离,培养出这种细菌,称弯曲菌样微生物,当时认为该菌与胃幽门部炎症有密切关系,故又称幽门弯曲菌(campylobacter pylori.cp)。1989年goodwin建议改为幽门螺杆菌,得到公认,通过20余年的研究发现,该菌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和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ALT)等上消化道疾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的目的是了解简单的PCR方法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价值。选用互补于幽门螺杆菌尿素酶A基因片段的一对引物,建立PCR方法扩增幽门螺杆菌DNA,扩增产物经琼脂糖电泳显示一条411bp区带。用PCR扩增41株HP分离菌均阳性,而空肠弯曲菌等8种肠道细菌均阴性,显示100%特异,系列稀释试验显示PCR能检测0.1pg的HP DNA;126例胃粘膜标本用PCR、尿素酶试验、培养和涂片检查,HP检出率分别为70.6%、56.3%、32.5%和56.3%,这些结果提示简单快速的PCR方法是检测HP的有价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的目的是了解简单的PCR方法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价值。选用互补于幽门螵杆菌尿素酶A基因片段的一对引物,建立PCR方法扩增幽门螺杆菌DNA.扩增产物经琼脂糖电泳显示一条411bp区带。用PCR扩增41株HP分离菌均阳性,而空肠弯曲菌等8种肠道细菌均阴性.显示100%特异,系列稀释试验显示PCR能检测0.1pg的HP DNA;126例胃粘膜标本用PCR、尿素酶试验、培养和涂片检查,HP检出率分别为70.6%、56.3%、32.5%和56.3%,这些结果提示简单快速的PCR方法是检测FIP的有价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从分子水平探讨胃螺杆菌(Helicobacter heilmannii,Hh)的生物分类学地位。方法 采用螺杆菌属特异和细菌通用的16SrDNA引起对1例Hh阳性胃粘膜组织行PCR扩增、产物纯化和四荧光标记单泳道法自动测序,PC/GENE软件分析其与各近缘菌之间的同源性。结果 与国外所侧两例Hh的同源笥分别为98.4%和96.0%,与螺杆菌属细菌的的同源笥均在93.5%以上,与猫胃螺杆菌(H  相似文献   

6.
胃幽门螺杆菌与胃癌发病机制关系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近期流行病学研究已发现胃幽门螺杆菌(HP)是胃癌发生的重要始发因素。本文应用敏感特异的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胃粘膜组织HP,分析其与C—Ha—ras第12位密码子点突变,ras基因产物P~(21)蛋白表达及DNA倍体的关系。发现C—Ha—ras点突变率于HP阳性组高于阴性组,并且HP阳性组较HP阴性组出现rasP~(21)表达增强,说明HP感染与C—Ha—ras基因活化有关,HP感染后DNA含量及S%期细胞明显增高,提示核苷酸代谢旺盛,DNA损伤及非整倍体的危险性也增高。本研究为HP致胃癌的可能机制从分子水平及细胞代谢水平作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幽门螺杆菌的基本概念与流行病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幽门螺杆菌的基本概念1.1 幽门螺杆菌的发现 早在 19世纪末 ,就有人注意到哺乳动物胃粘膜组织中存在一种螺旋形微生物 ,其后在人胃粘膜组织中也发现有螺旋样细菌存在。但由于人们长期以来一直认为 ,胃内是高酸环境 ,任何细菌都不可能在胃酸中存活。因而怀疑可能为污染所致 ,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 1975年 ,Steer等在电镜下观察到胃溃疡患者的胃粘膜表面存在螺形菌 ,这种细菌至少有一根鞭毛 ,位于粘液深层 ;此外尚发现这种细菌可被多形核中性白细胞所吞噬。至 80年代初 ,澳大利亚学者Warren教授发现 ,来自慢性胃炎和消化性…  相似文献   

8.
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幽门螺杆菌(HP)是一种寄生于人体胃内的螺旋形细菌,1983年由澳大利亚学者Warren和Marshall首次分离,培养出这种细菌,称弯曲菌样微生物,当时认为该菌与胃幽门部炎症有密切关系,故又称幽门弯曲菌。1989年Goodwin建议改为幽门螺杆菌,得到公认。通过近20年的研究发现,该菌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等上消化道疾病密切相关。近年来还陆续报道HP与某些胃肠外疾病相关。1 HP流行病学特点 HP感染遍及全世界,不同人群差别较大,发展中国家HP检出率(80%)高于经济发达国家(30%~50%),经济发达国家儿童HP感染率低。我国协和医院用13C尿素呼气试验法,调查山东和广州两地6~12岁HP感染率分别为48%和42%。胃镜检查的国内一组人群统计  相似文献   

9.
猪血清中抗人幽门螺旋菌IgG的检出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ELISA法测定了69份猪血清中抗HP抗体IgG,阳性34份,阳性率为49.28%。以吸收试验证明,该抗体与空肠弯曲菌、大肠埃希氏菌无交叉反应,仅与幽门螺旋菌(Helicobacter Pylori后简称HP)有特异性反应。对抗体阳性猪胃粘膜切片HE染色检查,91.2%有明显的炎症反应。从而提示猪有可能自然感染HP。  相似文献   

10.
幽门螺杆菌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83年澳大利亚学者Warren和Marshall发现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以来,大量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与慢性胃炎,几乎所有的十二指肠溃疡和绝大多数的胃溃疡,以及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样瘤、胃癌的发病有密切关系。 1细菌学在光镜下,HP系革兰氏阴性杆菌,呈弧型或S  相似文献   

11.
Helicobacterheilmannii(Hh,海尔曼螺杆菌)是继幽门螺杆菌后从人胃内检出的第2种螺旋样细菌,由英国的Dentetal[1]于1987年在人胃粘膜病理切片中发现的.1993年Solnicketal[2]对其基因系列进行了测定,发现属于螺杆菌属.由于该菌的纯培养技术尚不成熟,研究较少,一般多以个案或少数病例报道为主,其在人群中的流行情况及病理学意义知之甚少.我们对广东省清远市贫困山区的自然人群进行了Hh相关的流行病学调查.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 广东省清远市浸潭镇白花朗管理…  相似文献   

12.
幽门螺杆菌与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检测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中的幽门螺杆菌(HP),探讨HP与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关系。方法:收集26例胃MALT淋巴瘤,20例淋巴性胃炎与30例轻度浅表性胃炎的胃粘膜组织病理石蜡切片行0.25%甲苯胺蓝染色,显微镜检查HP,结果:胃MALT淋巴瘤组,淋巴细胞性胃炎组及轻度浅表性胃炎组的HP感染率分别为88.48%,65.00%,43.33%,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HP感染与胃MALT淋巴瘤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建议在对胃MALT淋巴瘤行化疗的同时行根除HP治疗。  相似文献   

13.
曲云东  林森 《山东医药》2004,44(13):66-66
研究表明,胃粘膜相关性淋巴样组织(MALT)瘤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有关,根除HP可治愈大部分患者。现结合文献对HP诱发的胃MALT瘤发生机制及根除HP对MALT瘤的治疗作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15.
螺杆菌属细菌的分类和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早在十九世纪就有学者在狗、鼠和猫胃中发现螺旋样的细菌[1,2],本世纪早期也有零星报道在消化性溃疡患者胃内发现螺旋样的细菌[3]。对于这些细菌是否是人类胃肠道疾病的致病因子存在很大争论。当时大部分学者认为在胃粘膜组织中观察到的细菌可能是从口腔或咽喉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恶臭假单胞菌在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胃肠疾病中的意义。方法采集14 C尿素呼气试验阳性患者病变胃黏膜354例,进行细菌的分离培养。根据菌落形态、革兰染色、尿素酶试验及幽门螺杆菌特异性16SrRNA基因片段的PCR进行幽门螺杆菌的鉴定,同时提取胃黏膜组织DNA,通过幽门螺杆菌特异性PCR进行快速诊断。将非幽门螺杆菌转种于营养琼脂培养基,进行快速尿素酶试验。尿素酶阳性的非幽门螺杆菌染色体DNA利用细菌16SrRNA基因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测序及序列比对。使用全自动细菌鉴定仪对经测序比对为恶臭假单胞菌的菌株进行鉴定。采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从354例样本中分离出革兰阴性、尿素酶阳性的恶臭假单胞菌10株,经16SrRNA基因测序和序列比对,与GenBank中恶臭假单胞菌的相似性≥98%。10株恶臭假单胞菌的胃黏膜标本中,6例标本幽门螺杆菌特异性PCR为阳性,4例为阴性。传代存活的7株恶臭假单胞菌的K-B法药物敏感试验显示对左氧氟沙星均敏感,1株对四环素敏感,5株对阿莫西林耐药,6株对克拉霉素耐药,7株对甲硝唑、氨苄青霉素均耐药。7株菌经全自动细菌生化鉴定仪鉴定结果均为恶臭假单胞菌。结论病变胃黏膜中分离出尿素酶阳性且对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多种抗生素耐药;可能造成临床上14 C-尿素呼气试验假阳性,并继发感染影响胃肠疾病的进展。  相似文献   

17.
季尚玮  王江滨  张永贵 《肝脏》2009,14(6):449-453
目的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进行螺杆菌菌属特异性16SrRNA基因及幽门螺杆菌(HP)特异性基因检测,探讨螺杆菌在慢性乙型肝炎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对56例行肝穿刺活检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组织应用针对螺杆菌菌属特异性16SrRNA基因的通用引物进行基因扩增及微需氧分离培养,并对螺杆菌菌属特异性16SrRNA基因阳性者进一步应用HPcagA、vacA和glmM基因特异引物进行扩增。结果对5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组织DNA应用螺杆菌菌属特异性16SrRNA基因通用引物进行扩增,共有35例患者的肝组织中发现了螺杆菌菌属特异性16SrRNA基因,其中肝硬化组(72.7%)和原发性肝癌组(87.5%)的检出率明显高于慢性肝炎组(42.3%,P〈0.05),而慢性肝炎组中随着炎症评分的增加,检出率亦增加。对这35例螺杆菌菌属特异性16SrRNA基因阳性的肝组织DNA进一步应用HPcagA、vacA和glmM基因特异性引物进行扩增,结果证实有21例为HPDNA。所有肝组织经微需氧分离培养均未发现可疑菌落生长。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中除存在HPDNA外,可能还存在其他螺杆菌DNA。螺杆菌在慢性乙型肝炎向肝硬化和肝癌的发展中可能发挥致病作用。  相似文献   

18.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是一种定植在人胃和十二指肠的微需氧、革兰氏阴性、螺旋弯曲菌。H.pylori是上消化道的主要致病菌,与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ALT)和胃癌等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幽门螺杆菌感染和胃粘膜下血管壁iNOS的免疫组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胃粘膜下血管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活性的影响。方法:40例十二指肠溃疡病人,术中取胃组织检测HP,iNOS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结果:HP阳性者iNOS强阳性表达率为62.6%,阴性者为23.1%(P<0.01)。结论:HP感染可激活胃粘膜血管iNOS活性,是导致胃炎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胆汁返流性胃炎(BRG)是常见消化道疾病,是幽门功能不全,或胃大部切除术后,含胆汁酸的十二指肠液返流入胃,引起胃粘膜充血、水肿、糜烂或(和)呈萎缩样改变等的病变。现就其发病机制及中西医治疗进展概况综述如下。1现代医学研究概况1.l胆汁返流性胃炎的病因与发病机制:幽门螺杆菌(HP)是引起各类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目前HP胃炎和BRG被视为组织病理学上的一种区域性改变。HP可引起十二指肠胃返流的发生,并且HP与胆汁酸和溶血卵磷脂皆为攻击因子.使胃粘膜的疏水性降低,减弱胃粘膜防御能力,破坏胃粘膜屏障,使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