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和分析经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抢救高龄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减少高龄患者的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手术风险。总结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2008年11月-2010年11月来我院就诊的高龄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20例,采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先减轻高龄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胆管内的压力,在施行二期手术,解决胆管的阻塞问题。结果通过采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手术风险减少,患者的病死率下降。结论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用于抢救高龄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临床分析.方法:手术治疗:解除梗阻,通畅引流,情况允许时除去病因;非手术治疗:经皮肝穿刺插管引流术和经十二指肠镜检查胆道引流术.  相似文献   

3.
我科自1984年3月~1985年3月应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治疗梗阻性黄疸31例,疗效较好,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临床诊断为梗阻性黄疸或/和伴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者31例,男24例,女7例;年龄28~74岁,平均53岁。作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PTC)全部成功;作PTCD成功28例,成功率为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采用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PTCD)能否有效治疗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方法 选取我院2008年至2012年收治的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25例.在DSA引导下行经皮肝穿置入引流管至扩张胆总管内引流,术中行甲硝唑冲洗.结果 2例患者无好转,中转开腹手术行胆总管切开T管引流术.1例患者术后因心脏功能衰竭死亡.其余22例患者体温恢复正常,血压平稳,黄疸逐步消退好转,胆管引流管通畅引出胆汁.结论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患者采用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PTCD)是一种简便、创伤小、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引导下经皮肝穿胆管引流术(PTCD)治疗高龄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95年1月--2013年1月诊治的高龄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150例,根据不同处理方式分为PTCD+手术治疗组(n=65)和急诊手术治疗组(n=85),分析两组治疗方法的疗效、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结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在PTCD+手术治疗组和急诊手术治疗组分别为12.3%和36.5%(P〈0.05),两组的患者死亡率分别为3.1%和14.1%(P〈0.05),PTCD+手术治疗组明显低于急诊手术组。结论DSA下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在治疗高龄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中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术前全身状态,使急诊手术变为择期手术,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杨军  叶宁华 《吉林医学》2013,34(11):2011-2012
目的:探讨CT导引下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引流术的方法和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在螺旋CT导引下经皮经肝穿刺扩张的肝内胆管进行胆汁外引流。结果:穿刺引流恶性胆道梗阻患者18例,17例穿刺成功,并且引流胆汁通畅,1例穿刺未成功。结论:CT导引下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引流术解决恶性梗阻性黄疸安全有效,并且费用低,值得我们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术(PTC)于1937年由Huard及Do-Xuan-Hop二氏首创,后经技术上的改进和器械的革新,在50年代已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近年来由于采用了细针穿刺技术,这一造影术用于鉴别肝内外梗阻性黄疸,了解梗阻的部位和范围,已被证实是一种有效而且安全的诊断方法。1962年Glenn等在这一造影术的基础上发展了置管引流,称为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而成为一种治疗手段,被用于肝外梗阻性黄疸、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术前减压引流,也可作为一种姑息性措施,  相似文献   

8.
<正> 97例阻塞性黄疸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PTC)检查,其中16例做了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PTC 组成功率为95.88%,病因诊断准确率为95.47%。本组穿刺在电视屏幕监视下完成。有3例发生胆瘘。胆道完全梗阻者可行 PTCD,本组对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病例也进行了 PTC 检查,造影后即行急诊手术,未发现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9.
易凡 《当代医学》2022,(5):20-22
目的 探究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管穿刺引流术(PTCD)对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C反应蛋白(CPR)、丙氨酸转移酶(ALT)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18年5月本院收治的114例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各57例.对照组采取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治疗,观察组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伴多器官衰竭的治疗方法。方法对25例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伴多器官衰竭的患者采取以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经鼻胆管冲洗及灌注抗生素为主的非手术综合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B超下胆总管内径变化,并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25例患者除2例需转外科急诊手术治疗外,其余23例内镜下胰胆管造影、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成功,胆汁引流通畅,多器官衰竭得以纠正,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伴多器官衰竭治愈率为92.0%。结论对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伴多器官衰竭患者采取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静脉应用和经鼻胆管冲洗及灌注抗生素为主的综合治疗是有效、安全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导丝引导法在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BD)治疗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2021年12月萍乡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7例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置管方式分为传统穿刺组(48例)与导丝引导组(39例)。其中传统穿刺组患者行传统PTBD,导丝引导组患者行导丝引导PTBD。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的情况,术前与术后1周肝功能及胆红素水平变化,术前与术后1周血清与胆汁细胞因子水平,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引流手术时间、一次性置入成功、每日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引流术前后的TBIL、DBIL和ALT的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导丝引导组引流术前后血流、胆汁IL-1、IL-4、IL-10和TNF-α上升或下降程度大于传统穿刺组(P <0.05)。两组患者胆道出血、胆漏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穿刺组急性重症胆管炎、脓毒症发生率高于导丝引导组(P <0.05)。结论 传统PTBD与导丝引导法PTBD的一次性置入率相当,...  相似文献   

12.
田维 《吉林医学》2010,31(28):4987-4987
目的:分析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PTCD)在恶性梗阻性黄疸治疗中的疗效。方法: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治疗患者60例。结果:细针侧入路的经皮肝胆道造影(PTC),其中一次成功56例,二次成功4例。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PTCD)一次成功52例,二次成功8例。结论:术前做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的40例患者,手术死亡率为零,并且术后无一例出现严重并发症,恢复顺利。未做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的恶性黄疸的患者,总手术死亡率为18.8%。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胆道支架植入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方法 45例患者采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及内支架植入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其中胆管癌32例,胰头癌13例,术前及术后检查血清胆红素,观察减轻黄疸效果。结果 45例患者行经皮肝穿刺胆道支架植入术,支架植入成功42例,成功率93.3%,其中4例放置双支架。支架植入后扩张良好,胆汁引流通畅,术后1~4周血清胆红素下降明显(P<0.05),黄疸症状缓解明显。本组患者术后因腹腔内出血死亡1例,胆道出血2例,胆漏2例,胰腺炎3例,胆道感染8例。术后随访生存时间平均11.8个月,最长24个月。结论经皮肝穿刺胆道支架植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方法,明显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介入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 对23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采用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及胆道金属内支架置入术(PTIBS)或结合局部动脉化疗术,所有患者均经B超、CT或MRI明确诊断,并确定梗阻部位.结果 23例采用经皮经肝穿刺置入外引流管及支架置入术.术后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碱性磷酸酶均明显下降.术后23例患者黄疸消退满意;16例黄疸消退,置入内支架术后4周在DSA下行局部灌注化疗术.结论 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外引流加内支架置入术是姑息性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安全、有效方法,结合局部动脉灌注化疗,能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及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伴多器官衰竭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25例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伴多器官衰竭的患者采取以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经鼻胆管冲洗及灌注抗生素为主的非手术综合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B超下胆总管内径变化,并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25例患者除2例需转外科急诊手术治疗外,其余23例内镜下胰胆管造影、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成功,胆汁引流通畅,多器官衰竭得以纠正,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伴多器官衰竭治愈率为92.0%。结论 对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伴多器官衰竭患者采取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静脉应用和经鼻胆管冲洗及灌注抗生索为主的综合治疗是有效、安全的。  相似文献   

16.
我院在1978~1988年间共收治胆管及壶腹周围肿瘤162例,其中29例有恶性梗阻性胆管炎,占同期收治的胆管及壶腹周围肿瘤的17.9%,其中表现为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10例。病变依次为乳头部癌、胰头癌、胆管癌和肝门部转移癌。部分伴有胆石与胆道手术史。通过B超、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术、胆道引流术,以及逆行胰胆管造影术而确诊。对发病情况、临床特点、诊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患者接受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治疗对病情控制改善的临床价值。方法选笔者所在医院普外科2017年收治的120例确诊为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患者为分析对象,数字编序后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0例,对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方案、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方案。对两种治疗手段下患者各项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并归纳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的临床治疗价值。结果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患者以下临床指标:CA19-9、碱性磷酸酶、白细胞计数、总胆红素及腹痛情况,相对于治疗前所有患者上述指标在接受干预后均有所改善,治疗后观察组所得指标数据更具优越性,两两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并发症、死亡情况发生率相对于对照组指标均有优越性,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患者可将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作为主要干预手段,具有病情改善效果明显以及安全性高等优势,最大程度地完成生命抢救的目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林争  黄炳耀 《广东医学》1995,16(2):94-95
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在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诊治中的应用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普外科(510220)林争,黄炳耀,雷朝晖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以阻道梗阻、感染为病理基础,胆道内压高,败血症和毒血症、高胆红素血症、内毒素血症等是造成临床上胆道外科...  相似文献   

19.
石书伟  王劲 《黑龙江医学》2021,45(15):1608-1609
目的:分析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联合金属支架植入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焦作市人民医院2013年11月—2017年10月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69例,其中34例行常规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为对照组,另35例行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联合金属支架植入术为观察组,比较两组胆管通畅时间、手术前后胆红素水平[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红素(TBIL)]、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生存期.结果:观察组胆管通畅时间较对照组长(P<0.05);术后1周、术后1个月两组DBIL、TBIL水平均有所下降,且观察组下降更明显(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5.71%(9/35)较对照组的58.82%(20/34)低(P<0.05);观察组中位生存期明显较对照组长(P<0.05).结论: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联合金属支架植入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可延长胆道通畅时间,促进肝功能改善,减少术后并发症,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在高龄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高龄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患者中纳入68例作为观察对象,采用单盲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而观察组患者采用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治疗指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退热、寒战以及腹痛缓解时间均比对照组短,术后白细胞水平和VAS评分比对照组低,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高龄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患者采用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的效果明显,且术后疼痛和白细胞水平改善显著,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