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普罗布考对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8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收治的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120例,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次,1次/d;普罗布考片500 mg/次,2次/d)和对照组(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次,1次/d),各60例,均治疗1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12个月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以及血脂[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H-C)水平的变化,并比较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颈动脉IMT、血脂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试验组患者LDL-C、T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治疗12个月后试验组患者颈动脉IMT、LDL-C、T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时间内,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普罗布考可有效减少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IMT,降低血LDLC、TC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H型高血压患者Hcy 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炎症之间的相关性,探讨依那普利叶酸片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干预效果及其机制。 方法 400例高血压患者中依据纳入标准,抽取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60例,测定Hcy、颈动脉粥样斑块及颈总动脉平均内膜中层厚度(IMT),计算斑块crouse积分。对照组常规予以依那普利片10mg/日降压,观察组选用依那普利叶酸片10mg/0.8mg/日,其它治疗包括:常规使用抗血小板、稳定斑块等对症处理,在两组间基本一致。治疗随访1年后复测上述实验室及器械检查指标。 结果 Hcy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血管炎症反应指标成正相关,Hcy越高, IMT值越大,Crouse积分越高,反映血管炎症的Hs-CRP越高,说明两者相关性越高。依那普利叶酸片对H型高血压患者的干预效果更佳。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下降;治疗后两组Hcy比较,治疗组的Hcy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Hcy水平是导致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因素,Hcy参与血管炎症反应,Hcy越高,血管炎症反应越显著,动脉粥样硬化越明显。依那普利叶酸片与依那普利比较,在降压、降低Hcy水平同时,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能起到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H型高血压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随机将80例伴有颈动脉粥样斑块的H型高血压患者分成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降压治疗,观察组在常规降压治疗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10mg,每晚1次,治疗12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动脉硬化斑块的变化。结果:治疗12个月后,观察组LDL-C、hs-CRP、Hcy的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均0.01),颈动脉IMT及斑块明显减小(P均0.01),与对照组相比,也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瑞舒伐他汀治疗H型高血压,可降低患者hs-CRP、Hcy水平,使颈动脉IMT及斑块减小,延缓和逆转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松龄血脉康对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及粥样斑块的影响。方法将入选的177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松龄血脉康胶囊;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安慰剂。治疗3个月后观察两组高敏C-反应蛋白和斑块指数的变化。结果试验组治疗后高敏C-反应蛋白较前下降(2.18 mg/L±1.92mg/L vs 1.87 mg/L±1.73 mg/L,P<0.05)、斑块指数较前减少(2.91±1.64 vs 2.70±1.31,P<0.05),且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松龄血脉康胶囊可以降低C反应蛋白,具有抗炎作用,并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脑心通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干预作用。方法选择98例门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9例。两组均进行常规治疗,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口服阿托伐他汀钙10mg,1次/d;治疗组口服阿托伐他汀钙10mg,1次/d,口服脑心通胶囊3粒/次(每粒0.4g),3次/d,疗程均为12周。患者均于服药前和服药后12周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前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IMT和内膜斑块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脑心通胶囊和阿托伐他汀钙合用可抑制动脉粥样硬化和斑块的形成,两药联用较单用效果更佳,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评价阿托伐他汀钙片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 68例伴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分成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服阿托伐他汀钙片10mg,1次/d,连续12个月。记录两组患者的IMT、斑块数,比较不稳定斑块数、阻力指数(RI)和搏动指数(PI)。结果治疗后,治疗组IMT、斑块积分、不稳定板块数、PI和RI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无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能有效的反应阿托伐他汀钙片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IMT、斑块以及血流动力学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同型半胱氨酸(Hcy)、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与原发性高血压伴颈动脉粥样硬化风险的相关性,并评估其风险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原发性高血压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282例为动脉硬化组、原发性高血压无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239例为高血压组以及健康体检者207名作为对照组。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Hcy、hsCRP和Lp-PLA2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风险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其他变量后,高血压组Lp-PLA2高于对照组(P0.01);动脉硬化组年龄、白细胞、收缩压、Hcy、hsCRP和Lp-PLA2高于高血压组(均P0.01)。Hcy、hsCRP和Lp-PLA2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风险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6、0.819、0.805,临界值分别为14.15μmol/L、3.65mg/L、207.64μg/L。Hcy、hsCRP和Lp-PLA2 3项指标联合检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96,95%CI为0.870~0.922,敏感性为76.2%,特异性为92.1%。结论高血压伴颈动脉粥样硬化Hcy、hsCRP和Lp-PLA2水平较单纯高血压患者明显升高,这3项指标可作为颈动脉粥样硬化风险的独立预测因子,3项指标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颈动脉粥样硬化风险的诊断性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脑心通胶囊联用他汀类药对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干预作用。方法选择100例门诊和住院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并随机分为3组,脑心通组(33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脑心通胶囊3粒,每日3次;他汀类组(33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辛伐他汀或氟伐他汀40mg,每晚1次;联合治疗组(34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脑心通胶囊3粒,每日3次,辛伐他汀或氟伐他汀40mg,每晚1次,均连服6个月,服药前和服药后接受颈动脉超声检查,观察比较两组用药前后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变化。结果3组治疗前后比较,内-中膜厚度(IMT)、粥样硬化斑块积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脑心通组和他汀类组IMT、斑块积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联合治疗组与脑心通组和他汀类组比较,IMT、斑块积分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他汀类组和联合治疗组个别患者出现肝功能异常和肌酸激酶(CK)轻微增高,无其他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脑心通和他汀类药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均有明显抑制和稳定作用。两者联用效果更佳,且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通心络胶囊联合辛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的干预作用.方法 选择116例门诊颈动脉粥样斑块患者并随机分为3组.通心络胶囊组(39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通心络胶囊2粒,每日3次1辛伐他汀组(39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辛伐他汀40 mg,每晚1次;联合治疗组(38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通心络胶囊2粒,每日3次,辛伐他汀40 mg,每晚1次.患者均连续服药6个月,并均于服药前和服药后第6个月接受颈动脉超声检查,现察比较各组患者用药前后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变化.结果 3组患者用药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明显减轻甚或消退.用药前后通心络胶囊组与辛伐他汀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用药后与通心络胶囊组和辛伐他汀组相比,联合治疗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减轻更明显(P<0.05).各组均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 通心络胶囊和辛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两药联合效果更佳,且患者无明显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对90例合并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高血压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观察阿托伐他汀钙对原发性高血压的超敏C反应蛋白、颈动脉粥样硬化及降压的疗效.方法 选择原发性高血压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控制血压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钙20mg/d治疗.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血脂、血压、超敏C反应蛋白及颈动脉斑块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6月后,两组患者在上述方面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在高血压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加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可降低血脂及炎症因子水平,延缓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2年2月首次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观察组)和50例非脑血管疾病患者(对照组)。使用美国GE公司MycoCard○RReaderⅡ型超声诊断仪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根据内膜中层厚度(IMT)将患者分为非颈动脉粥样硬化组36例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组64例。应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检测患者血浆Hcy水平。结果观察组左颈总动脉IMT和右颈总动脉IMT均高于对照组(P0.05);颈动脉粥样硬化组Hcy高于非颈动脉粥样硬化组(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浆Hcy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钙治疗老年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的疗效及对血脂、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280例老年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40例。对照组给予脱水降压、抗血小板凝聚、脑细胞保护剂、对症支持等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瑞舒伐他汀钙10 mg、1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和动脉斑块积分,观察并比较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血脂、CRP水平。结果研究组治疗后NIHSS评分和动脉斑块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显著降低,且低于对照组,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显著升高,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血清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瑞舒伐他汀钙治疗老年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可有效调节血脂水平,降低CRP的表达,稳定并逆转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还可促进损伤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高龄脑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选择85例高龄脑梗死患者(年龄≥80岁)为高龄组,同时随机选取年龄80岁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10例作为对照组。患者均行双侧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并检测血脂、血Hcy、叶酸及VitB_(12)水平,进行相关分析。结果高龄组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为94.1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9.09%(χ~2=22.971,P=0.000),高龄组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较对照组严重(P=0.000)。高龄组血Hcy为(21.08±1 5.22)μ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15.99±9.19)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血Hcy呈正相关(r=0.572,P=0.000)。结论高龄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增高,与高Hcy血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与依折麦布联用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 选取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157例,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A组40例(口服阿托伐他汀20mg/次,1次/日)、B组39例(口服阿托伐他汀20mg/次,1次/日;依折麦布10mg/次,1次/日)、C组38例(口服阿托伐他汀10mg/次,1次/日;依折麦布10mg/次,1次/日)、D组40例(口服阿托伐他汀10mg/次,1次/日),随访6个月观察不同治疗方案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治疗作用。结果 治疗6个月后B组、C组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LDL-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斑块最大厚度(Tmax)、斑块最大面积(Smax)与A组、D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较单用阿托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2016年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医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 126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186例作为对照组;根据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情况将观察组患者分为A组(有颈动脉粥样硬化,n=570)和B组(无颈动脉粥样硬化,n=556)。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受试者性别、年龄、Hcy水平、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比较A组和B组患者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检查指标;Hcy水平与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受试者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年龄、Hcy水平、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A组与B组患者性别及总胆红素(TBi L)、直接胆红素(DBi L)、间接胆红素(IBi 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患者年龄、体质指数、吸烟史、糖尿病病史、高血压病程、空腹血糖(FBG)及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cy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Hcy≤10.2μmol/L相比,Hcy 10.3~13.5μmol/L[OR=1.54,94%CI(1.19,1.98)]、13.6~16.2μmol/L[OR=1.60,95%CI(1.26,2.02)]、≥16.3μmol/L[OR=1.65,95%CI(1.23,2.21)]是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Hcy水平及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明显升高,且Hcy水平升高是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辛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疗效观察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东莞市人民医院2003-01-2004-06门诊或住院患者106例伴有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6例,服用辛伐他汀20mg,每晚1次;对照组50例,服用肠溶阿司匹林100mg,每日1次,疗程4个月。于治疗前后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斑块大小。结果治疗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斑块大小治疗后明显减小(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辛伐他汀可以明显减轻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可作为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常规用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脑梗死发生及其与颈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 根据颈动脉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将100例脑梗死患者分为脑梗死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A组 )和脑梗死无斑块组(B组),每组50例.另选5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Hcy,比较脑梗死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脑梗死无斑块组及对照组Hcy水平变化,记录患者性别、年龄、高血压病、吸烟、血脂、糖尿病等,应用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比较脑梗死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和脑梗死无斑块组内膜中层厚度.结果 脑梗死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的血Hcy水平为(33.80±16.70)μmol/L,高于脑梗死无斑块组(17.39±6.60)μmol/L和对照组(10.74±14.58)μmol/L(P<0.01).脑梗死无斑块组与对照组Hcy水平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为(0.77 mm±0.25 mm),较脑梗死无斑块组颈动脉IMT(0.58 mm±0.29 mm)明显增厚(P<0.01).结论 高Hcy血症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密切相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胱抑制素C(CysC)与老年矽肺合并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开滦钱家营医院和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老年男性矽肺合并脑卒中患者152例作为观察组,患者又根据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分为正常组32例(IMT≤1.0mm);增厚组54例(1.0mmIMT1.3mm),斑块组66例(IMT≥1.3mm)。选择同期男性健康查体者90例作为健康组,单纯脑卒中男性患者9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各组血清Hcy、hs-CRP和CysC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结果 3组血清Hcy、hs-CRP和Cys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Hcy[(14.35±4.51)μmol/Lvs(5.27±2.19)μmol/L和(11.65±3.97)μmol/L]、hs-CRP[(6.20±2.38)mg/Lvs(2.12±0.64)mg/L和(4.99±2.53)mg/L]和CysC[(2.27±0.47)mg/Lvs(0.72±0.25)mg/L和(1.51±0.58)mg/L]水平均较健康组和对照组明显增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斑块组与增厚组和正常组Hcy、hs-CRP和CysC水平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增厚组和斑块组Hcy、hs-CRP和CysC水平与IMT呈正相关(P0.05,P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示,Hcy、hs-CRP和CysC是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危险因素(OR=2.615,95%CI:1.492~4.662;OR=3.104,95%CI:1.582~6.998;OR=2.087,95%CI:1.495~4.535,P=0.000)。结论 Hcy、hs-CRP和CysC水平可能可以作为老年矽肺合并脑卒中患者是否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筛选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AS)患者血脂的影响。方法将2008年12月—2011年12月入住我院的22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强化组,治疗组(n=110)服用瑞舒伐他10mg/次,强化组(n=110)服用瑞舒伐他20mg/次,两组均为每天睡前1次,疗程为半年。对两组治疗前后的血脂指标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血脂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脂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出现3例(占1.4%)转氨酶轻微升高,6例(占2.7%)出现消化道不良反应。结论瑞舒伐他汀能够有效地降低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脂具有积极的影响,且具有较高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川芎嗪注射液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消退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川芎嗪注射液消退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疗效。方法选择96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川芎嗪注射液160mg,每日1次静脉输注,疗程均为6个月。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以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最大厚度(Tmax)、横切面最大面积(Smax)?狭窄率等,并检查血液流变学和血脂,同时记录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IMT变薄,Tmax变薄,Smax缩小,颈动脉血流量增加,狭窄率降低(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治疗组脑血管不良事件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川芎嗪注射液可以明显减轻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减少脑血管疾病发生,有效防治脑血管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