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总结妇科腹腔镜手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诊断与防治经验。方法将我院21例妇科腹腔镜手术后DVT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血管多普勒超声诊断,全部病例确诊后即进行抗凝治疗,症状均明显改善,无肺栓塞发生。结论气腹、肥胖、老年、膀胱截石位、手术时间长、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是下肢DVT形成的高危人群;术前术后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术中熟练操作,缩短手术时间,间歇性低气压气腹,术后脉冲低压治疗,按摩,早期下床活动及高危人群预防性用药均有助于预防DVT形成。  相似文献   

2.
张怡 《基层医学论坛》2014,(29):3899-3901
目的:探讨妇科盆腔手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原因、诊治及预防。方法对我院32例妇科术后DVT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造成DVT发生的高危因素有多方面,如:老年妇女,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贫血、血黏度增高,盆腔恶性肿瘤等,其中恶性肿瘤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良性疾病,卵巢癌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宫颈癌及子宫内膜癌。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DVT的发生率显著增高,手术及麻醉时间延长增加了DVT的发生。诊断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及CT肺血管三维扫描确诊。治疗采用肝素、低分子肝素钠、小剂量尿激酶、低分子右旋糖酐加复方丹参静滴效果满意。结论妇科手术前后,对有DVT高危因素的患者应加强预防措施,抗凝治疗是DVT的有效治疗方法,早期诊断,充分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3.
李晓娟  周勤  魏楠 《安徽医学》2016,37(12):1509-1511
目的 研究血浆D-二聚体(D-dimer)与纤维蛋白原(FIB)的动态变化对早期预测盆腔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意义,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患者DVT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妇科择期行盆腔手术并具有DVT高危因素的23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所有患者下肢深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均为阴性。根据患者术后72~120 h下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血栓组(n=36)和非血栓组(n=195)。所有患者于手术前、术后第1天和术后第3天晨检测D-dimer和FIB,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血栓组与非血栓组比较,术后D-dimer和FIB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D-dimer和FIB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浆D-dimer、FIB检测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妇科盆腔术后患者并发下肢DVT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岳华 《中原医刊》2006,33(16):84-85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诊断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组38例手术后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经X线静脉血管造影证实,观察下肢DVT的二维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的声像图表现。结果中央型23例,周围型6例,混合型9例。患肢左右侧之比为3.2∶1。38例中急性血栓27例,慢性血栓11例。结论静脉损伤、血流缓慢和血液高凝状态是造成手术后下肢DVT的三大因素,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是无创诊断手术后下肢DVT,帮助临床选择治疗方案和评价疗效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妇科盆腔手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诊断治疗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1例妇科DVT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的方法。结果:临床诊断DVT的首选方法为血管多普勒超声。全部病例确诊后即进行抗凝治疗,症状均明显改善,无肺栓塞发生。结论:老年、膀胱截石位、手术时间长、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人群;术前纠正贫血、术中操作精细、术后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是预防深静脉形成的主要方法;早期诊断、及时进行抗凝治疗对DVT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6.
孙力  孙明  王宇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13):541-542
目的:探讨妇科肿瘤术后并发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危险因素、诊断、治疗及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0例妇科肿瘤术后并发急性下肢DVT患者的临床资料情况。结果:10例中良性子宫肌瘤7例,恶性肿瘤3例。均经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彩超)检查确诊,10例中8例DVT发生在左侧下肢,2例发生在右下肢。9例行非手术疗法包括一般处理,溶酸、抗凝和祛聚疗法,1例外科手术取栓。10例中9例治疗好转出院,1例死亡。结论:妇科肿瘤术后合并DVT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查有助于DVT诊断。急性DVT非手术疗法和手术疗法均有效,在此两种疗法中辅用抗凝、祛聚综合治疗。对具有发病高因素患者于手术前后预防性应用抗凝剂。  相似文献   

7.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妇科常见急腹症的思路以及经验教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云楠 《当代医学》2011,17(27):94-95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妇科常见急腹症的思路,旨在提高超声诊断率,降低误诊、漏诊率。方法总结2008年1月~2011年5月55例妇科急腹症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均做了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异位妊娠破裂或流产29例(其中破裂22例、流产7例),黄体囊肿破裂15例,卵巢囊肿扭转5例,急性盆腔炎4例,严重痛经1例,浆膜下子宫肌瘤扭转1例。55例患者中45例行手术治疗,10例行保守治疗,55例患者均治愈出院。随访45例手术患者中,43例病理结果与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结果相符,误诊2例,准确率达95.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妇科常见急腹症的思路必须全面,包括患者病史采集、临床妇科检查结果、必要的辅助检查结果及疾病声像图特征等,综合分析对提高妇科急腹症的诊断率、降低误诊、漏诊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妇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关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妇科各类手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有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8年12月,共39例DVT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方法。结果盆腔手术是DVT的重要易患因素,病人的年龄、疾病类型、手术方式、创伤大小、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术后使用止血药等均对DVT的发生产生影响。结论妇科患者是术后并发DVT的高危人群,应该引起广大妇科医师高度重视,手术后的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对DVT很重要,但防范DVT形成的措施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全子宫切除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2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夏玉红 《当代医学》2011,17(5):26-27
目的 探讨子宫切除手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诊断治疗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6例妇科DVT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的方法.结果 临床诊断DVT的首选方法为血管多普勒超声.全部病例确诊后即进行抗凝治疗及溶栓治疗症状均明显改善,无肺栓塞发生.结论 DVT是妇科手术后严重的并发症应引起重视.对有DVT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妇科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病因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妇科肿瘤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诱因、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和预防的方法。结果 发生DVT的高危因素为中老年妇女、肥胖、输血、手术时间长、术后应用止血药、原发病为盆腔恶性肿瘤患者。辅助诊断方法以彩色多普勒超声为最佳;治疗可采用肝素抗凝、尿激酶溶栓等,局部用硫酸镁湿热敷。结论 对妇科肿瘤患者术后DVT的病因、预防及早期治疗应予高度重视,抗凝、溶栓治疗对DVT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妇科盆腔阴式手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LEDVT)的临床诊治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4~2008年妇科盆腔阴式手术后40例LEDVT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结果:LEDVT的发生率占妇科盆腔阴式手术的1.14%(40/3512)。40例全部经彩色多普勒超声确诊。经用低分子右旋糖苷、复方丹参注射液、肝素钠注射液,或加用阿司匹林、活血化瘀中药治疗,39例治愈出院。结论:重视妇科盆腔阴式手术后LEDVT并发症临床表现,结合彩超检查,早诊断,早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
段小喜 《海南医学》2011,22(10):105-106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早期诊断及保守治疗宫外孕的临床价值。方法入选100例产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经阴道成像诊断,并实施保守治疗,口服米非司酮每日两次,每次25mg,连续服用6d。单次肌肉注射氨甲蝶呤1mg/(kg·d),24h后注射5mg四氢叶酸。结果超声诊断准确率达100%;78例(78%)经保守治疗后治愈;10例(10%)患者好转,出院后经随访,9例血β-HCG滴度于2周~1个月下降至正常水平,1例出现剧烈腹痛,入院后发现包块破裂行手术治疗;2例(2%)无效,转手术切除治疗。结论经阴道彩色超声诊断宫外孕具有较高准确率;采用米非司酮联合氨甲蝶呤保守治疗宫外孕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妇科手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DVT)的高危因素和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衡水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妇科2005年1月到2012年1月妇科术后下肢DV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妇科住院手术病人4762人次,经血管多普勒超声诊断确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7例,发生率为0.57%.27例中子宫肌瘤4例,子宫内膜癌8例(其中腹腔镜手术后3例),卵巢癌5例,宫颈癌7例,外阴癌1例,子宫脱垂1例,良性卵巢肿瘤1例.结论恶性肿瘤、肥胖、老年、膀胱截石位、手术时间长、气腹、口服避孕药、合并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全麻是下肢DVT形成的高危人群,术前术后补液、缩短手术时间,双下肢气压泵治疗,术后早期活动及预防性用药均有助于预防下肢DVT.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腹部创伤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该院收治的腹部创伤患者117例,均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是否发生DVT,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腹部创伤患者发生DVT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17例患者中28例在腹部创伤后7 d内表现出下肢浅静脉曲张和肢体皮温降低等症状与体征,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发生了DVT。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高胆固醇水平、高D二聚体水平、高尿素氮水平、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术前3个月有手术史、下腹部创伤、高创伤评分、卧床时间大于3 d及有感染为腹部创伤患者发生DVT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体力劳动是术后引起DVT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临床应对存在深静脉血栓危险因素的腹部创伤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筛查,有利于DVT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15.
张军 《大家健康》2016,(7):74-74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经腹部与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早期宫外孕正确率的比较,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早期宫外孕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该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两年期间经临床确诊的236例宫外孕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结果,比较彩色多普勒超声两种检查方法的差异。结果: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临床诊断正确率为83.05%,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临床诊断正确率为96.61%,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临床诊断正确率明显高于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χ2=23.7484,P =0.000)。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各种典型宫外孕超声影像学表现(胚芽、盆腔积液、原始心血管搏动、附件包块、子宫内假孕囊)检出率均显著高于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P <0.05)。结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是早期诊断宫外孕的有效方法,对早期宫外孕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及意义。  相似文献   

16.
孙力  孙明  王宇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7):541-542
目的探讨妇科肿瘤术后并发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危险因素、诊断、治疗及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0例妇科肿瘤术后并发急性下肢DVT患者的临床资料情况.结果10例中良性子宫肌瘤7例,恶性肿瘤3例.均经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彩超)检查确诊,10例中8例DVT发生在左侧下肢,2例发生在右下肢.9例行非手术疗法包括一般处理,溶酸、抗凝和祛聚疗法,1例外科手术取栓.10例中9例治疗好转出院,1例死亡.结论妇科肿瘤术后合并DVT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查有助于DVT诊断.急性DVT非手术疗法和手术疗法均有效,在此两种疗法中辅用抗凝、祛聚综合治疗.对具有发病高因素患者于手术前后预防性应用抗凝剂.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早期异位妊娠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异位妊娠超声二维图像和血流分布及频谱特征.结果:11例患者保守治疗缓解治愈,3例患者保守治疗失败后转为手术,其余患者均经手术及病例证实.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早期异位妊娠可预防患者大出血等并发症,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客观指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临床常见的血管系统疾病,易并发肺栓塞,而导致患者死亡[1]。近年来,DVT的临床发病率日益增高,其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改善下肢血液循环,防止肺栓塞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利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下肢静脉,能够安全、准确地诊断DVT。本文总结201例DVT患者的声像图特征,旨在提高超声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妇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原因、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2例妇科手术后发生DVT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妇科恶性肿瘤手术、阴式手术及贫血是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高危因素。1例手术取栓,11例经抗凝、溶栓治疗,均好转出院,无病人死于肺栓塞(PE)。结论:DVT是妇科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可引起肺栓塞及血栓后综合征,影响生活质量,故及早诊断、治疗和预防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熊少云 《中国医疗前沿》2013,(16):78-78,107
目的结合超声检查明确D-二聚体在普外科术后造成的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普外科2009年1月-2012年3月收治的行相关手术但无DVT患者437例(手术组)、DVT患者22例(DVT组)及健康志愿者(正常组)100例,所有患者均行彩色超声多普勒与D-二聚体检查,健康志愿者仅行D-二聚体检测。结果手术组、DVT组及正常组,三组间D-二聚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2.47,P〈0.01),手术组与DVT组患者D-二聚体含量均高于正常组(P〈0.05);手术组与DVT组患者D-二聚体含量有统计学差异(t=7.78,P〈0.01)。结论 D-二聚体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提高对DVT诊断的准确性,为进一步诊断、治疗与预后提供科学的据,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