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嘉祐补注本草》一书,学术界对编撰者素有争论.通过对《嘉祐补注本草》一书的体例、内容、源流的考述,证明是苏颂所编撰.又引述《魏公谭训》《续资治通鉴长编》《掌禹锡墓志铭》等对《嘉祐本草》的记载,也证明不是掌禹锡编撰而是苏颂主编.  相似文献   

2.
《嘉祜本草》增引的“唐本”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新修本草》,后世又称作“唐本草”,是世界第一部国家药典,原书已佚,诸家多有引录。宋代掌禹锡等编撰《嘉祜本草》时,曾增引过“唐本”文字。但分析《嘉祜本草》所增引的“唐本”,可以认为:掌禹锡并未见过《新修本草》原书,其所引“唐本”与《蜀本草》有相同的特征,应来源于《蜀本草》。据此可以推论:《新修本草》在嘉祜二年(1057)编撰《嘉祜本草》时或已散佚。由于并非直接摘录于《新修本草》,《嘉祜本草》所引“唐本”佚文的信实程度有待多方评估,辑复《新修本草》时对此应谨慎处理。  相似文献   

3.
掌禹锡,字唐卿,许州郾城(今河南漯河市)人.北宋校正医书局元老之一;为地理学家,曾修撰《皇祐方域图志》、《地理新书》,又兼通医药,编校《神农本草》、《本草图经》,在保存、传承中医药学文献,特别是本草学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关于其生卒年有不同说法,对生平事迹研究考证者更少,笔者对此考述如下. 1.生卒年考 在已有的研究中,关于掌禹锡生卒年有下列几种说法:①李经纬《中医人物辞典》言:"掌禹锡(990-1066),宋医药学家."[1]②《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录:"掌禹锡(990-1066),宋许州郾城人,字唐卿."[2]③昌彼得、王德毅等《宋人传记资料索引》记:"掌禹锡(990-1066),字唐卿,郾城人.  相似文献   

4.
<正> 《本草拾遗》为唐陈藏器所撰,据掌禹锡“补注所引书传”谓陈藏器是唐开元中京兆府三原县尉。《秘书省续编到四库阙书目》谓陈藏器是四明人。李时珍《本草纲目》所云同此。《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卷507医术名流列传)云;“按《医学入门》,陈藏器,唐三元尹,撰《神农本草经》,曰《本草拾遗》。”一、《本草拾遗》的撰述年代本书的撰写,当是在开元年间(713——741)。因为《本草拾遗》骨碎补条注云:“本名猴  相似文献   

5.
苏颂(公元1020~1101年),字子容,北宋泉州南安人.他在天文、医药、外交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在医药方面,除了与掌禹锡等人共同校注医书和编写《嘉祐本草》外,还负责编辑了在我国药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著作——《本草图经》(又名《图经本草》,简称《图经》) 《图经》原书二十一卷,记载药物的详细数目,因原书已佚而无法确知,据笔者从《政和本草》转引的资料统计,标有“图经曰”字样的药物有777味,药图933幅,其中矿物药106味,图88;植物药545味,图  相似文献   

6.
今日所见的《神农本草经》资料,其来源一是各种本草所录的《神农本草经》资料,二是各种类书及其他诸书所引《本草经》资料。 现今各种本草所录的《本草经》资料,其来源皆出于宋代唐慎微《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以下简称《证类本草》)黑底白字的文字。 《证类本草》白字《本草经》文的来源,向上追溯,是由陶弘景《本草经集注》中的朱字通过唐代苏敬《新修本草》、宋代马志等《开宝本草》、宋代掌禹锡《嘉佑本草》而被保存在《证类本草》中的。  相似文献   

7.
唐代《新修本草》 ,后世又称作“唐本草” ,是世界第一部国家药典 ,原书已佚 ,诸家多有引录。宋代掌禹锡等编撰《嘉本草》时 ,曾增引过“唐本”文字。但分析《嘉本草》所增引的“唐本” ,可以认为 :掌禹锡并未见过《新修本草》原书 ,其所引“唐本”与《蜀本草》有相同的特征 ,应来源于《蜀本草》。据此可以推论 :《新修本草》在嘉二年 (10 5 7)编撰《嘉本草》时或已散佚。由于并非直接摘录于《新修本草》 ,《嘉本草》所引“唐本”佚文的信实程度有待多方评估 ,辑复《新修本草》时对此应谨慎处理。  相似文献   

8.
考历代综合本草,不难发现一个很明显的规律,即:我国古代本草学基本上采取累积方式,形同滚雪球一样不断向前发展的。新的本草著作往往保存了旧本草的内容,並比原有的更加丰富完善,从而取代旧的本草。比如《本草经集注》出现后,《神农本草经》就失传了,《新修本草》出现后,《本草经集注》也就失传了;《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简称《证类本草》)出现后,宋以前的本草,甚至宋初期的《开宝本草》、《嘉祐本草》也都失传了。然而不同的是,《证类  相似文献   

9.
《内经》的训诂与校勘,源远流长。自齐梁人全元起著《内经训解》起,(此书已佚)隋朝杨上善在《太素》中开创宏纲大例,中经唐代王冰在《素问》注中的“迁移”“加字”“分篇”“冠目”“削繁”,至北宋林亿走上了愈趋细密、完备、成熟的阶段。 林亿,北宋人,官至光禄卿直秘阁。宋史无传。嘉祐年间(1056~1063)宋仁宗诏儒臣校理医书,与掌禹锡、高保衡、孙奇等共同校理了《素问》《神农本草经》《甲乙经》《金匮要略》《伤寒论》《备急千金要方》等七、八部重要医学著作。《中国医学名人志》记载说:林亿由此而“医名大著。”  相似文献   

10.
苏颂的《本草图经》是一部倍受古今中外科学家称颂的医学著作 ,是中华民族一份珍贵的遗产。近年来 ,对《本草图经》的研究有了长足的进步 ,但是 ,对《本草图经》的一些重要问题 ,存在着严重的分歧。因此 ,我们认为对这些问题有加以考证的必要。现就 3个问题 ,作初步考证 ,以明是非 ,并就教于医药界的专家与读者。1 作者之考述当代医药学著作对《本草图经》的作者有 2种意见。《中医大词典·医史文献分册》 (人民卫生出版社1981年出版 )在“掌禹锡”条写道 :“撰成《嘉补注神农本草》 2 0卷。又将全国各郡县所献药图 ,详加校订 ,编成《图…  相似文献   

11.
《证类本草》“墨盖”下引“唐本”“唐本注”讨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证类本草》“墨盖”下所引“唐本”、“唐本注”文,不见于《新修本草》目录及残卷中,而见于掌禹锡所引“蜀本注”中。从而证实《证卷》“墨盖”下引“唐本”、“唐本注”文,实出于《蜀本草》。《蜀本草》原名《重广英公本草》,所谓英公即奉Su修《唐本草》的李Ji。李Ji在唐高宗时封为英国公,故称英公。《重广英公本草》也是重修的《唐本草》之义。唐慎微在《证类本草》中,将《蜀本草》迳称为《唐本草》,盖原于此。  相似文献   

12.
辰砂之名首见于《图经本草》。它包括了天然产的朱砂和人工合成的灵砂。昔以湖南辰州(今沆陵,实为集散地。)产的较好而得名。《开宝本草》云:“朱砂,今出辰州、锦州者,药用最良,余此次焉”。《本草求真》谓:“灵砂又名朱砂,系水银、硫黄二物同水火煅炼而成”。现代药材商品上  相似文献   

13.
豆蔻,肉豆蔻,红豆蔻和草豆蔻的区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豆蔻又名白豆蔻 ,载于《开宝本草》 ,李时珍曰 :“白豆蔻子圆大如白牵牛子。其壳白厚 ,其仁如缩砂仁 ,入药去皮炒用”。肉豆蔻载于《开宝本草》 ,陈藏器谓 :“肉豆蔻生胡国 ,……其形圆小 ,皮紫紧薄 ,中肉辛辣” ,时珍曰 :“颗外有皱纹 ,而内有斑缬纹 ,如槟榔纹”。红豆蔻载于《开宝本草》 ,李日旬曰 :“红豆蔻生南海诸谷 ,高良姜子也。其苗如芦 ,其叶如姜 ,花作穗 ,嫩叶卷之而生 ,微带红色”。草豆蔻在《名医别录》载为豆蔻 ,《开宝本草》称别名草豆蔻 ,苏颂谓 :“草豆蔻今岭南皆有之。苗似芦 ,其叶似山姜、杜若辈 ,根似高良姜。二月开花作…  相似文献   

14.
《薛氏医案》说:“人参但入肺经”。考诸家本草,如《本草衍义补遗》、《本草汇言》等,亦多谓其为肺脾二经之药。景岳《新方八略》,有“气虚者宜补其上,人参黄芪之属是也;精虚者宜补其下,熟地枸杞之属是也”之说。至赵养葵《医贯》,则断然云:“人参乃是脾经药,到不得肾经。”  相似文献   

15.
北宋本草学巨著《证类本草》,历来被视为《本草纲目》的蓝本,但其初刊者及初刊时间尚存争议。文章辨驳了诸家观点,考证出《证类本草》的刊刻者"集贤孙公"并非孙觌而是孙升。孙升于元祐五年(1090年)至元祐八年(1093年)间刊刻了《证类本草》,他是《证类本草》的初刊者而非重刊者。从《孙公谈圃》所载本草学内容来看,孙升对于本草学具有良好的修养及学术兴趣,这是他发现并刊刻《证类本草》的重要缘由。王继先、李时珍等人关于《证类本草》的撰成时间及初刊时间的认识,应据此修正。  相似文献   

16.
吕斌 《开卷有益》2014,(6):23-23
芦荟最早见于《开宝本草》,现世界上品种多达300种以上,但主要药用品种是百合科植物库拉索芦荟、好望角芦荟和斑纹芦荟三种。芦荟的叶、花、根均可入药,尤以叶中的汁液经浓缩加工制成芦荟干块,即为芦荟的药用品。在我国古代,应用芦荟治疗疾病已相当流行,关于芦荟的药用价值和治疗作用,在《药性论》、《海药本草》、《开宝本草》、《本草图经》、《得配本草》、《本草再新》中均有详细记载。  相似文献   

17.
《灵枢》回归北宋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朝初年杨上善编注《太素》30卷,将《灵枢》《素问》按照内容分类编排,唐中期王冰注释《素问》时大量引用《灵枢》,证明《灵枢》在唐代是完整存在的。北宋嘉祐年间(1056~1063年)高保衡、林亿等校注《素问》称《灵枢》已经残缺不全。《调经论》林亿注:“王氏之意指《灵枢》为《  相似文献   

18.
中草药新用     
野胡萝卜子(南鹤虱)治冠心病野胡萝卜子是中药南鹤虱的民间通用名。《新■本草》记载该药:“主蛔、蛲虫,为散。”;《开宝本草》记载:“虫心痛,以淡醋和半匕服”。功效皆为杀虫。近有报导,用种子制取的浸膏可作解痉药。野胡萝卜子浸膏,为浅绿灰色,粉末,味苦,微溶于冷水,较易溶于热水及有机溶剂。  相似文献   

19.
山豆根的化学成分与药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范健  吕建峰 《实用医技杂志》2003,10(11):1254-1255
<正> 山豆根为豆科植物广豆根的根,主产于广西、广东,别名山大豆根(《经验方》)、苦豆根(《中药材手册》)。本药功效始载于《开宝本草》:“主解诸药毒、止痛、消疱肿毒”;《本草经疏》谓山豆根为解毒清热之上药;《本草求真》载“解咽喉肿痛第一要药”。近代临床常用于治疗咽喉肿痛、牙龈肿痛、湿热黄疸、湿热带下以及以心律失常等症。本文就山豆根这些年的化学成分与药理研究探讨如下。1 化学成分1.1 生物碱 张超等用容量法和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得山豆根中总生物碱含量以苦参碱计算为13.43mg/g,其中以苦参  相似文献   

20.
一、唐慎微之生平、里籍北宋蜀医唐慎微对祖国医药学卓有贡献,留有名著《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简称《证类本草》)传世。唐慎微之生平、里籍,初为人所不知。故大观二年(1108)艾晟在《经史证类大观本草》序中谓:“慎微姓唐,不知为何许人?传其书者失其邑里族氏,故不及载云”。后人对唐慎微的了解,源于两处记载。其一为金刻《证类本草》宇文虚中跋。其二为《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