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目的:研究复发性视网膜脱离的原因和治疗.方法:对40眼复发性视网膜脱离的原因和外科手术治疗进行分析.结果:复发性视网膜脱离40眼中,原裂孔未封闭8眼,出现新裂孔或遗漏裂孔12眼,巩膜嵴偏位7眼,裂孔区凝固过度局部视网膜皱缩牵拉成裂孔3眼,裂孔后缘鱼嘴形成4眼,视网膜皱褶形成6眼.手术后解剖复位32眼,占80%.结论: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形成或加重是视网膜脱离复发最重要的原因.确定视网膜脱离复发的原因,根据病情选择合理的手术方法,掌握适当的手术时机,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视网膜修复术后视网膜再脱离的原因,提供预防和处理的理论基础.方法 回顾性研究.结果 视网膜再脱离高发于高度近视患者,术后发生视网膜再脱离的主要原因为视网膜原裂孔封闭不良及玻璃体视网膜增殖(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PVR).结论 术中充分封闭裂孔、缓解牵引可降低视网膜再脱离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少儿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994至2001年17岁以下201例、206眼视网膜脱离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以男性居多,发病以11~17岁者最多,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以B级和C级发病率最高,视网膜裂孔形态以类圆孔最多,其次为锯齿缘断离.裂孔分布以颞下方最多.眼外伤致视网膜脱离56例,占27.86%.结论∶外伤是少儿视网膜脱离的重要原因,遗传和胚胎期发育不良也是重要因素 .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老年人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60岁以上视网膜脱离161例、163眼的临床资料.结果∶增殖性视网膜病变(PVR)的B级和C级发病率最高,视网膜裂孔形态以类圆孔最多,其次为马蹄孔 .结论∶分析老年视网膜脱离未治愈的原因除因严重的PVR或多次手术外, 全身性疾病尤其是心血管疾病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810nm激光治疗周边局限浅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效果。方法 810nm激光治疗34例(34眼)周边局限浅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随访1年,观察视力、视网膜复位情况。结果 激光治疗后,治愈32眼;无效2眼,另行巩膜外垫压术;3眼出现激光斑旁新裂孔,补充激光治疗后未出现新裂孔。随访期间均未复发。结论 使用810nm激光治疗周边浅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6.
实验性视网膜脱离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视网膜脱离模型的建立方法.方法采用药物液化和机械液化相结合的方法,将20只Albino兔的玻璃体快速液化,然后用高速液流将视网膜冲破形成视网膜裂孔.结果37只眼成功的建立了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模型.结论此法可以快速有效的建立视网膜脱离模型,有助于临床研究视网膜脱离的发病机理、影响因素、治疗方法及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分次激光联合泼尼松治疗孔源性局限性视网膜浅脱离的疗效。方法 孔源性局限性视网膜浅脱离的患者42例(43眼),分次进行视网膜激光光凝,激光光凝2~4次,间隔7~14 d,激光后予以口服泼尼松每日30 mg,连续1~4周。结果 37眼有效,总有效率为86%。局限性视网膜浅脱离范围>3PD的视网膜裂孔9眼,治疗有效5眼,有效率为55.6%;脱离范围≤3PD视网膜裂孔34眼,治疗有效32眼,有效率为94.1%。结论 分次激光联合泼尼松治疗孔源性局限性视网膜浅脱离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应用玻璃体视网膜联合手术(vitreo-retinalsurgery,V-R术)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应用V-R术治疗视网膜脱离(网脱)54眼,其中孔源性网脱伴PVR(C3级以上)18眼,外伤玻璃体积血并牵拉网脱14眼,复发性网脱9眼,合并晶体混浊6眼,血管性并牵拉网脱3眼,后极裂孔3眼,先天性脉络膜缺损并网脱1眼.结果出院时视网膜解剖复位(完全复位及残留少量视网膜下液)44眼,术后视力提高39眼,不变9眼,下降6眼.结论通过玻璃体手术,切除混浊屈光间质后,可根据情况联合进行视网膜复位术,为视网膜复位创造条件,促进术后视力提高.  相似文献   

9.
高度近视是全世界视力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常伴随眼底进行性退行性变性,其病理特征为视网膜、脉络膜变性萎缩,并可引起黄斑部囊样变性、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视网膜下新生血管形成及脉络膜出血等。这些病理结构的变化可能与视网膜和脉络膜的微循环改变有关。本文旨在探讨高度近视相关的视网膜微循环改变,阐述其机理,以期为延缓高度近视的发生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0.
节段性巩膜外加压手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节段性巩膜外加压手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效果。方法 对163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在间接检眼镜下行视网膜裂孔精确定位,行孔周冷凝、放液、巩膜外加压手术。试验组为不联合巩膜环扎组,共89 例(93 眼);对照组为联合巩膜环扎组,共74 例(76 眼)。术后随访6~9 个月。结果 ①试验组视网膜复位89眼,对照组视网膜复位72眼;②视网膜复位者术后6个月矫正视力:试验组提高82 眼,对照组提高64 眼。结论 节段性巩膜外加压手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简化了手术操作,视力预后较好,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玻切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伴有白内障的特发性黄斑裂孔的临床疗效。方法 伴有中度以上白内障的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42例(52眼),采用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术,标准三切口经睫状体扁平部玻璃体切割术联合黄斑内界膜剥离,植入人工晶体,气/液交换,20%C2F6填充。结果 术后52眼经OCT检查证实黄斑裂孔已完全闭合51眼(闭合率为98%),46眼(88.5%)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提高,术后早期并发症角膜水肿5眼,黄斑区视网膜水肿3眼,眼压升高8眼,随气体吸收眼压恢复正常。随访期间3例出现后发性白内障,行d:YAG激光治疗后视力恢复,其余患者IOL位正,裂孔闭合良好,视力稳定。结论 对伴有白内障的特发性黄斑裂孔行黄斑内界膜剥离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操作安全,临床效果好,无长期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闭合式玻璃体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3例、53眼严重眼外伤、视网膜血管疾病所致的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等采用闭合式玻璃体切除术联合视网膜前膜剥离,视网膜切开,冷凝,激光光凝,气体或硅油充填及巩膜外硅胶垫压或环扎等治疗技术,随访1~12个月.结果52例保存了眼球,占98%.47例视力提高,占88.7%,视力大于0.3者12例,占22.3%.手术并发症以并发性白内障、玻璃体再出血和视网膜脱离为主.结论闭合式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眼外伤、PVR、视网膜脱离疗效满意,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玻璃体手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时机和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时机和疗效。方法 回顾186例(242眼)PDR患者资料,123眼行全视网膜光凝术,119眼行玻璃体切割术,对手术时机和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术后随访6~40个月。结果 PDRⅣ期、Ⅴ期患者行玻璃体切割手术后视力改善的比例为78.4%,Ⅵ期患者为43.7%;PDRⅣ期患者行全视网膜光凝术治疗后有效率为80.8%,Ⅴ期患者为58.2%;未合并玻璃体出血的Ⅴ期PDR患者,PRP治疗有效率为58.2%,而玻璃体切割术后视力改善者占78.9%。术中并发症主要是医源性裂孔,术后并发症为玻璃体再出血、视网膜脱离、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结论 正确把握PDR患者行全 视网膜光凝术和玻璃体切割术的时机,才能提高疗效,有效地改善PDR患者的视力。  相似文献   

14.
Coats病,又名外层渗出性视网膜病变,好发于婴幼儿,成人少见.其主要特征是视网膜毛细血管及微动脉的异常梭状或囊状扩张、渗漏,常伴有视网膜内、下的黄白色脂质渗出以及渗出性视网膜脱离.晚期可发生严重并发症,如虹膜红变、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葡萄膜炎、并发性白内障,甚至眼球萎缩;当成人发生上述病变并且眼底窥不清时,容易误诊为其他疾病[1-3].我院近2年收治2例成人晚期Coats病,术前均误诊为原发性视网膜脱离,经手术和术后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检查纠正诊断为Coats病,手术也取得了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55岁,因右眼眼前黑影遮盖1个月于本院就诊,眼科检查:视力左眼0.5、右眼0.4,眼压左眼15 mmHg、右眼11 mmHg,双眼角膜透明,瞳孔圆,对光反射灵敏,晶状体密度增高,玻璃体内无明显混浊,右眼颞上方网膜9:00-12:00青灰色隆起,血管爬行其上,未见明显裂孔,黄斑区稍水肿,余网膜色泽稍灰暗,未见出血及渗出,左眼视网膜色泽稍灰暗,中心凹反光欠清.  相似文献   

16.
玻璃体视网膜联合术治疗急性视网膜坏死性视网膜脱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治疗急性视网膜坏死性视网膜脱离的玻璃体视网膜联合手术效果.方法:急性视网膜坏死性视网膜脱离4例患者,1例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加玻璃体切除加眼内光凝加硅油填充加巩膜环扎术;2例行玻璃体切除加眼内光凝加C3F8填充术;1例行玻璃体切除加眼内光凝加硅油填充术.结果:4例患者的炎症均控制良好,视网膜均成功复位.随访9个月~3年,4例视力分别为0.01(矫正视力0.12),0.15,0.1,0.3.结论:视网膜脱离是急性视网膜坏死的严重并发症,通过玻璃体视网膜联合手术,可有效地提高视网膜脱离的复位率,挽救患者的视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25+微创玻璃体视网膜手术(VRS)联合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IVR)治疗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效果。 方法 选取行25+微创VRS患者88例(88眼),分为治疗组(n=44)和对照组(n=44)。治疗组术前3~5 d予以IVR治疗后行25+微创VRS;对照组仅行25+微创VRS。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情况、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及术后并发症情况。 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电凝次数、医源性裂孔发生率、玻璃体腔硅油填充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患者BCVA均高于术前(P<0.05),术后两组患者眼压均低于术前(P<0.05);术后3个月,治疗组患者玻璃体积血发生率、牵拉性视网膜脱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行25+微创VRS联合IVR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医源性裂孔和玻璃体出血发生率,降低硅油填充率,有助于PDR患者术后视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行577nm激光视网膜光凝术后眼前段的形态学改变.方法 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观察和定量分析23例(39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接受577nm激光视网膜光凝术前、术后0.5h及术后第1、3、7天时前房深度、睫状体及前段脉络膜的改变.结果 术后第1天检查时31眼(79.5%)睫状体和前段脉络膜同时发生脱离,4眼(10.3%)发生单纯睫状体或脉络膜前段脱离.35眼的睫状体脉络膜渗出均在光凝术后7d内吸收.与术前比较,光凝术后前房轻度变浅.结论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接受577 nm激光视网膜光凝术后反应较轻,睫状体脉络膜脱离持续时间短.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讨老年患者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特点,我们对1998年1月至2000年10月收治的60岁以上老年视网膜脱离患者106例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黄斑裂孔不同大小、形态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特发性黄斑裂孔的临床资料、OCT影像学表现及术后视力。结果 视力未提高组裂孔基底径、最小径高于视力提高组(P<0.05),两组裂孔高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术后视力改善与基底径 (r=-0.636)、最小径(r=-0.469)呈负相关(P<0.05)。结论 特发性黄斑裂孔术前行OCT检查可通过裂孔基底径和最小径判断预后情况,其中基底径是更好的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