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7 毫秒
1.
敏炫 《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7,13(14):1975-1976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简称高胆)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的病症之一,如果得不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可导致胆红索脑病,产生严重后果。现对我院2003年~2006年收治的11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3.
4.
38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因分析及防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简称高胆症 )可引起神经系统损害 ,甚或致死或后遗症。为防治本病 ,减少伤残 ,我们分析了 1992~1999年我院住院新生儿高胆症 ,探讨其病因及防治措施。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380例 ,均符合《实用新生儿学》高胆症的诊断标准[1 ] 。其中男 2 95例 (77.6 % ) ,女 85例 (2 2 .4% ) ;足月儿 2 0 5例 (5 3.9% ) ,早产儿 16 7例 (4 3.9% ) ,过期产儿 8例(2 .1% ) ;体重 10 0 0~ 410 0 g;胎龄 2 9~ 43周 ;发病日龄≤ 7天 2 86例 ,>17天 94例 ;血胆红素浓度 2 0 5 .2~ 5 6 0 .0μmol/L。1.2 发病因素 围生期因…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375例病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简称高胆)是新生儿出生后最常见的临床问题。导致高胆的病因和诱因很多,且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为进一步探讨新生儿高胆的病因及诱因,本文就我院1991年1月~1994年12月收治的375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进行病因分析。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男252例,女123例,男:女为2:1。其中未成熟儿1名例,足月小样儿3例,入院时日龄最小半小时,最大25天。1.2诊断标准:血清总胆红素:足月儿>205nmol/L,早产儿>255pmol/L。血清直接胆红素>34pci/L。1.3黄疽出现时间:生后24小时内出现货… 相似文献
6.
7.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早期干预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早期干预方法.方法 选择2007~2009年经社区访视的肉眼判断为黄疸的193例阿氏评分为10分的足月新生儿中,来院就诊的经生化检测诊断为高胆红素血症的172例新生儿(已除去胆红素测定为正常值的21例)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97例,对照组75例作回顾性分析比较.结果 干预组经早期干预后,其黄疸消退人数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而黄疸减轻人数也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及早干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可以使新生儿尽快消除黄疸或减轻黄疸,减少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住院率和高胆危重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2009年6月~2012年10月在本院出生的新生儿2100名,发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转入儿科治疗的有120例,分析其发病因素。结果非感染性因素黄疸90例(发病率为75%),其中包括溶血性黄疸15例,围产期因素致黄疸60例;母乳性黄疸9例,不明原因黄疸6例;感染性因素致黄疸30例(发病率为25%),包括新生儿脐炎16例,肺炎4例,脓疱疹4例,败血症3例,肝炎综合征3例。熟练掌握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原因及相关因素至关重要,及早进行治疗,并提供健康指导,减少有害因素,进一步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率及致残率。 相似文献
9.
李琳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广州)》2003,(68):34-34
目的:总结分析102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病因素。方法:对我院1995年-2001年收治的新生儿住院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以感染因素占首位,占61.76%,其中脐炎占37.25%,肺炎占16.67%.上呼吸道感染占7.84%。围产期因素占24.51%,其它因素占13.72%。结论:本组病例以感染据首位,多数病例在生理性黄疸的基础上合并细菌感染使血清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明显增高,提示感染与高胆红素血症的密切相关性。提示接生人员要有严格的无菌观念、同时也要加强新生儿早期护理尤其是脐部护理,积极预防和控制感染。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早期护理干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将126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早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2 d后血清胆红素浓度及黄疸消退时间。结果:两组干预2 d后血清胆红素浓度低于干预前(P<0.05),观察组干预2 d后血清胆红素浓度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黄疸消退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有利于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黄疸消退,且操作简便,无其他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早期干预对超声波髋关节筛查异常新生儿的临床效果.方法 试验组选择2009年7月至2010年2月出生、出生后3~7d超声波髋关节筛查异常新生儿93例,采取早期干预措施(每天2次做髋关节外展操同时播放音乐,并使用宽尿布包扎),出生30d复查髋关节超声波.对照组选择2008年11月至2009年6月出生,出生后3~7d超声波髋关节筛查异常新生儿90例,告知家属不能采用"蜡烛包"式包裹新生儿,但未采取早期干预措施,出生30d时复查髋关节超声波.比较两组新生儿出生30d时髋关节超声波复查情况.结果 出生30d时复查结果显示,试验组发育性髋关节异常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出生3~7d超声波髋关节筛查异常新生儿采取早期干预措施能促进其髋关节的自然复位和发育.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早期干预对重症新生儿体格、智能及运动发育的影响。方法 将167例重症新生儿分为2组: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组62例,低体重儿组105例。根据有无系统随访干预又分为干预组和未干预组。由专人进行体格发育与神经系统检查及智力测定。结果 低体重儿组中的干预组与未干预组患儿身长、体重、头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智力发育指数(MDI)及精神运动发育指数(PDI)比较:HIE组中干预组平均高于未干预组10分及8分((P〈0.01)。低体重儿中干预组分别高于未干预组10分及7分(P〈0.05)。HIE、低体重儿脑瘫与智能落后的发生率干预组明显低于未干预组。结论 重症新生儿儿早期系统干预可减少伤残及脑性瘫痪。 相似文献
13.
婴幼儿龋病是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一种由细菌主导、多因素共同作用的慢性感染性疾病。它与致龋菌定植、饮食喂养习惯、口腔健康行为等密切相关。婴幼儿龋病的防治一直是口腔保健工作的重点,本文就婴幼儿龋病防治措施的最新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病因与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足月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病原因,探索其治疗的方法,分析肺表面活性剂的作用.方法 将所有的足月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62例分成A(50例)、B组(12例)2组,B组在A组的治疗途径上另加肺表面活性物质进行治疗,并对2组各指标进行分析比较.分析指标包括:pH、PaO2、PaCO2、SaO2、HCO3.结果 新生儿窒息42例(68%);窒息合并吸入性肺炎36例(58%),剖宫产19例(31%),奶汁吸入性肺炎6例(10%),感染性肺炎3例(5%),ROC曲线显示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0.76、0.35、0.83、0.74,新生儿窒息,窒息合并吸入性肺炎,奶汁吸入性肺炎以及感染性肺炎和足月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具有相关性.A、B组的PaO2分别为(78.80±8.23)mm Hg和(87.20 ±8.30)mm Hg(t=4.56,P<0.05);SaO2分别为(89.50±5.40)%和(99.63±3.30)%(t=5.78,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组的治愈率为92%,A组的治愈率为80%(x2=3.5,P<0.05).结论 足月新生儿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原因很多,指征宜放宽,并以临床严密观察和连续监测血氧饱和度为依据是行之有效的方法.肺表面活性剂对于治疗足月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与明确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早期并发心动过速的原因、类型、风险因素及治疗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上海市儿童医院完成先天性心脏病一期根治手术、符合临床研究指标且有记录值的2126例的临床资料,其中包括室间隔缺损或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合计1322例,房间隔缺损421例,法洛四联症、完全大动脉转位或右心室双出口伴肺动脉狭窄等共计194例、其他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如完全性房室通道、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等共计189例。手术方法是胸骨正中皮肤切口或右侧腋下皮肤小切口,常规建立体外循环。观察与监测患儿年龄、体质量、疾病类型、体外循环及主动脉阻断时间、血管活性药物使用、心电图监测等指标。结果2126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早期并发的心动过速425例,发生率20.0%。窦性心动过速、交界性异位心动过速、房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发生率分别为14.8%(314/2126)、4.5%(96/2126)、0.8%(17/2126)、0.5%(10/2126)。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早期出现心动过速与患儿低龄(OR=1.98,95%CI:1.25~2.65,P<0.01)、低体质量(OR=2.35,95%CI:1.86~2.75,P<0.01)、大型室间隔缺损(OR=1.56,95%CI:1.09~2.06,P=0.02)、复杂先天性心脏病(OR=2.03,95%CI:1.57~2.52,P<0.01)、较长体外循环时间(OR=1.77,95%CI:1.23~2.28,P<0.01)及主动脉阻断时间(OR=1.89,95%CI:1.20~2.55,P<0.01)、酸中毒(OR=1.63,95%CI:1.11~2.14,P<0.01)、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胺及肾上腺素联合使用(OR=1.86,95%CI:1.23~2.48,P<0.01)密切相关。结论预判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早期出现的心动过速,明确其原因及类型并及时处理,从而提高术后患儿生存率具有重要临床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6.
抚触联合早期干预用于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抚触、早期干预对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66例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综合康复治疗,观察组在综合康复治疗基础上给予抚触及早期干预治疗。结果观察组在语言、社会适应能力、社交能力、大运动和精细运动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抚触和早期干预可有效改善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的预后。 相似文献
17.
54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治疗与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治疗效果的影响,探讨可促进患儿康复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0年8月我院收治的54例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的临床治疗和护理资料,分别从基础护理、体温维持、合理给氧、喂养方式、体液疗法、高压氧护理、并发症及康复护理等方面进行经验总结。结果:(1)经过综合治疗和精心护理,44例痊愈(占81.48%),6例好转(占11.11%),3例自动出院(5.56%),1例死亡(1.85%)。(2)治疗后患儿神经评分法(NBNA)评分为(39.68±1.18)分,显著高于治疗前(24.71±1.62)分,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积极的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患儿康复和神经系统功能的恢复,降低死亡率、致残率,提高患儿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早期实施护理干预对降低新生儿黄疸指数的效果研究.[方法]选择三级医院妇产科剖宫产正常足月新生儿260例,按出生顺序随机分为干预组(130例)和对照组(130例).两组新生儿均进行早接触、早吸吮,实行母乳喂养、母婴同室、按需哺乳,常规新生儿护理.干预组在母乳喂养基础上按需添加配方奶,结合抚触、游泳护理.观察记录新生儿的黄疸指数、第1次排胎便时间及转黄时间.[结果]干预组新生儿黄疸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新生儿第1次排胎便时间及转黄时间提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降低新生儿黄疸指数,减轻生理性黄疸程度,减少病理性黄疸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预警预控理念下护理干预在预防透析相关低血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10月-2020年6月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63例患者为对照组;另选择2020年7月-2021年1月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63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应用预警预控理念进行护理干预。观察2组患者透析期间低血压事件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干预1个月、3个月时低血压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t=3.910,P=0.048;t=5.020,P=0.025);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χ2=4.148,P=0.042)。结论 预警预控理念下护理干预有助于预防透析相关低血压的发生,可有效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在门诊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6例门诊甲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早期护理干预,护理干预后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对医嘱的依从性.结果:护理干预后3个月实验组患者对药物治疗、并发症观察、复诊、饮食、生活习惯、运动的知识了解更多,各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门诊甲亢患者给予早期护理干预有助于增进其对甲亢治疗的知识了解程度,进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