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素问·脉要精微论》曰:“五藏者,中之守也。中盛藏满,气胜伤恐者,声如从室中言,是中气之湿也。”对“中气之湿”,《太素》注释为“中气得湿”,下此以往,多从此说。余认为此种解释似属勉强,应释为“感受了六淫邪气中的湿邪。”其理如下:  相似文献   

2.
“卫气出于上焦”、“卫气出于下焦”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导言灵枢营卫生会篇:“黄帝曰,愿闻营卫之所行,皆何道从来,岐伯答曰:营出于中焦,卫气出于下焦。”历代内经注解家及校勘者,对本条末后一句,有主张应改为“卫气出于上焦”者,有主张仍旧为“卫气出于下焦”者,两者之  相似文献   

3.
《内经》一书总结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医学成果,确立了中医学的理论原则。但由于成书较早,文字深奥,且多错简,虽经历代医家整理、编纂和注释,仍不易阅读和理解。尤因注家繁多,各执其说,给后学者带来一定困难。  相似文献   

4.
“卫出于下焦”语出《灵枢·营卫生会篇》。然历代医者对此颇有争议,尚未定论。笔者倾向于“卫出于上焦”说,认为“卫出于下焦”之“下”,纯系“上”字之误,其理由如下: 一、从中医学气的含义和分类看众所周知,中医学所说的气,概括起来有两种含义,一是指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精微物质;二是指脏腑组织的生理功能。根据人体之气的来源、功能特点及分部又可分为元气、宗气、营气和卫气。元气禀受于先天是为先天之气,属于气的第二种含义,后三者得  相似文献   

5.
6.
此句出自《灵枢·营卫生会》。高医校教材《内经选读》121页译为:“卫气是从下焦发出来的。”本人异译为:“卫气出生于下焦”。彼按云:关于“卫出于下焦”的解释,古代注家颇不一致:1.张景  相似文献   

7.
“头者,精明之府”新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头者,精明之府”,见于《素问·脉要精微论》。历代医家在注解和引用这句经文时,多将“头”解为“脑”,将“精明”解为“精气神明”,并以此说明“脑主精神思维活动”、“脑是精髓汇聚之处,元神所居之府”等等。这是对经文的误解,实属望文生义。首先,从上下文关系上看。原文曰:“头者,精明之府.头倾视深,精神将夺矣。”按照经文的逻辑对应关系,可以明显看出“头者,精明之府”是和“义倾视深”对举而言的,其中前者言“头”和“精明”在生理上的联系,后者言“头”和“视”在病理状态下的症状特点。因此,文中所用的两个“头”…  相似文献   

8.
随着医学技术和理论的发展,现代对于"天癸"的研究也颇多,认为"天癸"多与生殖功能相关,不再是月经的代名词。近代受到西方妇产科学、生理学及内分泌学的影响,对"天癸"的研究自民国时期开始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思路,把"天癸"物质化,认为"天癸"是生殖腺(睾丸、卵巢)、精子或卵子、荷尔蒙,这是中国传统医学的发展与进步。经过后世医家不断的解读和完善,"天癸"学说得到了不断的丰富和发展,结合西方医学的生理学知识,"天癸"的认识领域逐渐拓宽,"天癸"不是仅仅单纯物质的一种指代,更多的是与生殖、遗传、内分泌、神经及免疫系统关系密切,是一个泛化的概念,是物质性与功能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对"副作用"提出新的见解:"副作用"应当从"不良反应"中划分出来,可新定义为:"不良副作用"、"无关副作用"与"良性副作用"三种。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副作用的真正含义,对于从事新药开发研究的工作者,亦更有利于合理利用"副作用"开发出具有潜在价值的新药。  相似文献   

10.
“阴火”新解中医系92级陈国会李莉△(050091)李杲,字明之,号东垣,金元四大家之一,在灿若繁星的古代医家之中,一直闪耀着璀璨夺目的光华。“阴火”理论是其医学思想的精华,他凭借对“阴火”的独到见解,运用“甘温除大热”的治疗法则,创立了以“补中益气...  相似文献   

11.
12.
天人是相应的,自然界气候变化对人体产生影响,而人体对生活内外环境的变化会有不同的生理、病理反应.本文从多方面对“暑湿”进行新的诠释,提出有关“暑湿”的新观点,即“暑必兼湿”的季节致病的特性,不同地域空气的干燥度与湿润度对人类体质的影响,暑湿环境导致人体机能的紊乱、内环境的失调而产生疾病,暑湿环境下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引起外环境变化对人类身体的影响,人为因素亦与“暑湿”致病有关.  相似文献   

13.
"辨证论治"是中医理论中很重要的概念。"辨证论治"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密切相关,"辨证论治"即中医学诊、治疾病的理论。辨证论治所辨的对象是证候,即症状和体征,辨的结果是疾病的病机,病机又是论治的依据或前提。病机与证候不能混用,另创"证候"概念代替病机是脱离中医基本理论的错误作法。"证"的研究实际是脏腑病机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天人合一”新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天人合一”新解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天人合一”这个命题涵义深远,意义重大。我在这里说一说我自己对“天人合一”的看法。我认为“天”就是大自然,“人”就是我们人类。天人关系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最近四五年以来,我以一个哲学门外汉的身份,经常思考一些东西方文化...  相似文献   

15.
历代对“三焦”的具体形态意见不一。《难经》二十五难、三十八难提出,三焦“有名而无形”。该说同《灵枢·营卫生会篇》之论述相左。现考马王堆出土竹简《十问》有关论述,对三焦进行新的名物训诂。《十问》原文有“食阴之道,  相似文献   

16.
到省城一家医院去治颈椎,见一位主治医生正在给一位身体极苗条的美女做检查。他一边检查一边说:"你的肩膀上,脖子上,几乎都看不见肌肉啊,没有肌肉支撑着保护着,你的颈椎怎么能不出问题呢。"他接着  相似文献   

17.
对"副作用"提出新的见解:"副作用"应当从"不良反应"中划分出来,可新定义为:"不良副作用"、"无关副作用"与"良性副作用"三种。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副作用的真正含义,对于从事新药开发研究的工作者,亦更有利于合理利用"副作用"开发出具有潜在价值的新药。  相似文献   

18.
何谓阳明病?历代伤寒注家对此看法不尽相同,但概括起来,大致不外以下两种:一为“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18),即胃肠实热证。二指阳明病包括胃肠实热证、虚寒证两个方面。笔者认为如此解释“阳明病”,均未能尽发仲景蕴旨。《伤寒论》原文32、33条的“太阳与阳明合  相似文献   

19.
杨淑慧  张晓芬 《河南中医》2010,30(2):132-133
叶天士《温热论》第10条曰:"再论三焦不得从外解,必致成里结。里结于何,在阳明胃与肠也。亦须用下法,不可以气血之分,就不可下也。"现行《温病学》教材多引用陈光淞的说法,将气血释为分指温病与伤寒而言,似觉牵强。本文就这一问题提出一些个人见解,认为腑实证不一定只存在于温病气分阶段,也可在营、血分阶段出现。故对"不可以气血之分"的理解是,当温病出现腑实证时,就不可死板的按照卫气营血的病变深浅和常规治法进行治疗,应以攻下腑实为先。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