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评价卡维地洛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神经内分泌激素水平及心功能的影响 ,将 5 2例AMI患者随机分为卡维地洛组、美托洛尔组和对照组 ,于治疗前和治疗后 6个月分别采血检测血浆肾素活性 (PR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浓度、血浆醛固酮 (Ald)浓度、血浆去甲肾上腺素 (NE)和肾上腺素 (E)浓度 ,并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和左心室腔径变化。结果显示 ,卡维地洛组治疗后血浆PRA、NE、E水平以及美托洛尔组治疗后血浆PRA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下降 (P <0 0 1) ;卡维地洛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LVEF增加(P <0 0 1) ,与对照组比较 ,左心室舒张末容量 (LVEDV)减小 ,LVEF增加 (P <0 0 5 )。提示卡维地洛可以抑制心肌梗死后神经内分泌激素的过度激活 ,从而减缓左心室重塑 ,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2.
卡维地洛对心力衰竭患者的抗氧化作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卡维地洛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及抗氧化作用.方法将35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双盲随机分为卡维地洛组和安慰组,两组患者基础临床特征相似,于治疗前后检测血浆中谷光甘肽(GS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DA)浓度,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腔径变化,15例健康人为对照组.结果CHF患者MDA浓度较对照组上升(P<0.01),GSH、SOD浓度较对照组下降(P<0.01),卡维地洛组与安慰组相比MDA浓度下降(P<0.05),GSH、SOD水平上升(P<0.01);LVEF升高(P<0.01),左室舒张末期径(LVDd)和左室收缩末期径(LVDs)均缩短(P<0.01),左室收缩末期容量(ESV)减小(P<0.01).结论卡维地洛具有抗脂质过氧化物作用,改善CHF患者左心功能,长期使用可使扩大的心室缩小.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异丙基肾上腺素(ISO)诱导SD大鼠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模型,观察血浆NE、AngⅡ的变化。方法应用大剂量ISO(170mg/kg)对SD大鼠皮下注射2次,建立CHF模型,造模后18w测量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缩短分数(FS)、左室射血分数(LVEF);利用酶联免疫方法检测血浆NE和放免法检测血浆AngⅡ水平,并取心肌观察病理形态学特征。结果与对照组(CON)相比,ISO组大鼠心功能明显下降,血浆NE、AngⅡ显著升高;ISO组大鼠心肌细胞肥大,部分心肌细胞有嗜酸变性和(或)坏死,心肌间质结缔组织增生。结论应用大剂量ISO诱导大鼠CHF模型,该作用可能与血浆NE、AngⅡ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卡维地洛与螺内酯联合应用治疗72例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治疗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组)34例和实验组(卡维地洛与螺内酯组)38例,药物治疗20周,然后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心率、步行距离改变情况及超声检测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D)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实验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比均P<0.05,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 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与螺内酯联合治疗,不仅能改善心功能,且长期使用更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应用血栓抽吸装置GuardWire PlusTM行血栓抽吸治疗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神经内分泌变化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将2004年9月至2006年9月在我院行急诊PCI的72例急性STEMI患者分为两组,A组(38例):血栓抽吸后支架植入组;B组(34例):直接PCI组.于手术当天、术后第1、2、3、5日分别测定外周血中内皮素(ET)、血浆肾素活性(PRA)、醛固酮(ALD)、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水平.术后1周与3个月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评价心功能.结果 两组病例均成功地置入支架,术前两组患者的神经内分泌因子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ET、PRA、AngⅡ、ALD、E等神经内分泌因子于术后第1、2日A组下降较B组明显(P<0.05),两组间NE下降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3个月A组的LVEF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 血栓抽吸治疗急性STEMI较直接PCI能够明显改善恶化的神经内分泌变化,对心功能可能有潜在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贫血的发生率以及贫血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统计分析122例不同程度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贫血的发生率,以及轻度贫血组中重度贫血组和非贫血组住院期间的心功能情况与有关超声指标改变。结果随着心功能分级增高,贫血的发生率也随之增高(P<0.05),且心脏超声贫血病人与非贫血者相比LVEF降低,LVEED增大(P均<0.05)。结论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贫血,贫血的发生率与心衰的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内皮素及肾素系统活性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分别测定了受试者(心衰组、对照组及健康组)血浆内皮素(ET)、血管紧张素Ⅱ(AⅡ)和醛固酮(ALD)含量,同时用心脏多普勒超声检查心脏左室射血分数(LVEF%),研究血浆内皮素及肾素系统活性的变化及两者相关性。结果:心衰组AⅡ、ET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心功能Ⅲ、Ⅳ级组AⅡ、E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健康组比较,心衰组和对照组AⅡ、ET、ALD水平均明显增高(P〈0.05)。心衰组ET水平与AⅡ水平呈正相关(r=0.754,P〈0.01),ET水平与ALD水平亦呈正相关(r=0.352,P〈0.05)。结论: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ET及肾素系统活性增加与心衰的严重程度有关,提示内皮素及肾素系统活性在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发病中可能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依那普利联合卡维地洛对无症状心力衰竭患者心室重塑和心功能进展的影响。方法 :4 7例未经治疗的无症状性心力衰竭患者 ,随机分为治疗组 (依那普利 卡维地洛 )和对照组 (安慰剂 )治疗 12个月 ,治疗前后分别进行心功能 (NYHA)分级评估 ,并应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射血分数 (LVEF)、左室收缩末期容积 (LVESV)和左室舒张末期容积 (LVEDV)。结果 :治疗组有 95 8%的患者心功能仍为Ⅰ级 ,对照组只有 6 8 2 %的患者心功能为Ⅰ级 (P <0 0 5 ) ;LVEF治疗组从 37 7%上升到 4 8 5 % (P <0 0 5 ) ,而对照组从 38 3%下降至 33 4 % (P <0 0 5 ) ,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治疗组LVESV、LVEDV较治疗前明显下降 (P <0 0 5 ) ,对照组LVESV、LVEDV继续恶化 ,但与治疗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依那普利与卡维地洛联合治疗能抑制无症状心衰患者的心室重塑 ,提高左室射血分数 ,延缓无症状心衰的进展 ,降低心衰住院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依那普利联合卡维地洛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中的疗效、耐受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130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28例)、依那普利与卡维地洛联合治疗组(观察组,42例)、依那普利治疗组31例和卡维地洛治疗组29例。4组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均使用超声心动图分别测定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心输出量(CO)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进行疗效观察。结果治疗后4组LVEDD较治疗前显著减少(P〈0.05),LVEF和CO较治疗前显著增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LVEDD低于对照组(P〈0.05),LVEF和CO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老年CHF患者的基础上,加用目标剂量的依那普利联合卡维地洛,对CHF患者安全有效,能明显改善心功能,提高左室射血分数。  相似文献   

10.
刘桂勇 《航空航天医药》2010,21(11):2032-2032
目的:研究分析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54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7例。对照组常规给予利尿剂、强心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有心绞痛或心肌缺血者应用硝酸酯类药物;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口服卡维地洛,两组疗程均为24周。24周后通过观察临床症状,心功能等判定疗效。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心功能均有明显改善,左室射血分数、心排血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的有效率(85.19%)显著高于对照组(62.96%),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能明显改善心功能,且耐受性好,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评价高原地区采用经右腋下小直切口心脏不停跳技术治疗先天性心脏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早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6月至2001年9月在海拔3700m手术治疗的先天性心脏间隔缺损患者10例,其中藏族6例,世居西藏地区的汉族4例;年龄3岁-11岁,平均7.4岁-2.3岁;继发孔型房间隔(ASD)5例、室间隔缺损(VSD)4例、VSD合并ASD1例;合并中度以上三尖瓣关闭不全6例;合并轻度肺动脉高压2例,中度肺动脉高压6例,严重肺动脉高压2例;均经右腋中线纵向小切口,在浅低温、中度血液稀释体外循环下施行手术。采用心脏不停跳技术,行ASD修补术5例、VSD修补6例,其中直接缝合5例、补片修补1例,三尖瓣改良De Vega成形术6例;结果:无早期死亡。均未出现心、肺和神经等系统严重的并发症;出院时经超声心动图检查未发现残余漏;术后7天-10天均痊愈出院;结论:高原地区采用经右腋下小直切口心脏不停跳技术,施行先天性心脏间隔缺损心内直视修补技术,能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而且切口隐藏、美观,可取得满意的早期疗效。  相似文献   

13.
老年瓣膜病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总结 40例老年心脏瓣膜置换病例 ,年龄 (6 4.5 6± 3.5 1)岁。其中 2例置换生物瓣 ,其余均置换机械瓣。行二尖瓣置换术 14例 ,主动脉瓣置换术 10例 ,二尖瓣、主动脉瓣双瓣置换术 13例 ,改良Bentall手术 3例。术前常规行冠状动脉造影术 ,7例证实存在冠状动脉狭窄者同期行冠状动脉搭桥术。结果死亡 2例 ,其中 1例术后早期死于重度低心排 ,1例术后 8个月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 ;1例术后第 18天出现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安装永久起搏器 ;其余患者无严重术后并发症发生。随访 4个月~ 7年 ,共随访 33例 ,随访率 80 .2 5 % ,心功能均有明显改善 ,无远期死亡。结果提示 :①本组老年瓣膜病行瓣膜置换术 ,近、远期效果良好 ,单一的老龄因素已不应视为瓣膜替换术的禁忌证 ;②老年性瓣膜病患者术前应常规行冠状动脉造影术 ,对于合并冠状动脉狭窄者 ,积极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 ;③老年患者脏器功能储备减退 ,术后易并发多器官衰竭 ,防治各种并发症是术后顺利恢复的关  相似文献   

14.
X综合征与冠心病心率变异性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比较X综合征和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指标的异同,探讨X综合征自主神经变化的临床意义,选择X综合征患者、冠心病患者、正常对照各12例,测定了时域和频域指标,分析X综合征的心率变异参数,并与冠心病和正常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表明,X综合征组和冠心病组各时段心率变异指标均低于对照组,X综合征与冠心病对比,夜晚RMSSD、清晨LF/HF和VLF差异有显著性(P<0.05)。提示X综合征患者存在心血管自主神经系统调节功能紊乱现象,以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心率变异分析可作为观察X综合征自主神经变化和指导临床治疗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告3例运动员完全性心脏阻滞,其中1例随访10年,并结合文献就三度房室阻滞和体力活动的关系作了初步讨论,作者认为对此类运动员需进行长期系统的医学观察。  相似文献   

16.
报告4例因篮球击胸、甩水用力过猛、抬变压器和因车祸摔倒致单纯心内结构损伤的患者,其中2例瓣膜撕裂,1例瓣膜穿孔,1例腱索断裂。伤后首发症状为胸痛、胸闷、心慌、头晕或晕厥,但在病程进展中危害最大的是伤后3~6个月出现心衰,其中3例均因心衰发展为难治型而施紧急手术,2例换瓣后康复,1例术后病理检查证明是Marfan综合征,术中死于室颤。笔者简述了心脏闭合伤的概况,分析了发病机理,并结合文献复习总结了本组病例检诊治疗的体会。  相似文献   

17.
应用硝普纳(简称NP),1,6-二磷酸果糖(简称FDP)及氨力农(简称Amr)三种抗心衰药物分别治疗老年慢性肺心病右心衰各10例,并进行临床疗效及血流动力学效应比较。结果显示,三者对老年慢性肺心病右心衰有相同的血流动力学效应:降低MAP、MRVP、MPAP、及PCWP,提高CI,且都能不同程度地改善临床症状及心功能。但因三者药理作用机理不同,其血流动力学的特点亦有所不同:NP降低MAP、MRVP、MPAP、PVR及SVR的作用非常显著,而降低PCWP,增加CI的作用则不及FDP;FDP降低PCWP,增加CI最为显著,对MAP、MRVP、MPAP、PVR及SVR也有降低作用,但程度不及NP;Amr降低PCWP,增加CI的作用较NP为强,较FDP为弱,处于二者之间,而降低MAP、MRVP、MPAP、PVR及SVR的作用为三者中最弱。著者意见:宜根据老年慢性肺心病右心衰血流动力学表现特点选择用药,如MAP、MRVP、MPAP、PVR及SVR明显增高者可选用NP;如PCWP明显增高,CI较低者可选用Amr;二者均有可选用FDP。  相似文献   

18.
气功对冠心病人CM_5ST段/心率斜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7名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气功治疗组(22人)和对照组(15人)。气功治疗组接受12周动功治疗,对照组接受安慰剂治疗,治疗前后均测定CM_5 ST段/心率斜率。结果发现动功治疗组CM_5 ST段/心率斜率减少,而对照组不变或增大,两组有显著性差异,ST段下移及常规分级运动试验其它指标在两组间无显著差异。表明CM_5ST段/心率斜率是一个敏感的心肌缺血指标。  相似文献   

19.
儿童瓣膜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报道87例儿童瓣膜性心脏病患者的外科治疗。其中男58例,女29例,年龄4-14(平均10.2)岁,其中二尖瓣置换36例,主动脉瓣置换13例,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双瓣置换6例,主动脉瓣成形13例,二尖瓣成形19例。所用心脏瓣膜均为机械瓣。同期处理三尖瓣关闭不全41例,室间隔缺损23例,房间隔缺损9例,佛氏窦瘤破裂8例,动脉导管未闭3例。术后早期并发症包括:低心排综合征7例,呼吸衰竭3例,心律失常5例。早期死亡4例,病死率4.60%。随访0.5-14.5(平均6.51)年,晚期死亡3例,病死率3.61%。儿童瓣膜性心脏病手术治疗时,首先应尽量选择瓣膜成形术;对人工心脏瓣膜替换术者,瓣膜尽量选用成人型号,术后常规行华法林抗凝治疗,并要重视对患儿术后风湿活动的治疗。  相似文献   

20.
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119例患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患儿进行了手术治疗。男性75例,女性44例。法乐四联症、房室管畸形等复杂先心病50例;大室间隔缺损合并严重肺动脉高压53例,其中反复肺炎、心衰,用药物不能控制而进行亚急症手术24例;其它16例。主动脉阻断时间为17~83(36.67±19.00)min,体外循环时间为36~493(76.20±34.42)min。手术死亡5例(4.2%),其中室缺并严重肺动脉高压亚急症手术死亡率为8%。作者还对婴幼儿期心脏外科手术指征、心肌保护和低心排综合征的防治以及围手术期肺部并发症的防治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