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5 毫秒
1.
过敏性紫癜的严重并发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2.
陆爱华 《临床医学》1995,15(6):40-41
1990年以来,我们采用组织胺脱敏疗法治疗过敏性紫癜100例,收到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特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100例中,男性79例、女性21例,年龄最大35岁,最小7岁,平均21岁。其发病高峰年龄为10~18岁。病程最长为5年,最短为一个月,平均2.5年。全部病例均经详细病史及体格检查,确诊为过敏性紫癜者。  相似文献   

3.
抗原脱敏治疗过敏性紫癜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柏春梅  孙秀珍 《临床荟萃》1994,9(9):399-400
过敏性紫癜(Allergic Purpurqa)是一种较常见的变态反应性出血性疾病.其病因复杂,隐蔽多变,临床极易复发.糖皮质激素对控制腹痛及关节肿痛疗效显著,但不能防止复发.近三年来我们用皮肤原试验以及抗原脱敏方法治疗过敏性紫癜46例,获得显著临床疗效,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过敏性紫癜是儿科较常见的一种变态反应性疾病,其临床表现多样,在皮肤紫癜出现之前常易误诊。我院1991~1997年收治的126例过敏性紫癜中16例曾误诊,误诊率为12.69%,现总结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6例中,男9例,女7例。年龄1~3岁3例,~7岁6例,~13岁7例。紫癜出现前有腹痛11例,关节肿痛7例,发热5例,血便5例,呕吐5例,血尿2例,腹泻2例。病程2~3周10例,1~3月5例,1年1例。起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史7例,进食变质牛肉及虾各1例。误诊时间2~3天6例,5~7天5例,~15天5例。1.2误诊疾病:急性阑尾炎3例,肠套叠S例…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观察和护理过敏性紫癜胃肠型患儿的内容及经验。方法:对28例过敏性紫癜胃肠型(LP)患儿进行了观察和护理。结果:28例患儿中男20例,女8例,6 ̄14岁,消化道反复大出血6例,病程14 ̄48d,入院时均有皮肤紫癜、腹痛及不同程度的消化道出血,经治疗护理后疗效满意。结论:对LP患儿要加强以下方面的观察及护理,(1)皮肤紫癜;(2)腹痛;(3)出血量。并应重视饮食指导和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6.
小儿腹型紫癜21例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廉伟林  张冬梅 《临床医学》2000,20(10):29-30
过敏性紫癜(HSP)是儿童期最常见的血管炎性疾病,典型病例诊断容易,便以腹痛等胃肠道症状起病或为突出表现者往往易误诊。我院于1991年2月~1998年5月共收治过敏性紫癜患儿共187例,其中以腹部症状起病者23例,误诊21例,误诊率为11.2%(21/187),现将本病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腹型过敏性紫癜,尤其以腹痛为首发症状者,早期诊断容易误诊。我院自1980年以来共收治腹型过敏性紫癜80例,误诊10例,其中院外误诊5例,现将误诊情况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资料来源于本院儿科门诊及住院患儿。本组男6例,女4例,其中3~5岁3例,6~8岁3例,9~12岁4例。误诊时间最短12h,最长7天。有明显诱因者7例,无明显诱因者3例,有明  相似文献   

8.
腹型过敏性紫癜8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成军  庄会文 《临床荟萃》1998,13(4):162-163
我院1989年1月~1995年12月共收治小儿腹型过敏性紫癜83例,由于部分患儿腹痛严重,特别在梗血症状先于皮肤紫癜出现时,临床易误诊误治,现就其临床特点、误诊原因及治疗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9.
有用比色法测定24例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清补体溶解免疫复合物能力和抑制免疫复合物沉淀能力。发现急性期患儿血CMSC和ICPIC明显下降,肾脏受累患儿上述改变较严重。其中以肾病综合征变化最显。相关分析未发现血CMSC和ICPIC同血清CH50、C3和C4间存在线性关系。研究结果进示过敏性紫癜,尤其紫癜性肾炎患儿存在着补体预防免疫复合物致病的能力异常,这可能是本病的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彭罕鸣 《中国内镜杂志》2005,11(B11):287-289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患儿的胃镜表现和临床意义:方法:过敏性紫癜患儿共50例,均进行电子胃镜检查,并用内窥镜图像处理系统采集图像,病变部位取活组织检查。结果:过敏性紫癜胃十二指肠黏膜病变表现充血、水肿、出血、糜烂及溃疡,典型表现为斑片状略高出黏膜表面的出血斑点,组织学改变为无菌性血管炎,胃镜改变以十二指肠降部改变最为显著,在临床各型紫癜病例均有发生,以腹型发生率最高;过敏性紫癜内镜改变可早于皮肤紫癜。结论:过敏性紫癜胃镜改变以十二指肠降部为主,尤以腹型改变显著;胃镜检查结合病检有利于过敏性紫癜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1.
12.
13.
川芎嗪治疗过敏性紫癜临床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川芎嗪治疗过敏性紫癜临床观察仲惟昆夏明珠陶卫平潘崎仲照东吴冰1993年2月至1996年4月,我们用盐酸川芎嗪治疗过敏性紫癜(AP)98例,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病例和方法1病例1993年2月至1996年4月确诊的98例AP住院患儿。男63例,女35...  相似文献   

14.
15.
普鲁卡因治疗腹型过敏性紫癜24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张立明  段全纪  张爱梅 《新医学》1998,29(3):141-142
我们采用静滴普鲁卡因治疗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24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 1990年1月~1995年12月共收治过敏性紫癜患儿156例,其中47例并发严重消化道症状,表现为剧烈腹痛、呕吐和便血,随机将这47例患儿分为两组。治疗组24例,男15例,女9例,年龄(8.0±2.4)岁,病程(2.5±1.9)天,并发关节肿痛12例,肾脏损害3例;对照组23例,男12例,女11例,年龄(8.8±2.3)岁,病程(2.9±2.1)天,并发关节肿痛10例,肾脏损害4例。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病程及其他器官损害情况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治疗方法 对…  相似文献   

16.
邓云  冯晓波  邹立军  成伟 《临床荟萃》2010,25(14):1236-1237
下肢动脉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外周动脉病变(PAD)之一,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常合并糖尿病神经病变和足部溃疡,使得足坏疽及截肢率增加,残疾率及病死率升高。但许多无症状下肢动脉病变患者常得不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近年来研究发现,踝肱指数(ABI)下降可反映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可早期诊断下肢动脉病变,因此本研究前瞻性地测定了本院住院的无下肢症状的2型糖尿病患者132例的ABI,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复方丹参加肝素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敏性紫癜是小儿常见的坏死性小血管炎之一,可见毛细血管增生和血栓形成.我们自1995~2001年,应用复方丹参+肝素联合辅佐治疗过敏性紫癜患儿30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刘太彬 《华西医学》2009,(11):2934-2935
目的:探讨肝素在预防过敏性紫癜性肾炎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98例过敏性紫癜患儿分为肝素治疗组(49例)和对照组(49例),肝素组给予肝素钠100~150 U加入5%葡萄糖100~200 mL中静脉点滴,每日1次,连用5~7天,以后每两周查尿常规1次,至少观察3个月或以上。结果:肝素治疗组发生肾炎3例(6.1%),对照组发生肾炎11例(22.4%),肝素治疗组肾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0.01〈P≤0.05)。结论:肝素对预防紫癜性肾炎的发生有效,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9.
马海霞  李春 《临床荟萃》2012,27(16):1444-1445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全世界约有10%~15%的已婚不育夫妇,50%与男性有关[1].在我国男性不育中约20%为无精症,造成男性无精症的原因很多,染色体异常是重要因素之一.本研究对来我院就诊的156例无精症患者做了细胞遗传学分析,探讨无精症患者异常核型检出率及异常核型和分布频率.  相似文献   

20.
张亮  陈启稚  王长谦  程纯 《临床荟萃》2015,30(3):257-261
目的:探讨血清对氧磷酶1(paraoxonase 1,PON1)活性与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117例,根据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结果,分为无动脉粥样硬化(AS)组38例,AS组79例;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75例(对照组),测量血压、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尿酸等各项指标,同时测定血清 PON1活性。分析血清PON1活性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血清 PON1(240.0±15.6) kU/L vs (229.5±19.6)kU/L、AS发生率(44.0% vs 67.5%)、BMI(24.3±3.6)kg/m2 vs (25.8±3.2)kg/m2、腰臀比(0.89±0.05)vs (0.93±0.06)、收缩压(131.0±8.3)mmHg(1 mmHg=0.133 kPa)vs (134.0±8.8)mmHg、TG (1.8±0.8)mmol/L vs (2.1±1.3)mmol/L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S组血清 PON1活性明显低于非AS组(235.5±19.9)kU/L vs (226.7±18.9)kU/L(P<0.05);糖尿病患者血清PON1活性与年龄呈负相关(r=-0.382,P<0.01),与血清TG水平呈正相关(r=0.223,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PON1活性显著下降,PON1活性降低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