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药所致肾毒作用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所致肾毒作用的初步探讨江苏省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224001)朱天忠关键词中药;肾脏毒性;副作用中药所致的肾脏损害,尚未引起临床学者的高度重视。近年来因中药应用不当或滥用而导致肾脏损害的病例时有发生,本文拟就具有肾毒作用植物药的含毒成分、毒理机制...  相似文献   

2.
郭国富 《中医研究》2012,25(9):72-74
有毒中药是中药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临床用药经验的积累,对毒性研究的深入,毒性中药具有较独特的疗效,一些疑难顽症均离不开它;但又很难使用,稍不谨慎,就会有中毒的危险,甚至致残、致死.中药毒性分级情况各不相同,有毒中药的毒性分级迄今尚无统一标准,仍沿用传统的经验分级方法,将有毒中药分为极毒、大毒、有毒和小毒4级.因用药部位、品种的不同,其成分的含量及所含毒性、用量、产地采集、炮制不同也有差异.因此,医药工作者在应用有毒中药时,千万不能盲目地乱用药物,应对症用药,加以鉴别.  相似文献   

3.
建立与完善中药毒性成分的限量检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药“大毒”“有毒”之品统称为毒剧药。阐述毒性中药的定义以及既有药理作用又有毒理作用的两重性,建立与完善中药毒性成分的限量检查,对中药成方制剂中的毒性成分的含量予以客观反映,可提高人们对中药毒性成分的认识。笔者在现行质量标准已规定有定性鉴别和低限含量测定方法的基础上,探讨中药毒性成分的限量检查方法,并认为我国中药地方标准升为国家标准及加入世贸组织后,需建立与完善中药毒性成分的限量检查,不断提高中药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4.
中药用以治病已有几千年历史,其中一些含毒性成分,如川乌中毒性成份乌头碱(aconitine)、朱砂中汞化物等。古代医药学文献中多以“毒药”作为药物的总称,此时对中药药性知识的了解尚未深入,并没有将毒性的概念从药性中分离出来,随着历代医家对中药毒性认识不断深入,到了秦汉以后,中药毒性有了特定的涵义。  相似文献   

5.
中药"大毒"有毒"之品统称为毒剧药。阐述毒性中药的定义以及既有药理作用又有毒理作用的两重性,建立与完善中药毒性成分的限量检查,对中药成方制剂中的毒性成分的含量予以客观反映,可提高人们对中药毒性成分的认识。笔者在现行质量标准已规定有定性鉴别和低限含量测定方法的基础上,探讨中药毒性成分的限量检查方法,并认为我国中药地方标准升为国家标准及加入世贸组织后,需建立与完善中药毒性成分的限量检查,不断提高中药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6.
中药是我国的国宝,长期以来,人们对中药毒副作用不够重视,在思想上存在“纯中药制剂,安全可靠,绝无毒副作用”的误区。祖国医学认为,药物的有毒与无毒是指药物用于人体后能否造成不良反应。广义的毒含义有以下3个方面[1]:一是“毒”为药物的总称,药即“毒”,“毒”即是药。二是“毒”指药物的偏性,亦即药物之所以能治病,就在于其有某种偏性,这种偏性既能治疗疾病,又能毒害人体。三指“毒”指药物的毒性和副作用。毒性是指药物对机体的损害,对人危害较大,多因过用而致。副作用是指在常用剂量时,药物出现的与治疗无关的不适反应,对人体危害轻微,停药后消失。判断药物有无毒副作用的依据[2],是通过临床实践与实验研究得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①含不含有毒成分。一般不含有毒成分的药物对人体无毒,如芦根、麦芽、蜂蜜、茯苓等;而含有毒成分的药物对人体有害,如马钱子有大毒,是因其含番木鳖碱;巴豆有大毒,是因其含巴豆素;乌头有大毒,是因其含有乌头碱等等。②整体是否有毒。中药大多是多成分的天然药物,这些成分相互制约,有毒成分也不例外,致使有些含毒性成分的中药在整体上不显示毒性。如人参皂甙B、C有溶血作用,但人参皂甙A则有抗溶血作用,故人参总体并不显示溶...  相似文献   

7.
目的:阐释有毒中药的现代研究思路。方法:结合科研实际,分析、归纳和总结有关有毒中药现代研究的文献。结果:当前有毒中药普遍缺乏严谨的现代科学研究,毒性物质基础及其机制、活性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毒效相关性、祛除毒性成分保留活性成分的工艺、配伍减毒或(和)增效、安全有效剂量范围的制定等均是亟待研究的重要环节。结论:应加强有毒中药毒性物质基础及其机制、活性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毒效相关性、祛除毒性成分保留活性成分的工艺、配伍减毒或(和)增效、安全有效剂量范围的制定等研究,最终为有毒中药安全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本文将为有毒中药的现代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8.
毒性中药的炮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景岳全书—类经》对中药之毒有云 :“所谓毒者 ,以气味之有偏也。”《中国药典》收载各类毒性中药约 10 0种以上。对于毒性中药的炮制 ,古代典籍有许多详细的记载 ,现代也进行了不少研究。通过炮制而降低药物毒性 ,以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 ,增强药物的治疗作用。传统炮制毒性中药的方法有水泡、米炒、醋炙、烘焙、制霜、复制法等。现结合现代研究介绍毒性中药的炮制方法。1 水处理1.1 溶解减毒有些毒性成分可溶于水。利用此特性 ,使有毒成分溶出 ,降低含量而解毒。如附子、乌头等经过长时间的漂洗可使生物碱大量流失 ,毒性大大降低。据实…  相似文献   

9.
浅议中药的毒性及毒理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当前 ,中药的毒性、安全性检测已成为中药研究的又一热点 ,即如何准确、快速、高效地评价中药复方及其组成药物是否有毒 ,如何确定中药有毒成分、有毒部位及其含量和作用机理 ,已成为毒理研究工作的重点。1 有毒中药的概念有毒中药可分为广义和狭义的两种。广义的是泛指一切中药的作用或偏性。狭义的则指进入人体后能损害机体的组织器官 ,扰乱或破坏机体正常生理功能 ,使机体产生病理变化甚至危及生命的中药。历代本草及现代国家药典将部分药物标明“大毒”、“有毒”、“小毒”,而对一般的不注明是否有毒 ,即是根据狭义的中药毒性而限定的…  相似文献   

10.
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辨证施治用药的需要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制、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制药技术.1中药炮制的作用 炮制可以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保证用药的安全。加热炮制可以降低毒性是指利用加热破坏毒性成分或改变毒性成分的结构(如乌头、马钱子的减毒),利用加热炮制使毒性蛋白变性而达到降低毒性的目的(如苍耳子等含有毒性蛋白质的中药经火制后其毒性蛋白会变性而减毒)。水处理毒性成分,对某些水溶性毒性成分,如朱砂、雄黄等,使毒性降低或减少,保证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1.
某些含生物碱中药的毒性及防治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生物碱是一类含氮的天然有机物,广布于植物体内,大多具有强烈的多种生理活性,剂量掌握有误,即可发生中毒或死亡事故。现将近10年来临床所见的某些含生物碱类有毒中药中毒致死的有关资料作一简述,并结合研究动态,对其含毒成分、毒理机制、中毒症状、死亡原因及防治方法等进行分析探讨,为中药中毒的临床防治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毒剧类药物对临床应用的影响山东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纪金凤,于维萍,张丽华(250011)毒剧类药物是指有一定毒性及毒性成分,副作用大,应用不当容易产生中毒症状,甚至危及生命的一类药物。其有效成分,有效量,极量,致死量等均比较接近。而其毒性成分绝大部分为有...  相似文献   

13.
中药毒性,即所谓的有毒无毒。有毒无毒是中药药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药毒性的认识,可以上溯到远古时代,早在东汉时,《神农本草经》就把所收录的365种药物,按无毒、有毒和毒性大小分为上、中、下品;其中下品就有125种,属于“多毒”不可久服的药物。古代医家针对中药的毒性大小分为大毒、常毒、小毒等三类,认为“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是说针对病体虚实,疾病深浅来适当选择药物和确定剂量,有毒副作用的药物治病收到相当效果后,就要停用,毒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中药七情合和配伍理论与药物相互作用理论学习认知,以及对中药配伍禁忌研究成果进行较为系统的梳理分析基础上,提出中药配伍禁忌的3类作用模式:表征相反配伍特征的致毒增毒作用模式;表征相恶/相畏配伍特征的降效减效作用模式;表征相反/相恶/相畏多元配伍特征的毒效复合作用模式。探索性地提出导致中药配伍禁忌的8个可能机制:药物相互作用促进毒性物质的溶出释放而增毒;药物相互作用产生新的毒性成分而致毒;成分间相互转化致使毒性成分含量增加而增毒;药物相互作用抑制功效物质的溶出释放而降效;药物相互作用导致某功效物质的破坏或失活而减效;药物在体内相互作用产生毒性代谢产物而致毒;药物相互作用对药物体内过程产生不利影响;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对药物代谢酶系的活性及其调控产生不利影响。并探讨了不同作用模式及其可能机理与七情配伍关系的相互关联,为中药配伍禁忌本质特征的认识与科学实质的揭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中药配伍减毒研究的新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配伍减毒涉及的复杂反应过程制约了对配伍减毒机制的深层次解构。阐明配伍减毒机制是解决中药毒性问题的关键。"效毒二重性"决定了有毒中药"效-毒交集"特征,交集调控可反映配伍减毒复杂过程。网络药理学的出现,为开展有毒中药毒性成分筛查、致毒机制和减毒效应等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在回顾中药毒性研究实践的基础上,系统阐述网络药理学在中药配伍减毒研究中的应用策略,并以附子为例探讨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中药毒理研究对于明确毒性作用、阐明减毒机制、确保临床安全用药非常重要。随着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新技术和新方法已广泛应用于中药毒理研究中,并在该领域飞速发展。近十年来,中药毒理研究在中药的主要毒性作用、毒代动力学、减毒方法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多组学、网络毒理学、体内外新模型等方法也在中药毒理研究中得到应用。同时,关于新技术与新方法在中药毒理研究中的应用前景的展望,可以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中药毒性三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冀  杨蕾 《中医药学报》2003,31(3):20-21
对历代本草医籍中有关药毒的认识进行归纳,认为在对药毒的认识上主要包括三种涵义:一是药与毒相通且常并称;二是毒为药之偏性,药性峻烈之品被称作毒药;三是毒性指药物之为害,即近来较多研究的有毒中药的毒性。明确药毒概念的不同涵义,才能在研究有毒中药的安全应用时不失方向。  相似文献   

18.
中药必须经过一定的炮制处理 ,才能用于临床。有的药物虽有较好的疗效 ,但毒性或副作用较大 ,如果不经炮制或炮制不当 ,不但达不到临床治疗目的 ,还可能出现一些毒副作用 ,甚至使人中毒死亡。因此 ,这类药物必须通过炮制方能降低毒副作用 ,保证用药安全有效 ,现浅述如下。1 毒性中药的炮制去毒原理毒性中药通过炮制后可降低或消除毒性 ,其炮制去毒原理大致可归纳为以下三点 :(1)除去有毒副作用的部分 ;(2 )降低毒性成分的含量 ;(3)使毒性成分分解。2 毒性中药的炮制去毒方法2 1 净制去毒除去有毒副作用的部位 ,达到去毒目的。如蕲蛇的头…  相似文献   

19.
中药毒副反应的因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治病用药与之同理,药能治病,亦能致病,中西药物概莫能外。我国历代医学家体“药毒”早有一定认识,并告诫人们:“凡药三分毒。”随着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中药的广泛应用以及人们对药源性疾病认识水平的提高,对中药应用中所出现的毒副反应,也引起了重视。1药材品种1.1品种混乱中药来源复杂,一些药物其基源往往有多种甚至数十种,药物基源品种不同,其所含的化学成分、生物活性及毒性也不同,中药因品种混乱或误服伪品而引起的毒副反应者甚为多见。如五加科植物细往五加和萝摩科植物杠柳之根皮均称五加皮(前…  相似文献   

20.
中药应用传承千年,历史悠久,对诸多疑难重症表现出显著疗效。然而有毒中药诱导的毒性反应,如心脏毒性、肝脏毒性、神经毒性、肾毒性等,严重损害了中医药的使用。有毒中药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效应的整体性特点,其毒性和药效内在机制异常复杂,绝不是单一途径、层面、机制的作用结局,而是形成复杂互作网络。文章基于有毒中药“毒与效”作用特点,提出应用整体药代动力学、网络药理学、系统生物学等多学科前沿技术对有毒中药的毒效物质基础、毒效作用机制和毒效关系进行整合分析的研究思路,有望为中药安全性评价提供新的策略和方法,以推进中医药系统化和国际化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