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峰  肖三潮 《海南医学》2012,23(13):70-71
目的探讨儿童颅底沟通肿瘤的联合手术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前中颅窝底各类颅底沟通肿瘤共52例,根据入院单双号与患者要求平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采用单纯扩大前颅窝底入路手术治疗,治疗组采用额下入路联合面部鼻侧切开的颅鼻联合手术入路治疗。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肿瘤切除率为80.0%,对照组为42.3%,治疗组的肿瘤切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3个月后的死亡率(3.8%)明显低于对照组(26.9%,P<0.05)。结论儿童颅底沟通肿瘤病理类型多种多样,手术较为复杂,采用联合手术治疗可最大范围切除肿瘤,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降低手术后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前颅底沟通性肿瘤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对39例前颅底沟通性肿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神经影像学诊断及手术治疗等进行分析。结果:经双额发际内冠状切口入路4例,额颢顶入路11例。翼点入路13例。眶额颢下——颢下窝联合入路8例,鼻侧方入路3例。肿瘤全切29例(74.4%),近全切8例(20.5%)。脑膜瘤22例。良性骨母细胞瘤5例,神经鞘瘤6例,视神经胶质瘤4例。淋巴瘤及颅骨浆细胞瘤各1例。均经病理证实,脑脊液漏及颅神经损伤为其主要并发症。本组随访时间最长11年。最短6个月。肿瘤全切者为脑膜瘤、良性骨母细胞瘤、神经鞘瘤,随访未见复发。结论:前颅底沟通性肿瘤比较少见。手术切除为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刘坤  张虹  吴宇平  王光辉  吕杨成 《四川医学》2013,(12):1807-1808
目的 总结在鼻内镜辅助下前颅底沟通性肿瘤的手术切除方法.方法 采用鼻内镜辅助下颅面联合入路对21例鼻腔、鼻窦-颅沟通性肿瘤及7例鼻-眶-颅沟通性肿瘤行手术切除,对颅底缺损区同期行带蒂额肌帽状腱膜裂层颅骨瓣修复.结果 28例肿瘤全切22例(78.6%),次全切除4例,部分切除2例,术后均未发生脑脊液漏和颅内感染.其中良性肿瘤8例,至今全部存活;恶性肿瘤20例,2年生存17例,3年生存14例,5年以上存活8例.结论 采用鼻内镜辅助下颅面联合入路,进行前颅底沟通性肿瘤切除,辅以带蒂额肌帽状腱膜裂层颅骨瓣修复颅底缺损区,肿瘤切除安全彻底、方便可靠,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4.
尹有会 《海南医学》2012,23(23):119-122
扩大额下入路较传统额下入路及眶上锁孔入路具有暴露范围广、术野清楚、不易损伤神经、术后复发率低、便于颅底重建等特点,该入路治疗前颅窝底缺损、脑脊液漏方法可靠.与传统入路相比此入路取下了眉弓,去除了部分眶顶板,术野暴露更接近颅底,对额叶牵拉极少,缩短了手术操作距离,有利于前颅底、颅底中央部肿瘤的切除,特别是大型肿瘤的切除.  相似文献   

5.
颅面拆装入路广泛性颅底肿瘤手术(附10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颅面拆装入路在颅底广泛性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 10例范围广泛的颅底区肿瘤分别采用了额鼻拆装,颅面联合入路;上颌窦壁拆装.上颌窦鼻腔入路;颞颧下颌骨拆装.颞面联合入路等3种手术方式切除。结果 2例良性肿癌术后随访1~3年无复发。8例恶性肿瘤术后.5例已存活3年以上.其中3例已存活5年以上;另3例均在术后3年内死亡失访,结论 采用颅面拆装入路施行颅底肿瘤切除术.术野暴露较充分.有利于病灶的完全切除.颅底的重要结构可得到保护,并能较好地恢复面部的形态和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鼻-颅沟通性肿瘤的外科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以外科治疗为主的36例鼻-颅沟通性肿瘤患者资料,颅面联合入路30例、经前额剖颅入路5例、单纯鼻侧切开入路1例.肿瘤切除后造成的硬脑膜缺损用自体组织严密修补,颅底区组织缺损用额部带蒂复合组织瓣修复.结果 肿瘤全切28例,次全切除6例,部分切除2例,无手术死亡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并发症主要为脑神经损伤3例;伤口感染2例,局部加强换药延迟愈合;出现暂时性脑脊液漏1例,一过性的精神症状1例.经信访或门诊随访1~7年,8例死于肿瘤(局部复发5例,全身转移3例),失访1例.存活>2年24例,>3年15例.结论 鼻-颅沟通性肿瘤以外科治疗为主,颅面联合入路手术是比较好的术式,同时应用额部带蒂复合组织辩行颅底区组织缺损的修复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颧颞入路对中颅底肿瘤的疗效。方法 对中颅窝脑膜瘤 9例 ,颅咽管瘤、脑膜肉瘤及神经鞘瘤各 1例 ,采用颧颞入路手术 ,取下颧弓以扩大中颅窝底视野。对肿瘤长入后颅窝者 ,切开小脑天幕 ,切除天幕下肿瘤 ,对向前颅底及眶内生长者 ,以扩大的颧颞眶入路手术。结果 中颅底肿瘤全切 6例 ,次全切 3例 ,大部切除 3例。肿瘤残留与肿瘤侵犯海绵窦、包绕颈内动脉、脑干受浸润有关。结论 颧颞入路可有效地适用于中颅底肿瘤切除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颧颞入路对中颅底肿瘤的疗效。方法 对中颅窝脑膜瘤 ,颅咽管癌、离膜肉瘤及神经鞘瘤各1例,采用颧颞入路手术,取下颧弓以扩大中颅窝底视野,对肿瘤长入后颅窝者,切开小脑天幕,切除天幕下肿瘤,对向前颅底及眶内生长者,以扩大的颧颞眶入路手术。结果 中颅底肿瘤全切6例,次全切3例,大部切除3例,肿瘤残留与肿瘤侵犯海绵窦、包绕颈内动脉、脑干受浸润有关。结论 颧颞入路可有效地适用于中颅底肿瘤切除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 经颅-鼻腔双重入路,一期整块切除颅鼻眶肿瘤,应用颅骨外板及帽状腱膜骨膜瓣一期修复前颅底巨大缺损.方法 16例颅鼻眶恶性肿瘤,采用经颅-鼻腔双重入路方法 一期整块切除肿瘤.术中行双额冠状瓣开颅、骨瓣形成、经前颅窝底探查肿瘤侵犯部位及程度,一期整块切除前颅底及筛窦、眼眶恶性肿瘤.应用鼻腔内窥镜摘除鼻腔内肿瘤.肿瘤切除后,采用颅骨外板、钛板和带蒂帽状腱膜骨膜瓣或双侧颞肌筋膜瓣修复前颅底巨大缺损.结果 肿瘤整块切除,术后复发率低.术中一期修补巨大缺损,术后无脑脊液漏及脑膨出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经颅-鼻腔双重入路一期切除颅鼻眶恶性肿瘤,手术入路方便,肿瘤切除彻底.应用颅骨外板、钛板及带蒂帽状腱膜骨膜瓣可一期修补肿瘤切除后巨大缺损,修复效果安全可靠,能有效防止前颅底手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经颅-鼻腔双重入路,Ⅰ期整块切除颅鼻眶肿瘤,应用颅骨外板及帽状腱膜骨膜瓣Ⅰ期修复前颅底巨大缺损。方法本组16例颅鼻眶恶性肿瘤,采用经颅-鼻腔双重入路方法1期整块切除肿瘤。术中行双额冠状瓣开颅、骨瓣形成、经前颅窝底探查肿瘤侵犯部位及程度,Ⅰ期整块切除前颅底及筛窦、眼眶恶性肿瘤。应用鼻腔内窥镜摘除鼻腔内肿瘤。肿瘤切除后,采用颅骨外板、钛板和带蒂帽状腱膜骨膜瓣或双侧颞肌筋膜瓣修复前颅底巨大缺损。结果肿瘤整块切除,术后复发率低。术中Ⅰ期修补巨大缺损,术后无脑脊液漏及脑膨出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经颅-鼻腔双重入路Ⅰ期切除颅鼻眶恶性肿瘤,手术入路方便,肿瘤切除彻底。应用颅骨外板、钛板及带蒂帽状腱膜骨膜瓣可Ⅰ期修补肿瘤切除后巨大缺埙,修复效果安全可靠,能有效防止前颅底手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眶上额外侧锁孔入路切除前颅窝底和鞍区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0例采用眶上额外侧锁孔入路和30例传统经额下入路治疗的前颅窝底和鞍区肿瘤病例进行前瞻性对照研究。结果眶上额外侧锁孔入路与传统额下入路相比,肿瘤切除程度、主要术后并发症和术后复发率无显著性差异。但是锁孔入路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平均住院日缩短。结论眶上额外侧锁孔入路治疗前颅窝底和鞍区肿瘤创伤小且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李凤云 《大家健康》2016,(12):204-205
目的:研究针对性护理应用于小儿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0例住院小儿肺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针对性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4.29%(33/35),显著高与对照组的80.00%(28/35)(P<0.05);观察组患儿肺音消失时间、退热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71%(2/3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00%(7/35)(P<0.05)。结论:在小儿肺炎护理中开展针对性护理能够巩固临床疗效,促进患儿病情康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临床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颅鼻沟通瘤位于颅底 ,临床很少见 ,我院脑外科于2 0 0 0年 5月收治 1例 ,采用“经额硬膜内切除前颅底肿瘤加颅底重建术和由鼻外窦入路 (lynch Howarth)手术切除鼻筛蝶窦肿瘤。”此手术经过复杂 ,难度较大 ,现将术中配合体会浅谈如下。1 典型病例患者男性 ,64岁 ,因患鼻塞伴间隙鼻出血 2月 ,头颅CT提示“颅鼻沟通瘤”而收入院手术治疗。2 手术经过2 .1 额硬膜内切除前颅肿瘤加颅底重建术 ①开颅探查 :患者在全麻下取平卧位 ,双额部冠状切口 ,切开皮肤、皮下、帽状腱膜 ,分离皮瓣并将皮瓣向眼眶缘翻开 ,在切口内后切口外 2…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在神经内镜、鼻内镜辅助下前颅底沟通性肿瘤的手术切除方法。方法采用神经内镜、鼻内镜辅助下颅面联合入路对12例鼻腔、鼻窦-颅沟通性肿瘤及5例鼻-眶-颅沟通性肿瘤行手术切除,对颅底缺损区同期行带蒂额肌帽状腱膜裂层颅骨瓣修复。结果 17例肿瘤全切14例(82.3%),次全切除2例,部分切除1例,术后均未发生脑脊液漏和颅内感染。其中良性肿瘤8例,至今全部存活;恶性肿瘤9例;2年生存17例,3年生存14例。结论采用神经内镜、鼻内镜辅助下颅面联合入路,进行前颅底沟通性肿瘤切除,辅以带蒂额肌帽状腱膜裂层颅骨瓣修复颅底缺损区,肿瘤切除安全彻底、方便可靠,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经上颌骨翻转入路切除颅底沟通肿瘤可行性及其显微解剖学关系.方法 应用显微外科解剖学技术.对经甲醛固定、动静脉血管内分别灌注红、蓝乳胶的10具(20侧)成人尸头标本,模拟手术入路逐层解剖.观察手术径路中颞下窝、翼腭窝、蝶筛区、前颅底、中颅底等区域的显露情况及重要解剖结构之间的关系.结果 翼突、中鼻甲、上颌神经是经上颌骨翻转手术入路切除颅底沟通肿瘤的三个重要解剖标志,此入路对颞下窝、翼腭窝、前、中颅底、斜坡区显露满意,有充足的手术操作空间切除颅底沟通肿瘤.结论 上颌骨翻转入路切除颅底沟通肿瘤手术可行,从颅外暴露颅底,对脑组织的牵拉损伤小.熟悉此入路的显微解剖学关系,对开展此手术入路切除颅底沟通肿瘤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眶上额外侧锁孔入路切除前颅窝底和鞍区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0例采用眶上额外侧锁孔入路和30例传统经额下入路治疗的前颅窝底和鞍区肿瘤病例进行前瞻性对照研究。结果眶上额外侧锁孔入路与传统额下入路相比,肿瘤切除程度、主要术后并发症和术后复发率无显著性差异。但是锁孔入路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平均住院日缩短。结论眶上额外侧锁孔入路治疗前颅窝底和鞍区肿瘤创伤小且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全麻下神经内镜引导经鼻蝶入路切除术治疗垂体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1年1月在辽宁省肿瘤医院确诊为垂体瘤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经颅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全麻下神经内镜引导经鼻蝶入路切除术治疗。观察记录两组出血量以及出血时长,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疗效为优者占88.89%(40/45),优良率为93.33%(42/4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67%(30/45)及82.23%(37/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血量为(89,52±20.15)mL,出血时长为(89.61±36.25)min,均显著少于对照组的(158.57±22.18)mL,(135.54±42.83)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下神经内镜引导经鼻蝶入路切除术治疗垂体瘤治疗效果较好,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该治疗方案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官明  陈礼刚  顾应江  官禹 《广东医学》2007,28(7):1123-1124
目的 探讨在显微手术条件下切除颅底肿瘤的手术入路.方法 总结178例颅底肿瘤的经验,讨论颅底不同部位手术入路特点,最大程度地切除肿瘤,尽量保护颅底、颅内重要结构,减少并发症.结果 前颅窝底肿瘤13例,全切13例;中颅窝底肿瘤107例,全切63例,次全切37例,死亡7例;后颅窝肿瘤58例,全切40例,次全切15例.结论 最佳手术入路的选择应相对于不同颅底部位的肿瘤,针对特殊的解剖结构而选择.合适的入路对手术的成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垂体腺瘤治疗的手术入路及疗效。方法将35例老年垂体腺瘤手术患者分为两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手术入路选择、治疗效果和随访情况。结果肿瘤总体全切率82.86%(29/35),其中经单鼻孔-蝶窦入路组肿瘤全切率为80.95%(17/21),经颅入路组肿瘤全切率为85.71%(12/14)。随访6~24个月,3例经蝶入路患者肿瘤复发,再次行经颅入路手术后恢复良好。结论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治疗垂体腺瘤创伤小、恢复快,适用于肿瘤位于鞍内、鞍上或向蝶窦生长的大部分老年患者。经双额底入路肿瘤全切率高,适用于肿瘤主要向鞍上及鞍旁生长的大型侵袭性肿瘤。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颅面拆装入路在颅底区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根据肿瘤侵犯范围分别采用额鼻拆装、上颌窦壁拆装、全上颌骨拆装、下颌骨拆装、颞颧拆装、颞颧-下颌骨拆装等技术,共施行颅底肿瘤摘除62例。其中良性肿瘤15例。恶性肿瘤47例。结果:良性肿瘤术后无复发。恶性肿瘤术后3年生存率为62%,5年生存率为38.3%。结论:应用颅面拆装方法摘除颅底区肿瘤,术野暴露较充分,有利于病灶的完全切除,颅底重要结构可得到保护,并能较好地恢复面部的形态和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