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3 毫秒
1.
在严重法乐氏四联症病例的手术治疗中,常需切开狭窄的肺动脉瓣环,并跨越流出道放置补片,以防止残留压差过高和减轻右室的压力负荷过重。然而,切开肺动脉瓣环和用补片重建流出道,常产生肺动脉瓣关闭不全。这样,在术后早期及晚期可能加重右心室功能的负担,增加术后病残率和死亡率。本文旨在评定慢性肺动脉瓣关闭不全对右室功能的影响,以及跨越肺动脉瓣环作流出道补片重建术后的临床病程。作者于1956~1970年共对426例法乐氏四联症作根治术,其中63例(15%)需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检测肺动脉参数及肺动脉瓣环Z值在小儿法乐四联症根治术式选择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实施法乐四联症根治术患儿143例,中位数年龄为8(1~171)个月。依据不同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跨环组(n=100)和留瓣组(n=43)。对TTE测量常规参数、右心室流出系统参数、肺动脉瓣环Z值等比较,对TTE与术中测量的肺动脉瓣环内径测量值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跨环组与留瓣组相比,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mm,23.14±3.82 vs 25.23±4.56)、肺动脉瓣环内径(mm,8.52±2.18 vs 10.01±2.61)和主肺动脉内径(mm,67.31(7.0,3.6)vs 82.91(7.5,5.6)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不同肺动脉瓣环Z值的患儿间,随着肺动脉瓣环Z值减小,跨环组患儿比例逐渐增加,留瓣组患儿比例逐渐降低(P均0.05)。TTE测量肺动脉瓣环内径与术中测量值中等程度相关(r=0.581,P0.001)。结论:TTE测量获得的肺动脉瓣环内径、主肺动脉内径及肺动脉瓣环Z值均是术前给手术医师提供的客观参数,具有明确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T)评估肺动脉根部结构在经皮肺动脉瓣植入术(PPVI)的应用。方法:对2014-05至2016-07在我院拟行PPVI的19例肺动脉瓣重度关闭不全患者进行研究。分别行CT、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TTE)采集肺动脉根部解剖数据,并对比肺动脉瓣环测量差异。通过术后1~26个月随访,评估术前测量准确性。结果:l9例患者术前CT测量肺动脉瓣环平均内径(24.3±3.5)mm,肺动脉瓣窦管结合部内径(25.4±4.0)mm,主肺动脉远端平均内径(27.5±4.8)mm,右心室流出道平均内径(36.8±7.3)mm、主肺动脉长度(45.5±7.0)mm,左肺动脉开口内径(17.9±1.5)mm,右肺动脉开口内径(18.5±3.6)mm;TTE测量肺动脉瓣环内径(22.4±4.4)mm。CT测量肺动脉瓣环平均内径均值大于TTE测量肺动脉瓣环内径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6个月,19例患者均未出现支架断裂或移位、瓣周漏、肺动脉瓣少量以上反流或冠状动脉狭窄,1例右肺动脉开口受支架的裙部阻挡流速增快,2例肺动脉瓣残余轻度狭窄。结论:CT及TTE对于肺动脉瓣环测量结果存在差异,CT可准确有效评估肺动脉根部形态及毗邻,在PPVI术前评估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许多先天性心脏病需用跨越瓣环补片(TAP)重建右室流出道(RVOT),由于术后这些病人的右室由压力负荷突然转为容量负荷,常可造成显著的血液动力学损害。一个功能完整的肺动脉瓣是减轻这一血液动力学损害的主要因素。本文介绍心包单瓣结合TAP修补先天性心脏缺损的经验,概括一些技术要点,并评价这一方法的潜在优越性。  相似文献   

5.
计算法乐氏四联症患者的主动脉径开方值,可以建立行法乐氏四联症根治术后肺动脉瓣环应达的标准。本文经过对465例法乐氏四联症根治术的分析,以体表面积分组,以升主动脉径开不同次方,即0.3~0.5m~2范围开四次方,0.6~0.9m~2范围开三次方,1.0~1.6m~2范围开二次方,所得数值与正常标准肺动脉瓣环径间无差别(P>0.05)。这种方法简便、易行、有效。对大部分患者,需跨环补片时,采用标准肺动脉瓣环周长1/3宽度即可达到标准。  相似文献   

6.
右心瓣膜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总结右心系统瓣膜心内膜炎的特点和手术处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右心系统瓣膜感染性心内膜炎17例,其侵犯三尖瓣6例、肺动脉瓣4例,同时侵犯三尖瓣+肺动脉瓣3例,肺动脉瓣+主动脉瓣3例,主动脉瓣、二尖瓣、三尖瓣与肺动脉瓣同时受累1例。合并心脏畸形14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主动脉窦瘤破裂修补术后、起博器安置术后各1例。施行三尖瓣瓣膜游离缘或瓣膜赘生物切除直接缝合5例、三尖瓣瓣膜赘生物切除用自体心包片修补2例、部分瓣叶和瓣下结构切除缝合瓣叶并行人工腱索成形术1例,施行三尖瓣置换术2例;单纯行肺动脉瓣瓣叶赘生物切除4例,部分肺动脉瓣切除用自体心包片瓣叶成形术6例,切除肺动脉瓣用自体心包瓣置换1例。结果:术后早期死亡2例,病死率为12%,术后早期并发急性肾功能不全3例,肝功能不全1例。术后随访5个月~18年,平均随  相似文献   

7.
本文21例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病人,11例行单球囊扩张,10例行双球囊扩张。双球囊扩张时其直径均较肺动脉瓣环直径>30~40%。治疗结果表明,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疗效满意,双球囊扩张效果比单球囊好。其中10例病人治疗后经1~2年随访,显示疗效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法洛四联症(Tetralogy of Fallot,TOF)根治术中右心室流出道疏通的最佳直径。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心脏外科行TOF根治术的儿童病例308例,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201例患儿(A组)均采取右心室流出道疏通直径等同于标准肺动脉瓣环直径;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107例患儿(B组)采取右心室流出道疏通直径大于标准肺动脉瓣环直径3 mm。所有出院患者术后随访12~36个月。结果 A组有17例患者术后出现右心室流出道残余梗阻致低心排血量综合征(Low Cardiac Output Syndrome,LCOS),多普勒测右心室流出道流速3.1~4.8(3.8±0.4)m/s,跨肺动脉瓣压差均大于50 mm Hg,其中6例右心室流出道流速超过4.5 m/s,再次手术行右心室流出道疏通术;术后早期死亡5例,随访余12例未发现右心室流出道残余梗阻进一步发展,且均较术后早期明显改善。B组术后无右心室流出道残余梗阻,跨肺动脉瓣压差均小于50 mm Hg,术后早期死亡2例。随访两组出院患者无三尖瓣、肺动脉瓣大量反流,生长发育良好,心功能均达Ⅰ~Ⅱ级。结论 TOF右心室流出道疏通直径等同于标准肺动脉瓣环直径造成术后残余梗阻发生率较高,大于标准肺动脉瓣环直径3 mm可有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法洛四联症传统根治手术的远期并发症备受关注。使用跨肺动脉瓣环补片引起的长期肺动脉反流可导致心功能衰竭、心律失常甚至猝死等不良后果。近年来保留肺动脉瓣功能的手术策略受到重视,以期从根本上减少肺动脉反流,提高患者的远期生存质量。该文就保留肺动脉瓣的法洛四联症根治术的适应证、手术方式及预后情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正肺动脉瓣狭窄(PS)是先天性心脏病中常见的一种,约占所有先天性心脏病的8%~10%,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1]。PS治疗方法通常有两种方式,包括传统外科手术以及肺动脉瓣球囊成形术(PBPV)。传统外科手术是在开胸建立体外循环的条件下,对肺动脉瓣环切开修整,该方法存在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11.
对16例肺动脉瓣狭窄施行经皮球囊瓣膜成形术。跨瓣压差平均下降71±12.2%。肺动脉瓣口面积平均增加95±44%。单、双球囊治疗各8例。结果表明:双球囊技术比单球囊技术优越、安全、并发症少。PBPV前后连续式多普勒探测肺动脉瓣最大瞬时压整、平均压差及瓣口面积与心导管相应测值比较相关密切。  相似文献   

12.
重症法乐氏四联症(TOF)根治手术的关键是流出道的疏通、重建。目前,右室流出道(RVOT)重建多采用自体心包片跨肺动脉瓣环补片扩大右室流出道,因为肺动脉瓣环剪开及加宽后破坏了肺动脉瓣关闭的严密性,造成其关闭不全,致肺动脉瓣返流,加重了右室负荷,所以术后易发生心功能不全,难管理,病死率高。我们选择2000年1月至2003年6月收治的20例成人重症TOF患者应用活性同种带瓣主动脉片重建右室流出道,并与常规方法的20例进行对比研究,显示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郝芳之  夏伟 《山东医药》1991,31(9):22-22
我院自1987~1990年对26例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病人施行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PBPV),并对10例病人进行了1~2年的随访。一、资料和方法男5例,女5例;年龄8~30岁。术前肺动脉瓣中度狭窄者5例,重度狭窄者5例。随访时间平均为14.6个月。随访内容包括心电图、心脏X线片、彩色连续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日本Toshiba SSH-65A型)检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院成功地施行体外循环心内宜视手术22例。病人年龄平均18岁;体重平均32kg;心功能NYHA分级Ⅰ级7例,Ⅱ级12例,Ⅲ级2例,Ⅳ级1例。其中室缺9例,房缺3例,室缺伴肺动脉瓣狭窄2例,法乐氏四联症4例,房缺伴异位肺静脉引流、肺动脉瓣狭窄、二尖瓣宜视扩张、三尖瓣环缩及二尖辦置换各1例。均用芬太尼静脉复合麻醉深度低温,血液稀释度约20%,灌注流量约90ml/(kg·min),平均灌注压为10kPa,平均主动脉阻断时间32分,平均体外循环时向47分。术后心脏  相似文献   

15.
经皮球囊成形术治疗肺动脉瓣狭窄4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经皮球囊成形术(PBPV)治疗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PS)的临床疗效。方法:全组43例,经临床、心电图、X线及超声心动图证实为单纯PS,扩张前先确定PS的类型和测量瓣环大小,球囊直径选择比瓣环径线大20%~40%,扩张后即刻测肺动脉跨瓣压差,观察比较PBPV后肺动脉瓣开放、射流及肺动脉瓣、三尖瓣反流情况。结果:43例患者均采用单球囊,全部扩张成功,除2例并发肺动脉瓣轻度关闭不全外,无任何严重并发症发生,肺动脉跨瓣压差扩张后下降62.68%(P<0.01)。结论:PBPV是一种治疗PS安全、有效的介入治疗方法,操作简单,无严重并发症,缩短了住院时间,已成为治疗PS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6.
方法:截止1987年4月底,在42个月的时间内共作经皮肺动脉瓣球囊成形术(PBPV)41例,年龄自7天~20岁,中位数7岁。按肺动脉瓣环大小选用带有6~25mm球囊的5~9号导管。8例瓣环过大,采用双囊技术。在两维超声图像指引下利用 M 型曲线测定左室和右室舒张末内径,采用多普勒超声测定右室流出道和肺动脉总干血流速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告23例2岁以下(3周~21月,平均9.6月)法乐氏四联症婴儿,应用深低温循环停顿和有限心肺转流进行完全纠治术后的远期结果和血液动力学评价,并探讨手术前、后放射学和电影心血管造影特征,讨论应用跨越肺动脉瓣环的流出道补片的指证。手术前解剖:所有病例均有肺动脉漏斗部梗阻,11例为高位狭窄(局限性梗阻或弥漫性流出道狭窄),其余为中间或低位局限性漏斗部狭窄伴第三心  相似文献   

18.
先天性肺动脉瓣缺如或发育不良仅有遗迹,是少见的先天性心脏病,约占先心的0.3%,经常单独存在,亦可合并室间隔缺损和肺动脉瓣环狭窄,成为法乐四联症的一种特殊类型,还可合并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掼,大血管易位及主动脉弓异常等畸形,组成各种复杂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告一例肺动脉气囊瓣膜成形术施行于一严重的瓣膜型肺动脉瓣狭窄患者,手术成功而且无并发症,术后患者症状显著改善。病例报告:患者60岁女性,运动后气短及头晕。25年前心导管检查:肺动脉瓣压差62毫米汞柱。体检:肺动脉瓣喷射性杂音及喀喇音。心电图:右胸导联非特异性ST改变。X线检查:肺动脉干扩大,心胸比率为12/25厘米。右心导管:右室及肺动脉干收缩压分别为105及20毫米汞柱,压差85毫米汞柱。将一法国8号带20毫米膨胀气囊的扩  相似文献   

20.
1973年至1985年间,波士顿儿童医院为生后1天~18个月(平均7个月)的220例法乐氏四联症(TOF)患儿施行纠治术。其中单纯TOF143例(69%),TOF伴其它畸形37例(20%),TOF伴肺动脉闭锁21例(11%)。手术在深低温心脏停搏下进行。术式有:补片跨在发育不全的肺动脉瓣环上(85%),右室至肺动脉间植入无瓣导管(4%),肺动脉瓣保留(11%)。术后30天内死亡17例(8%),包括:单纯TOF7例(5%),TOF伴其它畸形6例(16%),TOF伴肺动脉闭锁4例(19%)。即TOF伴肺动脉闭锁或其它畸形者术后早期死亡率高于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