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8 毫秒
1.
来稿摘登     
<正> 表现为右束支内多种文氏现象的位相3阻滞1例患者女,22岁,临床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1984年6月27日心电图示窦性心规不齐,P—R 间期固定,为0.16秒。P—P 间期等于或大于1秒时,QRS 波群形态正常,时间为0.06秒;P—P 间期小于或等于0.92秒时,QRS 波群形态变为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图形;P—P 间期在这两者之间时,QRS 波群表现为不完全  相似文献   

2.
心房内游走心律少见。我院收治一例并伴双束支阻滞,现报告如下: 心电图特点及分析患者女性、80岁,慢性肺心病合并冠心病伴肺部感染,心力衰竭。其心电图特征是: 一、P波异常: 1.从图1看出P波有四种,但无一种与图2中窦P相同,全属异位P波(用P′表示)。 2.凡屑下传的P′—R间期均>0.12秒,且不完全相等。 3.P′—P′间期不等,在0.54—0.76秒之间。 4.相邻P′波间无一处有连续三个相同的。 5.P′波形态变化突然,与其P′R间  相似文献   

3.
不完全性隐匿性右束支内文氏现象2例陶新智,李馥和,李月梅,宋美芬(第一附属医院)束支内偶尔也可出现文氏现象,分为直接显示性、不完全隐匿性和完全隐匿性三种。最近我们遇到2例不完全性隐匿性右束支内文氏传导的心电图,报道如下。例1,男性,75岁,平素健康,...  相似文献   

4.
<正> 1、病例介绍 患者,男,24岁,因阵发性心悸一周就诊。临床诊断:心悸待查。1997年2月23日心电图Ⅱ导联(见附图)示:开始记录P波顺序发生,P—P间距0.48秒,部分P与T融合,P—R间期逐渐缩短,最短R—R间距为0.36秒,且中间夹有逆行P波(R—P’为0.14秒,P’—R为0.26秒),心电图诊断;①窦性心动过速,②不典型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伴房性反复心搏。约五分钟后记录第二次心电图以上现象消失,P—P间距0.80秒,P—R间期0.18秒,为正常窦性心律(图略)。2、讨论  相似文献   

5.
房颤伴间歇性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又被称为房颤伴左束支阻滞型反复室内差异性传导。今报告1例。心电图特征心电图可见下列特征:(1)P波消失代之以f波,R—R间期绝对不等。(2)在多数导联中可以看到间歇出现的宽大畸形的QRS波群,其QRS>0.12秒,且呈左束支阻滞图形,即在V1呈rS,Ⅲ、avR  相似文献   

6.
室内差异性传导是临床心电图中常见的一种现象,多见于各种室上性早搏时。窦性心律伴差传较为少见,而窦性心搏伴差传酷似室早二联律者更为少见,现报告1例。患者女性,30岁,自觉胸闷气短,全身乏力一个月,曾在当地按心肌炎治疗,此次来我院复查。心电图表现(Ⅱ导联连续记录):P波规律出现,部分P波埋藏于T波之中,P—P间距为1.32~1.64秒。P—R间期不等,在0.24~0.42秒之间。QRS波群呈两种形态,其前无P波  相似文献   

7.
<正> 1. 病例介绍 患者,男,65岁,因胸闷、心悸、气喘5年,加重3天入院,临床诊断为冠心病。常规心电图有时可记录到完全左束支传导阻滞图形,附图为入院后第2天动态心电图记录,可见P波消失,R—R间期不规则,室率120次/分,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心率逐渐加快,R—R间期的缩短,QRS波由不全左束支传导阻滞变成完全左束支传导阻滞,3—5个QRS波形成周期性变化,导11—16个QRS波群,其R—R间期分别为0.56、0.46、0.42、0.40、0.40秒,其随R—R间期逐渐缩短,QRS波则由不全左束支逐渐变成完全左束支传导阻滞。心电图诊断 心房纤颤合并3位相左束支传导阻滞。  相似文献   

8.
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心血管病学会心电图诊断组于1981年12月29日下午召开心电图读片会。参加会议的有500余人。会上,讨论了《文氏现象》,挑选了窦房阻滞文氏现象、房室各种不典型文氏现象、束支内文氏、房室交界处前向和逆行文氏现象、房性心动过速伴交替性文氏和传出阻滞文氏现象等10张心电图片  相似文献   

9.
1.临床资料。患者,女,37岁,干部,无心脏病史,于1998年12月8日下午4时突感心慌,入院就诊。自述,因感冒不适,自觉乏力,已有3周余,心电图检查示:心率88次/分,心律规整,ORS则呈左束支阻滞图型与正常图型相间出现,无规律性。其中aVR、aVL、V5导联,出现ORS时限逐渐增宽现象,以aVL为例:第4个ORS时限为0.06s,第5个ORS波时限0.10s,第6个ORS波时限0.12s,aVR第2、3、4个ORS波与V5第4、5、6个ORS波情况与aVL一样,即ORS从正常传导→不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似呈手风琴样改变。但是出现左束支阻滞图型的R—R间距,等于或接近正常图型的R—R间距,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0.
朱某,女,63岁,平时体健。突感剑突下疼痛,急诊入院。查心电图为窦性心律,P—R间期0.12秒,Ⅱ、Ⅲ,aVF导联呈Qrs型,Q波时限为0.06秒,ST—T无改变(见图1)。心电图诊断:下壁心肌梗塞。第二天心电图复查:aVF导联出现两种波形(见图2)。前为Qrs型,P—R间期为0.12秒,T波直立;后为R型,P—R间期0.16秒,T波倒置。第三天心电图复查:ⅡⅢ、avF导联Qrs波转为R型,T波由直立转为倒置,胸导V_4—V_7T波倒置,ST段压低0.05毫伏。心电向量图,也呈现两种图形(见图3)。H面初始20毫秒的预激向量指向左前,初始向量运行缓慢,QRS环体均位于X轴之前。5分钟后描记,QRS环体出现  相似文献   

11.
吴桂平  刘少稳等 《海南医学》2002,13(12):168-168
目的:蝉联现象是一种较常见的心电图现象,常常发生于心房颤动时,出现于窦性心律时的蝉联现象还很少有报道,我们报道房早引发其后窦性心律伴伴右束支蝉联现象一例给同道讨论分析。方法和结果:病人,女,56岁,因心慌不适来医院检查,连续记录Ⅱ导联心电图。心电图示:窦性心律,P波略高尖。P'3、7、11、28为提前出现的异位P波,均下传,P’3、28后为窄QRS波群,P’7、11后为宽QRS波群,P’7、11前的窦性下传P波也为宽QRS波群,所有宽的QRS波群均呈右束支阻滞图形。在规律的窦性心律P-P间期为0.68(0.72秒)后出现的房早下传呈窄QRS波群(P’3、18),继发于房早后较长代偿间期的第二个窦性P波下传呈宽QRS波群。P’-QRS3代偿间其为0.90秒,比前一个窦性周期0.68秒延长0.22秒,造成下一个窦性(0.66秒)P波落于右束支不应期内而呈宽QRS。P’-QRS11同样形成0.88秒的代偿周期,P-QRS12正常,但P-QRS12-P-QRS13周长又缩短为0.64秒,又一次使P14下传落入右束支不应期,故QRS14变宽,其后一系列P-QSR的QRS均为宽的,直至P-QRS21周期,其周长仅延长0.04秒,而过了不应期才正常下传。结论:该患者连续出现右束支阻滞图形的原因,可能为激动通过左束支下传经间隔传入右室,再经右束支末稍递传形成一系列隐匿传导所致,俗为蝉联。蝉联现象发生的条件是早搏、心率加快,退出的条件是心率减慢,本例患者的心电图表现符合这一条件。此患者的右束支阻滞图形均出现于早搏的代偿间期之后,与此代偿间期引起的右束支不应期延长有关。  相似文献   

12.
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是1种少见却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的心电图异常。本文对我院近12年来143例临床及心电图资料较完整的CLBBB进行分析讨论。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条件 (1)QRS间期≥0.12s;(2)左室面导联为宽钝的R波,一般没有q波;V_1为QS波,没有γ波或γ很小;(3)ST—T一般与QRS主波方向相反;(4)排除了预激征候群及室性心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蝉联现象是一种较常见的心电图现象 ,常常发生于心房颤动时 ,出现于窦性心律时的蝉联现象还很少有报道 ,我们报道房早引发其后窦性心律伴伴右束支蝉联现象一例给同道讨论分析。方法和结果 病人 ,女 ,5 6岁 ,因心慌不适来医院检查 ,连续记录II导联心电图。心电图示 :窦性心律 ,P波略高尖。P’3、7、11、2 8为提前出现的异位P波 ,均下传 ,P’3、2 8后为窄QRS波群 ,P’7、11后为宽QRS波群 ,P’7、11前的窦性下传P波也为宽QRS波群 ,所有宽的QRS波群均呈右束支阻滞图形。在规律的窦性心律P -P间期为 0 .68(0 .72秒 )后出现的房早下传呈窄QRS波群 (P’3、2 8) ,继发于房早后较长代偿间期的第二个窦性P波下传呈宽QRS波群。P’ -QRS3代偿间期为0 .90秒 ,比前一个窦性周期 0 .68秒延长 0 .2 2秒 ,造成下一个窦性 (0 .66秒 )P波落于右束支不应期内而呈宽QRS。P’ -QRS11同样形成 0 .88秒的代偿周期 ,P -QRS12正常 ,但P -QRS12—P -QRS13周长又缩短为 0 .64秒 ,又一次使P14下传落入右束支不应期 ,故QRS14变宽 ,其后一系列P -QSR的QRS均为宽的 ,直至P -QRS2 1周期 ,其周长仅延长 0 .0 4秒 ,而过了不应期才正常下传。结论 该患者连续出现右束支阻滞图形的原因 ,可能为激动通过左束支下传经间隔传入右室 ,再经  相似文献   

14.
收集我院1984~1990年心电图资料,对预激症候群的心电图表现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1 心电图选择标准1)p-R 间期<0.10秒,QRS 波正常.2)P—R 间期正常或延长,QRS 波延至0.11秒以上,有“△”波,ST—T 有继发性改变。3)P—R 间期<0.10秒,QRS 波宽大畸形,有“△”波,ST—T 有继发性改变。4)据 QRS 波主波方向及图形特征分为 A、B、C、  相似文献   

15.
心房纤颤伴3相左束支阻滞少见,现将我们见到的一例报告如下:患者,女,75岁。风心病史50余年、冠心病史10余年。本次因阵发性胸痛、心慌加重一天来诊。心电图(图1,V_1、V_5为同步描记)示心房纤颤,R—R 绝对不整,QRS V_5大致可分为3种形态: 一种相对“正常”呈不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如R_1、R_4、R_9;另一种为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如R_2、R_3、R_5—R_8、R_(10);第三种R_(11)呈Rsr′型。图形相对“正常”者出现于较长的R—R 之间,周期长度0.61—0.64秒,QRS 时限0.10秒;左束支阻滞图形发生于较短的R—R 之间,周期长度0.48—0.59秒,QRS 时限0.12秒;第三种R_(11)发生于最短的R—R0.42秒。Tv_5负正双向或直立,为原发性T  相似文献   

16.
<正>患者,男,65岁,因反复阵发性心悸4年,再发一天伴胸痛就诊.拟诊为“冠心病”.心电图特征:选自Ⅱ导联,连续记录.可见多个提早出现的逆传P波,配对间期固定为0.58秒,P’-P’间期距离恒等为2.72秒,P’-R间期0.11秒,心室波群均为室上性,R—R间期不规整,P—P间期1.00秒,P—R间期0.14秒.入院后再次心电图检查,仍见频发交界性过早激动,配对间  相似文献   

17.
患者 男,49岁,于2002年6月24日早晨,无明显诱因出现心悸、气促、胸闷、头晕、自汗、呕吐等症,继而四肢冷厥,口唇粘膜苍白,神志呆顿急诊入院.体查:T36.5、R26次/分、P200次/分、收缩压60mmHg以下.急查心电图显示:心室率220次/分,以R波为主导联Ⅱ、Ⅲ、avF、V3、V5的T波均深倒,P波无法辨认,QRS波群增宽至0.14秒,但可发现Ⅰ、Ⅱ、V5向下的波群增宽,似有粗钝切迹,尤其V1 R波尖耸、降支有钝锉、波峰达0.17秒,avR的R/Q>1.心电图诊断:1、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伴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2、右心扩大.3、冠状动脉相对灌流不足.  相似文献   

18.
典型的右室心尖部起搏心电图表现为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和心电轴左偏(LAD),QRS波在Ⅱ、Ⅲ、Ⅴ1、Ⅴ2导联上呈rS或QS型,在Ⅰ、aVL导联呈R型;在胸前V5、V6导联,QRS波群可有两种形态:一种是呈宽阔向上的R波;另一种是以S波为主,后者更为常见。临床上可根据上述心电图特点来判断起搏电极的位置是否在右室心尖部或者否有移动。当心电轴和(或)QRS波形态改变(由一侧束支阻滞转为另一侧束支阻滞)时,大多数情况下是刺激位置改变的结果。但在罕见情况下,即使刺激位置确切在右室心尖部,QRS波也可出现类似于左心室起搏时的右束支传导阻滞(R…  相似文献   

19.
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 6 8岁 ,2 0 0 2年 5月 2号因左股骨颈骨折入院 ,有高血压心脏病、冠心病史。心电图I、IIa、IIb、V1导联长记录 ,V5导联a、b、c为连续记录示 :基本节律为窦性 ,P -R间期恒定为 0 .1 9S ,P -P间期基本均齐 ,QRS波群呈多种形态规律变化 :Ⅰ导R3-R6 ,Ⅱ导bR3-R6、V1导R4 -R7、V5导bR5-R8,QRS波群由窄逐渐变宽 ,即由正常→不完全左束支传导阻滞→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为直接显示性左束支文氏现象 ,Ⅱ导aR3-R6 ,V1导R2 -R4 ,V5导bR2 -R4 ,及V5导cR4 -R7,QRS波群形态由宽逐渐变窄 ,即由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  相似文献   

20.
不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是心电图诊断中的一个难题。我们曾观察到一例由正常心电图演变为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的过程中,出现暂时性的不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从而获得了明确的不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图形,特报道如下: 李××,男性,62岁,因冠心病,心绞痛于1982年2月18日入院,心电图号2626。从附图可见:1982年2月20日心电图示:导Ⅰ、avl以及V_5呈qR型,V_1呈rS型,V_3呈Rs型,QRS时限为0.06秒,属正常心电图。3月4日因胸闷加重,于上午9时和11时分别作心电图检查。9时心电图示:导联Ⅰ、aVL和V_5上的q波消失呈R型,Ⅲ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