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核酸检测(nucleic acid test,NAT)是一种新兴的血液传染病检测方法,可检测因"窗口期"感染、免疫静默感染、病毒变异等原因而漏检的污染血液.因此,在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已普遍应用于献血者血液筛查,我国也有多个血液中心进行了血液NAT的评估性研究工作[1] 2010年11月本站开始应用核酸检测系统对常规血清学筛查合格的无偿献血者标本进行HBV、HCV和HIV的NAT检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病毒核酸检测(nucleic acid test,NAT)技术应用在血液筛查中是输血安全技术的巨大进步。为了规范血液病毒NAT操作、血液和献血者管理,美国FDA于2010年5月发布了《HIV-1和HCV核酸检测程序、血液处置和献血者屏蔽与归队指引》(简称2010年版指引)[1],其时正恰逢我国着手开展血液病毒NAT的试点工作,我们认识到该文对我国血液病毒NAT技术规范化操作和管理具有重要的参考借鉴价  相似文献   

3.
我国5城市合格献血者血液HIV及HCV残余风险研究   总被引:8,自引:6,他引:8  
目的研究我国献血者血液HIV及HCV残余风险;评估我国开展血液核酸检测(NAT)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方法采集乌鲁木齐、昆明、北京、广州、杭州5城市献血者血样,用Chiron Procleix HIV-1/HCV Assay血液核酸检测体系,对各项血清学筛查均合格的89 467份血液作16人份混合血样NAT检测,凡筛查不合格血样再作单人份检测;对于抗-HCV阴性而HCV RNA NAT阳性者,用备用管作抗-HCV、ALT、及HCV RNA NAT复检。结果共检出HCV RNA NAT阳性但抗-HCV EIA阴性标本3例,未检出HIV RNA NAT阳性但抗-HIV EIA阴性标本;在87 034份血清学筛查合格献血者中,检出HCV NAT阳性2例,其中1例复检ALT为254U/L,未检出HIVNAT阳性;在2 613份血清学筛查不合格者中,检出1例HCV NAT阳性但抗-HCV EIA阴性标本,该献血者抗-HIV阳性、ALT 372U/L;未检出HIV NAT阳性但抗-HIV EIA阴性的标本。结论血清学筛查使我国的血液安全性已有相当高的保障;而NAT技术可进一步提高血液的安全性,但在我国是否可应用于常规血液筛查,需考虑成本与效益比。此外,ALT筛查对排除抗-HCV漏检血液仍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人类为达到目的而进行有组织的社会活动定义为"工作".既然是工作必然执行任务以达成目的.血液病毒核酸检测(NAT)是1项特定工作,它的组织活动就是它的工作模式.病毒核酸检测(NAT)首先在血液制品厂的原料血浆中进行,美国从1997年开始原料血浆HCV和HIV-1 NAT筛查,混浆规模为96~ 1200人份.随着核酸检测技术发展,尤其是病毒多重检测、加之高通量、自动化、封闭式实时荧光检测仪器的运用,为血站开展血液NAT检测奠定了基础和条件.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病毒核酸检测与酶联免疫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探讨病毒核酸检测效果,同时探讨血液检测假阳性所引起的血液报废问题。方法对无偿献血者血样进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丙型肝炎病毒抗体和艾滋病抗体双试剂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筛查。同时,所有血样进行病毒核酸检测(NAT),对海口和分中心血样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对海口58 786份和分中心30 476份血样进行检测,发现长途运输标本并没有影响NAT阳性检出率(P>0.05);ELISA单试剂检测阳性或灰区引起的血液报废高达0.9%,NAT单独阳性而鉴别试验阴性引起血液报废的占0.2%,而在这部分血液标本中存在一些NAT检测假阳性因素。结论 NAT检测适用于血站集中化检测实验室,可以降低输血风险;同时也应重视血液检测假阳性所带来的健康血液报废问题。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核酸技术(NAT)在龙岩地区献血人群血液筛查中的应用情况.方法 采用罗氏全自动核酸检测系统对经ELISA检测合格的标本19 922人份进行HBV、HCV、HIV联合检测.结果 19 922份ELISA合格标本中,NAT检出41份HBV阳性.结论 对于进一步提高血液及输血安全,NAT技术应用于献血者血液筛查意义重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估大连地区HBV-DNA检测对于输血安全的重要性.方法 对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标本进行血清学检测(HBsAg、HCV抗体、HIV抗原/抗体、梅毒特异性抗体、谷丙转氨酶和血型),同时进行HBV、HCV、HIV的三联检核酸检测(NAT);对ELISA(-)NAT(+)的标本采用电化学发光法进行HBV血清标志物补充试验,同时对献血者进行追踪检测.结果 22416份无偿献血者样本发现35例ELISA(+)NAT(+)、3例ELISA(+)NAT(-)、12例ELISA(-)NAT(+).跟踪5位ELISA(-)NAT(+)的献血者,1例可能是免疫“窗口期”;其余4例可能是OBI.结论 核酸血液筛查可大大提高血液安全性,对提高HBsAg阴性血液标本中HBV感染检出率具有重要价值;但核酸与血清学二者检测结果存在不一致,二者对于降低输血传播HBV.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电化学免疫发光法(ECLIA)联合核酸检测(NAT)定量法在ELISA HBsAg-/NAT+血液样本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血站采集的无偿献血者血液样本22843例,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阴性的血液样本行NAT检测,先行混合检测,后行拆分检测。选取拆分检测为初检ELISA HBsAg-/NAT+的血液样本行NAT定量检测,NAT定量检测为阳性的血液样本进一步行ECLIA联合NAT定量检测。结果经ELISA检测,22843例血液样本中HBsAg阳性65例,HBsAg阴性22778例。将ELISA检测为HBsAg阴性的22778血液样本进一步行NAT检测,经混合检测,27个混样池为阳性;经拆分检测,29例血液样本呈HBV-DNA阳性。对29例初检ELISA HBsAg-/NAT+血液样本进一步行NAT定量检测,阳性率为65.52%(19/29),其中5例HBV-DNA病毒载量≥20 IU/mL,14例HBV-DNA病毒载量<20 IU/mL。19例ELISA HBsAg-/NAT+血液样本经ECLIA检测,HbsAg、HBeAg全阴,HBsAb阳性3例(15.79%),HBeAb阳性7例(36.84%),HBcAb阳性15例(78.95%),血清模式为全阴5例(26.32%),单纯HBcAb阳性7例(36.84%)。19例ELISA HBsAg-/NAT+血液样本经ECLIA联合NAT定量检测,4例处于窗口期,15例处于隐匿性感染期。结论血站血液样本初检中存在一定的漏检现象,NAT检测可在大量ELISA阴性样本中快速筛检出HBV-DNA阳性标本,ECLIA联合NAT定量检测可帮助献血者明确自身HBV感染状态,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9.
正核酸扩增技术(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testing,NAT)是1种新兴的血液传染病检测方法,能显著缩短血液感染病毒的"窗口期",降低经输血途径传播病毒的风险。在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已普遍应用于献血者血液筛查,我国尚未将其列入血液筛查的常规项目[1]。2010年,卫生部将我国15家血站列入首批NAT应用的试点单位。南宁中心血站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指定开展NAT检测的试点血站,于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青岛市血液检测在新的检测模式下(血清学检测1遍+NAT 1遍)的血液检测结果。方法采用新的检测模式对2013年6月15日-12月31日在青岛市采集的55 529份无偿献血者标本用1遍ELISA血清学检测方法对HBs Ag、抗-HCV、抗-HIV进行检测,2种ELISA试剂检测抗-TP。其中54 858例ALT正常,抗-TP阴性的献血者标本进行NAT。我们将献血者血清学检测结果和NAT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5 529例标本中共检出HBs Ag阳性128例(阳性率0.23%),抗-HCV阳性66例(阳性率0.10%),抗-HIV阳性31例(阳性率0.056%),NAT阳性率是0.21%(119例)。其中NAT阳性HBs Ag阳性53例,NAT阳性抗-HCV阳性19例,NAT阳性抗-HIV阳性8例。血清学检测结果阴性的标本中NAT阳性38例。结论血液检测新模式下,NAT和ELISA检测相互补充,有效地提高了血液安全。HBs Ag、抗-HCV和抗-HIV S/CO值与NAT结果的关联性有助于指导血液筛查和阳性献血者的追踪调查。  相似文献   

11.
血液安全问题一直是输血领域所面对的最大挑战之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进步为应对这一挑战提供了更多的支持和保障,其中,随着核酸检测(NAT)技术在血液筛查领域的应用,以分子克隆技术为基础构建产生的包膜RNA颗粒(俗称假病毒颗粒),在NAT检测的质量控制中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及较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对血液标本的核酸和血清学的检测(NAT)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从而探讨核酸检测在血液病毒筛查中的作用.方法 对血液标本进行血清学和核酸检测.使用诺华诊断血液筛查系统对标本进行单人份核酸检测.如标本核酸检测为阳性,则需要对标本进行鉴别;鉴别结果为HBV DNA标本,采用电化学发光法进一步检测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五项.结果 10 127例血液标本中检测出NAT(+)标本30例,其中NAT(+)、ELISA(-)的标本12例,ELISA漏检率为1.18‰,鉴别后有6例标本为HBV DNA(+)、ELISA(-),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五项为全阴性或抗-HBc(+),未检出HIV RNA或HCV RNA;另有7例标本为NAT(-)、ELISA双试剂(+),其中3例为HBsAg(+),4例为抗-HCV(+).结论 核酸检测可以有效降低酶联免疫法漏检造成的输血风险,但其也存在漏检的情况,因此核酸检测和血清学检测相结合可作为血液筛查检测中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血液核酸检测(NAT)与酶联免疫法(EILSA)对血液病毒的筛查结果,提示血液NAT法对提高血液安全的意义。方法 2015年11月~2016年11月从本站无偿献血者中随机选取19 464名为研究对象,集中采集血液样本,首先采取EILSA法检测血样,筛查抗-HIV、抗-HCV与HBsAg,然后采取PCR荧光法对无偿献血者ELISA阴性标本进行HBV、HCV和HIV进行核酸检测,从结果判断不同检测方法在血液检测中的效率,进而分析提高血液安全的意义。结果在HBV检测中,NAT检测阳性率为16.0%,高于ELISA检测阳性率(1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HIV检测中,NAT检测阳性率为1.9%,与ELISA检测阳性率(1.7%)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HCV检测中,NAT检测阳性率为1.8%,高于ELISA检测阳性率(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先行EILSA法、后经NAT法检测的筛查方案,可有效避免漏检或误检,灵敏度和准确度有效提升,进一步保证血液质量和输血安全,可在血液筛查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与核酸检测(NAT)技术在血液筛查应用中的互补探讨.方法 对2011年1月~2012年1月深圳市血液中心采集的70584人份无偿献血者标本用ELISA检测方法对血液传染性指标HBsAg、抗- HCV、抗- HIV、梅毒螺旋体、ALT进行检测,另外采用NAT检测技术对上述献血人群的HBV-DNA、HCV-RNA、HIV - RNA进行单人份平行核酸检测.从中比较2种检测方法的检测灵敏度,并对2种检测方法的检出率进行比较.结果 70584例标本中血清学检测及ALT不合格人数共计1309例,不合格率为1.71%.检出ELISA阴性,HBV-DNA呈阳性41例,检出率为5.9/万.HIV-RNA检出1例.结论 NAT与ELISA的血液筛查检测互补作用主要体现在1)病理生理过程互补:检测窗口期的长短主要由检测对象的生理属性来决定,而非检测方法缺陷.2)检测方法学互补,由于检测方法学的不同使得NAT检测技术的检测灵敏度明显高于ELISA血清学检测方法.3)ELISA对变异及亚型的检出概率与NAT对突变及基因型在检测概率相互补充.  相似文献   

15.
日本红十字会及血液中心输血事业发展研修一个月汇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中日红十字会协议,我有幸参加今年中国红十字会派遣6名研修人员之一赴日研修1月,现报告如下。 日本红十字会 组织 日本红十字会管辖日本77家血站及血液中心,每县一家血液中心,有7家血液中心做为日本基干血液中心。 三家NAT检测中心:东京都南NAT检测中心、北海道千岁市NAT检测中心(日本红十字会血浆分离中心),京都府福址山NAT检测中心。  相似文献   

16.
采供血机构开展病毒核酸检测关键控制点初探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正>2010年初,在卫生部的直接领导下,由全国多个采供血机构参与的血液病毒核酸检测(NAT)评估工作启动。本中心作为参加评估的采供血机构之一,为做好这项工作,改造了NAT实验室,制定了血液标本留样、运输、接收、检测、报  相似文献   

17.
18.
核酸检测技术在献血者血液筛查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将核酸检测(NAT)系统应用于献血者血液筛查过程。方法采用Roche Cobas S201系统对血站常规EIA检测合格献血者的65 497份标本进行HIV、HCV和HBV3项联合筛查,并对NAT筛查阳性的标本做确证试验。结果65 497份EIA检测合格标本中,NAT共检出阳性59例,阳性检出率为0.9‰;NAT筛查阳性标本经另1种核酸检测系统确证阳性率为65.38%(17/26)。结论NAT系统应用于献血者血液筛查有助于提高血液及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9.
<正>1997年,德国和荷兰最先将核酸检测技术(nucleic acidamplification techniques,NAT)运用于血液筛查[1]。目前,NAT作为一项血液筛查技术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献血者传染病筛查的常规项目。我国部分地区的大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估核酸检测技术(NAT)应用于献血者血液筛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方法采用美国罗氏诊断公司cobas s 201系统对2010年8月~2011年12月血站ELISA检测合格的献血者79 414人份血液标本进行HIVRNA-1,-2、HCV RNA和HBV DNA 3项联合核酸检测(cobas TaqScreen MPX试剂),先对6人份标本混样进行NAT,如为阴性,则直接出具结果,如出现阳性结果,再进行拆分检测;对NAT检测反应性标本进行分项确证试验。结果ELISA法共检测了98 935人份标本,抗-HIV、抗-HCV、HBsAg均为阴性的合格血液共96 923份;对79 414人份血液标本NAT共检出阳性194例,阳性率为0.24%;分项检测发现127例阳性标本,病毒类型均为HBV DNA,未检测出HCV RNA和HIV RNA,阳性检出率为65.46%(127/194)。结论 NAT能在ELISA检测阴性的献血者血液标本中筛查到HIV RNA-1,-2、HCV RNA和HBV DNA反应性标本,常规开展NAT能进一步提高血液及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