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2 毫秒
1.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改进胰肠及胃肠吻合方式对患者近期和远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对52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进行消化道重建,方式为胰肠、胆肠和胃肠顺序。胰肠吻合在完成胰十二指肠切除后,游离胰腺残端2.5~3.0cm,将准备与胰腺吻合的空肠袢断端浆肌层剥除,制成黏膜瓣,长度与胰腺断面前后径相当,施行黏膜瓣覆盖胰腺断面的套叠式胰空肠端端吻合术;胃肠吻合是在胃或十二指肠球部与胰胆侧肠袢之间问置30cm空肠施行胃肠道重建。结果术后发生胰漏2例(3.8%),经充分引流并给予生长抑素、肠内营养等保守治疗愈合,无腹腔感染及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3年,随访率为88.5%(46/52),术后半年95.0%(38/40)的患者消化吸收功能基本正常,营养状况良好,未发生逆行性胆管炎、胆汁反流性胃炎、胃肠吻合口溃疡。结论施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消化道重建过程中,采用黏膜瓣覆盖胰腺断面的套叠式胰空肠端端吻合术有助于减少胰漏等近期并发症在胃或十二指肠球部与胰胆侧肠袢之间间置空肠,可减少胃肠道反流等远期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应用降落伞式胰管空肠吻合和胆肠吻合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预防吻合口漏的效果.方法 对2004年6月至2008年9月172例采用降落伞式胰管空肠连续吻合和降落伞式连续胆肠吻合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降落伞式胰管空肠连续吻合时间平均11min,降落伞式胆肠吻合时间平均9min,全部病例均未出现吻合口漏,无手术死亡.结论 降落伞式胰管空肠连续吻合和胆肠连续吻合,操作简便、省时、并发症少,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一种有效改进.  相似文献   

3.
目的 介绍一种自行设计的胰肠吻合方法 以减少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漏概率.方法 切除胰腺后将胰腺残端套入空肠,在距离胰腺残端约0.5cm和2cm处形成经胰管、水平、交锁吻合,以充分保证胰管通畅、吻合无张力和避免胰腺切割伤.分别在术后1、3、7d检测引流量、淀粉酶和手术相关并发症.结果 按此法初步开展5例胰肠吻合,术后1、3、7d腹腔引流量平均为(231.4±45.7)、(168.2±53.6)、(54.5±39.8)ml,术后3、7d淀粉酶水平平均为(176±169)、(54±52)U.未发生术后胰漏、胆漏、肠漏、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 初步结果 表明用本法进行胰肠吻合可有效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漏.  相似文献   

4.
胰肠吻合口的重建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重要的组成步骤,也是影响其成败的关键。根据重建方式的不同,主要分为胰腺-空肠吻合和胰胃吻合。根据胰腺残端与空肠吻合位置的不同,分为端端吻合和端侧吻合。在目前的随机对照研究中,胰腺-空肠吻合和胰胃吻合在胰漏的发生率方面无明显的差异。捆绑式胰肠和捆绑式胰胃吻合分别建立在经典胰肠(胃)吻合的基础上,操作简便,预防胰肠吻合口瘘效果确切。胰肠吻合口成功与否的影响因素包括胰腺质地和胰管大小等,胰管支撑管的放置可能有助于减少胰肠吻合口瘘的发生。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消化道重建,应遵循简单、有效的原则,才能将胰肠吻合口瘘的发生减至最低。  相似文献   

5.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不同胰肠吻合方式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不同胰肠吻合方法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00年1月至2006年9月施行56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比较不同胰肠吻合时间及相关并发症。结果18例反折式双层套入胰肠吻合发生胰漏3例、上消化道出血1例;11例袖套式单层套入胰肠吻合发生胰漏1例、上消化道出血1例;6例捆绑式胰肠吻合发生上消化道出血1例,无胰漏;21例胰管空肠黏膜吻合无胰漏及上消化道出血,手术时间缩短。结论胰管空肠黏膜吻合是一种简便、安全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胰腺肿瘤的诊治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对胰腺肿瘤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但手术切除仍是可切除胰腺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1]。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是壶腹周围肿瘤的经典术式,该术式需切除胰头、十二指肠、胆囊、胆管及部分胃,并行胰肠吻合、胆肠吻合和胃肠吻合。在有经验的大型胰腺外科中心,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手术死亡率为2%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改进胰肠吻合法在3D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aparoscopic pancreaticoduodenectomy, LPD)胰肠吻合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20年1月~2022年7月我科在62例3D LPD术中应用改进胰肠吻合方式:间断贯穿缝合胰腺断面,按“洪氏一针法”固定胰管内引流管,单针Prolene线对胰腺断面及空肠前后壁两层连续缝合。结果 62例均施行3D腹腔镜下完成标本切除及消化道重建。手术时间(247.1±30.2)min,胰肠吻合时间(12.6±4.7)min,术中出血量(189±66)ml。术后住院时间(12.3±4.7)d。术后发生A级生化漏59例(95.2%),B级胰漏3例(4.8%);其他并发症:胃肠排空延迟4例(6.4%),胆漏3例(4.8%),腹腔感染1例(1.6%),术后出血1例(1.6%),术后肺部感染2例(3.2%)。术后病理:胰头癌13例,胰腺肉瘤1例,胰腺局灶导管上皮非典型增生1例,肿块性胰腺炎5例,胆管癌17例,胆管腺瘤1例,十二指肠癌11例,十二指肠间质瘤1例,十二指肠壶腹部癌10例,胰管黏液性乳头状瘤(主胰管型)1例,胃癌侵犯胰头...  相似文献   

8.
捆绑式胰肠端侧吻合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介绍一种新型胰肠吻合术——捆绑式胰肠端侧吻合术,及其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间7例病人,其中5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2例行胰腺中段切除,包括胰头癌3例、胰体癌2例、肿块型慢性胰腺炎2例。其中2例胰腺残端明显过大超过肠腔管径,2例行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或脾静脉部分切除修补。操作包括3个主要步骤:胰腺残端游离,空肠系膜对侧肠壁切开及荷包缝线预置,胰肠端侧吻合(包括胰腺残端拖入空肠、吻合口两端肠壁固定于胰腺上、下缘后腹膜、浆肌层荷包缝线结扎捆绑)。结果:全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无死亡。并发症包括:切口感染1例,切口疝1例,无胆漏和胰肠吻合口漏发生。结论:捆绑式胰肠端侧吻合术能有效地预防吻合口漏发生,特别是胰腺残端过大者,从而提高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和胰腺中段切除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改良端侧套入式胰空肠吻合术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oduodenectomy,PD)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3月至2012年6月完成的25例PD的-瞄床资料。所有病例均采用张氏首层吻合为胰腺全层与空肠浆肌层交叉褥式缝合的端侧胰肠套入式吻合方式。结果除1例发生胆肠吻合口漏,无一例发生胰瘘和胰肠吻合口出血,无手术死亡。结论改良端侧套入式胰空肠吻合术吻合牢靠、操作简便,胰瘘及胰肠吻合口出血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石蕊试纸和吻合器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24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消化道重建过程中,采用下列措施预防吻合口漏:(1)改良套叠式胰空肠吻合术;(2)石蕊试纸检查胰腺断面和胰肠吻合口;(3)应用吻合器施行胆管空肠吻合及胃空肠吻合;(4)完成吻合后,在各吻合口周围喷撒纤维蛋白胶封闭剂。结果患者恢复良好,术后无1例胰漏、胆漏及肠漏。随访2个月~2年,各吻合口未发生狭窄。结论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施行消化道重建过程中,应用石蕊试纸和吻合器,不仅明显缩短了手术时间,而且有助于减少吻合口漏等并发症,利于患者顺利康复。  相似文献   

11.
胰肠吻合方式和保留幽门对胰瘘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胰肠吻合方式和保留幽门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发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4年1月至2007年5月间142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临床资料,探讨胰瘘发生的危险因素,比较胰肠黏膜对黏膜胰管空肠端-侧吻合、胰腺空肠端-端套入式吻合及保留幽门与否对胰瘘发生率的影响。结果术后胰瘘总发生率22%(32/142),其中黏膜对黏膜吻合组21%(29/132),传统胰腺空肠端-端套入组33.33%(3/9)。结论胰肠吻合方式、保留幽门与否对胰瘘发生率无显著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胰肠吻合方式选择策略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12年6月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收治的455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于胰管直径≥4 mm的患者采用胰管空肠黏膜吻合术(胰管空肠黏膜吻合组,210例);对于胰管直径<4 mm的患者,其胰肠吻合术式由胰腺残端直径和空肠管腔口径决定,空肠管腔口径<胰腺残端直径者选择改良Child胰肠吻合(改良Child胰肠吻合组,140例),空肠管腔口径≥胰腺残端直径者选用捆绑式胰肠吻合(捆绑式胰肠吻合组,105例).比较分析各组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结果 胰管空肠黏膜吻合组的胰管直径为(4.4±0.7)mm,显著大于改良Child胰肠吻合组的(2.8±0.6)mm和捆绑式胰肠吻合组的(2.3 ±0.7)mm(t =2.25,2.48,P<0.05).改良Child胰肠吻合组胰腺残端直径为(36 ±5)mm,显著大于捆绑式胰肠吻合组的(21 ±6)mm(t =21.65,P<0.05).总体胰液漏发生率为8.4%(38/455).3组患者胰液漏、腹腔出血、腹腔感染、消化功能异常、平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53,0.88,1.63,5.34,F=2.53,P>0.05).结论 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根据胰管直径、胰腺残端直径和空肠管腔口径合理选择胰肠吻合方式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不同胰肠吻合方式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临床疗效,探讨不同胰肠吻合方式的适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117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临床资料,按吻合方式不同分为胰管空肠黏膜吻合(A组,61例)和捆绑式胰肠吻合(B组,56例),比较两种不同胰肠吻合方式术后胰漏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胰肠黏膜吻合组胰腺残端直径明显大于捆绑式胰肠吻合组(t=7.441,P0.05),捆绑式胰肠吻合组胰肠吻合时间明显小于胰肠黏膜吻合组(t=3.085,P0.05)。两组患者术后胰漏、腹腔出血、腹腔感染、胃潴留、肺部感染、平均住院时间及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57,0.308,0.737,0.896,1.096;t=1.211,1.477;P0.05)。结论胰管空肠黏膜吻合法和捆绑式胰肠吻合法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两种主要吻合方法,都能有效降低胰漏的发生率,应根据术中探查结果,合理灵活选择不同吻合方式。  相似文献   

14.
胰肠吻合口漏 (胰漏 )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并发症和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 ,其发生率为 1 3.5 % ,而其引起 2 5 %的病人死亡 [1]。为了预防或减少术后胰漏的发生 ,临床已应用了多种方法 ,如胰腺残端 (胰管 )结扎、胰管栓塞、胰胃吻合、胰空肠吻合等 ,但迄今尚无一种方法能够完全杜绝胰漏的发生。我治疗组自 1 999年 1 1月开始连续 1 2例胰十二指肠切除病人 ,全部采用捆绑式胰肠吻合 ,术后无 1例发生胰漏 ,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本组共 1 2例 ,男 6例 ,女 6例。年龄 36- 79岁 ,平均 62岁。其中胰头癌 4例 ,壶腹部癌 4…  相似文献   

15.
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胰瘘、胆瘘的相关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中胰瘘,胆瘘与吻合口内是否置支架引流和的关系及与吻合方法的关系。临床资料 回顾分析我院49例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其中Child法重建术39例,Whipple法重建术9例,胰管栓塞断端缝闭旷置1例;胰管内置支撑引流管45例,未置引流管3例,胆管戳孔置T管31例,胆管内置管结胆肠吻合口再经空肠外引流11例,示置引流管7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采用连续缝合法进行套入式胰肠吻合对预防胰漏发生的作用。方法对22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患者采用4-0可吸收线连续缝合法进行端侧套入式胰肠吻合。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施行套入式连续胰肠吻合,平均胰肠吻合时间13(8~20)min,全部病例均未出现胰肠吻合口漏,无手术死亡;出现胰腺残端出血1例,经保守治疗治愈;术后胆漏1例,经再次手术后治愈。结论连续缝合法行端侧套入式胰肠吻合适用于任何情况下的残余胰腺,且操作简便、省时、并发症少,是胰肠吻合的一种有效改进。  相似文献   

17.
解剖胰颈下缘肠系膜上静脉,离断胃结肠干,游离十二指肠及胰头,解剖下腔静脉、左肾静脉、肠系膜上动脉并清扫淋巴结。离断空肠、胰十二指肠下动静脉及钩突;解剖变异肝总动脉(起源于肠系膜上动脉)。解剖胰颈上缘门静脉及胆管、离断胃右和胃十二指肠动脉并清扫淋巴结;离断远端胃、胰颈、胆管、切除胆囊。消化道重建:胰管内置硅胶管行内引流;4-0普理灵缝扎胰腺断端,4-0普理灵连续缝合胰腺断端与空肠浆肌层。4-0普理灵行胆肠吻合。胃后壁与空肠用3-0普理灵行连续侧侧吻合。文氏孔及胰肠吻合前置引流管。病理:中分化腺癌,T2N1M0。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oduodenectomy,PD)中胰肠吻合技术的改进,以期减少胰漏的发生。方法 回顾性分析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2006年3月至2008年3月完成的21例PD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采用首层吻合为胰腺全层与空肠浆肌层交叉褥式缝合的套入式端侧胰肠吻合方式。结果 无一例发生胰漏,2例发生胃肠吻合口出血,无手术死亡。结论 该吻合方式吻合牢靠、操作简便确实,能明显降低胰漏的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胰管肠黏膜吻合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进行探讨.方法 对2008年4月至2011年10月间在我院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手术的66例病例进行临床分析.66例病例术中均采用残胰胰管肠黏膜吻合方法,即包盖于残胰端的空肠只打开浆肌层而显露出黏膜层,后将露出黏膜层的空肠与残胰进行端侧吻合.结果 66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4例发生胰瘘,1例患者术后因胰十二指肠动脉断端出血行二次手术,全部病例术后均顺利恢复出院.结论 在复杂的胰十二指肠手术中胰肠吻合方式的选择尤为重要,尤其是对胰腺质地较软,主胰管不扩张的胰腺通过胰管肠黏膜吻合可以大大减少胰漏的发生率.除吻合方法较为简单外,更重要的是保持了覆盖于残胰腺的空肠壁完整性,胰腺断面与肠壁之间紧贴使吻合面无积液存在而迅速紧密贴合,可降低或避免胰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胰肠吻合的一种新方法——空肠黏膜剥离双荷包缝合套扎+吻合口中央胰腺上下缘缝扎法,以及其预防术后胰空肠吻合口瘘的应用价值.方法 自2009年6月至2013年10月我科共收治PD术患者65例,胰肠吻合均采用空肠黏膜剥离双荷包缝合套扎+吻合口中央胰腺上下缘缝扎法,分析此吻合术式的可行性、疗效及并发症.结果 本组患者手术均取得成功,术后发生胰瘘2例,发生率为3% (2/65),分别发生于术后第7、12天,经用生长抑素(善得定或施他宁等)药物3周后治愈.其余患者均无胆瘘、肠瘘及大出血等重大并发症,无死亡病例.结论 空肠黏膜剥离双荷包缝合套扎+吻合口中央胰腺上下缘缝扎法,在胰肠吻合中可行性强,方法简单,疗效可靠,胰瘘发生率低,有明显的临床优势,有很好的实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