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和方法 静脉滴注心血通注射液治疗冠心病患者42例,观察治疗前后球结膜微循环,血液流变性的变化,以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球结膜微循环明显改善,微动脉管径增宽,缺血压减少,血流速度增加,红细胞聚集减轻,较治疗前形态与流态积份值下降(P均〈0.01)。红细胞订指数、血浆粘度、全血粘度(低切值)较用药前改善(P均〈0.05)。同时,患者心前区疼痛等症状,心电图,心功能,肾功能均明显好转,总有效率  相似文献   

2.
环磷酰胺对家兔血液流变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观察抗肿瘤药物环磷酰胺(CTX)对家兔血液流变性的影响。结果显示:CTX给药组(10只)多项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异常,与正常对照组(8只)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0.001),标志着CTX有引起高粘滞血症的作用。提示:恶性肿瘤病人应用CTX后,可加重原有的高粘滞血症。这一结果可作为肿瘤化疗并用活血化瘀及抗凝治疗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魏健  张庆富 《中国微循环》2005,9(3):167-170
目的探讨烧伤早期合并感染情况下实验动物血液流变性变化。方法采用成组配对设计,复制单纯烫伤组和烫伤复合内毒素血症组实验动物模型,每组各7只大耳白兔,检测时相分为致伤后即刻(0h)、致伤后8、24h,模型复制成功后检测各时相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沉值、红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沉K值和全血还原黏度、内毒素水平等指标。结果两组实验动物0h相各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8h和24h时相有显著性变化。烧伤复合内毒素组动物全血黏度、还原黏度、刚性指数、聚集指数、血沉和血沉K值明显升高(P<0.05),而纤维蛋白原和血浆黏度值轻微下降(P<0.05),红细胞比容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内毒素影响了烧伤早期家兔的血液流变性质,造成了对机体进一步的损害。  相似文献   

4.
5.
乳化葛根素对家兔血液流变性和微循环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葛根素(Puerarin Pur),磷脂(Phospholipids,P)和乳化葛根素(emulsive Puerarin,ePur)对家兔血液流变性及微循环的影响.方法正常组家兔,静脉注射30 mg·kg-1P、Pur和ePur 30 min 后,分别测定血液流变性和微循环各项指标.结果用药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液黏滞度、红细胞比容、红细胞电泳时间、纤维蛋白原含量及血沉等血液流变性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1),并有扩张微动脉血管(P<0.01),加快微血管血流速度作用(P<0.01),三用药组之间比较也均有显著差异(P<0.01或P<0.05).结论P,P,ur和ePur均有改善血液流变性和微循环指标的作用,三者作用强度为ePur>Pur>P,研究证明磷脂可增强葛根素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缺血再灌注对微循环、血液流变性的影响及银杏叶提取物的干预作用。方法:复制家兔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显微电视和微机图像处理系统对家兔球结膜微循环进行定量分析。结果:用药组在缺血30min、再灌注30min等时相,与对照组比较,其微动/静脉口径(3、4级)、微静脉流速/流量、毛细血管条数均增加(P<0.05),红细胞聚集、白色微小血栓等均减少(P<0.05)。结论:家兔缺血再灌注存在明显微循环障碍,银杏叶提取物有保护微循环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扩血管、改善血液流变学有关。  相似文献   

7.
对40例产后妇女甲襞微循环、血液流变进行观察,发现产后微循环有不同程度的障碍,血液流变学检查发现其全血高切、低切粘度,全血高切、低切还原粘度,血浆纤维蛋白原等升高;实验结果提示,血液聚集性和凝固性升高,红细胞变形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8.
尖吻蝮蛇毒对微循环及血液流变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尖吻蝮蛇毒及其分离组份Ⅴ—Ⅱ—Ⅰ能使大白鼠肠系膜微循环细动脉和细静脉扩张、血流速度减慢和颈动脉血压降低。血液流变学实验结果表明尖吻蝮蛇毒及组份Ⅴ—Ⅱ—Ⅰ能使兔全血及血浆粘度降低,同时能加快红细胞电泳速度。提示尖吻蝮蛇毒的降压作用可能与其扩张微小血管及降低血液粘度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光量子血液平衡治疗对老年病人血流变及甲襞微循环异常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血流变及甲襞微循环异常的老年病人10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50例在治疗基础疾病的基础上加用血栓通进行治疗,治疗组50例加用光量子血液平衡治疗,治疗后复查血液流变学及甲襞微循环。结果对照组与治疗组治疗前血流变及甲襞微循环的比较,两组问无差异性(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流变及甲襞微循环的变化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流变及甲襞微循环的变化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而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比较,血流变及甲襞微循环的变化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均未出现明显的毒副反应。结论光量子血液平衡治疗是治疗血流变及甲襞微循环异常的有效、安全、可靠的方法,无任何毒副作用,优于一般药物治疗,可广泛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0.
研究证实,恶性肿瘤惠者普遍存在血液高粘、高凝、高聚状态。本组资料表明恶性肿瘤病人治疗前血液流变学和甲襞微循环明显异常,经参麦注射液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各种指标和甲襞微循环各加权积分均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参麦注射液具有降粘、降凝、降聚和改善微循环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家兔为对象,利用激光衍射法研究了在结扎冠状动脉左室枝后及放开结扎重新供血造成再灌流时红细胞变形能力的改变情况。结果表明:再灌流对红细胞变形能力的损伤程度比单纯缺血严重得多,这些改变可以引起并加重心肌微循环障碍,导致心肌细胞的进一步损伤,再灌流前给予山莨菪碱和樟柳碱均可以有效地改善红细胞的变形能力。结果提示对心肌梗塞患者及时给予山茛菪碱或樟柳碱可能有助于防止再灌流对红细胞变形能力的损伤。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21例糖尿病肾病、14例糖尿病非肾病以及16例正常对照的血液流变学检查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两组糖尿病患者均呈现高粘滞血症,尤以糖尿病肾病组为著.糖尿病肾病组患者尿蛋白排泄量与血浆比粘度、红细胞刚性指数、血小板粘附率呈正相关.内生肌酐清除率(Ccr)与上述三项指标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3.
控制性深低温对家兔血液流变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建立低温家兔模型,探讨低温对家兔血液流变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20只家兔随机分为2组,每组10只,分别设为对照组和降温组.所有家兔经3%戊巴比妥钠麻醉作气管切开插管后接呼吸机控制呼吸,然后静脉注入芬太尼、哌库溴胺加深麻醉;采用体表降温法将降温组家兔体温降至(25±1)℃,维持3 h.实验组于降温前、深低温、复温开始、复温至37℃时各采动脉血测定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结果 降温组在鼻咽温度从36℃降至25℃后,全血黏度高、中、低切及全血还原黏度低切与降温前比较明显升高(P<0.05),且低温持续过程中变化不大;复温后高、中、低切全血黏度及全血还原黏度低切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降温、低温及复温过程中血浆黏度和HCT变化不明显.结论 低温对家兔血液流变性有明显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各种切变率下全血黏度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14.
大鼠急性内囊出血后血液流变特性经时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大鼠急性内囊出血后血液流变特性的经时变化,总结变化规律,分析其对微循环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及出血组,后者又分为出血后3、6、12、24h四个亚组,每组6只。尾尖剪断取自体血0.1ml定位注射至大鼠右侧内囊,假手术组除不注血外,其余操作同出血组。假手术组即刻取血,出血组分别于各时间点取血做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各出血组与假手术组比较,血液流变学各指标总体水平呈上升趋势(P〈0.05);出血各组间比较,全血低切黏度在出血后3~12h明显升高,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在24h升高最明显,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聚集指数(EAI)及纤维蛋白原(Fib)含量随时间推移逐渐升高,前者在24h达高峰,后两者高峰时间为出血后12~24h。结论大鼠急性内囊出血后不同时段的血液流变学参数发生了有统计学意义的改变,将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微循环功能。  相似文献   

15.
利用家兔开胸冠状动脉左室枝结扎为心肌梗塞模型,采用TTC染色确定梗死区,观察了冠状动脉结扎后6、12、24小时的心肌微循环改变。主要结果:(1)梗塞后6小时、12小时、24小时梗死区血流量和正常对照及正常区相比、显著减少(P<0.01);(2)梗死区心肌水含量明显增加(P<0.01)、周边区水含量仅12、24小时轻度增加(P<0.05);(3)梗死区心肌6-Keto-PGF_(1α)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及正常区(P<0.01);(4)正常心肌AKP染色微血管呈强阳性,梗死区多阳性、周边区和正常区无变化”(5)梗死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严重水肿、周边区和正常区未见内皮细胞水肿。上述结果表明梗死区心肌微循环在功能、代谢、形态三方面有显著改变,这些改变可能加重心肌细胞损伤。我们的结果证明在梗死区侧面不存在边缘区。  相似文献   

16.
观察40例妊娠晚期(36~40周)和产褥初期的血瘀证者血液流变性和微循环,发现二者的血液粘滞性、聚集性和凝固性均增强.血液流变学12项指标均与健康对照组呈显著性差异(P<0.01)。晚期孕妇微循环加权积分值2.19±0.54,呈轻度微循环障碍,而产妇产褥初期加权积分值3.52±1.44.呈明显微循环障碍。这一结果为产后多瘀提供了客观的生理依据。通过进一步分析其改变机理,提示探索恰当的方法,改善血液流变、微循环状况是提高生理复旧、减少多虚多瘀并发症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17.
利用微量阿司匹林(M-ASA)和安慰剂对老年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病人的不同效应,探讨甲襞微循环与血液流变性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服用M-ASA后的微循环各指标积分值和血液流变性的血沉值及血沉K值较服药前明显下降(P<0.01),而血球压积较服药前明显上升(P<0.005);但全血粘度值服药前后无明显改变(P>0.05)。服用安慰剂前后的微循环各指标积分值和血液流变性的各指标均无明显改变(P>0.05),由此表明微循环和血液流变性的某些指标在特定条件下既有相关性又有差异性  相似文献   

18.
斑秃患者血液流变性及甲襞微循环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斑秃患者血液流变性和微循环功能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分别测定36例斑秃患者血液流变学参数及甲襞微循环指标.结果斑秃患者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性升高,红细胞变形性下降;甲襞微循环血管襻清晰度下降、数目减少、管襻变短,血液流速较慢,以粒线流、粒流为多见.与正常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结论血液流变性异常及微循环功能障碍在斑秃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的作用,提示在采用外用药物治疗斑秃的同时应考虑联合应用降低血液黏度、改善微循环的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