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长椿  郑良杰 《河北医学》2006,12(3):247-249
目的:研究静脉套管针应用于小儿单次蛛网膜下隙阻滞麻醉(腰麻)的可行性。方法:择期行下腹部、下肢手术的患儿60例,年龄6月~6岁,ASAⅡ级,随机分为A、B两组。A组用22G或24G国际通用型号静脉套管针针芯行腰麻,B组以氯胺酮行全凭静脉麻醉,术中均辅以咪达唑仑镇静。记录患儿血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记录使用静脉药的剂量,苏醒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麻醉效果满意,两组患儿血压、心率术中各时点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脉搏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A组苏醒时间较B组短,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不良反应较B组少。结论:采用静脉套管针针芯穿刺进行腰麻,用于小儿下腹部、下肢手术麻醉,可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2.
80例小儿麻醉的心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立军  路玲 《当代医学》2009,15(16):75-76
目的为了更进一步提高麻醉安全性。降低病房监护的工作量,观察连续硬膜外腔阻滞复合氯胺酮-丙泊酚静脉麻醉在小儿下腹部及下肢手术中应用.对呼吸循环功能以及术后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行下腹部及下肢手术患儿80例随机分为两组;连续硬膜外腔阻滞复合氯胺酮-丙泊酚静脉麻醉组(A组,n=40)氯胺酮基础麻醉后,连续硬膜外腔阻滞成功后注入1%利多卡因+0.25%左旋布比卡因混合液0.5ml/kg,术中以氯胺酮-丙泊酚持续静注;另一组以单纯氯胺酮-丙泊酚静脉麻醉(B组,n=40),术中氯胺酮-丙泊酚持续静注。结果术中A组循环、呼吸功能较B组稳定(P〈0.05);肢体不良自主运动.喉痉挛等不良反应较B组少(P〈005),A组氯胺酮用量明显少于B组(P〈0.01);木后A组苏醒较快且平稳。恢复期精神症状少,与B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连续硬膜外腔阻滞复合氯胺酮-丙泊酚静脉麻醉在小儿下腹部及下肢手术中可减少氯胺酮用量,从而减少其不良反应。使患儿在麻醉手术期间呼吸循环更平稳,家长及医护人员满意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3.
吴爱玲  颜渊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12):111-112
目的:探讨球后针应用于小儿单次腰麻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择期行脐以下手术的患儿60例,年龄3~10岁,ASAⅠ~Ⅱ级,随机分为A、B两组,各30例。A组以氯胺酮行全凭静脉麻醉;B组用球后针行腰麻,术中均辅以咪达唑仑镇静。记录患儿术中血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氯胺酮总用量、苏醒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麻醉效果满意.两组患儿血压、心率术中各时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苏醒时间较A组短,B组不良反应较A组少。结论:采用球后针进行腰麻,用于小儿脐以下手术麻醉,可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4.
廖历兴  梁大顺  杨作天 《河北医学》2010,16(10):1196-1198
目的:观察比较氯胺酮-丙泊酚静脉复合麻醉加0.25%罗派卡因骶管阻滞在小儿脐以下部位手术麻醉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52例拟行脐以下部位手术的小儿患者,年龄2-6岁,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6例,A组:单纯氯胺酮-丙泊酚静脉复合麻醉;B组:氯胺酮-丙泊酚静脉复合麻醉加0.25%罗派卡因骶管阻滞。结果:术中B组循环、呼吸功能较A组平稳(P〈0.05),术后苏醒时间明显较A组短,术后不良反应亦较A组少(P〈0.05)。结论:氯胺酮-丙泊酚静脉复合麻醉加0.25%罗派卡因骶管阻滞,用于小儿脐以下部位手术麻醉可减少氯胺酮用量,从而减少其不良反应,使麻醉更加平稳,是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骶管麻醉复合丙泊酚用于小儿麻醉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8例患儿分成两组,骶管麻醉组(A组,n=34)和氯胺酮组(B组,n=34),A组应用骶管麻醉复合丙泊酚全麻,B组应用氯胺酮全麻。于麻醉前、切皮、术中、术毕,记录其血压(BP)、心率(HR)、呼吸频率(RR)、血氧饱和度(SpO2),并比较两组麻醉效果及苏醒时间。结果基础麻醉后和术中两组的BP、HR、R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明显低于B组(P〈0.01),而A组SpO2高于B组(P〈0.01)。A组术中体动及追加药物次数明显低于B组(P〈0.05),苏醒时间也短于B组(P〈0.01)。结论骶管麻醉复合丙泊酚的方法简单实用、疗效确切、麻醉用药少、苏醒时间短、安全可靠,在小儿腹部以下手术中是一种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复合氯胺酮-丙泊酚静脉麻醉在小儿上肢手术中应用,对呼吸循环功能以及术后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50例行上肢手术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氯胺酮基础麻醉后,臂丛神经阻滞复合氯胺酮-丙泊酚静脉麻醉组(A组,n=25),臂丛阻滞成功后注入0.25%罗哌卡因0.5ml/kg,术中以氯胺酮-丙泊酚持续静注;单纯氯胺酮-丙泊酚静脉麻醉组(B组,n=25),术中氯胺酮-丙泊酚持续静注。结果:术中A组循环、呼吸功能较B组稳定(P〈0.05);肢体不良自主运动,喉痉挛等不良反应较B组少(P〈0.05);A组氯胺酮用量明显少于B组(P〈0.01);术后A组苏醒较快且平稳。恢复期精神症状少,与B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臂丛神经阻滞复合氯胺酮-丙泊酚静脉麻醉应用于小儿上肢手术,可减少氯胺酮用量从而减少其不良反应,使患儿在麻醉手术期间呼吸循环更平稳,家长及医护人员满意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骶管麻醉复合丙泊酚用于小儿麻醉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8例患儿随机分成两组,骶管麻醉组(A组,n=34)和氯胺酮组(B组,n=34),A组应用骶管麻醉复合丙泊酚全麻,B组应用氯胺酮全麻。于麻醉前、切皮、术中、术毕记录其血压(BP)、心率(HR)、呼吸频率(RR)、血氧饱和度(SpO2),并比较两组苏醒时间。结果基础麻醉后和术中两组的BP、HR、R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明显低于B组(P〈0.01),而A组SpO2高于B组(P〈0.01)。苏醒时间也短于B组(P〈0.01)。结论骶管麻醉复合丙泊酚的方法简单实用、疗效确切、麻醉用药少、苏醒时间短、安全可靠,在小儿腹部以下手术中是一种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8.
肌间沟入路臂丛阻滞麻醉在小儿断肢再植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肌间沟入路臂丛阻滞麻醉在小儿断肢再植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拟行断肢再植术患儿46例,随机分为K(氧胺酮麻醉)、B(肌间沟入路臂丛阻滞麻醉)两组,每组23例。氯胺酮基础麻醉后,K组术中间断静脉注射氯胺酮咪唑安定维持麻醉,B组肌间沟入路臂丛阻滞,注入局麻药,术中辅以氯胺酮咪唑安定维持麻醉。记录相关监测指标。结果:两组患儿一般情况的比较没有差别(P〉0.05);K组患儿躁动例数较B组(14,5)多、苏醒时间(71±36min,46±25min)延长、氯胺酮用量(453±68min,216±54min)大,P〈0.05;血流动力血变化主要表现患儿手术开始后120min、180min、240min平均动脉压、心率较手术开始时下降(P〈0.05),血氧饱和度、呼吸改变不大(P〉0.05)。结论: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用于小儿断肢再植手术,可减少氧胺酮的用量,减少苏醒期不良反应少,利于再植肢体的成活,是一种较好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臂丛神经阻滞加地塞米松与丙泊酚静脉麻醉联合应用于小儿上肢手术麻醉方法的临床研究。方法:选择小儿上肢手术麻醉540例,随机分成A、B、C三组,各180例。A组为氯胺酮静脉麻醉组,B组为臂丛神经阻滞与丙泊酚静脉麻醉联合应用组。C组为臂丛神经阻滞加地塞米松与丙泊酚静脉麻醉联合应用组。结果:B、C两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A组(P〈0.05);手术开始后0、5、10、15分钟,A组HR、MAP与B、C两组相比较明显增加(P〈0.05),且呼吸抑制也明显高于B、C两组;A组苏醒时间为58.8±6.3分钟,B、C两组苏醒时间均为5.7±2.3分钟。A组苏醒时间明显长于B、C两组(P〈0.05)。A组术后2小时、5小时FLACC疼痛评分分别为1分、2分,B、C两组术后12小时、24小时FLACC疼痛评分均为1分、2分。C组术后48小时FLACC疼痛评分1分。结论:臂丛神经阻滞加地塞米松与丙泊酚静脉麻醉联合应用小儿上肢手术.除具备苏醒迅速、对呼吸和循环影响小的特点外,最重要的是延长了麻醉时间,是小儿上肢手术当今最理想的麻醉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汪海洋  辜敏  李军  巩固 《四川医学》2011,32(6):812-814
目的比较氯胺酮麻醉和丙泊酚-异氟醚复合麻醉用于上海白猪腹腔胃转流术对血流动力学及苏醒时间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上海白猪20只,体重45~52kg,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只,A组采用丙泊酚-异氟醚复合麻醉,B组采用氯胺酮静脉麻醉。观察T1(气腹前5min)、T2(气腹开始后5min)、T3(气腹开始后1h)、T4(气腹结束后5min)时血流动力学变化及术毕麻醉复苏情况。结果两组在T1时MAP和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T2、T3和T4时,B组的HR和MAP均显著高于A组(P〈0.05)。两组在停药至自主呼吸恢复的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B组的睁眼恢复时间却较A组显著延长(P〈0.05)。B组气道分泌物较多,而A组较少。结论丙泊酚-异氟醚复合麻醉和氯胺酮麻醉均可用于上海白猪的腹腔镜胃转流术,但丙泊酚-异氟醚复合麻醉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复苏安全迅速。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丙泊酚联合芬太尼或氯胺酮静脉麻醉在无痛人工流产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A组)和对照组(B组),各50例。A组先静脉给构橼酸芬太尼1 g/kg后,缓慢推注丙泊酚1.5~2.5 mg/kg。静注时间60~90 s;B组先静脉给氯胺酮0.5 mg/kg后再缓慢推注丙泊酚1.5~2.5 mg/kg,静注时间60~90 s。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镇痛效果和麻醉效果及丙泊酚总用量和意识恢复时间。结果两组麻醉效果优良率B组高于A组(P〈0.05)。两组观察丙泊酚总用量B组明显少于A组(P〈0.01)。两组术中血压、心率、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镇痛效果及术后意识恢复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联合氯胺酮静脉麻醉用于无痛人工流产具有镇痛效果好,生命体征稳定,是一种较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宫腔镜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120例ASAⅠ~Ⅱ级行宫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单纯应用丙泊酚(A组)与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B组),每组60例。A组静注丙泊酚2~3mg/kg(〉2min),B组先静注舒芬太尼0.15ug/kg,2min后再静注丙泊酚1~2mg/kg(〉2min),待患者意识消失后即开始手术。术中如有疼痛反射(体动、呻吟、皱眉),则追加丙泊酚0.5~1.0mg/kg。观察记录两组病例麻醉效果满意率,意识和定向力恢复时间,丙泊酚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B组麻醉效果满意率高于A组(P〈0.05),B组意识和定向力恢复时间均小于A组(P〈0.05)。B组丙泊酚总量显著少于A组(P〈0.01),A组呼吸抑制和体动发生率均明显大于B组(P〈0.01),两组注药时静脉疼痛,术后腹痛,恶心呕吐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宫腔镜手术麻醉效果满意,苏醒迅速,并减少丙泊酚用量。  相似文献   

13.
岳庆云 《基层医学论坛》2013,(31):4126-4127
目的探讨丙泊酚复合氯胺酮用于小儿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ASAI级患儿60例随机分为丙泊酚复合氯胺酮静脉麻醉组(A组)和氯胺酮静脉麻醉组(B组),分别记录2组患儿麻醉诱导前后心率(HR)、收缩压(SBP)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术中患儿肢动、手术结束后患儿清醒时间、苏醒期异常行为和精神症状、恶心呕吐发生率。结果诱导前后血流动力学的改变A组比B组平稳(P〈0.01),A组患儿比B组患儿苏醒时间短(P〈O.01),苏醒期异常行为、精神症状少,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复合氯胺酮静脉麻醉比氯胺酮静脉麻醉效果好,苏醒快,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丙泊酚复合碳酸利多卡因宫颈旁阻滞用于人工流产增强麻醉镇痛效果及减少丙泊酚用量的可行性。方法 130例ASAⅠ~Ⅱ级人工流产术孕妇,随机分为A组(仅静注丙泊酚)和B组(静注丙泊酚+利多卡因宫颈旁阻滞),每组65例。术中监测Bp、HR、SpO2,观察麻醉镇痛效果、丙泊酚用药量、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及宫口松弛情况。结果 麻醉镇痛效果及宫颈松弛度B组均优于A组(P〈0.01,P〈0.05);A组术中需追加用药者较B组多(P〈0.01),A组丙泊酚用量也较B组大(P〈0.05);苏醒时间B组短于A组(P〈0.05);两组的Bp、HR注药后5min及苏醒后都有所下降,但苏醒后B组较A组恢复快。结论 碳酸利多卡因宫颈旁阻滞有助于增强丙泊酚的麻醉镇痛效果,并可减少丙泊酚术中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三种静脉复合全身麻醉方法对产妇和新生儿的影响。方法:120例足月妊娠产妇,ASA评分(1~2)级,随机分为3组(n=40),丙泊酚组(A组)、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组(B组)、丙泊酚复合氯胺酮组(C组),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分别观察各组产妇麻醉诱导前、诱导后、切皮时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术中知晓发生率,新生儿1分钟、5分钟Apgar评分、新生儿第一次呼吸时间、以及使用辅助呼吸、胸外按压和药物复苏例数。结果:A组产妇HR和MAP麻醉诱导前、后和切皮时变化明显,组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A、B组产妇麻醉诱导后低血压发生率明显高于C组(P〈0.05)。新生儿第一次呼吸时间A组和B组长于C组(P〈0.05),使用辅助呼吸例数和胸外按压例数A、B组多于C组(P〈0.05)。结论:丙泊酚复合氯胺酮对产妇循环影响小,对新生儿影响轻微,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单纯氯胺酮静脉麻醉与氯胺酮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在小儿(3岁~9岁)麻醉中的效果。方法将200例3岁~9岁患儿随机分为单纯氯胺酮组(A组)和氯胺酮复合丙泊酚组(B组),观察麻醉前、麻醉后10 min、手术开始、术中(3次平均值)及苏醒期五个阶段的收缩压(SBP)、心率(HR)、呼吸次数(R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情况,以及术中麻醉药用量、术后2组患儿的清醒时间及术后躁动、恶心呕吐、噩梦、幻觉、喉痉挛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A组在麻醉后各时段SBP、HR均处于较高水平,与麻醉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 A组、B组在麻醉后各时段SBP、HR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清醒时间比较,B组比A组短,有统计学差异(P〈0.01)。术后不良反应率比较,B组低于A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氯胺酮复合丙泊酚用于小儿麻醉效果确切,比单纯氯胺酮麻醉呼吸循环系统稳定,术后清醒快,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丙泊酚辅助下骶管阻滞在儿科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择期行下腹部手术患儿40例,分为丙泊酚全麻下骶管阻滞组(A组)和氯胺酮、丙泊酚复合静脉麻醉组(B组),每组20例.观察手术开始前(T0)、手术切皮(T1)、手术开始30min(T2)各时点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呼吸(RR)、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观察记录氯胺酮、丙泊酚用量,以及术后清醒时间和术后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组内组间比较HR、SBP、DBP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患儿麻醉后HR、SBP、DBP、RR变化不大,而B组患儿麻醉后均有SBP、DBP升高,HR加快,且呼吸抑制发生率较A组高.A组患儿氯胺酮用量明显少于B组.A组患儿术后清醒时间、术后不良反应均少于B组(P<0.05),术后镇痛效果满意.结论 丙泊酚辅助骶管阻滞应用于小儿下腹部手术安全、有效、麻醉效果满意,术后苏醒快,且术后不良反应发生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丙泊酚复合芬太尼、曲马多或氯胺酮用于人流手术的麻醉效果,探讨较佳配方。方法ASA Ⅰ级的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三组(n=20):A组为丙泊酚+芬太尼组,B组为丙泊酚+曲马多组,C组为丙泊酚+氯胺酮组。分别比较各组丙泊酚的总用量、术毕后苏醒时间、幻觉、恶心呕吐及苏醒后5 min、30 min时下腹痛情况。结果三组丙泊酚总用量、苏醒时间及产生幻觉人数无统计学意义。三组患者苏醒后5 min、苏醒后30 min时,B组无痛人数低于A组和C组(P〈0.01)。三组均未见呼吸循环抑制、严重躁动、挣扎、恶心、呕吐病例。结论芬太尼、曲马多及氯胺酮均可复合丙泊酚安全、有效地用于无痛人流手术,而曲马多在术后镇痛上更好。  相似文献   

19.
采用静脉套管针针芯进行腰麻,用于小儿下腹部、下肢手术麻醉,作用效果确切,并发症少,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靶控输液器(Target Controlled Infusion,TCI)静脉注射异丙酚麻醉用于宫颈锥切术的临床效果。方法:40例宫颈病变行宫颈锥切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异丙酚静脉靶控组(A组,n=20)和腰麻组(B组,n=20)。A组患者手术开始前3min接TCI(Grassby3500)输注异丙酚(PFS50ml玻璃预充注射器,Astra Zeneca公司),TCI输注同时,静脉辅以芬太尼1μg/ks,B组于L3-4穿刺成功后行腰麻。观察两组患者的NBP、HR、R、ECG、SPO2,记录麻醉开始到结束的时间,了解患者对手术麻醉的满意度。结果TCI组与腰麻组在麻醉开始到手术结束的时间以及患者对手术麻醉的满意度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丙酚静脉靶控输注用于宫颈锥切术麻醉效果确切,术中生命体征平稳,术毕苏醒迅速,与腰麻相比患者满意度高,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