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探讨《内经》心气虚实的病机。认为《内经》中虚实的含义除了"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外,还可从精气的局部盈亏和壅实等来解释。心气实指心中气的壅滞有余,包含心气实、精气并于心、心气盛;心气虚指心中精气量的不足或功能的减弱,包含心气虚、心气衰、心气缓、心气痿、心气内洞等。  相似文献   

2.
<素问·通评虚实论>指出:"邪气盛则实,精气夺为虚."故后人多以此为虚实的概念,即邪气亢盛为实,精气内夺为虚.然而综观<内经>各篇,会发现虚实的含义不仅限于此,虚实也可以是正常的生理状态.  相似文献   

3.
对《内经》虚实的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素问·通评虚实论》中提出虚实的概念及临床意义。其中“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一语,是本篇的主要论点。自《内经》之后,对虚实的论述颇有说法,笔者认为:“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实为中医之精髓,论治之大法。  “邪气盛则实”是指因邪气盛而导致的一类证候,此时邪虽盛而正气犹能抵抗,是以邪气盛为矛盾的主要方面的一种病理反应。因此,实证往往表示正邪相争处于激烈的阶段。丹波元简谓:“邪气之客于人身……已入而精气旺,与邪俱盛则为实,如伤寒胃家实证是也”。导致实证之病因,或为外邪入侵,即风寒暑湿燥火六淫致病;或为脏腑功能失调…  相似文献   

4.
《内经》虚实概念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起虚实,《素问·通评虚实论》之“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已成千古之至理,“病治之大纲”,其概念众所周知,毋庸赘述。然《内经》论虚实绝非仅此一端,殊举数则,以补不逮。《通评虚实论》云“虚实”,指“风寒暑湿客身盛满为实,五脏精气夺失为虚”(《太素》卷十六),此实言邪气  相似文献   

5.
《内经》治则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
"虚"与"实"是中医学中应用广泛、内涵丰富的一对词语.虚实病机影响着病情的轻重、病变的发展趋势及转归,决定着疾病的虚实性质.<黄帝内经>作为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从两方面对其进行了详细的阐释,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1 治病求本 安内攘外张某 ,男 ,2 5岁。 1998年 3月 2 4日初诊。其母代诉 :患咳喘月余 ,加重 3d。曾经地市 3家医院住院治疗 ,诊断为支气管哮喘。给抗生素静滴。病情时轻时重 ,感冒症状一直不断 ,轻则鼻塞流涕 ,重则发热喘咳。刻下 :发热夜重 ,畏寒肢冷 ,体温37 5℃~ 38℃ ,鼻塞涕清 ,咳喘痰鸣 ,自汗出 ,纳呆腹胀 ,精神萎靡 ,面黄无华 ,发枯结穗 ,大便不实 ,治以“培土生金” ,安内攘外。方用钱氏异功散合玉屏风散、三拗汤加减。黄芪、党参、茯苓各6g ,白术、防风、陈皮、杏仁各 4g ,麻黄、甘草各2g。 2剂 ,每日 1剂 ,水煎分 3次温服。另…  相似文献   

8.
对近百年来关于《内经》治则的研究作一综述。治则为治疗疾病的法则或基本原则,可分为多个层次,层次高者可下统低者。治病求本之"本"有阴阳之气、证、证与病机结合及体质等新的含义,其应用当辨证或辨病与辨证结合。"标本"有先后病、病机主次、正邪、疾病因果、病因与症状等不同含义,其应用分标本先后与标本兼治。因势利导的具体应用涉及病位、病势、疾病周期、气机、正邪、天地人等诸多方面。  相似文献   

9.
分析《内经》中三处对于“虚实”有代表性的表述,结合临床体会,认为“虚实”是气机升降出入失常而引起的.非独“邪气”所致,“虚实”在脏腑辨证的体系下表现为脏的封藏功能失调致虚和腑的疏泄功能失调致实,并且“虚实”互为因果。  相似文献   

10.
《内经》"化不可代"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因带教之需,重温了《内经》的一些篇章。中医经典,其魅力之一就在于常学常新,每能获得新的感受。《内经》阐述的“化不可代”思想就是一个例子。在《素问·五常政大论》中,黄帝问岐伯:“其久病者,上海市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资助,编号:T 0305。有气从不康,病去而瘠,奈何?”岐伯  相似文献   

11.
病机之名,首见于《素问·至真要大论》的“审察病机,无失气宜”和“谨守病机,各司其属”。在现代,“病机”一词的解释具有浓厚的现代医学气息,“病机”就是“病理”,但病机之“机”与机理显然不是同一含义。对“病机”的认识之所以没有达成共识,争论的焦点就在于对“病机”中“机”的认识,“机”引中义多达20余种。在《内经》中,“机”的应用达30多处,含义也比较多,从字面上讲,《内经》中所说的“病机”的“机”为机要,关键点之意,“病机”意为“疾病病变的关键点”。结合上下文语境理解病机,五脏六腑的虚实改变,风寒暑湿燥火的虚实真假是疾病病变的关键点,就是病机。概括而言,《内经》病机理论可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纲领性病机理论,概括了疾病病因、病性、病位等特性要素;一类是具体疾病的病机理论,是对疾病全程疾病属性的概括。  相似文献   

12.
病机之名,首见于《素问·至真要大论》的“审察病机,无失气宜”和“谨守病机,各司其属”。在现代,“病机”一词的解释具有浓厚的现代医学气息,“病机”就是“病理”,但病机之“机”与机理显然不是同一含义。对“病机”的认识之所以没有达成共识,争论的焦点就在于对“病机”中“机”的认识,“机”引申义多达20余种。在《内经》中,“机”的应用达30多处,含义也比较多,从字面上讲,《内经》中所说的“病机”的“机”为机要,关键点之意,“病机”意为“疾病病变的关键点”。结合上下文语境理解病机,五脏六腑的虚实改变,风寒暑湿燥火的虚实真假是疾病病变的关键点,就是病机。概括而言,《内经》病机理论可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纲领性病机理论,概括了疾病病因、病性、病位等特性要素;一类是具体疾病的病机理论,是对疾病全程疾病属性的概括。  相似文献   

13.
王小平 《山东中医杂志》2011,(6):363-364,368
以人为本是<内经>治疗思想的重要理念之一.<内经>的法天则地说重视人的生存环境,强调的主体是人,是因人制宜;治病求本的本,强调的是证候的内在本质,辨证的过程实际上是对患者个体反应性的动态分析和判断的过程:顺而治之包括顺应人体的生理、心理特点以及正气的祛邪之势,体现了对患者的尊重;和为圣度表明任何治疗...  相似文献   

14.
生态医学思想是贯穿《黄帝内经》的主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陶功定 《山西中医》2004,20(3):36-40
《黄帝内经》是中医药学基本理论重要的奠基经典著作 ,它所构建的中医学框架本质上是一种生态医学体系 ,生态医学思想是贯穿全书的主线 :1.“人与天地相参”的整体医学观 ;2 .“正气存内 ,邪不可干”,“平人者不病”的心身健康观 ;3.“形与神俱 ,而尽终其天年”的自然死亡观 ;4 .生克制化 ,追求平衡的生理病理观 ;5 .“生病起于过用”,“反常则灾害至矣”的动态疾病观 ;6 .治病求本 ,“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的协调治疗观 ;7.“阴平阳秘”,“不治已病治未病”的主动预防观 ;8.顺应环境四时 ,“形与气相任则寿”,“志闲而少欲”的达观养生观。  相似文献   

15.
浅析《内经》七情学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内经》非常重视七情对人体的影响;深入探讨《内经》七情学说,对情志所致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七情的生理基础、致病特点、治疗、养生等方面开展研究,并针对其面临的困境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16.
"瘥后防复"是中医学治未病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内经》中对痹证的病因、特点及发展规律认识的基础上,提出痹证"瘥后防复"应包括以下几方面:根据"所谓痹者,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之气也"提出应根据六气所主季节,避免感受当令所过之气;根据"荣者,水谷之精气也……。卫者,水谷之悍气也……。逆其气则病,从其气则愈。不与风寒湿气合,故不为痹"提出调饮食,护营卫,避免重复感受风寒湿之气;根据"凡痹之类,逢寒则虫,逢热则纵"和"六腑亦各有俞,风寒湿气中其俞,而食饮应之,循俞而入,各舍其腑也"提出应注意保暖,尤其是背部保暖;在"病久入深,营卫之行涩,经络时疏,故不通"基础上提出加强锻炼,适当运动,疏通经络等。还可采用日晒、灸法、穴位刺激等方法。  相似文献   

17.
从情志的内涵、情志病的特点、情志病的防治等方面对《黄帝内经》中有关情志理论的论述进行了总结。认为情志理论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黄帝内经》汲取了先贤有关情志认识的科学内涵,对中医情志理论形成了系统认识。  相似文献   

18.
孙晓生 《新中医》2011,(2):130-132
《内经》是首次记载食养食疗理论的经典著作。笔者从养生的角度,全面收集其中食养食疗的内容进行筛选与归纳,阐述其分类方法、性味阴阳以及作用趋势等,探讨通过平衡饮食、改善饮食结构的方法,辨证施膳以改善机体的体质,以此达到养生防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内经>中将腧穴定义为"神气之所游行出入之处",多处条文又以"络"代指腧穴,因此腧穴应是络脉从经脉分出之处,正气经腧穴在经脉络脉间往返输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