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的临床特征,鼻内镜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行鼻内镜手术治疗,随访6个月至4年,治愈77例,好转20例,复发5例。结论鼻腔鼻窦解剖异常是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的主要致病因素。鼻内镜手术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的有效手段,术后复发与手术的彻底性、术后鼻腔鼻窦处理有关。  相似文献   

2.
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手术治疗方式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代替传统柯-陆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四川省人民医院31例经鼻内镜手术及病理报告确诊为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1例症状体症均消失。结论采用鼻内境手术治疗非侵袭真菌性鼻窦炎,较之传统柯-陆手术创伤小、照明好、清除病灶准确;不损害鼻腔正常的生理功能;保证鼻窦通气引流,减少复发,治愈率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与传统术式结合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的疗效。方法对我科2003年6月~2009年6月有完整随访资料的接受鼻内镜手术治疗的58例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采用单纯鼻内镜手术32例,鼻内镜联合改良柯-陆术式11例,鼻内镜联合下鼻道开窗15例,并对所有患者术后情况进行随访。结果随访1年以上,仅3例手术后复发,其余55例在随访期内均未见复发。结论鼻内镜手术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安全且有效的手段,可基本完整保留鼻腔、鼻窦正常的解剖结构。彻底清除真菌团块、术后定期随访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鼻腔和鼻窦的真菌感染逐渐增多。对于真菌性鼻窦炎传统的治疗方法是采用柯-陆(Caldwell-Luc)手术。随着鼻内镜技术不断发展,为真菌球性鼻窦炎的治疗提供了新方法。我院自2000年以来,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47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鼻内镜下中下鼻道联合开窗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70例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入院顺序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即:研究组(35例)与对照组(35例)。对照组35例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患者给予常规鼻内镜下中鼻道开放手术治疗,研究组35例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患者给予鼻内镜下中下鼻道联合开窗手术治疗;对比两组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患者术后6个月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与复发率。结果研究组35例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35例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患者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下中下鼻道联合开窗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患者的临床效果十分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型真菌性鼻-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5年6月至2016年8月在我科治疗的非侵袭型真菌性鼻-鼻窦炎患者86例,行鼻内镜下鼻窦开放术,术后联合药物治疗及鼻腔冲洗,随访6个月到2年,分析临床疗效。结果 86例非侵袭型真菌性鼻-鼻窦炎患者中,84例术后一次性治愈,随访6个月~2年无复发。2例复发患者,经再次手术后治愈。结论鼻内镜下鼻窦开放术结合药物治疗与鼻腔冲洗,是治疗非侵袭型真菌性鼻-鼻窦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IFRS)引发颅脑并发症的临床表现、诊断、鼻内镜手术治疗及预后的可行性。方法 报道3例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引发颅脑并发症的病例,包括额叶脑脓肿、脑膜炎、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并总结相关文献报道。结果 本组3例患者均行鼻内镜手术,病理确诊为毛霉菌感染,术后与神经内科协作进行规范的抗真菌药物治疗及定期鼻内镜复查,局部换药、鼻腔深海盐水冲洗等治疗后,均治愈。结论 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引发颅脑并发症临床罕见,易漏诊、误诊,治疗十分棘手,鼻内镜手术彻底清除鼻窦原发灶,结合全身抗真菌治疗是非常有效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8.
72例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鼻内镜手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价鼻内镜手术在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的疗效。方法:采用Storz鼻内镜对72例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病例行鼻内镜手术,彻底清除鼻腔、鼻窦病变组织,充分开放鼻窦,扩大上颌窦自然口,使其直径达1.0cm以上,术后应用大扶康冲洗术腔3次。结果:随访6个月~6年,全部病例均治愈,无复发。术前症状如鼻塞、流脓涕、血涕、鼻腔异味及头痛症状消失,经鼻内镜检查:全部病例中鼻道、上颌窦口通畅,鼻腔及窦腔内黏膜正常,腔内无真菌团块及异常分泌物。结论:鼻内镜手术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的主要手段,辅以大扶康液冲洗术腔,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非侵袭性真菌性鼻及鼻窦炎的临床特点、诊治过程及疗效,探讨其诊断要点、处理措施及影响疗效和转归的因素。方法:回顾性总结111例非侵袭性真菌性鼻及鼻窦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该疾病的临床症状、鼻内镜及CT检查、手术方法、疗效及复发患者的处理。结果:通过临床症状、鼻内镜及CT检查,86例患者术前已获确诊。全部患者经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治疗均获临床治愈,无一例出现手术并发症,随访1~5年,复发12例,于门诊表面麻醉下鼻内镜处理后7例治愈,5例效果不佳。结论:非侵袭性真菌性鼻及鼻窦炎具有独特的鼻内镜及CT表现,可与一般的慢性鼻鼻窦炎相鉴别;鼻内镜手术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及鼻窦炎的有效手段;彻底清除病变及术后鼻窦引流通畅是影响疗效和转归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两性霉素B鼻腔冲洗在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术后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在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后,应用0.05%两性霉素B冲洗鼻腔的临床效果。方法鼻内镜手术治疗的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16例,术后常规生理盐水冲洗鼻腔,临床症状改善不满意,术腔黏膜恢复不良,后改用0.05%两性霉素B冲洗鼻腔。结果随访6个月~2年,14例术腔上皮化,症状缓解或消失,2例术腔未上皮化,症状不能缓解,有效率87.5%。结论对于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术后恢复不良的患者给与两性霉素B冲洗鼻腔,能促进术腔黏膜上皮化,可作为降低患者术后复发率的一种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真菌性鼻窦炎是由真菌在鼻腔-鼻窦所引起的一种感染性或(和)变应性疾病。可分为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和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我科2006~2009年收治的58例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进行回顾分析,探讨鼻内镜手术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59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的致病原因、临床特征、鼻内镜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对2003—01—2006—12的59例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病例随访2~5年,无一例并发症,57例一次性治愈,复发2例,经再次手术后治愈。结论:鼻内镜手术清除病灶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的最有效方法,手术中应尽量扩大鼻窦的自然开口,手术后定期冲洗窦腔及定期复查可防止疾病的复发。  相似文献   

13.
鼻内镜下手术治疗慢性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鼻内镜下手术治疗的术后病理确诊为慢性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的63例患者资料。结果:随访6个月~1年,全部痊愈,少数有轻度并发症。结论:鼻内镜手术是治疗鼻-鼻窦真菌性疾病的有效方法,可不使用抗真菌药。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158例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的临床资料, 所有患者均行鼻内镜手术, 经病理明确真菌感染, 术后给予规范化药物治疗及鼻内镜检查随访。结果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主要侵犯上颌窦(67.72%)、蝶窦(23.42%), 以头痛(61.39%)、鼻塞(41.77%)为主要临床表现, 鼻窦CT主要表现为软组织影内可见钙化点, 病理可见真菌菌丝, 鼻内镜手术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结论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临床症状不典型, 诊断依据影像学检查及病理结果, 鼻内镜手术可以彻底治疗, 预后好, 复发率不高。  相似文献   

15.
随着对真菌性鼻 鼻窦炎认识的加深和诊断手段的提高 ,这方面的病例报道不断见诸于国内、外文献。《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鼻窦真菌病》和《11例非侵袭型鼻窦真菌病的临床分析》两文分别刊于《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 0 0 2年 16卷 4 12~4 13页和 5 4 4~ 5 4 5页 ,作者们作了深入的临床研究工作 ,鼻内镜手术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读后愿在诊断方面提出以下两个问题 (不涉及治疗 ) ,供同仁们参考、讨论和指正。1 真菌性鼻 鼻窦炎的分类真菌性鼻 鼻窦炎分为侵袭性和非侵袭性两大类。 1996年Molpeth等〔1〕提出的真菌性鼻 鼻窦炎分…  相似文献   

16.
鼻内镜手术治疗真菌性鼻窦炎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鼻内镜治疗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效果及与鼻腔解剖异常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学确诊的31例真菌性鼻窦炎(fungal Sinustis,FS)的鼻内镜检查和CT扫描的病变特征、临床表现以及鼻内镜下鼻窦开放术式治疗真菌性鼻窦炎的效果。结果 CT扫描或鼻内镜检查显示31例患者鼻腔均有不同程度的解剖异常或病变及窦腔内病灶;全部病例病理学检查均发现真菌孢子、菌丝和黏膜炎症,临床分型均属非侵袭性FS,其中5例为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allergic fungal sinusitis,AFS)。术后随访2-4年,治愈27例(87.1%),显效2例(6.5%),无效2例(6.5%)。结论 鼻腔解剖异常及局部病变与FS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鼻内窥镜手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临床疗效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8年4月至2020年12月诊断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对照组40例采用传统手术器械切除,研究组35例采用电动切割器切除,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复发率、疼痛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术后3天、7天研究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复发率5.71%低于对照组30.00%,研究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11.43%低于对照组27.50%,P<0.05。结论 鼻内窥镜下电动切割器手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效果理想,手术时间短出血量低,并发症情况明显改善,整体复发率较低,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功能性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 0 0 9~2 0 1 1年经我院病理确诊的真菌性鼻窦炎患者4 2例,分析其专科检查、影像学资料、临床表现及鼻内镜手术治疗后的疗效。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年以上均未见复发,术后病理检查发现真菌及菌丝。结论通畅鼻腔鼻窦引流,彻底清除窦腔内真菌团块,对真菌性鼻窦炎的治疗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真菌性鼻窦炎是耳鼻咽喉科临床中比较常见的疾病,近年来,随着CT的普及应用和鼻内镜技术的开展,临床上确诊的鼻窦真菌感染日趋增多,临床中以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为主[1],占各种慢性鼻窦炎手术的的6%~13%[2].对于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手术治疗仍是最有效的方法.本院回顾分析2005年1月~2010年8月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采用手术治疗的43例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治疗效果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非侵袭性真菌性鼻及鼻窦炎(noninvasive fungal rhino-sinusitis,NIFRS)的临床特点和疗效,加深对这一疾病的认识,提高临床诊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NIFRS患者的临床表现、鼻内镜检查和CT扫描的病变特征、以及鼻内镜下手术治疗的效果。结果 47例中大部分为真菌球性真菌性鼻及鼻窦炎(40/47),7例为变应性真菌性鼻及鼻窦炎,7例鼻窦内均发现典型的变应性黏蛋白蓄积。CT显示NIFRS影像学有特殊表现。47例患者均治愈,随访1~10年,复发率6.4%(3/47),3例伴糖尿病,经再次治疗后痊愈。结论 NIFRS临床症状不具特异性,鼻内镜检查和CT扫描对诊断有特殊价值,鼻内镜手术疗效确切,术后鼻内镜复查、鼻腔冲洗及药物治疗可有效预防疾病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