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调查了解2006—2020年重庆市涪陵区职业病发病情况,为进一步制定针对性的职业病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职业病及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信息系统"中导出2006—2020年重庆市涪陵区职业病报告卡,提取病例及用人单位基本情况和诊断信息等,采用SPSS 19.0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2006—2020年重庆市涪陵区共报告新发职业病8类443例,发病例数除2012年出现爆发式增长外(236例,53.27%),其余年份发病较为平稳。男性441例,女性2例,以职业性尘肺病为主(409例,92.33%),患者平均发病年龄为60.55岁,平均接害工龄为2年(2,12),用人单位行业主要分布在建筑业(247例,61.29%)。尘肺病病例以壹期(236例,57.70%)、矽肺病例为主(343例,83.82%)。行业分布前3位分别为建筑业(246例,60.15%)、采矿业(80例,19.56%)和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54例,13.20%)。除尘肺病外其他类型职业病以职业性化学性中毒(14例)和职业性耳鼻口腔疾病(13例)居多,其中又以氟及其无机化合物中毒(10/14)及噪声聋(12/13)居多。结论尘肺病仍然是重庆市涪陵区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重中之重,控制增量,保障现存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提高其生存质量,是今后尘肺病防治工作的重点,同时应重点加强对噪声作业和氟作业危害的关注。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深圳市职业病的发病情况,为职业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子系统(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信息系统)数据对2006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该市的职业病报告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年间共报告职业病520例,其中以尘肺(138例)、职业中毒(234例)、职业性皮肤病(67例)为主;尘肺病以矽肺为主(83.33%),主要发生在建筑业;职业中毒以有机溶剂危害为主(82.05%),其中以正已烷、苯中毒高发为特点,主要发生在制造业,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结论 该市2006-2010年职业病发病形势严峻,主要以尘肺、职业中毒、职业性皮肤病为主,中小型私营企业是职业病防治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赵杰  李晓然  郭昕薇 《职业与健康》2024,(7):893-896+902
目的 了解辽宁省累计报告的新发职业病发病情况,探讨其发病趋势和特征,为制定职业病防治政策、科学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探索辽宁省职业病防控的关键点。方法 对2006—2022年辽宁省报告的职业病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2006—2022年,累计报告各类职业病新发病例16 294例,自2007年起职业病新发病例数总体呈上升趋势,2014年病例数最多,为3 073例,2015年出现回落。职业性尘肺病、职业性化学中毒占总病例数的95.1%,分别为14 707例(90.3%)和785例(4.8%)。葫芦岛市、沈阳市和朝阳市累计报告职业病新发病例数分列前3位,分别为11 404例(70.0%)、806例(4.9%)和690例(4.2%),采矿业累计报告职业病新发病例数14 108例,占86.6%,位列第1。各类职业病新发病例的平均发病工龄为15.6年,平均发病年龄为51.6岁。结论 辽宁省职业病发病在病种、地区、行业等方面呈现出明显的聚集性,应根据职业病的发病特征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行业职业病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2014—2021年宝鸡市职业病发病特征及趋势,为政府制定职业病防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2014—2021年宝鸡市职业病报告情况进行描述分析。结果 2014—2021年共报告新发职业病6类18种314例,男性296例,占94.27%,女性18例,占5.73%。职业病患者平均发病年龄(45.71±9.10)岁,接害工龄中位数为8年;新发职业病以职业性尘肺、职业性传染病、职业性化学中毒为主,占92.36%;职业病患者主要分布在小微私营的采矿业、建筑业和制造业。结论 宝鸡市职业病防治形势依然严峻,应加强对小微型企业职业性尘肺病、职业性传染病和职业性化学中毒的防治,采取有针对性的监管措施减少职业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兰州市2006—2016年职业病发病规律和特征,为制定职业病防治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2006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职业病信息网络报告数据,以兰州市确诊的职业病报告病例为分析对象,采用Excel 2010和SPSS 18.0软件进行汇总统计与分析。结果 2006—2016年兰州市共报告新发职业病485例,2010年报告例数最多(128例)呈高峰,近年来仍有上升趋势。报告的职业病中共涉及9大类,以煤工尘肺(39.59%)和矽肺(26.60%)为主,其次为铝尘肺(6.80%)、水泥尘肺(6.39%)和职业性白内障(6.39%)。职业病发病年龄为(25~88)岁,中位数(M)50岁,工龄为<1个月~46年,M为22年。行业分布以煤炭开采及洗选业为主(45.57%)其次为非金属矿采选业和制品业(16.91%)、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9.90%)。职业病企业规模分布以大型企业为主(55.05%)。职业病经济类型分布以公有制企业为主(69.90%)。结论兰州市职业病发病仍然存在增长趋势,需要加强对尘肺的防治,防治重点以煤炭开采及洗选业、大小型企业和公有制企业为主。  相似文献   

6.
收集“职业病与健康危害因素信息监测系统”中2006—2022年长沙市新发职业病病例信息进行统计分析。2006—2022年长沙市共报告新发职业病784例,其中以尘肺病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418例)、职业性噪声聋(231例)和职业性化学中毒(86例)为主;尘肺中矽肺病例占76.79%,职业性化学中毒以硫化氢、甲醇、铅及其化合物、苯中毒较多见;去除安置病例,行业集中于设备制造、化工、采矿业和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中、小型企业病例数占88.14%。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总结怀化市2006—2015年职业病发病特点,为政府相关部门制定职业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整理2006—2015年由怀化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诊断并经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报告的新发职业病病例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6—2015年怀化市共诊断报告职业病469例,包含5大类12种,以尘肺病为主(87.2%),其次是职业性噪声聋(7.7%)。尘肺病又以矽肺为主(87.8%)。职业病地区分布主要集中在洪江市(34.8%)、辰溪县(19.2%)和麻阳县(17.7%);职业病行业分布主要集中在有色金属(31.4%)、煤炭(24.9%)和卫生社保(24.1%);职业病企业分布主要集中在国有企业和小型企业。结论尘肺病和职业性噪声聋是该市主要职业病,高发地区小型企业及有色金属、煤炭等行业是职业卫生监管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淄博市某区职业病发病规律和特征,为制定职业病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6—2014年淄博市某区职业病报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6—2014年淄博市某区共报告职业病357例,主要职业病病种是尘肺病,占64.15%,其次是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74例、职业中毒44例,分别占20.73%、12.32%。2007年报告患者数最多,2009—2010年明显减少,2012年又增多。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年龄集中在40~59岁,工龄以20年居多。职业病行业分布的前两位为制造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分别占31.65%和29.41%。经济类型以国有经济为主,占82.07%。结论该区职业病防治工作形势依然严峻,主要职业病危害为尘肺和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  相似文献   

9.
2006—2017 年大兴区共报告职业病 126 例, 总体呈下降趋势? 发病前三位为尘肺病? 职业性眼病? 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 分别占总病例的 46.0%? 20.6%和 11.9%, 是大兴区职业病防治的关键病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深圳市宝安区近16年新发职业病的发病特征与趋势,为职业病精准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导出深圳市宝安区2006年1月至2021年12月共16年的职业病资料,对病例的基本情况,人群分布、企业分布进行统计描述,并对主要病种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 深圳市宝安区近16年间共报告8大类38种共884例新发职业病病例,不同年份职业病报告情况明显不同(χ2=678.374,P<0.01)。2015年以前发病例数波动式上升,2015年后呈波动式下降。报告病例数前三是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均是职业性噪声聋)、职业性化学中毒、尘肺病和其他呼吸系统疾病,分别占总数的37.6%,25.2%和15.2%。职业病病例发病年龄中位数为39岁,发病工龄中位数为6年。制造业报告的病例最多,占总数的93.7%。私营企业和港澳台独资企业报告的病例分别占总数的40.4%和31.1%。小型企业和中型企业报告的病例数分别占总数的42.5%和28.2%。结论 深圳市宝安区的职业病谱发生了显著改变,应提高对噪声危害的重视程度,增加对私营企业、港澳台企业职业病防治的...  相似文献   

11.
项丹红 《职业与健康》2012,28(13):1565-1568
目的分析2002—2011年度上海市闵行区职业病的发病情况和趋势,更好地做好职业病防治工作。方法对上海市闵行区2002—2011年度职业病新发病资料使用Excel建立数据库,使用SPSS12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上海市闵行区2002—2011年度职业病发病呈先升后降的抛物线型趋势;共有新发病691例,男性(598例)占86.54%,女性(93例)占13.46%;其中按职业病病种发病占前4位的是职业性皮肤病(35.89%)、职业中毒(17.08%)、职业性眼病(15.05%)、尘肺病(14.91%);发病以中青年为主,年龄在20~49岁的患者人数占总发病人数的78.73%;发病时接毒工龄小于3 a的人数占53.84%。结论 2002—2011年度上海市闵行区职业病病种中高风险职业病为职业性皮肤病、职业中毒、职业性眼病和尘肺病,急性职业中毒防治工作仍待加强。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四川省职业病发病特征和趋势,为职业病防治政策的制定提供相关依据。方法 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病及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信息系统”中2012—2022年四川省确诊的职业病新病例数据,采用SPSS 26.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四川省2012—2022年共报告新发职业病32 827例,其中尘肺病31 047例,占94.58%;噪声聋966例,占2.94%;职业中毒497例,占1.51%。职业病病例在乐山、巴中和达州等市分布最多,行业类别以采矿业、建筑业和制造业为主。2022年全省报告新发职业病病例数比2012年下降73.5%,其中尘肺病降幅达76.1%。结论 四川省职业病高发势头得到初步遏制,尘肺病新发病例数显著下降(χ2=414.001,P<0.05),噪声聋有增长趋势(χ2=491.926,P<0.05),应制定分类监督管理办法,重点加强对采矿业、制造业、建筑业以及中小型企业的职业病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掌握上海市金山区化学暴露引起职业病发病情况,分析发病规律,为制定防治对策、措施和职业卫生监督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以2006—2015年金山区确诊由化学暴露引起的职业病病例为研究对象,收集相关信息资料,建立数据库,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2006—2015年该区报告化学暴露引起的职业病356例,占87.9%;以职业性眼病(253例,71.1%)最多。男性居首位317例,占89.0%;接触工龄<5 a的有224例,占62.9%;小型企业职业病发病245例,占68.8%;居前3位的行业依次为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金属制造业及医药制造业,分别为123例(34.6%)、59例(16.6%)和24例(6.7%);每年的5、7和8月是化学暴露引起职业病的高发时段。结论金山区化学暴露引起的职业病以男性和工龄<5 a者为主,尤其是小型企业和化学原料、化学品制造业,职业性眼病也应是防控重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和分析"十一五"期间深圳市职业病发病情况及特征,为制定职业病防治策略、实施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以2006~2010年深圳市新诊断的职业病病例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职业病种类、地区、行业分布等特征。[结果]"十一五"期间深圳市共发生504例职业病,自2007年开始有逐年上升趋势。新发职业病以正己烷、苯等引起的职业性慢性中毒为主(153例,占30.36%);其次为尘肺(128例,占25.40%)、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45例,占8.93%)、职业性噪声聋(36例,占7.14%)。新发职业病多分布在宝安、龙岗两个工业区,且以中小型私有企业为主,轻工业、电子行业病例数最多。[结论]正己烷、苯、三氯乙烯等有机溶剂引起的职业性慢性中毒及药疹样皮炎、尘肺、职业性噪声聋等是深圳市常见职业病,应重点开展对这些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的预防控制,尤其要加强对中小型私有企业的监管,遏制职业病逐年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回顾深圳市2013年职业禁忌证和职业病的检出情况,分析职业病发病特征,为制定职业病防治对策提供建议。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导出2013年深圳市有毒有害作业工人健康监护卡、职业病报告卡、尘肺病报告卡等有关资料,对其进行相应类别的统计,并进行职业病发病人口特征分析。结果 2013年深圳市共检出职业禁忌证1 909人,职业病发病人数为130人,发病例数最多的职业病类别前4名依次为: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45人)、职业性化学中毒(42人)、职业性尘肺病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22人)和职业性皮肤病(16人)。发病例数最多的具体疾病是噪声聋(45人)和苯中毒(29人)。发病例数最多的区域前4名依次为宝安区(52人)、龙岗区(24人)、光明新区(15人)、坪山新区(14人)。发病例数最多的行业前3名依次为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44人),金属制品业(14人),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12人)。结论深圳市需继续做好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如噪声、苯系物、铅及其无机化合物)的职业禁忌证筛查,深圳市职业病发病人数处于较高水平,应将职业性噪声聋、职业性化学中毒、尘肺病及职业性皮肤病列为政府重点监管的职业病。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南通市职业病发病现状,分析疾病谱特征、地区和行业分布特点以及发病趋势。方法汇总2006—2013年职业病信息网络报告和职业病报告卡数据,以确诊的职业病病例为分析对象。结果 2006至2013年南通市职业病发病180例,包含7大类,其中以尘肺(80例)、职业中毒(46例)、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31例)为主,职业中毒又以急性中毒(38例)为主;地区分布以崇川区(41例)、港闸区(31例)、如东县(28例)为主;企业分布主要集中在私营企业(101例)及中小型企业(119例);行业以机械(40例)、船舶(21例)、化工(21例)为主。结论南通市近8年职业病发病情况未得到有效控制,职业病发病情况不容乐观,职业病防治工作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深圳市福田区2009—2011年猩红热发病情况及流行特征,为制定有效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全区2009—2011年猩红热疫情监测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福田区2009—2011年报告猩红热病例120例,无死亡病例,年均发病率为3.24/10万,各年报告发病率分别为1.34/10万、1.08/10万、6.95/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辖区所有街道均有病例报告,以梅林街道与福田街道报告病例最多,占总病例数的43.33%(52/120)。全年均有病例报告,其中春夏季发病71例(占59.17%),秋冬季发病49例(占40.83%)。男性发病70例,女性发病50例,男女性别比为1.4∶1;25岁及以下各年龄组均有发病,其中3~7岁发病数占发病总数的70.83%(85/120);学生与儿童发病占发病总数的95.00%(114/120)。结论深圳市福田区猩红热以散发为主,2011年发病率较高,儿童与学生是防治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18.
徐世斌  王小皙  张毅  张华东 《职业与健康》2022,(16):2279-2281+2286
目的 分析2016—2020年重庆市永川区职业病发病特征,为永川区职业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职业病及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信息系统”收集2016—2020年重庆市永川区职业病新发病例的数据资料,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新发病例的职业病特征进行描述分析。结果 2016—2020年重庆市永川区共新发职业病1 386例,其中男性1 377例(99.35%),女性9例(0.65%),患者平均发病年龄(53.90±8.84)岁,平均发病工龄(17.08±8.72)年;发病数前3位分别是职业性尘肺病(1 368例,98.70%)、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5例,0.36%)、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4例,0.29%)和职业性化学中毒(4例,0.29%),主要集中在采矿业、建筑业和制造业。结论 2016—2020年重庆市永川区新发职业病以尘肺病为主,尘肺病防治工作仍需进一步落实,应对采矿业、建筑行业以及年龄45~<60岁、工龄10~<20年的接害劳动者进行重点管理。  相似文献   

19.
赵丽  路建超 《职业与健康》2012,28(7):810-811
目的了解宝鸡市职业病发病动向,为政府制定职业病防治策略,预防、控制职业病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对2009—2010年宝鸡市的职业病报告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宝鸡市共报告职业病新病例44例,其中职业性噪声聋23例,占总病例数的52.3%,急性职业中毒10例,占总病例数的22.7%。结论职业性噪声聋是该市的主要职业病,职业病发病有逐年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20.
2006—2011年网络直报的职业病病例数据显示,淄博市6年间共报告职业病1194例,新发尘肺病930例(占77.9%),职业中毒137例(占11.5%),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106例(占8.9%),职业病病种涉及职业病目录中9大类28种。各类职业病发病情况以煤工尘肺、矽肺、苯中毒、锰及其化合物中毒为主,对尘肺病、职业中毒防治是本市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重点。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